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胶东作家綦国瑞的散文创作成就突出,最有价值的有两类.一类是自我生活书写.这类散文不仅显露了作家的个性,而且散发着人类共同的情感追求,包涵着丰富的时代气息.这种自我书写的散文向度也代表了新时期胶东散文以及全国散文创作的主要倾向.另一类是纪游之作,其山水游记以工笔细画的功力穷尽大自然的天成之美,复原生命的自然本性;其人文游记流露着作者的爱国情怀、平民意识与文化观念.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以来,伴随着现代化进程加快,少数民族文学陷入现代性价值取向的书写困局,日趋走向了一条反现代性或者说现代性的悖反之路.一方面在文化离散的伤感与困惑中,民族文学尝试以传统空间建构对抗现代性;另一方面,则企图通过反城市书写消解现代性侵袭从而确立新型民族身份.考察新时期以来民族文学书写症候并分析其根源,通过将现代性与民族性、全球化与本土化有机融合,重构少数民族文学现代性价值立场,是当下民族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3.
文化现代化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化的最终体现.在中国文化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毛泽东的文化现代化思想无疑占有重要地位,他领导的中国革命和建设为中国文化现代化奠定了基础,他回答了涉及中国文化建设的重大理论问题,并且在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实践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尝试.  相似文献   

4.
老舍的“平民化”书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舍创作中对平民生活的书写,融入了极为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并展示了传统文化积淀对人的冲击,从而凸现出他对文化的择取态度  相似文献   

5.
中国当代文坛上不能忽略王朔,他贡献给文学史的是顽主人物形象和独特的语言风格.顽主们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平民,他们自己鄙夷着老百姓,这类多余人不具备平民身份,甚至还有一种优越感.但王朔进行创作的时候有意识地采取平民视角,让广大读者接受,真切展开叙述.王朔的平民倾向还表现在小说的语言上,具有口语化的特点,易于普通受众接受.  相似文献   

6.
张学良将军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者,同时也是一位富有平民情怀的军人。他厌恶"吾国之军阀、官僚,日以大烟、麻雀为生活"的恶习,提倡平民生活,同情内战下普通百姓的痛苦遭遇,希望青年不慕官场,求学上进,做有益于国家的有用之才。认为国之兴衰匹夫有责。这些都体现了他精神世界里的平民意识。围绕着"自身本愿为平民"、"对战争下受难平民的同情"和"希望青年人做一个好平民、好国民"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其平民观的内涵及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7.
留日作家群不仅为中国新文学贡献了为数众多又出类拔萃的作家,而且因其所体现出的团队意识和鲜明的特点--强烈的社会使命感,深厚的平民意识,建构主流文学的热情,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新文学的走向,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文学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张岱的历史散文书写,代表了清初明遗民历史散文书写的动向和所达到的思想深度。他在追究明朝灭亡多方面的内在原因的同时,从庶民小人物身上看到了民族大义、过人本领和理想生活境界,初步认识到历史脉动的底层力量所在,成为《儒林外史》寄望平民奇人的先声。  相似文献   

9.
以王度庐小说<风尘四杰>的个案分析入手,探讨民国时代"侠义"作为一种传统精神范畴在现代性社会体制中所遭遇的窘境.当平民作家带着旧式知识分子的悲悯和部分接受新式思潮影响的个体自觉意识来书写落魄的侠士之时,他所指向的其实是个体在历史进程中的无奈感与挽歌情怀.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中国意笔人物画走向现代化的背景,主要应从艺术发展的他制性和自律性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其一,艺术发展的社会制约性决定着大文化背景的改变,要求和促动传统中国意笔人物画进行改革;其二,艺术发展的自律性凸显了传统中国意笔人物画自身的缺憾,也强烈要求取得超越历史的突破。20世纪初中国传统意笔人物画走向现代化的变革之路是势在必然的。  相似文献   

