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精神创伤是在经历了创伤性事件后形成的破坏性的情感效应。创伤性事件包括自然灾害、技术灾害和社会灾害。社会灾害导致的精神创伤最具杀伤力。精神创伤不仅普遍存在,而且异常重要,甚至人和社会的性质都要以精神创伤来界定和解释。在这方面,鲁迅《祝福》中的祥林嫂最具代表性:她经历的创伤性事件最为惨痛,由此导致的精神创伤也最为深重。虽然她非常坚强,但最后还是被无情吞噬。这强化了小说的悲剧色彩,彰显了鲁迅的深刻。相形之下,题材大致相似的其他一些作品均黯然失色。总之,创伤叙事是人在遭遇现实困厄和精神磨难后的真诚的心灵告白。从这个意义说,创伤叙事是对创伤的抚慰和治疗。  相似文献   

2.
生态危机不仅是自然界面临的一场危机,也是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信仰危机、道德危机等精神危机的外在表现。敏感的生态小说作家敏锐地捕捉到了现实生态的痼疾,通过小说集中揭示出生态危机在人们心灵深处留下的精神创伤和困扰人们的时代症候。  相似文献   

3.
索尔·贝娄在他1989年出版的《贝拉罗莎暗道》中明确表明了他对反犹主义和大屠杀的态度,清楚表达了他对自己犹太身份的强烈关注。本文通过分析小说中大屠杀幸存者的精神创伤、小说叙述者的精神困境、第三代犹太移民的淡漠考察贝娄的犹太关怀。  相似文献   

4.
从创伤理论的视角触及《我在霞村的时候》中的小说主人公贞贞的身体创伤与精神创伤;从创伤救治与复原层面,探究贞贞这名伤者何以能够"复原",即贞贞是"如何"及"怎样"获得再生的,可挖掘出被以往的批评家遗漏了的一些文本细节,同时可对一直遭人质疑的小说结尾作出合理的解读。另外,小说在话语层面上,还存在着一个显性可言说话语文本与隐性不可言说话语文本。  相似文献   

5.
残雪的短篇小说《山上的小屋》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完整的家,却又是一个极不正常的家,甚至就是一座精神病医院。小说叙事显得很恍惚,一切似是而非,充满腐烂的意象,暗示命运的壁垒和生存的悖论。同时,小说弥漫着“撕裂的氛围”和“白色恐惧”,彰显精神创伤导致主体性的内在分裂。该文本清楚地表明:屋子里所有的人仍然生活在同一个噩梦中。这是一种“有贼的风景”,是特殊时代的病变报告。  相似文献   

6.
狄更斯是城市经验的体验者与表达者。儿童时期在黑鞋油作坊的童工经历使他成为执着的"闲逛者"。街头闲逛培养了他的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力以及将个人的精神创伤转化为艺术的能力。狄更斯终其一生将自己与都市伦敦融为一体,用文字描写和创造了"文学伦敦"。他的城市小说再现了监狱、法律、行政机构等异化的人类力量,也呈现了"闲逛者"漫步街道人群之中的瞬间经验。因此他的现实主义小说包孕着现代主义的因子。狄更斯是伦敦的现代艺术家,他开创的城市小说对很多重要的现代主义作家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宠儿》讲述了一个不堪回首的故事.这部小说以创伤叙事为手段,再现了美国黑人的历史创伤,是黑人特别是黑人女性走上自我觉醒之路的挽歌.作者托尼·莫里森以伤疤表征的身体创伤、鬼魂再现的精神创伤揭露了美国黑人所遭受的种族歧视,并为美国黑人探索了一条走出历史阴霾的道路,为历史上被剥夺了话语权的民族找到了自己的声音.小说不仅重塑了美国黑人的历史.也为其他少数族裔建构自己被剥夺的历史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8.
大屠杀是人类共同面临的一道心灵沟坎。之于亡者的痛苦或许瞬间消失,之于存者却是难以愈合的精神创伤。亚历克斯?米勒的《别了,那道风景》再次以震撼人心的力量征服了无数读者,看似简单的故事却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大屠杀的间接参与者们要摆脱“共谋犯罪”、“群体内疚”的阴影,必须勇敢进行反思,直面过去的历史,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未来,拥抱和平宁静的生活。通过对作品的理性分析,从历史反思的角度与读者分享阅读该小说所经历的心路历程,从而实现对小说主题的全新理解。  相似文献   

