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市民社会"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和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起点,在"市民社会"概念的背后隐藏有多种思想渊源和理论含义,真正的市民社会概念是随着资产阶级的兴起开始形成的,并通过洛克、孟德斯鸠和苏格兰启蒙运动,在黑格尔那里确定为一种包含内在张力的特定范畴。马克思从颠倒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入手,逐步将理论出发点确立为"物质的生活关系",并在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过程中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2.
资本主义社会诞生的历程可以依次归结为四大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资本主义萌芽的诞生;第二阶段是资本主义的诞生。一个社会只要出现有钱财者为了更多钱财而雇人劳动的活动,并且这种活动的数量之多可以形成一种经济形态或经济制度时,就诞生了资本主义;而当这种活动零星地、稀疏地或微乎其微而不能形成一种经济形态或经济制度时,则可以称之为资本主义萌芽。第三阶段是资本主义社会萌芽的诞生,亦即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开始向全社会主导地位转化——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化——的部分质变阶段,也就是工场手工业普及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阶段。第四阶段是资本主义社会诞生,亦即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向全社会主导地位转化完成的质变阶段,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终于居于全社会主导地位,资本主义社会最终真正建立,说到底,也就是达到机器大工业水平的资本主义经济形态或经济制度阶段。  相似文献   

3.
资本主义:一种哲学的探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研究在政治上是批判性的、在哲学上是“复杂”的,这是因为,他所关注的是把日常经验范畴与经济学中的“技术性”范畴联系起来的那种意义;而且他还从哲学的层面关注“经济学范畴”在经验话语中的象征维度,以及它们与各种层次上的权力不平等之间的关系。马克思很少使用资本主义,甚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概念,而是更多地使用市民社会的生产方式概念,他在其著作中对市民社会概念的使用导致了不少的混淆。马克思的资本概念是作为推动阶级斗争并进而促成社会生产及交换关系的革命的“主发条”而存在的,虽然这一概念具有一些缺陷,但其在方法论上和某些内容上依然是阶级社会分析理论的典范。  相似文献   

4.
对资本主义政治文明产生的历史、社会、文化环境做了系统的考察,认为民主政治的历史渊源、市民社会的社会基础、理性主义的政治文化三者相互作用共同培育了近代资本主义的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5.
《巴黎手稿》是马克思解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首次尝试,具有逻辑整体性和思维跳跃性的二重性特征。从分析当时社会上存在的工资、资本和地租这三种收入形式入手,马克思揭示了地产分割的私有财产运动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起源;以工资、地租、利润为立足点,马克思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人的四重异化,指出资本主义的生产并不是在普遍的相互承认的基础上展开的;基于黑格尔的辩证法,马克思提出扬弃私有财产的共产主义运动是人性在更高基础上的复归。《巴黎手稿》的理论成果或明或暗地反映在马克思以后的思想中,对马克思一生的理论工作有着重要意义;但这一成果在理论层次上缺乏统一性,对劳动异化分析的实证材料不充分,也没有指出共产主义运动的形式与时机。  相似文献   

6.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以美、日、欧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生了许多重要和深刻的变化,从而使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呈现出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特点。从其形成原因来看,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新特点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变革的结果,归根结底是新科技革命的产物。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新科技革命,首先使当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从而使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了一些阶段性和局部性的质变。如果说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必然趋势,那么,新科技革命便是实现这一历史趋势的根本因素。  相似文献   

7.
8.
博尔坦斯基和希亚佩洛认为,资本主义是一个积累资本和价值增值的制度系统,它总是会包含剥削.为此,资本主义会受到各种批判,面对着资本主义批判,资本主义就需要不断地为自己辩护,提出新的资本主义精神.不断更新的资本主义精神会使人们自愿地把自己纳入资本主义制度系统中,从而使资本主义充满活力,这是资本主义维持自身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正出版社的朋友让我给海尔布伦的《资本主义的本质和逻辑》(中译本)写个序,谈一谈书稿本身的内容,以及对这本书的评价、相关研究问题等等。在本书的第一章,作者提出要探讨的不是资本主义会发生什么,而是资本主义是什么的问题。这让我想起来近来一些议论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到底说了什么的观点。俄罗斯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亚历山大·韦贝尔认为,马克思几乎未提"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一词是在20世纪初维尔纳·桑巴特的《现代资本主义》一书出现之后才开始流行的。俄国人不是第一次提出类似的问题。尼·米海洛夫斯基就曾质问,马克思  相似文献   

