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6 毫秒
1.
约翰·布林克霍夫·杰克逊是文化景观研究领域中的杰出思想家。杰克逊从城市与乡村两个研究视角出发,考察时代变迁带来的文化保护问题与环境问题。其通过概念辨析和对方法论的反思,开拓性地对文化景观进行分类,并探究其成因、根源和表征,更是挖掘出了景观的象征性意义。他通过演讲、教育、编撰专业期刊和书籍的方式,推动了文化景观的普及,开启了景观民主化的时代,促进了国际上对文化景观的保护。笔者梳理其文化景观思想的形成背景与发展历程,从乡土景观、美国景观史、场所感三方面探析其文化景观的思想内涵,从文化景观、教育意义、文化地理学、遗产保护四方面阐述其思想遗产的历史性贡献,不仅能为中国的风景园林历史理论研究与文化景观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提供启示,而且对风景园林学者增强地域认同、加强城乡特色景观风貌管控也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保护”的由来和发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国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和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是"全球性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保护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这一全球性工程30年来三大里程碑作历史回顾,并对世界遗产、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景观、国家保护和国际保护、民间文化保护、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保护等,作了明确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价值辨识是文化景观遗产认定的核心要义,却始终处于讨论之中。哈尼梯田作为人地持续互动的遗产典范,其价值辨识始终以原真性的构建与感知关联为核心,建立起了需求实践与体验偏好结合的双重结构。研究发现,对于这一结构所蕴含的价值内涵与内容的挖掘,既能准确把握文化景观遗产持续演化的主客关系,对解决遗产价值认同的分歧具有一定理论和实践意义,也突显了原真性感知存在差异性与局限性等亟待解决问题,有利于通过持续论证遗产价值辨识结构把握遗产准确认知的规律。将遗产原真性的构建与深度体验结合建立文化景观遗产价值辨识结构,对于遗产价值传承并开展针对性的保护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4.
五台山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模型构建及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五台山旅游资源的现状、文化景观遗产的特点及管理机制,可以建立一种驱动发展因素和持续发展因素相结合的评价模型及指标体系,运用AHP法,对五台山旅游可持续发展现状进行定量评估。未来五台山的文化旅游应妥善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博弈关系,重点从五个方面来优化五台山文化景观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品质。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和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工业文化景观受到破坏,文化“物种”正在逐渐消亡。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如何继承与保护工业文化景观,实现工业文化景观的科学转换和永续利用,已成为当前极为迫切的任务。工业文化景观有别于其他文化景观的关键特质就在于工业的核心——技术,而在研究中相对比较滞后的就是工业技术价值的保护。论文提出了新的工业文化景观分类方式,首次将工业技术景观从工业建筑景观中分离出来,突破了以往从建筑学角度研究的局限,并提出了工业技术景观价值评定和重塑策略,以期能够探究工业遗产保护的本质内涵。  相似文献   

