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江西社会科学》2013,(9):211-215
"比较"是一种科学的文化研究方法,而"比附"本质上是一种"同化性认识",它利用传统的知识框架与认知结构,解释旨趣迥异的新现象,因此往往"迂而乖本","偏而不即"。如晚清多数知识分子一样,严复在翻译与认识西学,进而寻求民族出路的过程中,常就中西文化互作解释。这些解释确有部分稍嫌理据不足,然而纵观严译比较的主体,其解释往往洗练深刻,洞察入微。严复深知,中学与西学,尽管"理"可通,然而"学"不必同。也即因此,严译比较既反对"扬己抑人",也反对"以夷变夏",其所持重者乃中西文化间所谓"天下之公理"与"人性所大同"。  相似文献   

2.
严复译著与“翻译的政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复提出的“信、达、雅”三大翻译准则,分别代表了翻译活动中的不同权力关系,其中“信”体现了传统翻译活动中原文与译文、作者与译者之间的权力支配关系;“达”意味着译者对原文的选择和改写,从而将翻译改造为挪用,体现出一种“思想挪用的政治”;“雅”代表了译者在主体文化与客体文化的特定权力关系背景下,通过归化策略护存主体语言之纯粹性、主体文化之凝聚力的努力,构成了一种“语言归化的政治”。在近代中国错综复杂的思想、文化、社会背景中,严复译著充分展现出翻译活动中的各种权力关系,从而成为“翻译的政治”命题的一个颇有价值的研究样本。  相似文献   

3.
俞兆平 《东南学术》2021,(5):180-197
进化论是鲁迅思想的一条主纲,但中国学界对鲁迅如何接纳严复译著《天演论》缺少纵向开掘,也因此受到华裔日本学者非议.总的来看,鲁迅对严复译著《天演论》采取了哲学的"扬弃"立场,取其精要,去其偏执.具体来说,即遵从科学意义上的万物进化论,赞同对弱小民族宣扬"天行"说,但又以赫胥黎的"人治"说反击遵循斯宾塞"丛林法则"的"兽性爱国"说.同时鲁迅把进化论和社会革命联系起来思考,愿意牺牲自我,促使希望在进化中诞生,而深潜于其体内的"鬼气""一代不如一代"以及对"黄金世界"的疑虑反映了鲁迅的退化观念.与严复倾向于斯宾塞强调"舍己为群"不同,鲁迅更倾向于约翰·密尔,倡导"首在立人",人立而"人国"立.然而,进化论在中国社会现实中的困境让鲁迅最后认识到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学说来取代严复译著《天演论》.  相似文献   

4.
为唤醒国民起而救国 ,严复于 19世纪末系统引进西方社会学。严译社会学对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成为维新派组织力量革新政治的指导思想和广大爱国者向反动势力进行斗争 ,以改变中国贫弱面貌的武器 ,严复推动维新变法运动走向高潮 ,严复为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作了思想上和实践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5.
6.
严复译著采用申西文化比较的叙事方式,输入近代西学于晚清文化语境,在整体上开启了反对传统主义的先河.同时,从叙事层次、叙事风格和叙事內容三个视角科学辩证地对待西学,汲取有益于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的西方思想和观念,改变了晚清知识分子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模式,有力地回应了晚清知识分子内心焦虑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挑战,为建构新的世界秩序提供了崭新的认知途径.  相似文献   

7.
戊戌变法结束 ,严复致力译学 ,提出一系列保护译 (著 )者经济权益、精神权益的主张 ,希望借以整饬混乱无序的译界和出版界 ,具有首开中国近代保护译 (著 )版权之先河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清末西学东渐运动推动了翻译活动的广泛开展,由于国运危难,当时的译者希望通过翻译引进西方先进思想,促进中国社会的近代转型,因而翻译具有很强的文化功利性。严复所译的《社会通诠》体现了他运用中西批判、求实创新和集思广益的翻译会通思想,其翻译不但介绍了西方社会制度,而且提出了其对晚清社会制度改革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百年前严复所译《社会通诠》一书引起的风波开始,就严复关于民族主义与现代化的论述进行剖析。全文从"问题的缘由"说起,下分翻译问题、思维模式、排外与文明、民族主义与军国主义等四个部分进行论述,并得出结论:严复是批判封闭式的传统民族主义,赞同开放式的近代民族主义,认为中国民族要挽救危亡,走向富强,光讲民族主义还不行,最根本的是要走出中世纪,实现现代化,融入以近代文明为主导的世界潮流之中。  相似文献   

