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意义问题作为现代西方语言哲学的中心论题,其研究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哲学思维的发轫处。“前分析哲学”时期的先哲们在思考本体论与认识论问题的过程中开始了对语言意义的探索。“分析哲学”时代的哲学家使用现代逻辑手段探讨意义问题,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义理论。进入“后分析哲学”时代,语言哲学内部的语用转向成为意义问题研究的重要取向;与此同时,欧陆哲学中的哲学解释学引发了意义研究的当代转向,开启了意义问题研究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2.
哲学与语言的密切关系在中西方哲学中具有不同的表现:在西方哲学中,古代的本体论中心、近代的认识论中心以及现代的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对垒均未对语言予以特别关注,到了现当代哲学转向才开始关注语言问题,致使语言成为“显学”.在中国哲学中,早在初始阶段——先秦时期,语言就引起了诸子百家的特别关注,先秦语言哲学极其发达,汉代董仲舒的“深察名号”和魏晋玄学的言意之辨是对先秦哲学的继承,也是中国语言哲学的余音。因为南北朝之后直到近代,语言淡出了哲学的视野。如果说先秦是语言哲学的辉煌期、魏晋是先秦的余音的话,那么,宋明时期直到近代,语占反而淡出了哲学的视线。中西哲学与语言的关系形成了强烈对比:中国是由盛至衰,西方是由隐而显。这种差异展示了中西两种哲学、两种文化不同的特质,也凸显了中国语言哲学的人文特征和伦理意蕴。  相似文献   

3.
对世界本体的探索——这一被称为人类寻求安身立命之本的学问,以它的哲学研究领域中的前提性、基础性和根本性的地位而一直是各派哲学所注目的焦点,各派哲学以其各自的特征对其作出了不同的解答。近代哲学虽经认识论研究的转向而使本体论研究曾一度被淡化,但在当代哲学中,由于哲学和科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和层次的深入,许多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本体问题的合理解决,本体论研究又成为最引人注目的主题之一,以致有人称为本体论的“复兴”。为此,武汉大学哲学原理博士生指导小组的部分师生就本体论尤其是  相似文献   

4.
实践哲学转向对翻译研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哲学观从本体论转向认识论,从认识论转向语言论,又从认识论和语言论的理论哲学向实践哲学转向。理论哲学向实践哲学的转向对翻译研究产生了深刻影响,翻译观从语文学模式变为以实践哲学为基础的建构模式,语言观从语言学变为言语学,真理观从追求符合论真理转向追求共识性真理。  相似文献   

5.
西方哲学的发展路径是从古代的本体论到近代的认识论,再到20世纪的语言转向。意义的首要载体就是语言,对语言与意义的探索是哲学的核心问题,而语言观作为一条隐线贯穿于意义的生发、深化和内化的过程。对语言观进行哲学的追问,以期建构基于合理语言观的外语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6.
论语言空间     
“语言转向”是同本体论哲学的瓦解相一致的。英、美语言哲学热衷的“语言划界”问题,表面上是清算本体论的承诺,其实是受本体论的限制,直到以德、法为代表的欧洲现代大陆语言哲学的兴起,语言的无法界定的空间性才真正显示出来。本文旨在对现存的西方三大语言哲学走向作比较性研究,指出其空间性的层面转换,目的在于为建立个人的真实性及其限度的“言成肉身”作一次基本前提上的清扫。  相似文献   

7.
继近代哲学认识论转向之后,本世纪初以来发生了哲学的"语言学转向",语言问题成为现代哲学对话的基础,透过各个哲学流派向语言转向的途径和方式,我们可以发现哲学的"语言学转向"的内在逻辑,即分为"内容"转向和"意义"转向两个步骤完成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考察了近现代哲学中的主体主义其实是实体主义的表现形式, 指出主体是实体这个概念的内在矛盾并通过自我否定而发展出来的。这一思路显然与哲学史研究中的所谓本体论 认识论 语言学转向有着根本的区别。本文认为, 上述 “三种转向”的提法已经成为哲学史研究中一个亟待克服的 “教条”  相似文献   

