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断魂枪》是老舍的名篇,对这篇作品的研究多集中于民族文化、作者及文中的人物形象三个方面.再次走进作品的文本世界,从核心文字"魂"入手,《断魂枪》在一个小故事中展现了人之魂、枪之魂和文化之魂,围绕"魂"串起昨日的生存之魂、今日的精神之魂和明日的文化之魂的故事与思考,写出了"魂"断裂的现实与无奈.《断魂枪》向我们展示的是一...  相似文献   

2.
岭南民族源流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岭南各民族族源问题上,国内外学者已经做了百余年的研究,近十年来又呈现出多学科共同参与研究的局面.在岭南诸族源流问题上,有的学术界已经初步取得了一致的意见,但在某些具体的问题上还存分歧;有的众说纷纭,尚未取得一致意见;"土著说"和"外来说"成为了学术界在岭南诸族族源问题上争论的焦点,分子人类学的研究成为了这个领域新的亮点.本文拟就前人在此问题上的研究做一个述评.  相似文献   

3.
关于<楚辞章句>中汉代拟骚作品,从文学接受的角度重新审视这一现象,可将原来关于楚辞的影响研究转变为被影响者的接受研究,从被影响者主动接受这一方面来认识拟作的意义.文章从汉代作家接受的角度,分析其如何有意识地吸纳或排斥屈原作品的某些内容,探讨了汉代一统背景下,拟骚创作与文化融合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正> 成礼兮会鼓, 传芭兮代舞, 姱女倡兮容与。春兰兮秋菊, 长无绝兮终古。《九歌·礼魂》《九歌》中的这段歌词,每一句话都通俗易懂,但是,把词意连贯起来读,却总有一些茫然。历代诸家的解释,互不一致,又都含糊其词,不知所云。封建时代的学者,惯用儒家思想去解释屈原的著作,不仅牵强附会,而且酸气冲鼻。如《山带阁注楚辞》云:“礼魂,盖有礼法之士,如先贤之类。故备礼乐歌舞以享之,而又期之千秋万祀而祧也。”这种解释,今日的读者一看便可知其荒谬。旧说又有解释《礼魂》为“谓以礼善终者”更是胡猜,王夫之先生的《楚辞通释》已辨其非。现代学者如郭沫若、闻一多等名家,摆脱了几千年来的封建桎梏,用新观点来解释《九歌》,较前有了重大进展,但是,  相似文献   

5.
方克立教授在谈到中国文化发展现实道路时,提出"马魂中体西用"论。受此启发,笔者认为新时代京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策略应是在做好顶层设计和宏观规划前提下,遵循"汉魂、京体、越用"三体合一原则和思路,即以"汉学为魂,京学为体,越学为用,三体合一,综合创新",把中华文化灵魂地位,京族文化主体地位和越族文化"鉴借之石"地位有机融合融汇融通起来,重视人才培养,推进京族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开发山区,治穷致富,已成为民族地区所关注的问题。但怎样开发呢?却众说纷纭。有的强调发展国营工业,办大工厂,直接腾飞;有的主张开展多种经营,发展商品经济,稳步前进。我认为:关键问题是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山区资源优势,决定各自的战略方针。既不能照搬外  相似文献   

7.
藏族族源问题是个难度较大的课题,也是国内外学者历来争论不休、分歧较多的一个问题。归纳前人的研究论述,其主要观点有:一、氏羌说;二、鲜卑说;三、蒙古说;四、三苗说;五、混血说;六、猕猴和罗剎女后裔说;七、印度说;八、马来半岛说;九、缅甸说,等等。这些论点虽然说是众说纷纭,各有其局限性或者错误的地方,但为我们今天深入探讨和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不少方便和线索。马克思主义认为:对于一个民族族源的研究途径和方法是多方面的,因而它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藏族是我国古老民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民族特征。它在我国历史发  相似文献   

8.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找寻汉服失落的美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轻箬 《民族论坛》2005,(11):38-40
有服章之美,谓之华“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这是爱国诗人屈原《涉江》起首的文字。屈原一向以高洁出尘著称,一生都在歌咏香草美人,而他竟然爱慕一件衣裳若此,可见这件衣也足以与天然香草、绝色美人相媲美了。这件衣裳便是我们熟悉而又陌生的汉服。《左传》有“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我们华夏民族的名字就是从这华美的衣服而来。其实不仅仅是屈原,我们翻阅任何一本古典文集,里面关于华美衣冠的描述都可谓俯拾皆是。“罗衣何飘摇,轻裾随风还”说的是与自然交融的和谐之美,“丝衣其晦,载弁俅俅”说的是盛大瑰丽…  相似文献   

9.
女性意象这一创作手法,从文学创作成熟以来,就被广泛地使用在各种文学作品里。经过了几代文人对其的改变和优化,这一创作手法在曹植所属的魏晋时期达到了小巅峰。本文主要围绕在曹植作品中,女性意象背后所展现的创作意识和其来源上进行研究。本文在曹植所展现出的女性意识层面,探究他对不同女性意象所含有的不同情感,以及这些情感受到环境、前人创作、道德理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略论阿帕克和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帕克和卓,本名伊达耶图拉和卓。他一生的活动与十七世纪下半叶天山南路维吾尔族历史结下不解之缘。近二百年来,对于他的评价众说纷纭,褒贬兼有。有人认为,阿帕克和卓是仅次于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及其女婿阿里的“先知”,是一个对十七世纪维吾尔族历史“开创正义之业,奠定正义之道的伟人”;也有人认为,他是一个“善于变换手法,有  相似文献   

