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国演义》所演是“义”而非“忠”张志合《三国演义》是一部以描写三国时期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为主的书。而文学即人学,所以《三国演义》作为一部文学作品,它不仅仅是宋、元、明以来的“市井细民”和知识分子对活动在三国时期的历史舞台上的各种各样的人物作出自己...  相似文献   

2.
企业管理的公共关系费清荣“公共关系”是工业革命后的新产物,也是企业管理的新发展。作者在《劳资关系月刊》(台)1994年第141期上发表文章,对公共关系的理论涵义、基本认识及其理论运用等问题作了较详细的论述。文章认为,公共关系活动是使上下贯通、内外协调...  相似文献   

3.
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是“历史”演义,它与陈寿《三国志》、司马光《资治通》有关部分的血缘关系很浓,《三国演义》的不少章节可以说是《三国志》、《通》的演绎,这方面前人已有不少文章论及。笔者觉得《三国演义》与《世说新语》也极为“通家”。在“文学”这一特点来说,可能《三国演义》与《世说新语》之关系所显示的文学上的规律更具吸引力。一、《世说新语》为《三国演义》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世说新语》给《三国演义》所提供的资料是很多的,依《世说新语》的目录记述顺序排列如《德行》篇有‘’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庚公乘马…  相似文献   

4.
关于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的虚实问题,自清乾隆年间章学诚提出“七实三虚”之说后,后之学者尽皆附而信之,由于鲁迅先生也赞成章学诚的说法,研究和评论《三国演义》的都依据此说,久而久之,人们对“七实三虚”之说就信而无疑了.其实,《三国演义》并非‘吃实三虚”.今见《三国演义》的最早版本是嘉靖本.这个本子共24卷。分为240则,后人合成120回.为了将章学诚的“七实王虚”说法闹个水落石出,我们最近对嘉靖本《三国演义》作了一次统计.全书共写了参与当时活动的、有名有姓的人物1075个,其中姓名见于《三国志》“纪”、“传…  相似文献   

5.
《左传》这部优秀的历史散文名著,记录了许多我国古代人们在公共关系方面的实践活动。这些活动尽管带有明显的自发性,并且多发生在政治、军事、外交等领域内,但其表现出来的公共关系思想,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手段和技巧等,都具有注重形象、讲究信誉、以礼为重、以民为本、和睦共处、共同发展的民族特色。古代的这些公关活动的经验与教训,至今仍有重要的借鉴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6.
人们知道李渔一生评点、评改过大量小说、戏剧作品,但对他晚年评改《三国演义》知道的人却不多。他曾为毛纶、毛宗岗评点的《三国演义》作序,这在《三国演义》流传之始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三国演义》中的小字注非一人一时所加张志合我在拙文《(三国演义)初考浅论》中,曾对《三国演义》的版本流变作了一个初步考察,得出的结论是:明嘉靖壬午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并不是罗贯中的原作,也不是《三国演义》的最早刻本,黄正甫刊本《通俗演义全像三国志传》...  相似文献   

8.
《三国演义》研究 ,即使从郎瑛的《七修类稿》中有关《三国演义》的论述算起 ,也有四、五百年的历史 ,特别是我国进入新时期以后 ,二十几年间 ,《三国演义》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都超过了以往《三国演义》研究的任何一时期。《三国演义》的基础研究 (指对《三国演义》不同版本的研究 ,对罗贯中的研究等 )和应用研究 ,《三国演义》的文本研究和比较研究 ,《三国演义》在国外的研究 ,《三国演义》的艺术研究 ,《三国演义》的人物研究 ,《三国演义》的语言研究等等 ,都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 ,坦率地说 ,在《三国演义》研究中还存在着几个认识误…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阐明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史诗性的品格及其形成原因。文章首先论述《三国演义》的一般史诗特征,然后从《三国演义》一书所展示的波澜壮阔的战争场景以及众多智勇超绝的历史英雄等方面,阐述《三国演义》史诗性的品格的生成特点。  相似文献   

10.
《国际公关》2010,(6):12-12
1999年,弗雷斯·安德森(Forrest W.Anderson)与哈德利(Linda Hadley)共同撰写了名为《确立可评估的公共关系目标》白皮书,10年后,弗罗里达大学公关研究所推出了《如何确立可评估的公共关系目标(更新版)》(简称《更新版》)。《更新版》强调在清晰、可衡量的,与商业目标相一致的公共关系目标的引导下,企业要求会更为具体,而公共关系活动也会获得更大的成效。本刊就该项研究的适用性和战略意义,与《更新版》作者之一弗雷斯·安德森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霍雨佳编审霍雨佳编审1925年8月生于海南省儋县白马井镇,1949年湖北革命大学毕业。先后任《湖北日报》、《海南日报》编辑、《海南师专学报》主任,《海南大学学报》主编。在编辑工作之余,霍雨佳编审专心致志攻研《三国演义》,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出版了《三国演义用人艺术》、《三国演义谋略新探》、《三国演义美学价值》、《三国演义  相似文献   