9.
哲学的突出特点,在于其基本问题的不断转向,即不断地自我否定、自我超越和自我创造.古代本体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存在为何物的问题,近代认识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把握存在的客观性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把握存在的方法论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现代转向,必须立足于实践,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从认识论到意志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哲学界流行的西方哲学“认识论转向”和“语言学转向”的说法提出了异议,认 为西方哲学的两次转向实际上应是近现代的“意识论转向”(包括近代的“认识论转 向”、近现代的“意志论转向”及现代的“潜意识转向”三个阶段)和现当代的“符号论 转向”,并集中对哲学史上认识论到意志论的转变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语言观的本质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内容 :( 1)语言是一个由多重结构组成的动态系统 ;( 2 )语言与思维具有直接的同一性 ;( 3 )语言是共性与个性、共时性与历时性发展的辩证统一体 ;( 4)语言具有社会存在和生活实践本质。现代语言观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本体论和认识论意义 ,它反映出人类在语言问题上从“工具论”、“符号论”到“系统论”和“本体论”思想的发展历程 ,揭示了西方现代哲学相对于传统哲学而言在视界和思维方式上质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中介”一直以来都被作为认识论的概念加以研究,其本体论价值却被忽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批判功能要求“中介”的本体论转向,即由思辨领域走向现实生活批判。卢卡奇抓住了这一转换的本质,成功地实现了“中介”的本体论转向,并将“中介”与他的日常生活理论相结合,由此确立了他晚年思想的巨大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中介”一直以来都被作为认识论的概念加以研究。其本体论价值却被忽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批判功能要求“中介”的本体论转向,即由思辨领域走向现实生活批判。卢卡奇抓住了这一转换的本质,成功地实现了“中介”的本体论转向,并将“中介”与他的日常生活理论相结合,由此确立了他晚年思想的巨大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古希腊时代,语境是一种不自觉的、隐藏的思维方式。语境作为一种范式在近代哲学中逐渐发展出三条路径:语言哲学(包括英美分析哲学,尤其是日常语言学派和欧陆存在本体论哲学),知识论语境主义和语境论哲学。语境无论作为人类的一种认知模式还是学科理论研究抑或终极追求,都充满着一种本体的、终极的追求,因此需要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三个哲学层面对语境进行分析,从而为语境哲学构建一个形而上的体系。  相似文献   

15.
西方形而上学整体演进的理论视域下,实在一词具有核心性价值。当代实在论、反实在论思想的特定形态,是由哲学传统中不同形态的本体论,经过认识论的过渡,最终转向语言从而生成的。这为西方形而上学发展脉络的明晰提供了关键支撑。代表不同哲学发展阶段具体形态的实在论思想,定会引发与之对应的反实在论。这种构成各个阶段的形而上学主题的方式,应被视为“实在—反实在”哲学范式。西方形而上学的整体发展在这一独特视角下呈现为二者具体理论形态之演进。戴维森、达米特的实在论、反实在论之争是以此为理论渊源,基于现代逻辑、当代意义理论的新进展所形成的西方哲学后语言转向的新产物。继弗雷格、维特根斯坦之后,戴维森、达米特开启的基于意义与真的实在问题之争,决定了各类不同程度、形态的实在论观点所坚守的共同理论底线。这一理论临界点和论争焦点就是是否坚持二值原则。  相似文献   

16.
略论西方哲学范畴理论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现代以前的西方哲学从本体论到认识论的发展趋向 ,西方哲学范畴理论的历史发展形态可以概括为 :古代本体论的范畴理论 ,近代知识论的范畴理论 ,德国古典哲学的范畴理论 ,现代范畴理论。而马克思主义范畴理论则是对西方哲学史上各种范畴理论的批判性继承 ,是对它们的辩证综合和改造 ,是最科学的范畴理论  相似文献   

17.
按照现代以前的西方哲学从本体论到认识论的发展趋向,西方哲学范畴理论的历史发展形态可以概括为:古代本体论的范畴理论,近代知识论的范畴理论,德国古典哲学的范畴理论,现代范畴理论。而马克思主义范畴理论则是对西方哲学史上各种范畴理论的批判性继承,是对它们的辩证综合和改造,是最科学的范畴理论。  相似文献   

18.
浅淡西方哲学中语言与哲学命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淡西方哲学中语言与哲学命题的关系剑慧,新元90年代初期,我国学术界普遍意识到当代西方哲学对语言的重视。开始研究语言在整个哲学系统中的重要地位。西方哲学从古希腊到20世纪的发展宏观上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模式,即古希腊哲学本体论、近代哲学认识论和20世纪...  相似文献   

19.
古希腊哲学希望通过探索世界本原来获得绝对的确定性,随着哲学从本体论向认识论的转向,人们将焦点转向知识的确定性问题,20世纪初哲学的语言转向则促进了人们从语言的角度来考察确定性问题,尤其是维特根斯坦的相关语言哲学思想从语言层面为人们理解确定性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因此,我们所说的确定性不仅是知识的确定性,更是语言、理解的确定性。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与发展的难点之一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的创新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在新时期发生了两次重大转向:一次是由“物质本体论”向“实践本体论”的转向,一次是“实践本体论”的生存论转向。第一次转向确立了实践的世界观意义,第二次转向则将哲学的视野转向人类的生存状况,从而把实践理解为人的生存方式,确立了实践的存在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