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搞活整个国有经济,这是当前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笔者认为,加快国有资产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不失为其中的一条途径。 一、国有资产存量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要依据 (一)生产资料所有制采取什么形式,国有资产结构如何调整,归根到底由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 这个问题的主要依据,首先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相互关系的基本原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这是一条客观的经济规律。但是我们在实际运用中却长期忽略了生产力性质、水平对生产关系实现形式的决定作用,使人们误认为,只要生产关系不断变更,公有制程度不断提  相似文献   

2.
生产力是一个社会经济范畴 每一个研究社会科学和从事经济工作的人,天天都要接触生产力问题。可以说,离开生产力这个基本范畴,社会科学的研究和教育工作就寸步难行;不去合理地组织生产力,经济工作也就失去存在的意义。多年来,在一些社会主义国家里泛滥成灾的穷社会主义思潮,其理论上的谬误就在于否定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要在生产力还很落后的情况下开展生产关系的“不断命革”,搞“穷过渡”,从而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后果。这些历史教训表明,违背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进而决定整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要受到惩罚的。 社会科学、特别…  相似文献   

3.
1978年国家确定海伦县为农业现代化综合科学实验基地县。丰胜村被确定为全县三个试点村之一。几年来,农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特别是1983年在全村普遍实行以家庭为主体的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引起了生产关系的变化和上层建筑的调整,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全村面貌大变。一、大包干调整了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的规律,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战略、策略和方针、政策的重要客观依据。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当建立了适合生产力性质发展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时,就要使新的生产关系在一定时期保持相对的稳定,并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某些环节上的矛盾,使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不断完善,保护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它是和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但是,它又很  相似文献   

4.
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就必须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的各种经济规律,严格按照这些经济规律办事。而在诸多经济规律中,首先需要加以研究,需要按照它办事的,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规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规律是支配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变化的经济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规律,是支配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经济规律。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深刻地、全面地论述了这个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支配作用。马克思说:“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社会生产关系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则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决定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的首要的、根本的标志,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最本质特征,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与以往一切社会制度的首要的、根本的区别,由于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社会生产关系中处于这样的地位,它就必然成为社会经济体制的基础。经济体制是一定生产关系的具体体现,其性质决定于它所体现的生产关系。由此说明,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选择以及各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配置,对经济体制生机和活力的形成和发挥,关系极大。正因为如此,无论在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问题还是经济体制改革问题时,都必须把所有制问题放在首要的地位。进一步改革所有制,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主要任务。十三届七中全会的“建议”规定:“继续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适当发展其他经济成分,形成适合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水平的所有制结构。”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本确立之后,还要继续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论点,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性质与状况这一原理的,也是与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不是固定不变的思想相一致的。本文拟从理论上探讨如何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7.
人类社会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中发展的,尤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社会形态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分为两种:一种是生产力性质和生产关系性质之间的矛盾;一种是生产力发展具体规律和生产关系具体形式之间的矛盾。前者存在于生产过程性质中,后者存在于生产过程具体形态中。社会性质就是生产过程性质,是由生产力性质和生产关系性质的矛盾决定的。当社会性质处在急剧变动状态时,生产过程性质的矛盾,即生产力性质和生产关系性质的矛盾起着主要的作用,成为社会基本矛盾中需要着重解决的突出问题,当社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矛盾运动的结果.本世纪50年代以来,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的水平.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原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往往不能适应甚至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因而必须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领域中妨碍生产力发展的部分及时进行改革.苏联现行的经济体制基本上还是30年代工业化时期在产品经济思想指导下形成的中央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在科技革命条件下,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经济联系  相似文献   

9.
对联产承包制与农业机械化的关系问题,实践已经作出了明确的回答:联产承包制不仅推动了农业机械化的新发展,尤为重要的是,它还为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业机械化事业闯出了新路。一联产承包制与农业机械化的关系,实质上反映的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这一基本理论问题。在农业机械化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否违背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发展规律呢?这个问题很有必要搞清楚。第一,要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特别要正确判断我国农业机械化的水平。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它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我们在建国后的几十年时间里,通过国家投资贷款及生产队的部分积累,一些地区的农业机械化程度已经有很大提高,但就全国范围来讲,80%以上的社队仍然是靠手工劳动,畜力耕作。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在1985年3月28日会见日本自民党副总裁二阶堂进时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势必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牵涉到许多理论与实践的问题。特别是作为第二次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性质和前途等问题,则更有必要在理论上予以说明。本文仅就这些问题,谈些粗浅看法。一、中国第二次革命的对象《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我们改革经济体制,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  相似文献   

