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江西社会科学》2014,(5):201-205
广告的目的在于促销,但广告文本如何实现此目标,未见系统的分析,这也影响了广告创作实践有意识地强化促销性。广告的促销目标须通过文本的意动性来实现。意动性既是广告目标实现的途径,也是广告体裁最重要的属性。广告通过两种途径来构筑意动性,一种是基于具体语句的语力,在文本内强化意动性,增强文本说服接受者行动的能力;另一种是基于体裁的未来叙述,通过增强"代入感"和"参与感",引导受众参与文本的解读,进而过渡到实际的行动。  相似文献   

2.
"多元性"是阿伦特政治思想的核心议题。在对纳粹极权主义与西方政治哲学传统的反思中,阿伦特将人之生存的基本处境揭示为多元性;而平等、差异、言说、行动以及公共领域等概念则构成了理解多元性概念的关键性维度;并且阿伦特通过对宽恕和承诺这两种政治能力的探讨,试图去克服由人类的多元性境况所引发的诸多困境。  相似文献   

3.
运用David Herman的话语心理模型阐释小说叙事文本,为"讲故事"话语实践寻找理论支点.文章以约瑟夫·康拉德的<青春>为文本,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分析了该模型如何提供一个认知维度来帮助读者完成文本意义的解读,即阐述了人物定位过程与人物身份的建构,以及它与叙事视角的联系;大脑意识的身体化过程揭示了语言是如何表征叙事进程;大脑的意识散播性将个体之间抽象的思维情景化、社会化,从而展示出故事中的人物关系;情感话语的出现为丰富故事的主题甚至为文学类型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所谓"特质"对于考察人物的心理活动和理解人物冲突有着建设性的作用.这种互动的认知过程对于叙事文本意义的建构和解读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视域融合度”:伽达默尔的“视域融合论”批判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伽达默尔的"视域融合论"因其哲学诠释学的本体论取向而具有天然的局限性。它仅仅揭示了文本理解和解释过程中"视域融合"的生存论事实,但对于如何达成"视域融合"缺乏足够的方法论分析和反思。因此,有必要提出"视域融合度"来深化对文本理解和解释中的视域融合问题的方法论思考。"视域融合度"涉及两个方面:其一是文本契合度,即与文本之间在语义学上的契合度,以及与作者原初意图之间的契合度。要提高文本契合度,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对文本语境的还原,包括文本学还原、历史学还原和心理学还原。其二是现实相关度,即读者对文本的理解和解释融入现实、影响现实的程度。能否在文本所代表的普遍性与读者现实处境的特殊性之间建立起一种批判性关联,成为制约文本现实相关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邵维维 《兰州学刊》2012,(12):79-83
诗究竟何以称之为诗?好诗又是如何成就的?好诗的共同特点是什么?美国新批评派的著名人物克林斯.布鲁克斯这样为我们做出了回答:诗成为好诗的共同特点不应在于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内容"或是"题材",而在于"结构"。在布鲁克斯的批评语境下,"结构"并非等同于语言的形式或者主题的顺序,也不是诗歌语言的理性陈述或者逻辑结构,而是比这一切可见的所谓文本的结构更为内在和深入的一种文本组织的原则。结构的特征为统一性,在布鲁克斯看来这种统一性可以通过戏剧性原则、有机整体论和反讽诗学观来诠释。  相似文献   

6.
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当代重要批评者,阿伦特认为马克思片面地颂扬"劳动",以"制作"的模式来理解政治事务,这都表明马克思仍然持留在西方哲学敌视"多元性"的传统轨道之中。阿伦特则将人之多元性视为人之为人的根本尊严所在,对多元性的揭示与捍卫正是她对马克思之批评的源初动机所在。但是,得到仔细、公正考察的马克思思想并未简单地陷于无视多元性的西方传统思想中,其劳动观念也不能以传统思想方式得到理解,这正是阿伦特之批评的根本失误所在。  相似文献   

7.
科学主义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科技的单向性,它的社会结果就是社会的"单向度"和人的异化.近年来,随着科学、人文融合趋势的加强,人们对科技的理解从单向性走向多元化.科学的单向性体现在科学认识论、社会批判理论和存在论哲学三个方面;科技的多元性则由科学内部的多元性和科学外部的"文化多元性"组成.科技从单向性向多元性的复归,是人类从"狭隘理性"走向"新人文主义",扬弃唯科学主义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论语》的文本形式构成无疑是影响读者对孔子思想作整体性理解的重要因素之一。《论语》文本篇幅之所以如此之少,原因与儒学内部的分化及儒学意识形态化有关;以《论语》为书名是孔子后学对"圣人之言"的价值推崇;"问答"作为《论语》文本的体裁选择是为了通过语境重构来保持文本的开放性,让读者主动参与到对孔子思想的创造性理解;缺乏情景语境的"子曰"式叙事反映了孔子后学对孔子思想进行系统性建构的努力;有子和曾子继承和发挥了孔子"赞述"阐释学传统并从四个方面来构建起《论语》的文本逻辑联系。  相似文献   

9.
黄荟 《兰州学刊》2004,(2):55-56
解释学大师伽达默尔认为"历史学的基础也是解释学."由于人的历史性,人对文本的理解总是包含着历史的中介,文本也有自己的历史"视域".而理解、解释就是经验这两种"视域"的融合,通过"视域"的融合来扬弃两种"视域"的矛盾和差异.文本的意义不是由作者决定的,而是由处于不同境遇之中的读者和文本的互相作用所决定的,"视域"的融合是对原有"视域"特殊性的扬弃,其结果会形成一种新的、更大的"视域",而这种"视域"又会成为更大一轮的理解的出发点.本文旨在通过考察朱熹对"四书"的解释来证明体现伽达默尔大师的"视域融合"思想.  相似文献   