11.
李士杰 《中国民族》2007,(12):40-42
1985年,他的《正气篇》如长虹贯日,礼赞民族脊梁,中国画坛一片赞叹之声,邓颖超欣然为之题词“中华正气”。 1997年,他的国画巨制《魂系山河》横空出世,中国画坛再次为之瞩目。这部作品被美术界誉为“历史画和人物画的传世之作”。 “《魂系山河》画卷以及多种流派和风格的创新作品,使美术创作在表现时代生活、画家意象和表现手法,都有新的张力和成就。”中国文联的工作报告这样评价他的作品。 不仅如此。 法国总统希拉克赞赏他是“富有才华的现代艺术家天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慨叹他的作品具有“美妙意境”。 他是谁? 他就是中国国家画院的艺委会副主任,一级美术师、画家、全国政协委员李延声。  相似文献   

12.
关于民间叙事诗的概念,众说纷纭。在这里,通俗地讲,就是产生并流传于民间的一种“故事歌”或“故事诗”,诗体、情节、人物是它的三大要素。从时间上看,我国民间叙事诗的萌芽可以上溯到商周时期。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诗经》中的“国风”。就题材、主题而言,作品大致有两类:一类是刺政诗,表现为怨战、反徭役、抗暴政,即对统治者种种恶行进行揭露、控诉和鞭鞑;一类是婚恋诗,有的写幽期密会、相约春游、互赠礼物,有的写恋情受阻、爱而不得,有的写妻子被弃遭辱,等等。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诗作当推《邶风·谷风》和《卫风·氓》。…  相似文献   

13.
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关系到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民族团结是中国特色民族理论的“灵魂”之一,是中国的一种国家之魂,是中华民族的一种民族之魂,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繁荣之魂、复兴之魂.  相似文献   

14.
<正> 侗族从什么时候开始有款组织?人们众说纷纭,大致有以下五种说法:(1)侗款制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2)侗款产生于原始氏族社会的晚期。持这种看法的人较多,只是在表述时略有差异罢了,如有的说它是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原始氏族公社解体以后出现的,有的说它可能是原始社会末期,血缘氏族公社瓦解之后,逐步形成以地缘关系所组成的农村公社的残存形式,有的说它产生于侗族农村公社形成之后;(3)侗族社会的款组织应当产生于唐代以前;(4)它来源于羁縻州峒制度;(5)款的雏型已早在侗族初民的氏族社会存在,到宋代已有发展,并出现较高一级形式的款组织。  相似文献   

15.
陕西出土与少数民族有关的古代印玺杂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陕西境内出土的近三十余方与少数民族有关的古代印玺进行了综合考述,认为这些印玺对研究中国古代官制、民族关系等有拾遗补阙之作用,并指出了前人在这些印玺研究中存在的错误,对于学者利用这些印玺资料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对康定“锅庄”一词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对康定“锅庄”一词,有多种解释,有的说,“锅庄”一词来源于汉语;有的说,康熙三十九年(1700)明正土司从木雅地区迁移康定后,“……置土目于此,听差侍贡,名曰锅庄。”;有的说,由于用三个石头支锅熬茶,故曰锅庄;还有的人将锅庄视同旅栈,等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为了探讨其究竟,笔者对此也作了一些调查研究,现将看法综述于后,供作参考。一、“锅庄”一词的由来康定的“锅庄”一词来源于西藏,是藏语“古咤”的音译,即为贵族之意。  相似文献   

17.
唐中宗景龙四年(710年),金城公主进藏,与吐蕃赞普赤德祖赞联姻,是继文成公主之后唐蕃第二次联姻,是汉藏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由于史书所载有限,此次吐蕃为迎公主所遣使臣,众说纷纭,不能终一。笔者以所见资料,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一一考订出吐蕃迎婚使,以彰其功。  相似文献   

18.
续谈畲族与汉族客家民系的文化互动关系朱洪随着畲族研究和客家学研究的深入,一批学者陆续发表有关这一课题的论述。有的在舍族研究时提出,有的则从客家研究时提出,有的则在研究汉族方言时提出。最早是客家学开拓者罗香林于1933年著《客家研究导论》中提出“客家先...  相似文献   

19.
本文较为详细地考证了为“法扬阿”所统一规范的满语中相当于“生命魂”、“游离魂”、“转生魂”的诸灵魂称谓,辨析了“奥伦”八义与满语“魄”之概念、功能,论述了通古斯——满语族诸族“附气之神”与“附形之神”两分的二元灵魂观的特色及表现。  相似文献   

20.
天京事变以后,石达开远征出走,最后在大渡河全军覆没。许多研究石达开的人,曾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探索了这个血的教训。有的认为主要是由于“天时”,即山洪暴发,抢渡失败,“祗以命薄时乖,故尔事拂人谋”。有的认为主要是由于“地理”,即误入紫打地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