11.
实现现代化,迅速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全体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仅是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而且是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因此,摆在经济理论工作者面前的职责,一方面需要研究生产关系,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使之更适合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要求,另一方面应从经济学角度研究生产力,考察生产力运动的特殊规律,寻求生产力发展的自身内在动力。探讨现代科学技术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就是后项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生产关系内部矛盾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生产关系内部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的揭示,使我们认识到生产关系具有性质不同、方向不同、对生产力起不同作用的两种运动,它们对历史发展进程的作用和影响也彼此不同。生产关系内部矛盾理论的确立,才使我们有可能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给予正确、全面、辩证地认识和理解。无疑,它对于我们准确地把握历史、清醒地认识现实,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三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这对我们在社会主义历史条件下,坚持唯物史观,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与发展生产力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一 坚持生产力标准,是我们观察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现代唯物史观区别于唯心史观的一个根本界限。从历史上看,唯心史观一种是把人们之间的经济关系,归结为人们之间的政治、精神关系,这是人们都能认识到的“直接了当”的唯心史观,另一种是从理论上承认人们之间的关系是经济关系,但是在具体实践中,却又忽视了生产力的决定…  相似文献   

14.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但究竟如何理解这种适应,是适应生产力的性质,还是适应生产力的水平,只有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进行具体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揭示出二者的具体运动规律之后,才能得到正确解答。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同志在建国初期,深入地研究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与社会问题,创立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邓小平同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国情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结合起来,丰富了毛泽东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 一、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对社会主义社会矛 盾进行再认识 毛泽东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正是这两对矛盾推动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毛泽东同志认为,要解决这两对矛盾最根本的办法是大力发展生产力,但在“大跃进”等特殊时期,又试图通过改革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变革到超越生产力水平的程度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样不仅在理论上造成了混乱,而且在实践上带来了极大的失误。邓小平同志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重新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相似文献   

16.
个体经济是以生产资料个体所有和个体劳动力为基础的经济,它“是以各个独立劳动者与其劳动条件相结合为基础的私有制。”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城乡个体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如何认识这一经济成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的必然性以及它的作用和前途等问题呢? 一、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多层次是个体经济存在的根本原因 个体经济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并且不同程度地存在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为什么个体经济能够存在于各种经济体制中,起着任何社会都不可缺少的辅助作用呢?我认为,商品经济为个体经济成份提…  相似文献   

17.
苏联经济学家们一般认为,为了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不仅要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大力发展生产力,而且要相应地完善生产关系体系。要做到这一点,在成熟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就要明确了解整个生产关系体系,掌握社会主义经济规律体系并利用它们为经济的发展服务。所有制关系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近些年来,有不少苏联学者撰写专著和论文阐述社会主义所有制的问题。本文着重综述这个问题的一个方面,即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体系中的地位及其发展趋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一生产力概念有广狭二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概念,斯大林在《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和《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两文中曾下过定义:社会生产有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生产力即社会对自然的关系和生产关系即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这就是生产方式的两个方面。我认为,斯大林的定义是可以商榷的。客观的现实的生产力是一种物质力量,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归根结底是由这种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力始终是运动着的、活的生产力,但现实的生产力只能在生产关系中活动。这种现实的生产力的运动过程犹如物理意义的力的活动过程。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力就是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物质之间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生产力经济学对生产力因素和结构研究的颇多。而生产力因素和结构都是生产力的实体。生产力除了实体以外还有属性,在和不同事物发生联系时会呈现出不同的属性.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联系巾,生产力具有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这可以看作是生产力的一种经济属性。在生产力和自然界的相互联系巾,生产力是一种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这可以看作是生产力的一种技术属性;在生产力和人类社会的相互联系中,生产力具有适合社会需要的性质,这可以看作是生产力的一种社会属性,这种社会属性,即是我们所要讲的生产力性能。 一、生产力性能的基本概…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就是要使社会财富越来越多地涌现出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这个论断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工作重点转移的战略决策在理论上的深化,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和在当前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为依据的科学论断邓小平同志在阐述社会主义阶段的根本任务时指出:“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我们考察社会主义阶段根本任务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由马克思所发现的历史唯物主义所决定的。历史唯物主义把一切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发展的高度,从而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