6.
中国加入《保护世界遗产公约》以来,学术界对世界遗产的研究渐趋活跃,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有些方面的研究有不足之处:一是文化遗产与可持续发展、旅游开发之间的研究较多,而其他类型的遗产如世界自然遗产、文化景观等研究相对较少;二是自然遗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遗产价值认识和遗产资源保护两个层面,其他方面如遗产资源利用等问题涉及较少;三是针对遗产资源遭到破坏的状况,缺乏有效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7.
有关我国的世界遗产问题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加入<保护世界遗产公约>以来,学术界对世界遗产的研究渐趋活跃,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有些方面的研究有不足之处:一是文化遗产与可持续发展、旅游开发之间的研究较多,而其他类型的遗产如世界自然遗产、文化景观等研究相对较少;二是自然遗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遗产价值认识和遗产资源保护两个层面,其他方面如遗产资源利用等问题涉及较少;三是针对遗产资源遭到破坏的状况,缺乏有效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8.
颐和园耕织图园林文化景观的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颐和园耕织图的环境整治为例,从中国古代特有的整体思维方式出发,运用文化遗产保护学、历史地理学、景观规划学、园林设计学、传统建筑学、博物馆陈列学和建筑工程学等学科的理论及技术,解决了文化景观保护中普遍存在的难点问题,保护了颐和园山水布局的完整性、真实性,实现了颐和园耕织图园林文化景观的再生,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园林遗产保存、修复和延续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滦河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保护区总面积为50637.40hm^2,是河北省规模最大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保护区。保护区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包括森林、山脉、沟壑、湖泊、溪流、沼泽、湿地,为珍稀和地方性动植物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栖息地。保护区内拥有丰富的野生生物资源,包括一些珍稀和濒危物种。除了自然资源外,这一地区还拥有许多名胜古迹。在遗产资源考察的基础上,本文对这一地区的自然、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了整合,指出了本区的遗产资源存在的问题,诸如人类活动、土地沙漠化、草场退化、物种减少、生态失衡、环境污染、旅游发展压力等。值得指出的是,由于旅游人数的不断增加,来自污染、筑路、森林火灾和基础设施发展的威胁将会增加。其他潜在的问题还包括气候变化、酸雨、温室效应、泥石流和水资源危机。本文提出了相关保护对策,包括综合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平衡系统、自然灾害监测系统、文化景观保护、生态旅游规划等的建立和实施,以促进滦河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作为黄河流域农业文明的物态体现和沿黄地区水利发展历史的载体,宁夏引黄古灌区灌溉工程遗产是黄河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物质文化遗产/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重结合体。基于其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的景观保护与利用成为宁夏“建设黄河文化传承彰显区”的重要抓手。田野调查表明,当前保护利用实践存在遗产文化内涵挖掘和遗产价值认知不足、遗产叙事及展示方式单一、文化景观及人居聚落挖掘不够、整体统筹推进与跨区域协调难度大等问题,需要从挖掘遗产价值、更新保护理念、创新保护机制及完善管理方式等方面加以推进。同时,从文化遗产学角度看,作为黄河流域复合型遗产类型,对其历史传承、遗产要素与价值、遗产展示体系与叙事等相关问题的讨论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仍需学界积极推动。  相似文献   