10.
周大鸣 《学术研究》2012,(6):33-37,159,1
人类文化的多元性特点正在以各种诡异的方式进行表达。文化多元性的所谓实存价值,在某种程度上主要立基于表述者的自我意识,而作为异文化的他者的在场则时常被忽略。因此,重新审视文化多元性的表述方式,增进"自我"与"他者"的相互理解,在强调文化多元性的重要意义的同时正视"他者"的存在,是全球化背景下维系文化多元性存续所需要积极面对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1.
著名的美国华裔作家汤亭亭的作品《华人:金山勇士》,记载了一百多年北美华人移民的经历。小说在虚构文本中,穿插杂糅了华人移民中相传的故事和有纪录的史实,打破了现实主义、传记和历史书的局限,能使读者发掘和发现原来在英语语境中默默无声的华人,其实也是为荚国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开国英雄——金山勇士,只是因为白人的文化偏见和歧视而被遮蔽和丑化了。同时,作者在写作时力图创造一个对话性的话语空间以及采取黑色幽默的手法,颠覆了美国的东方学表现华人的固定的模式和有关“黄祸”的神话。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文学理论的发展出现了现代和后现代两种范式.两种范式在一系列文学理论的基本问题上有所冲突,因此形成了对立的理论立场和价值观.现代范式建立在启蒙精神的基础之上,强调普适价值和理性原则,彰显文学的语言审美功能;而后现代范式则更偏向差异性的价值观,更关注文学的政治意义.两种范式相互纠缠抵牾构成了文学理论的不和谐音.反思这一范式的冲突,如何超越现代/后现代的对立,探寻文学理论发展的未来路向,乃是当下理论界需要思考的难题.  相似文献   

13.
纪秀明  汪智超 《云梦学刊》2005,26(6):134-137
在后殖民语境下,如何保持和传承传统文化以及坚持怎样的文化身份立场成为中国古典叙事小说翻译关注的焦点。从我国古典小说《红楼梦》、《儒林外史》、《西厢记》的翻译传播实践看,针对古典叙事文学的具体特征,翻译中的身份立场与具体翻译策略问题值得重视,古典叙事小说的翻译应当遵循适度、多元性原则和采取多种翻译策略糅合并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文化建构主义心理学作为后现代文化思潮的产物及组成部分,实现了心理学中的文化意识的衍变。文化心理学认为心理是文化的投射,而文化建构主义认为心理与文化是相互建构的关系。本文对在后现代思潮影响下这一文化意识的衍变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5.
对云南农民增收与就业结构转变关系的实证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宣宜 《学术探索》2003,(12):38-41
本文的目的是分析农民就业结构变化以及现阶段农民就业多元化和兼业行为对不同阶段云南农民收入增加的影响和存在问题,阐述随着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只有鼓励和帮助农民根据不同条件采取专业化和兼业化等多元就业方式,才能推动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达到长期稳定增收的目的。并且通过对代表经济较发达地区的玉溪市华宁县,经济中等发展地区西双版纳州和经济落后地区临沧地区的云县农民增收与就业情况调研,说明不同地区应根据其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引导政策。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和后现代社会,对于哲学话语转型的探讨成为理论家们热衷的一个理论焦点。本文就康德语言哲学对文学研究的影响这一重大命题进行了研究和梳理,从后现代的角度探讨了传统哲学与现代哲学之间的关系,以及现代文学与语言文学的关系,从而得到以下结论:霍梅客提出的"语言的流变是话题转型的哲学基础"这一说法有不成熟的一面,语言学的发展促成了文学进步的说法是有失偏颇的。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部典型的后现代作品,巴塞尔姆的小说《玻璃山》以其荒诞破碎的形式做出一个拒绝阐释的姿态.但本文认为小说中无名的“我”登爬玻璃山寻找“美丽的着了魔的象征”的形象和过程,正是该作品阐释空间的核心所在.作品极简的叙事形式和语言虽然对应了一个人文精神日渐式微,真理崇高被不断消解的迷混时代,但在其碎片化的背后仍坚守着后现代知识分子对理想的执着,凸显了西方知识分子传统的独立精神和对真理永不放弃的追问.  相似文献   

18.
后现代公共行政以反叛和解构为其旨趣,直接地指向现代公共行政本身。行政公共性作为现代公共行政的本质属性,首当其冲地受到后现代的反叛和解构。但后现代行政公共性并非一种虚无的事实,而是与现代行政公共性完全不同的一种事实;它包含于碎片、差异、多元之间,在制度层面表现为公共治理。公共治理在其中展开的环境与语境,构成后现代行政公共性发生的场域,它是一种公开、实在、共同的场域,可以称之为"阳光之幕"。后现代公共行政是该场域中的游戏,它需要共同制定游戏规则,又需要政府提供服务,从而后现代行政公共性得以实现出来。  相似文献   

19.
李杰 《河北学刊》2007,27(4):253-255
本文对后现代女性主义理论研究所诉求的诸多新型范式,如反本质主义的差异性女性思考、男女性别二分结构的颠覆以及酷儿理论特别是性别表演理论的建构等进行简要清理。在此基础上,对后现代女性主义所面临的宿命性困境,如话语突围的无奈、反本质主义的无根性以及女性主义研究目标的脱轨等,作出了本土化的反思。  相似文献   

20.
在后现代背景下审视蒋孔阳的美学思想,当可发现:蒋氏美学充满了开放性和创造性的特质,他关于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艺术是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的基本理念,并非业已出局的明日黄花,而是具有足可以和后现代话语进行对话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