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从不同方面阐述了青南地区民族学生数学心理的文化特征、数学气质及与汉族学生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青南地区藏族由于长期受特殊的地理、气候、历史、生产及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传统文化等的影响,形成独自的特殊性,因此,在当地人力资源的开发中,应积极实施“三江源”生态移民政策,不失时机地进行义务教育、职业培训,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充分利用国家特殊优惠政策,加快青南藏区可持续发展、农牧民增收和小康社会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3.
旅游业在青南经济发展中地位的探讨辛积山,张忠孝青南地区包括黄南、果洛、玉树三个藏族自治州,为保持自然地理地域上的完整性,将属于海西格尔木市唐古拉山乡划入本区内研究。本地区面积32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44.4%,人口1993年底统计为53.37万...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青南藏区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入手,分析了青南藏区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青南藏区人力资源开发的路径选择,以实现青南藏区人力资源开发的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5.
试谈青南地区教师队伍建设穆殿春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陈云同志也讲到,四化需要人才,人才需要教育,教育需要教师。小平和陈云同志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教师...  相似文献   

6.
英藏汉语言文化的差异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我与美籍教师凯文共同承担了我校藏族班学生的英语教学工作。这个班的学生全部来自青海南部玉树藏族自治州,他们的藏语言文字程度较好。但是,汉文水平平均只达到初中程度,少数人甚至仅有小学程度。技培养目标,他们经过3年的英语学习,要通过4级考试,毕业后回到玉树地区承担当地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工作。在进行教学工作中,我们感到,在藏族学生中进行英语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他们来自高寒的青南地区,交通不便,地处偏僻,对外界事物了解较少;学生的文化知识较差,知识面窄;入学前一半人从未接触过英语,另一半人也只是…  相似文献   

7.
广西的汉语方言,据学者们目前调查所知,“计有西南官话、粤语、客家话、平话、湘语、闽语六种。”①其中,平话主要分布在灵川、永福、临桂、融水、融安、罗城、宾阳、横县、邕宁以及左右江一些县市的郊区,有两百多万人使用。北宋年间宋将狄青南征广西壮族侬智高农民起义,北方军士随狄青从中原经湘桂线一带南下而在广西定居下来,他们所说的话便形成了平话。平话又分为桂北平话和桂南平话两个系统,灵川、永福、临桂等地平话属于桂北系统,宾阳、横县、邕宁、左右江一些县市郊区平话则属桂南系统,融水、融安、罗城等虽地处桂北,但其平话却属桂南系统,当地人俗你“土拐话”的就是。  相似文献   

8.
青东凹陷西部和西南部边缘部位沙河街组广泛存在稠油油藏,目前在这些稠油的成因机制方面未开展深入研究,没有取得明确的认识,影响了研究区资源量评价和油气勘探进程。根据原油物理性质和生物标志物组成特征对研究区稠油的成因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稠油中既存在有原生的低熟油,又分布有由次生作用(生物降解作用)产生的稠油,其中,低熟油主要分布在凹陷西南部的青东5井区;生物降解油主要分布在凹陷西部斜坡带及青东-青南过渡带,原油的降解等级为2~8级。原油的生物降解程度呈现出下轻上重、北轻南重的规律性变化。研究区稠油的形成与分布主要受有机质早期生烃、古地形、构造背景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9.
西部地区党政干部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涵盖德、能、勤、绩、廉、健六个方面。西部地区显著的区情特征差异和区域发展梯度,客观要求西部地区党政干部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必须是差别化的,并充分体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差异。立足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党政干部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应切合西部发达汉族地区、西部欠发达汉族地区、西部发达民族地区、西部欠发达民族地区具体区情,并涵盖德、能、勤、绩、廉、健六个方面,这有利于促进科学合理地选拔任用党政干部,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助推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基层看日本社区的组织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凤 《社区》2002,(9):61-62
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以小学校区为单位编制地区组织,每一个小学校区为一个地区。日本的小学就近就学,只要你在这个地区居住,就必须到这个地区的小学上学,上私立学校除外。所以地区具有一定的地域界限。地区内不仅包括居住、生活在这个地区的固定居民,也包括这个地区开设的工厂、公司、商店、学校、医院等。所以说,  相似文献   

