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文学艺术的共同特征,似乎还是列夫·托尔斯泰在《艺术论》中的那句话说得简明透彻:“在自己心里唤起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感情,在唤起这种感情之后,用动作、线条、色彩、声音以及言辞所表达出的形象来传达出这种感情,使别人也能体验到这同样的感情一这就是艺术活动。”  相似文献   

2.
列夫·托尔斯泰在他著名的《艺术论》里说:“在自己心里唤起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感情,并且在唤起这种感情之后,用动作、线条、色彩、以及语言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出这种感情,使别人也能体验到这同样的感情,——这就是艺术活动。”普列哈诺夫在引用这段话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从这里可以看出:不能把语言看作与艺术不同的人与人的特殊的交  相似文献   

3.
文学与音乐早已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辉煌在各自的发展道路上。但事实上,二者并没忘记曾有过的血缘亲情,在审美的殿堂中,仍然互利协作,丰满、充实着对方的羽翼和内涵。艺术的根本特征在于情感。正如列夫·托尔斯泰所说:“艺术家在自己心里唤起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情感,在唤起这种情感之后,用动作、线条、色彩、声音以及言辞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出这情感,使别人也体验到这种同样的感情。”(《论艺术》,第47页)文学与音乐是各艺术门类中最具抒情性的两类。尤其音乐、在抒情的方向性上延展得最遥远,因为它是以独特的艺术音响诸如旋律、节奏、和声、  相似文献   

4.
十九世纪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将近六十年的创作生涯中,不但写出大量卓越的艺术作品,而且还在其论文、日记、书信中,阐发了他的文艺思想,对现实主义作了很有价值的探讨,给人类文学和文艺理论宝库留下了一笔十分珍贵的遗产。列宁曾把托尔斯泰的创作方法称之为“清醒的现实主义”。这首先是因为托尔斯泰极其重视真实。托尔斯泰认为,文学必须面向现实、忠实于生活,真实地描写社会现实。他说:“诗的感情是关于生活并伴随着生活的形象与感情的自觉的回忆。”他在《什么是艺术?》(1898)这一论著中指出:艺术是人们用来交际、相互传达感情的一种手段;艺术的主要特征是用艺术家所体验的感情感染人;区分艺术与非艺术、真艺术  相似文献   

5.
鲁迅曾经指出:“创作总根于爱。”古今中外的优秀诗人、作家总是在郁积于心的情感驱使下,在情感的燃烧中进行创作的。巴金就说过:“我心里有一团火,在熊熊地燃烧;我脑子里不停地响着一个声音:‘写吧,快写吧!’我觉得满身波涛般奔腾的感情等着倾吐”,“我的火是烧不尽的,我的感情是倾吐不完的,我的爱是不消失的。”(《序跋集》517页)列夫·托尔斯泰更把艺术感染力产生的条件全归结于创作者的感  相似文献   

6.
川端康成热心探求美,他的小说常常以绚丽多彩的大自然为背景,常常以美丽纯洁的年轻女性为中心。川端康成又擅长表现悲,他的小说往往充满失意、孤独、感伤等悲哀感情,结局往往具有或浓或浅的悲剧色彩。在他看来,美与悲是密不可分的、相辅相成的。所以,他的小说构成一种既美且悲的独特风格,抒情味浓,感染力强。《伊豆的舞女》、《雪国》、《名人》和《古都》等可作例证。川端康成之所以形成这种既美且悲的艺术风格,其原因大致如下:一是家庭出身和孤儿遭遇的影响;二是亡国末世之民观念的影响;三是日本古典文学传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刘勇 《南都学坛》2014,34(6):42-47
巴金的小说创作与他的自我矛盾密切相关,这种矛盾包括无政府主义思想的"极性"特征与现实的矛盾,以及巴金的生命体验与无政府主义信仰本身的矛盾。以某种形式解决这些矛盾,不仅是巴金接受世界、认同自我的前提,也是贯穿他创作过程的一个最核心的个人化课题。巴金通过小说艺术处理其自我矛盾的方式变化,对他小说的创作类型及风格变迁有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巴金情感论     
巴金是青春热血型的颇具个性的艺术家。他在作品中灌注了真挚的情感,他的情感与世界上被压迫者的情感能够相通,表现了人类中的不幸者和被压迫者的悲哀与痛苦、愤怒与反抗的情绪,所以,他的作品引起了广泛的审美共呜,感动了几代青年人。巴金感情火热而强烈的独特性,其感染力的广泛性和持久性,特别是他在新文学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使得对巴金情感的研究也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巴金在《随想录》中说:“我拿起笔写小说,只是为了探索,只是在找寻一条救人、救世,也救自己的道路。”巴金在六七十年的创作历程和基不与本世纪同龄的人生阅历中,从未停止过对封建传统观念的批判和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可以说,巴金终其一生用文学创作和自己的言行探索“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好人?”他是继鲁迅之后又一个自觉地后起改造国民的灵魂,批判旧的传统观念,弘扬现代人格精神的作家。他的创作历程也是他追求自我人格完善的过程,而巴金对现代人格的弘扬更多地表现为对奴性人格的批判。巴金对奴etlj、格的批判,一eie于主活的…  相似文献   