10.
在卡尔?波兰尼看来,资本主义社会既是一个"社会分化"的社会,也是一个"伦理碎化"的社会;资产阶级道德自由观由于资本主义社会支配商品交换关系的规律也在支配人类生活,导致人类特别是劳动者道德自由的丧失,从而陷入了对"自由和责任的理解"超越了"资产阶级世界自身边界"的伦理困境;对这一伦理困境的突破方案在于以人性社会即社会主义社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是即将到来的稳定时代的统治性的意识形态,也是个体自由能够获得制度性保障又能达成公平的成熟社会.波兰尼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批判是深刻的、新颖的,其中蕴含着许多有价值的洞见.但由于他不懂得历史唯物主义,不懂得资本主义社会的不道德、资产阶级道德自由观陷入伦理困境,都是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造成的,这也导致他提出的人性社会的新社会方案陷入抽象人性论的窠臼,而他主张把社会主义与基督教相关联以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观点也是不科学的.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40年代初,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还没有颁布早期环境立法之前,马克思恩格斯就开始关注人类的生存环境问题。他们具体地考察和分析了资本主义条件下环境污染的类型、状况和危害,深刻揭示了造成环境污染的认识根源、阶级根源和社会根源,并富有卓见地提出了解决环境问题的可能性途径。这些思想对认识和解决今天的生态环境问题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虚无主义作为现代文明危机的一种表现形式,有其特有的思维方式和逻辑结构。西方的独断论传统是虚无主义产生的历史根源,现代文明中的矛盾是虚无主义泛滥的催化剂,而个人体验又使其内化为人的某种精神。虚无主义的不良影响已真实地表现在生活中,而关于虚无主义是不是人类新曙光的理论还没有定论。虚无主义到底是人类的绝路还是出路,关键在于是它驾驭了人,还是人驾驭了它。  相似文献   

13.
恩格斯晚年着重研究了原始社会史、德国史、国际工人运动史、宗教史,以及运用唯物史观研究历史的方法论问题。形成了人类历史演变道路理论,强调了理论研究和历史研究同一的方法论原则。对恩格斯晚年“完善”了唯物史观理论体系的观点进行了商榷。  相似文献   

14.
高兹从生态理性出发,认为以促进资本积聚为目的的生产必定要将人的需要和自然纳入其麾下。于是,不仅造成自然资源的极度匮乏,也无法真正地满足人基本的生存需要,即使满足也是通过社会生产出类型各异的"需要的历史形式"间接地实现。实际上,这是历史需要得到满足的"假象"。恰恰在人享受这种"假象"的同时产生了需要"真相"的强烈之需求,即质的需要、真正的自由的需要、创造性的需要。高兹从其所处的社会现实出发,揭示人的需要、自然与资本之间的本质关系,富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界限、对抗、行动:齐泽克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斯拉沃热.齐泽克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激进思想家之一。面对全球资本主义的发展,他将拉康精神分析理论创造性地运用于意识形态—政治分析,并将其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商品拜物教的批判和以谢林、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资本主义作为一种历史性的产物有其自身的界限,即由资本主义本身产生出阻止其无限再生产的对抗,今天这一对抗表现为四种基本形式:生态学危机、新的隔离和贫民窟、知识"私有财产"和现代科学的社会伦理问题。在这四种对抗中,基于"理性的私人运用"所产生的被排斥者和被包容者的对抗尤为关键,这就要求一种与行动紧密相关的新"无产阶级立场"。界限、对抗、行动内在链接于齐泽克的概念框架中,这种对资本主义的独特批判标志着当今西方左派文化政治学的精神分析转向。齐泽克在宁期间第一次系统阐述了自己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其理论意义不亚于德里达的《马克思的幽灵》。  相似文献   

16.
希法亭对马克思资本主义理解模式的逻辑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希法亭的名著《金融资本》在发展马克思经典资本主义批判理论、创立现代资本主义批判理论方面的突出贡献和历史局限,在国内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界得到了比较充分的讨论。但是,人们都没有看到希法亭在实现现代资本主义批判理论创新的同时,转换了马克思经典资本主义的理解模式:从生产过程转向流通过程,从经济关系转向财产关系。希法亭在资本主义理解模式方面的这种转换,有其哲学世界观上的深层根源。这就是其认识论上的实证主义、历史观上的理性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观上的科学主义。  相似文献   

17.
尤尔根哈贝马斯认为晚期资本主义是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其特有的危机趋势有经济危机、政治危机和意识形态危机。晚期资本主义陷入危机的最根本原因在于系统控制了生活世界,生活世界殖民化。恢复、重塑生活世界的本来面目,促成单向度的工具理性社会向全面发展的交往理性社会的成功转向,是化解和消除晚期资本主义危机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18.
当代资本主义出现了诸多新变化,但是这些新变化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性质,因而也就不可能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异化依然存在,因此,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相似文献   

19.
美国当代著名史学家小阿瑟·施莱辛格对政治的积极参与常使他遭学界指责,认为他有将史学研究政治化、简单化的倾向.本文通过追溯其学术取向的形成过程及对其史学思想的解剖指出,施莱辛格深知参与政治实践可能影响学术研究立场,并在长期的学术生涯中不断自觉地加以反思,形成了强调历史的学术功能,追求客观主义理想的史学观,对历史与政治的关系亦有独到见解.这使他较好地处理了治学与从政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在《垄断资本》一书中,巴兰和斯威齐抛弃了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和生产方式批判逻辑,建立起以经济剩余理论为核心的政治经济学新体系,并试图通过这一理论来剖析垄断资本主义趋于停滞的客观现象,这在立场上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他们抛弃了马克思的生产方式批判逻辑,这使得他们的政治经济学新体系无法深入到垄断资本主义的本质层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