11.
历史上 ,我国第一大咸水湖青海湖的周围地区虽然一度成为农耕者与游牧者争夺的对象 ,但是 ,对湖区环境影响较小。进入 2 0世纪 70年代以后 ,厂矿企业的兴起 ,牲畜数的直线上升 ,给青海湖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和破坏。  相似文献   

12.
明初河湟李氏土官历代虽只承袭武职,很少任文职或僧职,但在开创西宁卫治、招蕃拒蒙、守土司民上却异常活跃.同时,李氏又与喇嘛、寺院关系密切,并借助其势力,深刻影响了明初西北边疆的政治格局,为明万历年间的"湟中三捷"起到了未雨绸缪的作用.明朝西北土官利用喇嘛寺院边口地区来完成明"捍蕃"、"拒蒙"、"保境安民"的职责,进而成为明在西北边防上不得不倚重的重要"藩篱".  相似文献   

13.
青海蒙古族盟旗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盟旗制度是明清到民国时期在我国蒙古族地区实行的一种地方政权组织形式,青海蒙古族地区也实行了这一形式。这一制度的实施有其内在的原因,但青海蒙古族所处的以牧为主的生态环境与以地域为本的盟旗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的不相适应性,最终成为青海蒙古族社会衰退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元代是甘宁青地区民族融合的重要历史时期。元王朝将该地区的西夏遗民以各种形式大量内迁促其融入汉族的同时,又有大量的汉人、蒙古人、畏兀儿人、西域人迁入这一地区,使该地区形成了多民族杂居共处的新格局。由于长期而密切的族际交往,该地区出现了民族融合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5.
青海省文化产业的资源秉赋与优势项目探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有着丰富而独特的文化资源,但很多文化资源与项目尚未真正开发。本文从资源储藏、存在问题、优势项目探寻等方面清理了青海文化产业的“家底”,并深入分析了青海省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6.
考古资料表明青海民和阳洼坡、乐都柳湾、同德宗日,西藏昌都卡若、拉萨曲贡等地均有陶器出土,分别隶属于仰韶、马家窑、齐家、卡若、卡约、辛店等考古文化谱系。青藏高原是我国史前制陶业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河湟地区的彩陶文化更是享誉中外。青藏高原史前制陶工艺起初多用泥条盘筑法,小型器为手捏而成,大约距今4 000年左右,出现慢轮修整技术。随着青铜冶炼技术的出现、推广及游牧业的兴起,大约距今3 500年左右,青藏高原彩陶制作技艺开始衰落。青藏高原不同考古文化类型陶器各具特色,同时也体现出前后继承、交叉影响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农业类型的差异是古代中国区分华夏与戎狄、我族与他族的重要指标之一。春秋以前,在中国北方地区先后形成了旱作农业、非典型游牧农业和游牧农业三种具有地域性色彩的农业类型。新石器时代早期至晚商以前,北方地区农业类型的趋同发展与区域内部的频繁交流,是造成华夏与戎狄在族源关系上呈现复杂面貌的原因所在。晚商以来,非典型游牧农业类型在黄河上游-西辽河流域的发展演变呈现出区域性差异:甘青地区非典型游牧农业类型率先向游牧农业类型转型导致西戎族群最早成为威胁商周王朝西部边疆的劲敌;内蒙古中南部地区和西辽河流域非典型农业类型的分化,使北狄族群出现于山陕北部与燕山南麓地带。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民和土族纳顿上演的面具舞“庄稼其”及“杀虢将”的相关传说故事,对二者进行了释读。认为“庄稼其”反映了土族先民从游牧生活逐步走上农耕生活的历程,展现了不同民族之间文化的冲突与整合现象。“杀虢将”反映了土族先民的历史生活,以及历史生活中人与自然关系、人神关系。“杀虢将”是土族先民造神过程中尚未成型的信仰类型。  相似文献   

19.
渌水亭是北京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既是帝京的江南,是"城市中的乡村",又是一种文化的象征,表征着明清易代之际,满与汉、北方游牧民族和江南之间文化上的对峙、冲突和融合。微妙地折射出清初京师对江南的武力征服和文化上对江南的倾慕和向往。渌水亭在清初的出现意义重大,负载和发挥了特殊的政治和文化上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