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试论我国转型时期的区域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演化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区域创新 ,介绍了区域创新分析方法从结构分析向过程分析的转换 ,运用演化经济学的方法分析了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区域创新问题 ,特别是对政府在创新中的作用作了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杨枝煌  陈尧 《社会科学》2020,(12):43-54
大湾区建设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蓝图的核心部分,是实现经济空间结构转型、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及激活国内国际双循环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世界三大湾区的发展路径、塑造经验、自上而下的高度规划及海外布局的发展模式为中国大湾区建设提供了借鉴。从粤港澳大湾区到闽粤桂琼大走廊再到闽粤桂琼经济一体化综合区;从长三角大湾区到苏沪浙大走廊再到苏沪浙经济一体化综合区;从环渤海大湾区到辽冀津鲁大走廊再到辽冀津京鲁经济一体化综合区的湾区经济建设构想,纵横串联了中国南北沿海线和东中西部地区,同时顺应了大国经济空间重构、区域经济空间重构、全球经济空间重构的大势,有利于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湾区经济发展道路,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相似文献   

3.
近代以来重新构筑跨省的经济区域,除了经济区域的基本要素之外,注重区域内部的同一性和区域之间的特殊性,是考量经济区域重组的方法和尺度.本文以近代环渤海地区为例,分析了该地区三个经济区域的经济发展与经济区域重组趋势,认为尽管经济区域重组的步伐加快,但尚未形成环渤海经济区域;经济区域重组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正视该地区仍然是三个经济区域的现实,正确把握各省市在环渤海地区的定位,创造具有同一性的环境,形成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区位优势.  相似文献   

4.
新经济地理与区域经济学研究述评--以区域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经济地理和区域经济学都是以空间为研究对象,但研究的主要问题和手法有所不同,各自存在着优势与不足。它们都是经济学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新经济地理是主流经济学的范畴,区域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的范畴。新经济地理学家与区域经济学家二者通过彼此学习与借鉴,可以推进我国经济领域学术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社会空间视角"是城市社会空间研究的新视角,其涵盖了整合、网络的概念,认为城市的发展是政治、经济、文化及其利益团体和活动主体共同作用的结果.该视角认为房地产的发展领导着都市地区空间结构的变化;政府干预和政治家在城市发展中的利益是城市发展的首要因素;强调全球经济的重要性和在生产中新的移动、弹性安排及它们在居住空间更新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城市空间重组与新产业价值链的功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全球产业价值链被中国发达城市"切割",导致由高新技术产业、高端服务业聚集而成的新产业空间快速生长,并成为统领城市和区域空间重组的主导力量。不同类型、主题的产业空间通过集聚—扩散—升级—再集聚—再扩散,构成开放型的新产业价值链空间,优化了城市产业空间布局,提升了城市空间价值,并推动了城市空间的多元重构,促进了当代中国城市的发展转型与能级提升。  相似文献   

7.
社会空间研究的实质是植根于社会活动之中,实现"社会—空间—时间"的辩证整合。然而,现实中的关于社会空间的经验研究导致社会与空间的研究分裂,而空间结构和空间发展研究采用静态分析模式,缺乏时间性。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社会空间不是原质,只是物质存在的环境,以社会空间为对象的研究难免会出现偏重空间和偏重社会两种倾向。社会空间研究要走出误区,必须克服学界流行的时空分裂态度,重视时间在社会建构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乔翔 《中州学刊》2007,(6):38-41
目前中西方学界大体上已确定了海洋经济理论研究的经济学导向;学界在微观基础、中观结构、宏观集成特征等方面均对海洋经济做了有益的探索,其成果为今后的整合工作提供了必要条件。西方学界在各层面的研究方法可为国内研究提供重要借鉴。从微观基础出发对海洋经济社会的统筹发展做出有力的理论阐述,或许将是中外理论研究者共同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 经济学家许涤新提出建立中国生态经济学,至今已有10年了.10年来,生态经济学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它增强了人们在经济建设中的生态意识,以生态经济规律指导社会经济建设.生态经济学亦在经济建设的实践中,得到了发展和不断完善,生态经济学的科学体系亦初步建立起来了.当前,我国巳进入90年代的“八五”规划时期,从现在起至本世纪末的十年,是我国经济大发展的时期.为使经济建设发展的过程中,经济、社会、生态能协调发展,将给生态经济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和责任.本文将从加强生态经济学研究,以提高经济发展中的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提出几点看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空间经济学是研究资源在空间的配置和经济活动的空间区位问题的学科,它包括区域经济学和城市经济学等理论分支,主要研究厂商、产业和经济三位一体的活动和相互作用。在空间经济学的视角下,京津冀协同发展互动机制是指在协同发展中的各主体为了获得利益而参与其中,并通过利益的分配来协调各主体自身和相互的行为和关系的过程。京津冀协同发展互动机制构建的基本思路是:在居民-厂商-政府三个经济活动主体作用的背景下,形成产业-城市-区域三位一体的互动机制。其中,产业是三位一体互动机制的基础,城市是三位一体互动机制的导向,区域是三位一体互动机制的纽带。  相似文献   

