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就金融合约理论主要解决什么问题,以及金融合约主要采用了哪种现代经济理论方法,把金融合约理论分成代理成本模型、非对称信息模型、控制权模型,并分别从传统资本结构和金融合约理论两个层次进行了述评。  相似文献   

2.
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现代金融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两分法已经失去了对金融发展的概括力,需要寻求对金融体系的重新分类。从合约本质看,“银行”与“金融市场”是实现金融功能的两种基本制度安排。银行以封闭性金融合约为基础,以一体化的方式实现金融功能;而金融市场以开放性金融合约为基础,以交易和价格(利率)机制配置金融资源,对一体化于银行的金融功能进行分解。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社会法律制度的逐步完善,交易成本不断下降,合约的完全性也不断加强,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逐渐向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演化。  相似文献   

3.
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现代金融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两分法已经失去了对金融发展的概括力,需要寻求对金融体系的重新分类.从合约本质看,“银行”与“金融市场”是实现金融功能的两种基本制度安排.银行以封闭性金融合约为基础,以一体化的方式实现金融功能;而金融市场以开放性金融合约为基础,以交易和价格(利率)机制配置金融资源,对一体化于银行的金融功能进行分解.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社会法律制度的逐步完善,交易成本不断下降,合约的完全性也不断加强,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逐渐向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演化.  相似文献   

4.
现代金融理论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是均衡理论。但金融市场是典型的非对称信息市场,且经常处于非均衡状态。于是,为适应这种变化,应用于金融市场的均衡理论也由一般均衡理论发展为不完备资产市场一般均衡理论、理性预期均衡理论和博弈均衡理论。  相似文献   

5.
人民币汇率作为一种基础性的经济资源和金融资产价格,日益成为影响经济和金融的重要因子,因而在境外金融市场上人民币外汇期货合约可谓是风生水起,但是国内的外汇期货市场建设却严重滞后。以境外金融市场为切入点,系统分析了在这些市场上交易的人民币外汇期货的演进历程与合约特征;阐述我国推出人民币外汇期货合约的重大现实意义与战略价值,提出了在上海自贸区开展外汇期货试点、人民币外汇期货的合约要素设计、健全市场参与者的风险管控体系、加强政府对期货市场的监管力度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Copula理论在金融上的应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Copula理论与面向均值、方差和线性相关的建模方法不同,copula模型是对整个联合分布建模,因此可以提供更多有用信息,特别是可以捕捉到非正态、非对称分布的尾部信息。运用copula理论建立的多变量金融时间序列模型可以替代向量GARCH模型,用以描述随机变量间时变的条件相关关系,并可广泛应用于金融市场的相关性分析、资产定价和风险管理等金融领域。  相似文献   

7.
作为经济学发展的前沿之一,建立在理性人假设基础之上的合约激励理论在近年来开始将一些行为心理因素引入标准委托-代理分析框架,设计非对称信息下的激励合约,逐渐形成了基于社会偏好的行为合约激励理论。公平偏好作为重要的社会偏好之一,被博弈实验证据反复证明具有重要的经济学意义,而基于公平偏好的激励合约对于实际合约亦具有更强的解释力和指导意义,从而在很大程度上补充和修正了经典合约激励理论。  相似文献   

8.
传统"法与金融"理论认为金融市场的核心在于对外部投资者的法律保护,投资者保护水平的跨国差异导致了各国多样化的金融发展模式和金融发展水平,采用跨国数据实证研究的结果显示法律起源是影响各国投资者保护程度的重要因素。从宪政视角看,法律起源于普通法还是大陆法并不重要,金融市场投资者法律保护机制是否有效,真正有价值的是一个在更广阔意义上理解的执行机制,这样的执行机制就是宪政体制。宪政框架下政府的行政权力受到约束,立法中立、司法独立、信息自由流通,投资者权利才能真正受到尊重和保护,从而使金融市场顺利发展。构建金融市场投资者保护的三重契约框架是解决中国金融市场投资者保护的现实困境的有效变革之路。  相似文献   

