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蓝色粮仓:建设基础、面临问题与发展潜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充分利用丰富的海洋生物种类和现代渔业技术,合理开发广阔的海洋和沿海滩涂,建设"蓝色粮仓",有助于人类彻底摆脱粮食安全的困扰。虽然广阔的海域和沿海滩涂、丰富的海产品种类、不断改善的海洋生态环境,奠定了"蓝色粮仓"的建设基础,但近海养殖空间受到工业等建设项目的严重挤压、海洋科技优势未能充分发挥、缺乏示范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和品牌产品、规划编制滞后、相关扶持政策不完善等也是"蓝色粮仓"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为此,应充分发挥海洋科教实力雄厚、海洋经济发展初具规模、海洋政策优势逐步显现、港口集疏运比较发达、海域空间拓展潜力较大的优势,化解问题,推动"蓝色粮仓"建设。  相似文献   

2.
蓝色粮仓的概念特征及其演化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蓝色粮仓以提供食用性海洋动植物蛋白和工业用原材料为目的,具有较强的生态脆弱性和立体化作业特征,其多样化的有效库存还呈现出总量不稳定和品质易腐烂的特点。蓝色粮仓有效库存总量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受限于资源、环境、技术和市场等因素的制约,未来经济体内部蓝色粮仓的建设完善更多地还要依赖于海水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蓝色粮仓”理论研究进展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国家粮食安全视角研究我国海洋食物生产体系的有关问题,是“蓝色粮仓”理论研究的主线。本文从“蓝色粮仓”的资源基础、分析框架和理论发展等多个层面对“蓝色粮仓”理论研究的国内外概况进行综述,认为当前研究在海洋食物供给潜力分析、海洋食物生产体系的发展方向及其实现路径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有关海洋水产品的研究框架、海洋渔业的研究视野和海洋水产品的生产支撑要素及外部环境分析等方面尚存在一些不足。因此,未来研究可在“蓝色粮仓”理论体系构建、发展潜力评估、产业与空间规划、发展路径选择等方面继续深化。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粮食安全形势趋于复杂化,口粮安全充分保障,饲料粮进口增加带动总体粮食安全水平降低。海洋生态系统在食物供给方面的作用应引起重视。我国海洋水产业规模居世界首位,海洋水产品是居民食物的重要来源。海洋水产业发展对耕地和淡水等重要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海洋水产业发展放缓,但海洋生态系统食物供给仍有较大潜力。未来发展重点在于深水新空间利用、渔业新资源开发、生产新模式探索。优化海洋开发利用模式,强化蓝色粮仓建设,要重点在总体规划、空间优化、科技创新、政策支持、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大力度,推进海洋食物生产体系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推进“蓝色粮仓”建设,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有关统计数据,阐述了“蓝色粮仓”关联产业结构演变历程;通过构建灰色关联度模型,实证分析了产业间关联度及各产业对山东省渔业经济增加值的贡献。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蓝色粮仓”关联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程度不高,结构尚需优化调整。应优化海产品加工业结构,加大对种苗业扶持力度,加速海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促进海水养殖业健康发展,大力发展远洋渔业,实现近海捕捞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国外“蓝色粮仓”建设的经验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开发海洋意识的提高,渔业作为获取动植物蛋白的重要产业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在阐述了日本、美国、韩国、挪威等世界主要沿海国家海洋渔业发展概况的基础上,分别从增殖放流、海洋牧场、工厂化养殖、网箱养殖和远洋渔业等方面分析了各国推进渔业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措施,总结各国渔业发展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海洋渔业发展实际提出维护海洋环境,引进先进技术,实施"走出去"战略等建议,旨在为我国"蓝色粮仓"的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保护并利用好海洋文化遗产对蓝色文化的传承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青岛的海洋文化遗产内容丰富、底蕴深厚,然而就已发现和挖掘整理的海洋文化遗产而言,尚缺乏有关其保护与利用的专门规划、氛围及传承网络。加强对青岛海洋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推动蓝色文化建设,一是要加大投入,完善海洋文化遗产传承网络;二是要注重引导,以多元主体参与青岛海洋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三是要整合海洋文化遗产资源,打造蓝色文化旅游品牌;四是要加快发展海洋文化遗产创意产业,提升青岛蓝色文化竞争力;五是要发展特色加工业,提升青岛蓝色服务的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8.
蓝色经济区建设的运行机制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区域经济发展过程需要高效的运行机制.蓝色经济区本质上属于区域经济的范畴,建设蓝色经济区必然要明确其中的各种要素之间的构成、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以及这些因素产生影响、发挥作用的过程和原理及其运行方式.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为分析对象,研究了其建设过程中的运行机制,包括调节机制、动力机制、协调机制和保障机制,并探讨了这些运行机制在蓝色经济区建设过程中如何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山东半岛的蓝色经济区建设过程中,青岛市政府提出建设了建设"中国蓝色硅谷"的计划。该计划将有力促进山东半岛海洋高科技的发展,抢占国内海洋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参照国外硅谷经济的成果,可以确实青岛"中国蓝色硅谷"计划的基本内涵、运行模式、创新领域等内容,为该计划的实施和发展的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蓝色营销是避离竞争者高度密集的市场环境,运用营销创新手段另辟市场空间的营销战略。其基本生态机制是在目标市场开发、产品创新、价格设定、渠道设计、传播策划等营销环节营造经营主体独享的蓝色“生态位”,以摆脱密集度依赖,优化市场环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和谐一致。  相似文献   

