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取向、现实关怀、实践来源与人民大众有着密切的联系,使其真正意义上具有"大众性"的特点,具备大众化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科学性、人民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必须走向人民大众,实现理论自身与人民大众的结合."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前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目的,马克思主义既是大众化的产物,又须走向大众.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质就是使马克思主义面向大众的价值取向从理论变为现实,因此,必须以大众为中心,立足于大众的现实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2.
从整体性角度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整体性角度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从逻辑整体角度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即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学术性与意识形态性上的统一;第二,从方法整体角度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即要区分理论的研究过程到叙述过程,在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创新宣传教育形式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第三,从历史整体角度推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即要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明确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容;第四,从学科整体角度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即要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整体发展为从整体性角度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学术支持和推进路径.  相似文献   

3.
建国以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国60年来中国共产党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程分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初步建设阶段、"文化大革命期间"、改革开放30年三个阶段,当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起点、内涵界定、途径方法及历史经验等领域并取得成果.但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容和方法层面上依然有很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肖柯 《青海社会科学》2013,(4):34-39,45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是简单的理论灌输过程和被动的理论接受过程,而是由价值诉求、基本内容、传播载体等逻辑层次构成的系统工程。这些逻辑层次分别作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核心层、中间层、外围层,构成价值——内容——技术相互衔接、彼此支撑的总体关系。只有准确把握各逻辑层次的意蕴及其相互关系,才能切实有效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普及的内容直接影响着大众化普及的效果,要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增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效,就要不断地完善大众化普及的内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科学理论,要全面把握和准确理解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内容及要求,分析影响大众化普及内容变化的基本因素,积极开拓完善大众化普及内容的路径和方式,从而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水平不断地发展和跃升,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的理论和现实诉求。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内在地包含着日常生活的理论旨趣和大众化的实践要求,日常生活世界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重要场域.要面向日常生活世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应满足民生需求以巩固日常生活的本体论基础,丰富精神生活以提升日常生活的真理性内涵,把握信息社会以塑造日常生活的时代化形态.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思想信仰和社会政治信仰问题。当前民众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迷茫,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众化进程。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加强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教育,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建设和谐社会,为现代化实践发展提供动力基础。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须臾也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实践发展的客观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逻辑前提和基础。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在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中、在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9.
公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经环节.公民文化必须立足于中国的现实国情,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宏观背景下进行构建.公民文化建设需要紧密结合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实际,构建符合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公民文化.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和要求。马克思主义只有被人民群众所掌握,才能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应该是人民群众主动接受而不是被动或强制信仰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相一致。只有这样,人民群众才会自觉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新时期,多元文化和社会思潮对马克思主义形成严重挑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需要。只有认清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范畴、动因以及指导思想地位的确立,才能增强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合理性认同,使人们自觉地学习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从而有效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包含三层涵义:从形式上说,它是一个涵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化大众的双重辩证结构体系;从内容上说,它表现的是一种真理与价值的辩证关系;从现实的政治生活上说则是我党执政理念的一个历史性转变.  相似文献   

12.
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和重大课题。回顾9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探索,经历了1919-1949年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1949-1978年的延伸与准备、1979年至今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三个发展时期。回顾这一曲折前进的历程,将有利于总结经验教训,为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提供一定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3.
当前,勃然兴起的大众文化,正深刻影响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文化生态和社会环境。由资本的逻辑推动的大众文化在中国消费主义至上的演化倾向,必然要与大力推进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生冲突。大众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交融共生是必然的现实选择。借鉴大众文化的崛起模式,系统协调、优势互补是实现大众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良性互构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4.
刘少奇认为,以工农为主体的人民群众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是党的力量的来源,中国革命要获得胜利,党不仅要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和武装上“准备自己”,同时还必需以同样的方式去“准备群众”。加强党的宣传教育工作,以马克思主义教育人民,提高群众的觉悟程度;正确地认识和组织民众,提高民众的组织程度,是党准备群众的过程,亦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探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模式,有利于更深刻地把握制度建设的内在规律、历史经验与未来趋势。从总结历史经验的角度看,我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历程中曾先后存在过三种主要范式,其中每一种范式大致包含了两种模式。这些模式大致可以概括为:"精英-大众"模式、"大众-精英"模式、"民族-话语"模式、"本土-实践"模式、"情境-体验"模式、"多元-共享"模式。当今时代,在综合运用的基础上,应着力发展"情境-体验"模式和"多元-共享"模式。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与时代、与人民群众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灵魂,统摄时代化和大众化;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和大众化是中国化的内在要求,三者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科学结晶,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就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7.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我们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课题。本文具体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内涵、路径和方法,强调从整体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关键,也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永远保持蓬勃生机的根本。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及其理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空间很大,问题很多,任务很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群众,使其变成群众的精神和物质力量。要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首先要认真学习、研究、弄懂、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既要防止有人借错解和歪曲马克思主义为私有化提供理论支持,又要破除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僵化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