9.
非对称信息理论是研究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最优交易合约设计问题的理论,是信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该理论对许多研究领域都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阐述了非对称信息理论的内容,分析了该理论对盈余管理、内部控制和责任会计等问题研究的影响,可以看出在运用非对称信息理论研究会计问题时,明确地引入了利益矛盾、激励问题和控制机制,因此可以得出很多有现实指导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股票指数期货是机构投资者不可缺少的避险工具,推出这个新型金融衍生品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建设意义重大。随着中国经济、金融市场的稳步发展,中国资本市场已初步具备了开设股指期货交易的条件。因此,有必要对股指期货交易的合约进行科学的设计。  相似文献   

11.
金融产品具有专业性、复杂性、无形性和风险性等特点,金融产品消费者认识上的局限性,以及信息不对称等客观原因,使得金融交易决策很大部分是受金融机构及相关经营者的推销和劝诱。赋予某些金融活动尤其是复杂金融交易活动中消费者冷静期规则,能够使消费者不蒙受因非理性的金融交易带来的巨大损失,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成金融交易和维持金融市场的秩序。通过学习借鉴相关的金融法制资料,分析在消费金融、理财产品等复杂金融产品交易中引入冷静期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证券法》与证券投资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证券投资安全问题关系到证券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关系到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我国《证券法》十分注重证券投资安全的价值取向 ,通过信息披露制度、强化对证券机构的监管等一系列具体制度的设计 ,切实保护证券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3.
对金融消费者进行保护的最根本原因是金融交易中的金融机构处于信息优势地位而引发的道德风险问题损害了处于弱势地位的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然而,通常容易被忽视的是当金融消费者处于信息优势地位及过度的金融消费者保护而引发的道德风险问题。通过运用经济学当中的信息不对称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对金融交易中产生的双重道德风险进行分析,更好地防范双重道德风险的产生,保护金融消费者的权益。  相似文献   

14.
我国西部地区引进外资银行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地区引进外资银行有两大正效应 ,即金融市场效应和外资引入效应 ,但引进外资银行也会让西部地区银行业遭受冲击 ,威胁西部地区的经济稳定。权衡利弊 ,我们认为 ,西部地区对外资银行应采取适度的开放政策  相似文献   

15.
信息公开制度是证券法律制度的精髓和基石 ,对其具体规范的归责分析 ,是规范证券市场的客观需要。笔者选择信息公开文件责任和内幕交易责任作为信息公开制度归责分析的切入点 ,主张以过错推定责任原则进行归责 ,以保证证券市场的规范和法律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克服金融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及其造成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构成商业银行存在的理论基础之一。尽管商业银行运作也受到信息不对称的困扰,但我国的信息结构等因素决定了商业银行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在中国的金融体系中占据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现代金融中介理论的发展,银行中小企业贷款问题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国外学者在信息不对称的基础上探讨银行的经营模式,证明银行具有信息生产优势,银行贷款能够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早期文献提供了基于关系型贷款技术的小银行优势;的证据,近期研究显示,大银行的交易型贷款技术也可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市场竞争对中小企业贷款技术的影响取决于银行的规模和组织结构,而对于贷款可获得性的影响尚未得出一致结论。尽管法律制度显著影响中小企业融资,但跨国研究表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银行都在积极开发中小企业贷款。未来在贷款技术的组合、市场竞争的影响和转轨型国家的中小企业贷款等方面可以期待出现更多成果。  相似文献   

18.
论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效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融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金融运行的效率状况对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的金融效率还不十分理想。借鉴西方金融效率理论,通过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运行效率,高效合理地配置和使用有限的金融资源,以最大限度地发挥金融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是我们在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从契约理论的角度分析,证券市场是金融契约交易的场所,为达成和维持金融交易契约,引致了会计信息供给契约的签订和维持。会计信息供给是证券市场金融契约中的上市公司履行契约义务的一种行为;会计信息供给是契约维持的一种机制;会计信息供给与需求的关系本质上也是一种契约关系,并且是契约成本较小的信息供给契约。我国证券市场的会计信息供给契约还存在一些问题,究其原因在于契约设计的失当。  相似文献   

20.
金融消费者隐私权作为传统隐私权在金融消费领域的延伸,是金融消费者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基本民事权利。由于在金融市场交易过程中消费者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在其与金融机构利益博弈的过程中,金融消费者的隐私权屡屡成为博弈的牺牲品。鉴于此,我国法律有必要对此加以规制。然而,我国目前金融消费者隐私权保护机制还存在诸多制度性缺失。为弥补相关制度性缺陷,将完善相关立法、构建有效的监督机制以及疏通权利救济路径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是今后解决该问题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