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程良越 《经理人》2022,(11):58-61
<正>稻盛先生的“稻盛哲学”,中国企业家可谓是如数家珍,并总能津津乐道。那么,稻盛先生的“企业家遗产”最为弥足珍贵的是什么?中国企业家到底应该向稻盛和夫先生学习什么?8月30日,稻盛和夫先生去世。作为日本乃至世界经济界著名的企业家,稻盛和夫从创办的一个生产陶瓷产品的小企业——京都陶瓷株式会社开始起步,在短短的40年时间里创建了两个“世界500强”,拯救了一个濒临倒闭的“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2.
《管理学报》2021,(5):703-703
为更好地推进《管理学报》“中国企业家管理思想”专栏工作和有关征稿活动的持续开展,结合当下疫情防控的总体趋势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要求,《管理学报》杂志社、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定于2021年6月25日(周五)~27日(周日),共同举办“中国企业家管理思想”解读工作坊。本次工作坊将继续携手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聚焦中国管理研究与企业实践创新,着力针对“中国企业家管理思想”专栏的研究方法应用和论文写作中的难点和共性问题,邀请学界知名专家。  相似文献   

3.
黎冲森 《经理人》2007,(12):44-45
“企业经营者普遍认为优秀企业家一定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但一些企业经营者对履行社会责任的成本比较关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人力资源研究培训中心副主任、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秘书长李兰于11月2日晚在“中国CEO年会VIP嘉宾招待晚宴暨中国CEO眼中的企业社会责任调查结果发布会”上说。  相似文献   

4.
“入世”,究竟会对中国企业的人才开发与管理带来什么样的挑战?如何调整和选择全面有效的人才战略去应对?这是领导者和中国企业家不可不思考和解答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1954年4月,稻盛和夫和7位志同道合者借贷300万日元做资本,用一家公司的仓库做厂房,建立了京陶公司。而今京陶公司的资本已超过400亿日元,国内外职工约2万人。在创业初期,稻盛和夫一无资金,二无经营常识。稻盛和夫说他依赖的是“人心”,公司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社会里,企业家通常是以阶层的力量作用于社会的。企业家=资本家、“老板”已是过时的观念。他们中越来越多的是属于经营、管理人才的高薪“打工仔”。尽管有人认为中国企业家尚不具备真正企业家的条件,譬如说,我们国营企业的厂长、经理们的工资。但从发展的趋势上看,这个正在形成的阶层,它的社会作用和个性特征正日益突显。10年前的3月份,福建55位厂长、经理联名向政府发出对企业“松绑放权”的呼吁,这一行为本身客观上标志着中国企业家主体意识形成的开始,是中国的厂长、经理们迈向真正企业家身份的第一步。为纪念这件事本身,也为了在舆论上为企业家更壮行色.我们在本期组织了这个“特别企划”。  相似文献   

7.
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融合路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围绕企业成长,立足企业家精神和专业化管理,分析了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融合的三种路径,揭示了“融合陷阱”的存在及其认识误区,进而提出,创业管理是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融合的新路径取向,并从企业内外部角度展望了公司企业家精神以及创业教育在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融合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世界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在经营管理实践中提炼出的领导哲学,包含提升人格、扩展器量、丰富经验、调整心态以及调动潜意识。其领导哲学影响下的管理实践有以下秘诀:实行分权管理,做好新老员工的平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贯彻"实力主义",优先选拔"自燃型"人才,以及不断激励员工的士气。  相似文献   

9.
2014“中国·实践·管理”论坛以“互联网思维与企业管理创新”为主题,通过主题报告、分论坛以及企业家论坛,深入探讨了新时期下中国企业管理实践中的科学问题及中国本土化理论的创新与发展.论坛再次强调了“直面中国管理实践”的紧迫性,探索了构建中国本土化理论的方式方法,分享了互联网情境下的企业转型和创新问题.通过学术界与企业界的深入交流,推动了实践导向的管理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企业如何看待变化着的经营形势?中国企业的管理有哪些独特的问题和经验?中国企业家的素质及其成长的过程和条件如何?中国优秀企业的创业历程与成长战略又是怎样的?这些问题是企业家和管理学者们不断经历和苦苦思索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任何单一的解答都可能永远无法穷形尽相,但在众多实践者和思考者的智慧汇集中,有可能使我们更容易找到通往真知的条条小路。“百名企业家的思考”系列由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和《南开管理评》主办,旨在遴选近百名著名企业家,围绕“企业成长”这一当前我国企业面临的共同主题,切磋经验,聚汇思想,倾吐洞识,启发新智。同一般的“纯采访式工商界人物访谈”不同,“百名企业家的思考”系列不是一种单个企业家随意进行的情况介绍或思想表述,而是一批有作为、有影响的企业家围绕相同的主题,在管理专家学者的深度参与下展开的深刻反思和总结。因此,该系列不仅可以以更为科学的方式展露不同企业和企业家的个性风采,而且有助于在不断积累的基础上作出统计分析和比较研究,从而为把我国的企业和企业家研究推向深入,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钱锋 《经理人》2005,(3):68-69
2005年1月15日,首届中国脑库年会在北京钓鱼台大酒店举办,本次年会是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首次以“中国脑库年会”冠名,在北京举行的重要经济社会问题研讨活动年会。主题是“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与企业家贡献”。年会汇集了中国众多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 它发出的声音,对如何促进国企产权改革及如何看待企业家贡献均有重要参考价值。谁去跟外资利益集团作战? ——中国中期集团董事长田源我做了12年企业,就是天天解决麻烦,企业的事九  相似文献   