12.
论《三国演义》中的王者之道朱海风,李慧军《三国演义》以雄浑的气势描绘了魏、蜀、吴三大政治集团由弱到强、由盛到衰的历史画卷;成功地刻画了一系列血肉丰满、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浓墨重彩地展现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同时,在《三国演义》提供给我们的空阔的...  相似文献   

13.
毛宗岗评点《三国演义》时指出,《三国演义》的人物描写“一人有一人性格,各各不同”;而诸葛亮、曹操.关羽“三奇”,诸葛亮是“古今来贤相中第一奇人”,曹操是“古今来好雄中第一奇人”,关羽是“古今来名将中第一奇人”。把人物绝对化,这是《三国演义》人物塑造的客观现实。作为古典长篇小说的开山之作,《三国演义》的这种人物塑造方法,对《水视以后其它作品是颇多影响的。其在典型化等问题上的开拓之功,更不能抹杀。而问题还不仅于此的是,当我们跳出作品的文本结构,就发现《三国演义》把人物典型化以至绝对化的方法,其实是一…  相似文献   

14.
罗贯中与《三国演义》《水浒传》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8月在山东泰安召开,与会中外专家学者就《三国演义》《水浒传》的版本与成书过程;罗贯中的籍贯问题;《三国演义》《水浒传》人物形象、思想文化内涵;小说艺术的运用以及《水浒传》《三国演义》的小说评点、传播、接受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热烈而又和谐的讨论,提出了许多新见解、新观点,为《三国演义》《水浒传》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拓宽了道路。  相似文献   

15.
书讯     
《国际公关》2009,(2):96-96
《第十八届世界公共关系大会论文集》 作者: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 编著 出版日期:2009年10月 本书收录了来自政府官员,国内外著名企业家及公共关系资深从业者、教育者在世界公共关系大会上的精彩发言,内容涉及公共关系新兴市场。  相似文献   

16.
1987年10月26日至28日,《三国演义》第四次全国学术讨论会在湖北襄樊举行。会议由中国《三国演义》学会、湖北大学、襄樊大学主办。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百余名代表参加了讨论会。现将所讨论到的主要问题综述如下: 《三国演义》研究方法探讨何满子(上海古籍出版社)认为,《三国演义》就其风格来说,是我们民族共同性格的体现,《三国演义》的群体风格是不应丢掉的。《三国演义》是历史小说,应放到  相似文献   

17.
消息     
2009年中国公关嘉年华在京举办1月11日晚,由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公关公司工作委员会主办,中国公关网、《国际公关》杂志协办,信诺传播顾问集团承办的中国公共关系行业年会——2009年中国公关嘉年华活动在北京临空皇冠假日酒店盛大举办。活动围绕  相似文献   

18.
1990年7日4月至8日,中国公共关系研究所受中国公共关系协会的委托,邀请全国各地从事公共关系学教学和研究的同志以及企业界和政府部门的代表,在河北省新城县中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研究中心召开了首届全国公共关系理论研讨会。出席会议的2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37名代表向大会提交了学术论文104篇。《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市场报》以及《公共关系》杂志、《北京公关报》、浙江《公共关系报》、青岛《公共关系导报》、吉林《现代交际》杂志等新闻单位也派代表出席了会议。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主席安岗、副主席东生、张超、商凯、任景德、徐鸿霞等出席会议并同与会代表一起围绕“公共关系与社会发展“这个中心议题,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精神指导下,进行了热烈讨论。通过讨论,大家更加坚定了在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19.
《三国演义》是历史小说,作者罗贯中在西晋陈寿著史书《三国志》及南北朝时裴松之注释的基础上,吸取大量民间故事而成书。作品中表现出作者浓重的创作思想倾向及美好的理想和愿望。但《三国演义》最终是以作者所寄希望的人物、事业的毁灭、作者理想的破灭而宣告结束,是一个悲剧性的结局。《三国演义》悲剧的直接表现是作者充满希望和理想的蜀汉刘备集团的大业未酬,作者致力于塑造人物的英雄气短,进而表现作者创作思想的矛盾性。一、事业的态因性《三国演义》贯穿始终的是蜀汉刘备集团以复兴汉室、统一天下为宗旨,并为之而进行着一切的…  相似文献   

20.
《三国演义》在塑造多种多态的“说客”与“辩士”形象方面 ,取得了小说史上独一无二的成就。一部《三国演义》,“说客”与“辩士”的活动 ,几与全书同始终。这些“说客”、“辩士”来自各方 ,身份、地位、性格与表现也多有差别 ,但作者写出了他们必备的几方面素质 ,即能言善辩、有胆量和有谋略。“说客”与“辩士”的描写在体现《三国演义》的思想倾向方面 ,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