11.
《水浒传》“逼上梁山”之前的林冲故事,着力塑造了一个平民化的林冲形象。经过“风雪山神庙”,林冲才完成了从平民到英雄的人生捩变。从平民悲剧到英雄悲剧,林冲是一百零八人中唯一有性格发展史的英雄。林冲平民化性格的成因,在于宋元社会平民社会之性质,《水浒传》乃宋元市民文艺之成果。而平民化是宋元社会民众的常态,也是梁山好汉的常态。这种理解关系到《水浒传》人物形象乃至小说基本性质,涉及《水浒传》接受史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路遥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他的小说曾经激荡起数代人的理想,至今依然受到许多读者的青睐.他始终关注普通百姓,具有强烈的而独特的平民意识,并以此为自己的创作指引.路遥的这种平民意识有其自身形成过程和特点,同他的作品、人格、精神气质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就针对路遥的平民意识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理论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的内容。在关注提升人们的科学精神的同时 ,邓小平始终注意提升人们的人文精神 ,他关于人的价值、人格、人权、人道主义和人的塑造等论述构成了其人文精神的重要内容。研究邓小平人文精神对于推进新世纪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 ,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梁实秋先生的"雅舍"系列散文和汉译《莎士比亚全集》日渐受到读者和学术界的重视。他的著译题材以"人的文学"、"自由的文学"和"伦理的文学"为主要内涵,反映了文学作品的"审美自律"特征。他以展示普遍的、永恒的人性为宗旨,探索人性特点而又回归传统古典;他坚定地维护着文学的独立和尊严,著译选材交织着"平民意识"和"绅士意识";他注重文学的社会责任感和伦理道德意义,提倡关注现实人生又要胸怀淡泊。梁实秋"审美自律"的著译题材观蕴含了他对于"时代文学"的理解,呈现出与当时主流文学价值相悖的边缘性文学价值,对提升文学作品的艺术品位、彰显文学活动的"审美"本质和"人学"本义等方面起到了重要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5.
陈独秀不仅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革命家和政治活动家,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发展历经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极力推崇王阳明的教育主张;第二阶段主张取法近代西方教育;第三阶段反思西方教育存在的缺陷,分析新旧教育的不同,提倡新教育,主张教育应与社会结合,重视平民教育。陈独秀的教育思想对当今的教育现实仍有着极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秦简夫是活跃于元代后期剧坛上的知名作家。与大多数具有离心倾向的在野文人迥然不同,他自觉地以灌输传统道德观念、救世劝俗、整饬人伦秩序为已任。他直接取材于现实或以历史故事为依托的社会剧,无一例外地具有明确的伦理教化性质。可贵的是,在他的功利劝化色彩十分浓厚的家庭道德剧中,非但没有兜售重义轻利、贬斥商贾“游食之民”的世袭偏见,而是对靠勤苦经营获利致富且具有古道热肠的正粤商人大加褒奖,并努力寻找儒、商之间在道德判断、 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契合点,显现出带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新思想和新观念。  相似文献   

17.
在《凤子》中,沈从文破除了归隐的基础、文化预设、物质可能和终极目的,涉及的是归隐的不可能性。沈从文以反讽为特色的隐士的归隐应当被理解为哲学和神秘意义上的归隐。沈从文的所有思考经过了反讽的筛选都被改头换面了,反讽性的超脱,相对于严肃的彻底超脱只是局部的。另外,这是一种双重的超脱:一方面,作者虽不乏公民与政治意识,但这却不成为一种崇拜;另一方面,生命的张力和对知识的相对化阻止了向神秘主义的转变。沈从文的人物并不逃避,他们生活在现实中。从根本上,沈从文将一个以极端化为特色的时代加以相对化。  相似文献   

18.
在《凤子》中,沈从文破除了归隐的基础、文化预设、物质可能和终极目的,涉及的是归隐的不可能性。沈从文以反讽为特色的隐士的归隐应当被理解为哲学和神秘意义上的归隐。沈从文的所有思考经过了反讽的筛选都被改头换面了,反讽性的超脱,相对于严肃的彻底超脱只是局部的。另外,这是一种双重的超脱:一方面,作者虽不乏公民与政治意识,但这却不成为一种崇拜;另一方面,生命的张力和对知识的相对化阻止了向神秘主义的转变。沈从文的人物并不逃避,他们生活在现实中。从根本上,沈从文将一个以极端化为特色的时代加以相对化。  相似文献   

19.
《金瓶梅》所展示出来的文化特征是平民文化。从经济活动上看,它是16世纪中国运河经济文化的产物,体现出中国东部地区民众生存发展的丰富内涵;从宗教意义上看,小说生动而又十分丰富地展示了民间宗教的活动场景与信仰状态;从哲学思想上看,它以各种方式阐述了民众的人生态度,尤其是人应该如何正确处理社会的人与自然的人的关系;从政治态度上看,小说从平民百姓的视角,通过对政府官员故事讽刺性的叙述和评价,表明平民大众对政治的鲜明看法。《金瓶梅》的平民文化内涵,标志着中国小说对现实平民百姓命运的关注,成为明代社会平民文化的重要文本。  相似文献   

20.
巴金曾经三次踏上法兰西的国土,通过文学、景观、社会实践等多种途径亲密接触法国文化的多个侧面,所以他无论在创作和革命思想以及人格发展等各个方面都深受法国文化的影响。文章认为巴金作为一个主体,他不仅被动接受了法国文化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他在中国本土文化特点、当时的社会现实、个人的经验和追求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对法国文化作出了个性化的阐释和重构,并在此基础上深刻挖掘出他者形象对自我文化的迂回式反观,主要探讨了在巴金对法国大革命和法国平民社会的阐释,以及“文革”后巴金对法国文化关注重点的转变中所深刻透析出的他对中国革命及社会发展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