9.
语言偏离现象是英语文学作品的重要特征。偏离是突破常规的语言现象。本文通过分析小说《宠儿》中的多种语言偏离现象,不断超越、突破和违背传统的语言形式,形成了语义、语法和书写层面的偏离,有力地揭示了罪恶的奴隶制度给黑人奴隶及其后代所造成的巨大的身体和精神创伤,引导了人们关注仍处于边缘地带的非裔美国人。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代作家中,茅盾以擅长描写社会各阶层著称,农民只是他繁多描写对象中的一个阶层,就作品数量而言,农民题材的小说在他全部创作中仅占极小部分。然而,这些作品提出的社会问题却非同寻常,不仅在他个人创作道路上,而且在整个现代文学创作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面对同一题材,不同作家所描写的侧重而不尽相同。人们几乎公认,同样表现农民命运,鲁迅侧重于揭示他们的精神创伤,茅盾则偏重于描写他们的经济破产。这一看法概括了这两位现代小说大家处理农民题材的重要特点。但是,这并不等于说茅盾没有注意对农民精神世界的揭示,恰恰相反,在他为数有限的几篇农民题材小说中,对农民的思想精神而貌作持续不断的探索,成为表现农民命运的重要方面。而这方而的成就似乎没有引起人们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精神创伤”指在经历了创伤性事件后所产生的破坏性情感效应,具有普遍存在性,可以用来界定和解释人和社会的性质。回忆和创伤是朱利安·巴恩斯《终结的感觉》中相互关联的元素。主人公在回忆中重新审视自我、发现自我,意识到自己对他人所造成的伤害,并进行深刻反思。“精神创伤”贯穿了作者的历史、时间和人生架构,为处于危机中的当代人提供了探寻生存意义的范式。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司法赔偿中精神损害赔偿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充分抚慰受害人的精神创伤,并促使司法机关增强工作责任感,依法行使职权,应用案例分析方法,分析现阶段立法中精神损害司法赔偿缺失给当事人造成的权利缺失,论证中国构建精神损害司法赔偿制度的必要性。认为作为司法赔偿范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神损害赔偿是保障公民宪法权利的基本内容,精神损害赔偿的缺失使得受害人获得的司法赔偿不足以抚慰其精神创伤,中国应当从其范围和标准等方面构建并进一步完善有关制度。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精神创伤的EMDR(眼动脱敏与再加工)治疗过程中的八个步骤,以及每个步骤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申京淑的长篇小说《哪里传来找我的电话铃声》以20世纪80年代韩国民主化斗争时期为背景,讲述了当代年轻人的心理创伤与内在成长历程。身处成长礼仪中的主人公们饱受缺失之痛,尽管努力寻找摆脱痛苦的方法,却又陷入缺失链的重重束缚中。为探索“成人礼”的出口,他们由互相依靠走向独立,由爱的客体转化为主体,并最终构建出独立完整的主体自我意识。小说充斥着浓重的哀伤氛围与凝重感,突出刻画了缺失造成的精神创伤,强调心灵共鸣的重要性和成长的永恒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精神创伤的EMDR(眼动脱敏与再加工)治疗过程中的八个步骤,以及每个步骤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精神创伤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定义、生理心理机制和诊断标准,讨论了与创伤记忆和创伤模式有关的理论和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17.
作家的精神创伤与其创作之间关系密切 ,本文试图从这一特定的视角 ,对张爱玲作品的题材 ,意象及文艺观等特质加以分析 ,力图对其人其文进行再认识。  相似文献   

18.
当代著名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非常关注人类的创伤体验和悲剧性命运。《别让我走》是他创作的一部具有科幻色彩的小说,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作者凭超凡的想象描绘了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克隆人群体,面对生命和责任时表现出的复杂情感。克隆人的生活经历映照着当今人类的生存境况,揭示了科技给人类带来的危机感和焦虑感。石黑一雄借助于新奴隶叙事、空白叙事以及“旁观者效应”,细致地剖析克隆人遭受的无形的、无言的和无助的精神创伤,充分展示了一种融创伤、悲壮和审美为一体的创伤美学。  相似文献   

19.
两个文明具有历史的协调性。精神文明问题存在的原因不能仅在精神领域中去寻找,还必须重视经济与政治的因素;解决精神文明问题的关键主要也不能局限于思想道德领域,全面地推进改革才是医治精神创伤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0.
《社区》2008,(16):47-48
地震不仅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也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精神创伤,儿童幼小的心灵尤其难以承受这种创伤。地震后,对受灾儿童及时进行心理抚慰十分重要,这也成为许多国家和国际机构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