11.
李钢 《江淮论坛》2000,(1):73-78
经济哲学在我国自 80年代初崭露头角以来 ,受到了人们愈来愈多的关注。这不仅是因为学科大分化、大综合是当今世界知识发展和深化的总趋势 ,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与合作成为科学进步的新生长点和突破点 ;而且更是由于中国社会、尤其是经济领域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与转型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经济现代化的浪潮再次将经济学和对经济问题的研究推到了“显学”的位置。在这种大背景下 ,中国的经济学较之以往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但是 ,囿于传统经济学的狭隘视域 ,由于社会经济生活领域中凸现出来的问题的复杂性和广泛性 ,只从…  相似文献   

12.
中国转型经济研究的文献回顾与理论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经济转型的历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体制模式与改革方案设计的改革探索期;体制转轨与改革重点突破的转轨明确期;体制确立与改革攻坚的转型深化期。与这些阶段性进程相一致,中国经历了转型经济和转型经济学的双重成长,一方面,中国的转型经济走出了一条独立探索的成功道路;另一方面,不同发展阶段的文献点评和观点争论揭示了中国转型经济学的成长历程。转型深化期是社会矛盾和难题的凸现期,也是中国转型经济崛起的辉煌期;这个时期成功的关键,在于坚持学术研究的独立性与经济学范式的自主性,进一步深化对中国经济转型实践模式的概括和总结,避免被西方转型研究的范式和问题所诱导,在中国转型经济的深化发展中体现出转型经济学的中国特色,在中国特色的转型经济学发展中实现中国转型经济的崛起;开创成功、辉煌的中国经济转型模式和转型经济学。  相似文献   

13.
都市圈是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重组形成的城市圈层式结构。京津冀协同发展就是要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都市圈形成之路,其空间结构重组是顶层设计的核心,也从整体决定着空间结构效应。本文以京津冀都市圈为研究对象,利用引力模型、空间自相关等方法,探讨京津冀都市圈的空间重构,分析空间重构对区域经济、人口的集聚与扩散效应。研究发现:(1)京津冀都市圈的空间组织重构,已初步形成"三足拱卫"的雏形;(2)中央政务区、北京城市副中心、天津和雄安新区形成的"一核三足"城市架构,将是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空间载体和结构优化路径;(3)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设置和雄安新区的设立,加强了北京、天津、石家庄等中心城市与周边的联系,扩大了中心城市的辐射范围,促进了城市功能定位与城市间联系的关联度。  相似文献   

14.
围绕新科技革命趋势,科技产业转型发展要以协调发展满足科技经济发展多元化和社会结构高度化的需求;以多元复合相兼,建立科技、经济与社会系统发展的"共同域"或"共同点",并在发展变革期,将协调发展作为一个战略形态,推进科技经济与社会在产业转型中的互动程度,确立其在新产业、新业态的内生变量的地位。进而在重新检视传统经济学的基础上,提出创立基于科技产业经济学的新范式、新体系等结论。  相似文献   

15.
经济发展、规划引导、技术进步、交通区位是城市空间结构演变动力系统的重要组成要素.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正是经济、法律、规划、技术等方面作用的必然结果.随着快速交通方式的出现和发展,自组织动力、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分析与决策、生态城市建设等对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作用机制也发生改变,在这些因子的综合作用下,城市空间扩展方向、组织形式等也进行相应的重组与调整.  相似文献   

16.
论非均质空间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强调,经济学研究不仅要以时间变量为分析手段,而且要引入空间变量;空间经济分析要同时肯定"均质空间"与"非均质空间"的存在并作为经济学研究的条件与对象,据此,经济学研究的框架不应是"单空间"而是"全空间";主流经济学的各家各派虽然分别考察了空间不均等对于资源配置的影响作用,但他们的研究仍然停留在均质空间的范围,无法对规模经济、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竞争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今天,我们面临着经济、社会、环境空间统筹兼顾的发展目标,更需要以非均质空间的分析方法为经济、社会、环境的健康协调发展提供符合实际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7.
李健  宁越敏 《南京社会科学》2012,(4):155-156,154
城市化发展一直是学界重点研究的领域.在1990年以前,城市化研究多架构在城乡互动和城镇化道路的范畴,突出中国特色地方发展对城市区域演变带来的影响,采用城乡互动的观点来凸显一个双向互动的城市化发展模式.1990年之后,我国城市化研究领域更加细化,不同学科研究内容侧重有所差异,包括全球化对城市社会经济分工的影响、城市生产与生活模式的改变、城市人口规模变动及劳动力市场、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及区域城市体系的形成等内容.  相似文献   

18.
抗战时期,贵阳传统的公共空间因为不适应抗战的大形势开始发生变化,首先作出反应的是贵阳公共空间中的社会关系。这主要表现为社会流动的加快、社会功能的变化、城市社会结构的转型、贵阳城市空间结构的转换等。与此同时,贵阳社会各界关于抗战社会舆论的表达找到了合适的路径,如筹建相关社会组织和社会团体,在报刊发表抗战舆论,组织相关的社会活动如戏剧、音乐和书画展等,宣传抗战,动员民众参加抗日。  相似文献   

19.
空间经济学的渊源与发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空间经济学研究资源在空间的配置和经济活动的空间区位问题。本文系统地阐述了空间经济学的传统与演进,廓清了空间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及地理经济学的区别,指出了空间经济学的最新发展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转型时期的社会控制论纲吴光,张敏杰当前,我国正处于由以往高度集中的产品经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时期。在这样一个转型时期,一方面是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经济结构的急剧转变,另一方面伴随着各种社会矛盾的产生和种种社会失范、越轨现象的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