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主体性使人意识到自身的价值,重视自身的个别存在,使人的个体性高扬,然而主体性的张扬又使人的个体性消解,对个体性的迷恋使后现代理论要铲除主体性,但离开主体性的个体性是让人怀疑的,从而“互主体性”论者提出每个人与他人都是“互为主体”,作为个人的原初性规定,每个人天生能够重视他人作为主体的生命,从而抹平了个体性被压迫的问题。但“互主体性”理论缺乏“主客”关系,也同样不能保障人的个体性的实现。本文认为,个体性的实现取决于人们对个体性内涵的确定,它应该是以往人类历吏生活的积淀。  相似文献   

2.
乔东升 《理论界》2002,(1):52-53
任何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而道德传统则是文化传统的灵魂。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传统道德,是在千百年来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继承、扬弃、丰  相似文献   

3.
中华传统美德构成了铁人精神的文化内核,它通过铁人王进喜个人的优秀品质和完美人格而得到体现,使铁人精神闪烁着人格的光辉、闪烁着人文精神的光彩。  相似文献   

4.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连续的文明,原因之一是维系中华文明的中华民族精神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其价值始终坚持两个向度的统一,即坚持有利于整体的生存发展与有利于个体的发展的统一.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继续坚持中华民族精神整体性和个体性价值两个向度的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促进人类社会永续发展,需要继续坚持中华民族精神价值两个向度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养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进一步深化对中华传统美德的理论研究,推进社会主义和谐云南的建设实践.  相似文献   

6.
7.
综观传统与现代、历史与现实、民族性和共通性,按照中华传统美德的概念界定—理论剖析—问题澄清的逻辑,可以从三个层次、五个方面,把握中华传统美德之"传统""美德""活的"三义,阐发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德目之范畴类型、层级结构及基本内涵,审视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在构成要素和精神内核,阐明中华传统美德的普遍民族性、鲜明时代性和生动实践性等基本特征,澄清"传承什么意义上的中华传统美德"问题,进而整体性探究中华传统美德传承发展的生生之理,并从国内、国际两个价值向度诠释中华传统美德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8.
9.
在新冠病毒仍然肆虐全球之际,我国群防群控,抗击新冠疫情取得了重大的战略成果,并形成了伟大的抗疫精神。抗疫精神作为新时代的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也与中华传统美德息息相关。生命至上的精神彰显了仁爱的传统美德,举国同心的精神彰显了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舍生忘死的精神彰显了舍生取义的传统美德,尊重科学的精神彰显了求真务实的传统美德,命运与共的精神体现了天下一家、以义为先的传统美德。中华传统美德是抗疫精神的深厚资源和价值支撑,从中华传统美德角度研究抗疫精神,将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对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中华传统美德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殊地位显而易见。近年来,在我国社会经济结构日趋多样化以及各种思潮相互激荡的新形势下,思想文化呈多元化态势:有历史的和现实的,有外来的和本土的,有进步的和落后的,有积极的和颓废的。这种交织直接冲击着当代人的思想意识,造成社会上的信仰危机现象,进而影响着当代人们价值观及社会价值体系的形成。如何有效地利用中华传统美德处理好这一问题,这对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体系,对党和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特别重大。  相似文献   

11.
节日是一种传统的民俗事象。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腊八粥节等等,在形成和演变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宗教文化的影响,包括原始宗教、道教、佛教和伊斯兰教的影响,从而赋予中国节庆文化独特的文化内涵和魅力。  相似文献   

12.
李萍 《齐鲁学刊》2006,(1):18-22
社会信任建设可以构成社会资本并制约一个社会的全面发展。中华民族由众多民族构成,民族传统精神可以为社会信任建设提供思想资源,而且民族间的信任精神本身又可以丰富今日中国社会信任建设。要发挥民族传统精神的作用,还需着力解决一些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作为西方的社会哲学思潮,能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立足,并生根发芽,这绝不是偶然的文化事件和历史事件,它们彼此之间肯定有着契合之处。当前,在新的历史大环境下,探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关联性,将对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最可靠的理论保障。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共通之处和相互之间的影响,来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辩证关系进行有效梳理和讨论。  相似文献   

14.
邓卫湘 《云梦学刊》2002,23(6):93-94
高校在新的历史时期怎样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爱国主义精神?结合江总书记“以德治国”思想来看,高校德育教学要大继承和发扬传统美德的基础上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5.
论个体价值观形成发展的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个体价值观的形成发展是社会机制和心理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一方面表现为全体受政治经济、中西文化、大众传媒、各类教育等社会机制制约、影响、导向和强化的过程,另一方面是个体通过价值理解、价值认同、价值选择、价值整合的心理机制将价值心理提升为价值观念,进而提升为价值观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后现代主义思潮在中国繁盛的背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腊生 《河北学刊》2005,25(4):83-86
中国后现代的产生不是西方后现代文化的单向移植。传统道家、儒家和禅宗文化中蕴涵着深刻的解构精神、实用主义和世俗倾向,并与西方后现代思潮达成一致。中国后现代的实质,是西方后现代主义和传统文化在市场经济召唤下的一种文化思潮。  相似文献   

17.
广告道德研究是经济伦理研究中的一个新领域。文章从传统道德文化和现代广告道德建设相互渗透的角度 ,在论证二者之间继承与创新的辨证统一关系的基础上 ,指出了传统道德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广告道德中的作用 ,并详细分析论证了运用传统道德搞好社会主义广告道德建设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杨迎平 《齐鲁学刊》2012,(5):145-148
当中国现代话剧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戏剧方法作为话剧的唯一创作方法的时候,老舍却将目光投向中国传统的戏曲与曲艺,并将中国传统艺术融进中国现代戏剧。《茶馆》便是老舍将中国传统艺术融进话剧的典范,目的有两点:第一,为了"写法多少有点新的尝试";第二,将传统的"玩艺儿"保留下来。继承古典戏曲的象征性与舞台假定性,并向传统曲艺学习语言,特别是将相声的表现方式运用于话剧中,推陈出新,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话剧之路。  相似文献   

19.
自强不息、包容和谐、利群爱国、贵德明礼尚义是中华民族比较有代表性的四种传统美德,这些美德的形成与儒学对中国人精神世界的整理、提升有很大的关系。儒学为塑造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准则做出了重要贡献,它在涵育传统美德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