10.
艺术实践活动中经常出现感官移借、感官互通的心理现象 ,这种移借和互通在艺术心理学上统称为通感现象。人们在创作和欣赏艺术作品时 ,不可能就事论事 ,而是通过艺术作品唤起更多的体验 ,这种体验是主体先期获得的与其相似的经验并被客体所唤起 ,使主体感悟到艺术家在作品中想要表达而没表达的东西 ,这就是艺术作品的意境 (也叫二独创作 )。对通感现象的形成从艺术心理学上作了分析 ,使更多的人了解通感现象在艺术实践活动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巴金是在西方文学的影响下走上文学道路的,他与西方文学有着极其广泛的联系。巴金作品的表现方式,基本上是西方式的。如果没有西方文学的影响,巴金的创作是不会结出丰硕的艺术之果的。  相似文献   

12.
论托尔斯泰长篇小说的史诗式结构和心理描写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展示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生活的宏阔视野与把人类生活的全部内容视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表现的创作原则,决定了托尔斯泰长篇小说的史诗性质。托尔斯泰革新和完善了欧洲开放型长篇小说艺术,创造出了近代史诗式长篇小说的结构模式;托尔斯泰拓展了人类精神世界这一广阔的艺术空间,又为心理描写创造了多种独特技巧。人物内心活动的变化性、复杂性和多层次性在他的长篇小说中得以清晰展现  相似文献   

13.
血风腥雨的年代,走出了一代呼风唤雨的时代巨人;苦难深重的民族,孕育出璀灿夺目的文学明珠。巴金就是带着赤诚与执着,从30年代走到今天。他蘸着自己的血和泪写作,把切骨的痛苦溶进自已的作品中,向不平的世界叫出灵魂的呼号。 在巴金的每一部作品中,我们都会感到那血的奔腾、泪的流淌、心的颤动。巴金在《灵魂的呼号》中写道,“我的生活是一个苦痛的挣扎,我的作品也是的。” 多少年来,巴金一直被痛苦所围困,这痛苦是时代的苦难,是民族的悲哀,巴金的创作深深  相似文献   

14.
巴金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将博爱、悲悯、宽容、慈善等人道主义情怀和生命意识贯穿于文学创作的漫长历程之中,生命意蕴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下融合了他的独特的生存感悟和审美体验而获得了存在的鲜活性与合理性,作家的人格和艺术的风格、人品与文品的有机契合实现了文本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他通过自己的生命意蕴的审美体验和细致描摹与时代的脉搏紧紧地跳动在了一起.以热烈酣畅充满感情色彩的语汇为社会的发展踪迹和人物的生命神态描摹尽相,成为文学史上无人替代的生命意蕴的抒写巨匠。  相似文献   

15.
忧郁美是巴金小说的主要审美格调。这种具有巴金特色的忧郁美,是他从社会人生中所体验到的忧郁性情感的对象化。巴金通过创造一系列栩栩如生的悲剧典型来体现忧郁美。忧郁美的艺术魅力在于它既有着深厚的社会心理和审美心理基础,又与巴金的青春热血型情感个性相对应,因此具有撼人心弦的审美力量  相似文献   

16.
2月18日,正月初十。金有树委托朋友给开县一位领导写求助信:“我救了19人的生命,现在求领导救我的命。”信中,金有树第一次详细向外界讲述了他救人的经过,以及他遭遇的巨大困难。已经过去整整10天,那封送到开县县政府的求助信仍然没有回音。同时写给开县其他相关部门的求助信,也同样没有消息。(2005年3月12日《重庆晨报》)读了这条新闻,是心的滴血和无言的悲哀。这种悲哀决不是一个人的悲哀,而是国家的悲哀,社会的悲哀!生活之悲,以之为窥。一个救了19个人的英雄最后因为自己没有钱而不得不离开医院去等死。因为求助政府和领导的信没有回音,…  相似文献   

17.
巴金爷爷说:“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是啊,巴金爷爷这是在告诉我们:我们的作文要努力表达自已对老师、对同学、对家人的爱,用真情滋润我们的作文。  相似文献   

18.
当代杰出的艺术大师巴金,在谈到他的创作经验时,一再强调他不能在生活之外看见艺术。这决非发明他不热爱艺术,轻视艺术,而是反映了他对艺术有善独特的追求。这种追求构成了他全部文艺创作的总的倾向,也是他对我国现代文学做出的独特贡献。“我不是为想做文人而写小说”  相似文献   

19.
浅谈朱自清亲情散文的艺术特色朱广盛,陈扣礼朱自清不仅是一位用文字作画的卓越的风景画家,而且是用散文描述旧时代平凡人物的能手。在他的散文创作中,很有一些抒写自己家庭生活经历的亲情散文。亲情是人类最朴素、最基本的感情,是一条强有力的感情纽带,把父子、夫妻...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巴金是位有影响的大作家,他的创作活动是从一九二七年左右开始的,在大约半个世纪以来的创作生活中,他已为我们创作了四万多字的作品,给现代文学宝库增添了财富。在这些作品中,《激流三部曲》是最能代表作者的创作成就的。特别是其第一部——《家》,更吸引着广大青年读者的心。巴金在《激流总序》中说:“在这里,我所要展开给读者看的乃是过去十多年生活的一幅图画。自然这里只有生活的一小部分,但已经可以看见那一股由爱与恨、欢乐与受苦所组织成的生活的激流是如何地在动荡了。我不是一个说教者,所以我不能够明确地指出一条路来,但是读者自己可以在里面去找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