12.
王育琨 《经理人》2010,(5):80-82
已是耄耋之年的稻盛和夫受鸠山由纪夫政府的三顾之请,于2月1日出任已申请破产保护的日航CEO。他坚信,“只要注入经营真谛,日航一定能够重生”。稻盛和夫这里说的“经营真谛”,就是阿米巴经营的一整套现场调节激励员工精神气的会计体系和经营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3.
当刘勇将他的新作《中国企业首 脑》一书送上市场时,相信会给许多读者提供一次听企业家说话的经历……这就是书中介绍的24位中国名牌企业家的故事,其中有联想“与世界同行”的足迹、求伯君的“WPS之谜”、小天鹅“末日管理”的经营思想、史玉柱“商海沉浮”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14.
排出“中国企业管理黑榜”,没有故意去揭“伤疤”的意思。“黑榜”,上面是一个个名单,也是一个个故事。但它不仅仅是出问题的企业的简单罗列。看着企业管理“黑榜”上的名单,心情未免有点沉重。托普、三九、德隆、健力宝、伊利、长虹、创维等叱咤风云的知名企业、接二连三地出现问题,以至榜上有名。虽然从某种角度上讲,上了企业管理“黑榜”也没什么可怕的,一个企业或一个人难免有起伏、挫折,有成就有败,但是,2004年确实让关心中国企业成长的人看得心惊肉跳,有人甚至把2004年称为中国企业家的“灾年”——10年来中国企业家出事最多的一年。中国经济在持续高速增长,可是出事的中国企业却越来越多,到底怎么了?就像2004年体育上的一个鲜明反差:雅典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健儿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优异成绩,而中国足球则滑入低谷——中国男女国家足球队的槽糕战绩和混乱得差不多没救的中超联赛。  相似文献   

15.
<正> 为了表彰我省在深化企业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企业管理,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和厂长(经理),省人民政府决定授予四川省成都全兴酒厂等26个企业为第七届四川省优秀企业,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总经理李宗文同志等28名厂长(经理)为第九届四川省优秀企业家称号。 本届优秀企业和优秀企业家的突出特点是:率先在企业内部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能自觉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管理扎实,技术开发力强,“抓管理、学邯钢、降成本、增效益”活动取得明显成效,企业经济效益好,国有资产普遍增值,领导班子团结,经营作用端正,两个文明建设成效显著。评出的优秀企业家有较强的政治素质、管理水平和经营决策能力,在本企业的改革和经营管理中显示出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张亮 《管理科学文摘》2010,(15):120-121
“点”即成本管理单元,“线”即成本管理流程,“面”即成本管理网络。针对浅海生产管理区生产经营的特点,本文对“点、线、面”成本管理方法进行探讨,为管理区成本管理提供新的理念。  相似文献   

17.
杨增雄  张焕勇 《管理评论》2005,17(12):54-60
企业家角色定位是企业家理论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在新古典经济学中.严格的假设条件致使企业家角色缺失;现代企业理论在打开企业这个“黑箱”的同时,凸显出企业家在企业存在与发展中的重要职能性角色,即企业家是决策者、机会主义者、创新者和套利者。异质型人力资本理论进一步认为,企业家是异质型人力资本的“出资者”,基于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的确立及其显性化的制度安排,企业家已成为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的核心和主导者。  相似文献   

18.
科研事业单位的项目成本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要方面。目前,科研项目成本管理中以“预算完戍进度”为主要考核指标已不适应科研项目的需要。本文提出可以考虑将“挣值”法引入科研项目管理,进一步完善科研项目完成过程中的成本管理,同时应做好应用“挣值法”的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19.
杨君 《经营管理者》2013,(12):38-42
企业家与老板的观念差异就是对家的理解上,优秀的企业家在企业里构建“家”,老板在企业里当“家长”。这就是最大的。差别。当市场风云突变之时,也是靠“家长式”管理。  相似文献   

20.
剖析了中国企业领导人的企业家角色期待和“准官员”角色现状之间的背离,论证了作为计划经济体制遗产的“准官员”无力履行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家的角色职能,指出通过观念革命、知识更新、能力升级,实现“准官员”向企业家的角色转位,是时代赋予中国企业领导人的世纪末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