11.
作为文化遗产的一种特殊类型,“文化景观”日益在中国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受到重视。在文化景观有望被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拥有法定的保护身份的当下,中国仍未建立文化景观保护制度与代表性文化景观名录。而邻国日本已经在近20年的探索中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文化景观保护制度,成功地找到了国际保护经验的本土化路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基于日本乡土风景保护的视角,本文重新梳理了日本文化景观保护制度的建立过程;阐明了日本《文化财保护法》中的文化景观与UNESCO世界遗产文化景观、日本传统文化财类型在保护对象上的异同;分析了日本文化景观保护名录中70处遗产地的总体特征;总结了日本经验对建立中国文化景观保护制度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2.
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突出的普遍价值"是衡量某遗产能否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基本标准。实践中,它不仅要求遗产满足相关的具体要求,还要求其真实性得以证明,且存在有效的保护管理体制。红旗渠申遗的关键即在于证明其"突出的普遍价值"。因此,首先应确定红旗渠以"文化景观"类遗产参加申报的方针;其次要在理论领域深挖红旗渠精神的内涵及其普世价值,以证明其真实性;此外,还需科学规划论证,以建立针对红旗渠的有效的保护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3.
城市水域空间整合与优化中的文化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合与优化城市水域空间,应注重挖掘城市水域空间的文化内涵,保护城市水域空间的历史遗产,创造城市水域空间的文化景观,从而继承城市中与水环境有关的历史文化要素,保护和创造历史文化环境中水与城市的良好关系,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不断提高城市的环境品味及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自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起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项目以来,在有关国际组织和中国等国家政府的支持下,在项目的申报与管理、科学研究与科学普及、遗产保护示范与经验推广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因为各种原因,仍然存在着对GIAHS 概念、内涵与保护重要性认识上的不足,甚至混淆了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化景观之间的区别。文章在有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被列为GIAHS 的项目和世界遗产中的农业文化景观项目进行了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农业文化遗产与农业文化景观发起背景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发起的目的和意义不同;在概念上,前者不仅关注过去和现在,还关注未来,而后者更多的关注过去和现在;在评选标准上,前者强调系统性,即多重指标须同时具备,后 者强调个性和特色,只要满足某一个条件即可;在保护思路上,前者强调动态保护与适应性管理,后者强调真实性和完整性的静态保护。因此,农业文化遗产有其独特的价值,对于实现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开平碉楼景观的类型、价值及其遗产管理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东开平碉楼景观是侨乡民众为了抵御当时猖獗的匪盗而修建的一种堡垒式建筑,是一种典型的中西结合且以西式风格为外部特征的文化景观。开平碉楼在平面上往往以楼群为主要建筑形式,在立面上则形成具有起伏的天际线。开平碉楼是开平华侨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所创造的特殊文化景观,是国际文化传播过程中典型的“文化反渗”现象,具有重要的遗产价值。广东省及开平市所倡导的“政府托管制”和“居民直接管理”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是对遗产保护与管理模式的重要创新。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传统村落正在逐渐消失,随之消失的还有乡土文化景观和传统农耕文化基因。梳理了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有关研究成果,以福州鼓岭宜夏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文化景观变迁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宜夏村的传统文化景观基因正随着农耕文化景观、聚落文化景观、人际交流文化景观、村落治理文化景观和人口文化景观的急剧演变而逐步流失;从休闲农业景观打造、聚落风貌整治、传统社区营造、历史记忆空间保护、鼓励村民回归等方面提出了鼓岭旅游度假区的旅游响应措施。  相似文献   

17.
在世界遗产保护和申报热潮中,国内诸多文化遗产项目将目光逐渐投向"世界遗产名录"。其中,大运河作为中国线性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不仅时间跨度长、覆盖地区广、影响范围大,而且兼具历史遗产和在用遗产的双重特征。如何使大运河遗产以更加科学、真实、独到的申报方式呈现在国际遗产专家面前,已成为相关专家、学者、科研机构的热门话题。本文从大运河文化遗产申报面临的国内形势入手,在总结和分析大运河文化遗产评价所依据的标准体系演化趋势的基础上,尝试探索一条新的以"文化线路"、"文化景观"为参考类型进行申报的申遗对策.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化、工业化和城市化浪潮下,传统文化景观空间呈现出的高度破碎化、孤岛化、边缘化的特点,成为困扰传统文化景观空间整体保护的重要因素。传统文化景观空间的图式语言正是解决文化景观保护与开展生态设计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全面研究总结国内外传统文化景观空间图式语言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立足存在的问题与突破点,构建起了传统文化景观空间图式语言研究的理论体系与框架。  相似文献   

19.
从文化景观构成特性与文化生态学特性相契合的角度出发,在朱吉莱托关于文化遗产完整性的构想基础上,针对有机演进类文化景观,首次提出了文化生态完整性这一概念,突出强调了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对文化景观作用的动态连续性和有效性.提出了文化景观文化生态完整度的3点特征和4点表现.阐明文化生态完整度评价的原则标准、文化生态完整度的评价方法和指标模型,并对评价中的指标进行说明.在文化生态完整度评价中通过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将文化景观的生态完整度分为5个完整度级别,为后续文化景观具有针对性的分类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利用打下理论和实际操作基础.  相似文献   

20.
桂林历史文化遗产及其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桂林以拥有甲天下的山水和与之融为一体的文化景观闻名于世,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为防止建设性破坏的蔓延和发展,本文在对桂林古代著名水利工程、城市规划与建筑及历代摩崖石刻与壁书等珍贵历史文化遗产进行系统评介的基础上,提出了保护这些珍贵遗产的若干富有建设性的建议,期望引起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