10.
"文革"末期,李学忠先生所藏一批"严复书札",曾由常州博物馆转呈周恩来总理,经周恩来组织专家鉴定为伪作。近年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图书馆缩微胶片整理发表的9通"严复书札",与前述伪作笔迹相同,错误百出,且其中《致皙子》函系剽窃自《大公报》所载《航公致杨皙子书》。有的学者据伪作重新肯定严复与伊藤博文是"同学",甚至断言"同学说"的始作俑者可能就是严复本人,显然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11.
严复创立的社会进化论意义上的立宪国概念,由"社会有机体"、"民权"和"力"三个要素构成,"民"的要素作为分别立宪国与专制国的标准,似乎与自由主义宪政之间存在某些关联.严复提出要限制君权,并非旨在对国家权力实行宪法限制,而是为了容纳"民权",依靠民的力量实现国家的富强.  相似文献   

12.
严复先生说译事三难并不是提出标准,而是发出感叹。翻译难的原因有:科学知识的差异使得拓荒者们的主要任务是创建新词而不是寻找对应;语言结构不同,导致组织思想的方式不同,因而"信""达"难,对于"雅"的体味也不同;生活经验不同,以隐喻方式认知世界的过程不同,使得译者不得不在"意义"与"形象"之间做出抉择。理解三难的原因意在理解过去、认识现在、思考未来。  相似文献   

13.
严复的异性情缘与思想境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过去对严复的研究多半注意他的理性思维与公众角色 ,然而严复的思想萌生于具体的情感世界与家庭生活之中。本文即以严复与他的妻妾之间的互动 ,以及与女学生吕碧城和甥女何纫兰的来往 ,来一窥严复的异性情缘 ,并进一步思索此一私人的情感世界对他思索公共议题时所发生的影响。作者强调思想家的情感世界与政治理念之间隐然有一脉络可寻。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上,严复是一个相当独特、甚至有点让人费解的人物。对他的政治思想,尤其是宪政思想重新进行梳理,将其划分为三个演变阶段,透析每个阶段他为近代中国宪政制度建立所作的努力及主要宪政观念,可以对其宪政思想进行重新审视,肯定其贡献。  相似文献   

15.
严复187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船政学堂,随后一直在练船实习服役,成为一名优秀管驾官;1877年留学英国皇家海军学院,专业成绩优异,并业余研究西方社会科学;1878年因专业成绩优异而非体质不适合上舰而被确定为教习人选。严复归国后长期担任天津水师学堂"总教习",用英语教授与航海有关的数学、天文、地理等课程,而非单纯教授"洋文",更非因专业知识不足而只能教"洋文"。  相似文献   

16.
严复对传统虽有批判,但并未背弃,对近代西方文化虽曾大力宣传,却一直是选择性的接受;“西学”与“中学”在严复头脑中始终不断“交融互释”着。严复晚年重估中西文化,是在致力于发扬中国文化的优点,质疑西方科技文化的局限,是对早年中西文化观的补正。这与其说是一种倒退,还不如说是一种更加成熟的表现,是在更高层面上理解和把握中西文化。  相似文献   

17.
甲午战争之后,中国社会思潮转型的主要特点就是从注重船坚炮利、声光化电的洋务思潮转向探究西方富强之根本、主张学习西方政治体制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严复引进的西方进化论,以及自由、平等、民主思想,堪称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史上的里程碑.它标志着中国学习西方的进程,不仅从器物文化层次发展到了制度文化层次,而且已经临近思想文化的核心层次了,并成为吹响近代社会思潮转型最为响亮的战斗号角.  相似文献   

18.
严复"天演"进化论对近代西学的选择与汇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民 《东南学术》2004,(3):58-66
严复的"天演"进化论曾在晚清思想界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其最具价值的创造应该是对近代西方学说的选择与汇释.严复选择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是为了建立"天演"进化论的科学基础,选择斯宾塞、赫胥黎社会学说的重要目的就是认同生物进化论在人类社会的意义,为"天演"进化论的核心观点提供基本内容,以迎合当时救亡图存和启蒙社会的需要.严复对达尔文、斯宾塞、赫胥黎三家学说的汇释成为了晚清社会启蒙思潮的理论界石.  相似文献   

19.
严复、林纾的翻译之所以能产生巨大的社会效应 ,与他们根据社会需要及读者接受能力对文本和信息传递方式作出理性选择密切相关。选定翻译文本之后 ,采用哪种信息传递方式加以译述 ,应该充分考虑读者的接受能力。翻译根源于人类交流文化、传播文明的需要 ,翻译活动只有遵循一定的社会规范 ,重视语言与文化的时尚性 ,才能使翻译成为有意义的社会行为。可见 ,评价翻译 ,不仅要着眼于原著、译著与译者的关系 ,更要着眼于译品所产生的社会效应。译品价值如何 ,主要应从是否适应整个社会进步的需求这一角度来衡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