11.
发展蓝色经济已成为世界性经济浪潮,蓝色经济区建设是立足海洋经济优势,从发展理念上的全新超越。在环境、资源的约束下,蓝色经济区的内涵和特征得到了进一步的延伸和发展,山东省潍坊市的蓝色经济区建设具有很多比较优势,但是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合理科学得为潍坊市蓝色经济区建设进行战略定位,可以进一步明确潍坊市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2.
针对蓝色壁垒的产生及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加大SA8000的宣传、积极参与国际统一劳工标准的制定与推广、建立统一规范的产品认证认可体系、加快国内相关法律的立法和完善、正确认识蓝色壁垒等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青岛市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海洋资源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胶州湾海域资源环境供给和青岛市海洋产业增长需求的角度,构建了青岛市海洋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青岛市2001--2010年间海洋资源承载状况进行测度。结果表明,2001—2006年及2008年青岛市海洋资源承载力处于超载状态,其余年份处于适载状态。海岸带开发的港口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海洋资源的供给能力,但传统海洋产业的排污需求依然较大,是海洋资源承载力超载的重要原因。建议在蓝色经济区建设中,加快对传统养殖业的改造,大力发展休闲渔业、滨海旅游业等能耗低、排污少的产业。  相似文献   

14.
蓝色经济作为新兴的经济名词与传统的海洋经济,在内涵与外延上均具有很大的差异。蓝色经济发展在为全国经济建设带来契机的同时,也对我国产业政策法提出了挑战,为此,应坚持海陆统筹一体发展的原则,在蓝色经济产业优化和布局中尊重市场经济规律,把与蓝色经济有关的产业政策上升为法律,实现产业政策的法治化,并处理好现有法律与新设法律的关系,同时,通过明确政府作为产业政策法的主体地位,发挥政府规划机制的作用,达到强化法律法规对海洋产业布局的宏观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5.
品牌引领是竞争环境下区域文化发展的重要战略.在大力发展蓝色经济、推进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背景下,实施品牌引领战略、打造蓝色文化品牌是文化名城建设的必由之路.应以底色的蓝色文化为基础,以本色的蓝色文化、着色的蓝色文化为重点,按照由做大到做强再到名城确立三步走战略,通过明确区域文化发展定位、塑造城市精神与主题文化、科学设计推进战略、突出战略重点,分类分步推进蓝色文化品牌建设.  相似文献   

16.
在建设半岛蓝色经济区的过程中,海洋环境的保护及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直处于核心地位,但我国目前的海洋法相关法律存在严重的缺陷和不足,不能满足我国的经济发展需求,因此,做好海洋法的立法工作是一项必要和紧迫的任务,应通过制定完善的海洋法法律体系以及相关的政策来为蓝色经济区域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导向和保障。在立法方面主要可以通过建立综合性的海洋法法律体系来为海洋资源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保护;建立立法协调机制,解决单行法之间的冲突问题;建立相应的评估和鉴定机制等等措施。  相似文献   

17.
通过阐释科技创新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和维度,分析科技创新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机理,结合安徽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技支撑对策进行探讨,提出以系统性的思维把握生态文明整体性、协同性的建设方向,以系统的制度体系作为保障,以系统各要素功能素质的提高和管理的科学化确保系统整体效能的发挥,以整体性的生态意识引导科技创新,在开放合作中提高创新能力,利用资源和产业的差异性,在长三角区域乃至更大的国内外范围内配置资源,优化产业链布局,达到系统整体最优化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扎实推进安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中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领土,这几乎是人们的常识,而海军官兵的常识却是:除了9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面积外,按照领海主权12海里、专属经济区200海里的国际惯例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有关规定,中国管辖海域面积达300多万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19.
解析针对中国的“特别保障”措施与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别保障”措施是其他WTO成员为了防止中国的产品在中国入世之后较低的关税水平条件下冲击其国内产业而设置的一项制度,是我们为了顾全入世谈判大局而接受的妥协性条款。本文针对“特别保障”措施与WTO一般保障措施相区别的特点,分析“特别保障”措施的实施条件,提出诸如建立预警机制、实现保护前置化、充分运用《投资壁垒调查暂行规则》等对策,以便对我国出口贸易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的过程中,应当把发展海洋生物产业纳入广义的粮食安全战略范畴,通过建设“海上粮仓”来拓展国民食物来源,辅助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以《地理标志保护法》为主,明文规定地理标志权,辅之以海洋基本法,全方位保护海洋生物地理标志,更好地对海洋生物进行养护,推进“海上粮仓”的品牌建设。未来的《地理标志保护法》因应“海上粮仓”特色,登记制度作为品牌建设之起点要重点解决申报准备、登记主管部门选定、初审、审核批准等问题,使用制度作为品牌建设之核心要注意地理标志的使用协议、使用限制等问题,救济制度作为品牌建设之保障则应构建综合性的责任追究体系并引入公益诉讼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