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杰 《南方论刊》2011,(10):46-48
以人为本、注重民生,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党的社会建设中一直坚持的价值取向和终极目标。新中国成立后,从毛泽东提出的"依靠群众、惠及群众"全民参与型的社会建设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邓小平提出"经济先行,利于群众"共同富裕型的社会建设思想,经济先行,共同富裕;到江泽民提出"执政为民,为民发展"全面发展型的社会建设思想,要求党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锦涛倡导"以人为本、改善民生"共建和谐型社会建设理论,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社会发展的归宿,实现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建设的民生理念日渐丰富、深入和成熟。  相似文献   

2.
孟子作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提出以"性善论"为基础的一系列社会建设思想,具有丰富的社会和谐特征和内涵。其和谐思想具体表现为:个人内心和谐观、人际和谐观、人与社会和谐观、人与自然和谐观。孟子的这种社会和谐思想为历代贤明君主、进步思想家所重视。根据"扬弃"的原则,我们应充分发掘其思想的合理成分并继承发扬,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和谐"思想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思想基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理念。研究和借鉴"和谐"思想的合理内涵,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把"社会和谐"作为我党不懈奋斗的目标。这一重要理论的产生不仅是时代的召唤,也是对中国古代传统"和谐"理念的继承和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理论价值的重大创新。  相似文献   

4.
和谐发展是邓小平倡导并促成当代中国努力实践的主导理念.以其文明思想为视角,邓小平的和谐发展战略思想主要包括:科学准确地解读社会主义文明思想、坚定不移地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旗帜鲜明地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折不扣地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通过两点论与重点论的有机统一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儒家利益思想蕴含丰富的现实积极意义,但是这种思想不能自觉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当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儒家利益思想要顺利的实现其自身的传承和发展,要作为时代精神财富而存在,与马克思主义融合汇通并与社会主义社会的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为实现社会主义社会和谐发展服务,是其现代转化的必然路径。  相似文献   

6.
实事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高兆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指引我们实现新的历史任务的强大思想武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  相似文献   

7.
和谐,是人类所向往的一种美好的社会生活状态,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通过分析儒家的和谐思想的背景、内容,汲取其中的精华,使儒家和谐思想真正实现现代化,重新引领我们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得更加美好。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含着丰富的经济思想,为中国实现富民强国的奋斗目标提供了丰富而又具体的思想和途径,而邓小平的经济思想中又蕴涵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其中,社会主义本质论是社会主义经济和谐思想的内核: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路径选择;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和谐社会的根本目标.社会主义本质论充分体现了邓小平"发展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研究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及其蕴涵的和谐思想对于今天推进小康社会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在新千年提出建设"和谐世界"的倡议。"和谐世界"论有鲜明的时代背景和独特的理论内涵以及理性的"和谐世界"建设途径。"和谐世界"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落实,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以及中国国际战略都有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具有和谐意蕴:从辩证认识社会矛盾出发,主张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从辩证系统观出发,主张统筹协调发展社会主义;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出发,主张实现社会公平和人人平等;从培养社会主义新人入手,主张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民根本利益为本,要求保持党与群众的密切联系.从和谐视角分析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思想,对于当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胡锦涛社会建设思想论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跃军 《理论界》2008,(7):14-15
胡锦涛社会建设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胡锦涛社会建设思想包括指导思想、协调发展、建设主体、建设目标、建设重点、社会动力、社会稳定、社会保障、社会公平、社会和谐等内容,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胡锦涛社会建设思想是我国社会建设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实现社会和谐,既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可靠的政治保障,也需要有力的精神支撑、良好的思想文化条件。要实现和完成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与任务,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3.
论和谐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想和文化追求,是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大政治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和谐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表现形式,和谐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发展成为我国当代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刻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义,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本质概括,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人民群众所普遍认同与接受。作为我国当代核心价值观,发展意味着公民道德的建立,意味着社会公平正义实现,意味着人民主人地位的彰显,意味着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确立。对于当代中国而言,发展核心价值观为我国提供思想意识和精神动力,促进我国"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贯彻与创新型社会建设,有利于中国同胞的团结、形成中华民族凝聚力,有助于我国国际地位的巩固、提升。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以来,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越来越受到重视。就消费而言,要从整体上推动绿色消费。发展绿色消费是我国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生态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针对我国在推广绿色消费方面面临的困境,提出深入推进绿色消费的可行性路径,促进形成绿色消费方式和生产方式,努力推动我国绿色消费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面临着新的挑战。西方各个国家对自己的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和维护都体现了"求同存异"的特征,即在"发扬本土"和"吸收外来"的关系调整中探索适合本国核心价值观建设的路径。对现代西方核心价值观进行深入的反思,总结他们的经验教训,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高爽 《中文信息》2013,(10):194-196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社区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成为社会各种利益、需求、矛盾的重要汇聚点,大力推进城市社区建设,是新形势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和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是党和政府各级党组织必须贯彻执行的行动原则和工作目标,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探索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有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自标。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是在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时期生态问题进行批判并思索的基础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性认识。它的核心思想是人与自然关系的统一,强调社会实践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中介,只有消灭资本主义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矛盾的和解。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思想基础,是开展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理论源泉。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不断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自然和社会达到和谐发展,是当下城市建设的目标追求。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指导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能够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统一战线作为同和异的矛盾统一体,体现和追求的也是一种和谐。发挥它所特有的经济、政治、文化、人力和资源优势,将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本文以广东为例,探讨了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独特优势,促进"和谐广东"建设的途径与方式问题。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灵魂,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确立了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思想基础;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第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规范了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道德准则;第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反映了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最终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