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推进“蓝色粮仓”建设,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有关统计数据,阐述了“蓝色粮仓”关联产业结构演变历程;通过构建灰色关联度模型,实证分析了产业间关联度及各产业对山东省渔业经济增加值的贡献。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蓝色粮仓”关联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程度不高,结构尚需优化调整。应优化海产品加工业结构,加大对种苗业扶持力度,加速海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促进海水养殖业健康发展,大力发展远洋渔业,实现近海捕捞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蓝色粮仓:建设基础、面临问题与发展潜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充分利用丰富的海洋生物种类和现代渔业技术,合理开发广阔的海洋和沿海滩涂,建设"蓝色粮仓",有助于人类彻底摆脱粮食安全的困扰。虽然广阔的海域和沿海滩涂、丰富的海产品种类、不断改善的海洋生态环境,奠定了"蓝色粮仓"的建设基础,但近海养殖空间受到工业等建设项目的严重挤压、海洋科技优势未能充分发挥、缺乏示范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和品牌产品、规划编制滞后、相关扶持政策不完善等也是"蓝色粮仓"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为此,应充分发挥海洋科教实力雄厚、海洋经济发展初具规模、海洋政策优势逐步显现、港口集疏运比较发达、海域空间拓展潜力较大的优势,化解问题,推动"蓝色粮仓"建设。  相似文献   

3.
国外“蓝色粮仓”建设的经验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开发海洋意识的提高,渔业作为获取动植物蛋白的重要产业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在阐述了日本、美国、韩国、挪威等世界主要沿海国家海洋渔业发展概况的基础上,分别从增殖放流、海洋牧场、工厂化养殖、网箱养殖和远洋渔业等方面分析了各国推进渔业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措施,总结各国渔业发展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海洋渔业发展实际提出维护海洋环境,引进先进技术,实施"走出去"战略等建议,旨在为我国"蓝色粮仓"的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蓝色粮仓的概念特征及其演化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蓝色粮仓以提供食用性海洋动植物蛋白和工业用原材料为目的,具有较强的生态脆弱性和立体化作业特征,其多样化的有效库存还呈现出总量不稳定和品质易腐烂的特点。蓝色粮仓有效库存总量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受限于资源、环境、技术和市场等因素的制约,未来经济体内部蓝色粮仓的建设完善更多地还要依赖于海水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的过程中,应当把发展海洋生物产业纳入广义的粮食安全战略范畴,通过建设“海上粮仓”来拓展国民食物来源,辅助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以《地理标志保护法》为主,明文规定地理标志权,辅之以海洋基本法,全方位保护海洋生物地理标志,更好地对海洋生物进行养护,推进“海上粮仓”的品牌建设。未来的《地理标志保护法》因应“海上粮仓”特色,登记制度作为品牌建设之起点要重点解决申报准备、登记主管部门选定、初审、审核批准等问题,使用制度作为品牌建设之核心要注意地理标志的使用协议、使用限制等问题,救济制度作为品牌建设之保障则应构建综合性的责任追究体系并引入公益诉讼机制。  相似文献   

6.
品牌引领是竞争环境下区域文化发展的重要战略.在大力发展蓝色经济、推进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背景下,实施品牌引领战略、打造蓝色文化品牌是文化名城建设的必由之路.应以底色的蓝色文化为基础,以本色的蓝色文化、着色的蓝色文化为重点,按照由做大到做强再到名城确立三步走战略,通过明确区域文化发展定位、塑造城市精神与主题文化、科学设计推进战略、突出战略重点,分类分步推进蓝色文化品牌建设.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粮食安全形势趋于复杂化,口粮安全充分保障,饲料粮进口增加带动总体粮食安全水平降低。海洋生态系统在食物供给方面的作用应引起重视。我国海洋水产业规模居世界首位,海洋水产品是居民食物的重要来源。海洋水产业发展对耕地和淡水等重要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海洋水产业发展放缓,但海洋生态系统食物供给仍有较大潜力。未来发展重点在于深水新空间利用、渔业新资源开发、生产新模式探索。优化海洋开发利用模式,强化蓝色粮仓建设,要重点在总体规划、空间优化、科技创新、政策支持、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大力度,推进海洋食物生产体系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蓝色粮仓”理论研究进展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国家粮食安全视角研究我国海洋食物生产体系的有关问题,是“蓝色粮仓”理论研究的主线。本文从“蓝色粮仓”的资源基础、分析框架和理论发展等多个层面对“蓝色粮仓”理论研究的国内外概况进行综述,认为当前研究在海洋食物供给潜力分析、海洋食物生产体系的发展方向及其实现路径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有关海洋水产品的研究框架、海洋渔业的研究视野和海洋水产品的生产支撑要素及外部环境分析等方面尚存在一些不足。因此,未来研究可在“蓝色粮仓”理论体系构建、发展潜力评估、产业与空间规划、发展路径选择等方面继续深化。  相似文献   

9.
农民是乡村建设的主体,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充分发挥农民主体性.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对农民主体性建设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创新.回顾百年建设历程可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农民主体性建设的政治保障和基本动力,且"政策"在其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促使农民主体性觉醒;"以农养工"的农业政策致使农民主体性逐渐缺位;以"改革"为主题的"三农"政策推动农民主体性逐渐提升;"乡村振兴战略"赓续推进农民主体性发展.农民主体性建设虽出现些许曲折,但取得了重大成就,并且积累了宝贵经验:以"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为指导,坚持农民主体地位;以"增权于农民"为重点,激活农民主体意识;以"赋能于农民"为关键,强化农民主体能力;以"补齐农村民生短板"为保障,提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中,应当继承和发扬这些基本经验,深入推进农民主体性建设.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农业农村综合环境的变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既面临诸多有利条件,亟需破解各种难题。这就需要深入分析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出现的新问题,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以完善体制机制、强化教育引导、拓展创建活动载体、丰富农村文化产品和服务为手段,以提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保障力度、提高农民文明素质、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为目标,不断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1.
推进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建设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有效衔接,充分发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文化引领、融合交汇功能,是创造性、高质量推进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建设的重要内容,更将有助于江苏推进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促进功能定位的匹配,在战略互补、强化和制约的过程中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是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有效衔接的主要内容。江苏在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科学性保护、创造性传承、合理化利用过程中应进一步强化规划统筹,健全联动建设机制,打造文化名片,强化多样化的统一,推动创新创意,实现产业活化转型;应加强生态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创新资源整合,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应以人民为中心,促进"三生"深度融合,实现推进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建设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2.
海水灌溉农业的内涵、特征及发展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水灌溉农业是以滨海滩涂、海水资源以及耐海水植物为劳动对象进行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农业类型,其关键技术是耐海水经济作物的发掘和驯化。本文以海水灌溉农业的内涵及特征为着眼点,探讨“蓝色粮仓”视角下,发展海水灌溉农业的战略意义。海水灌溉农业丰富了“蓝色粮仓”的内涵,拓展了“蓝色粮仓”的仓储范围,提高了海洋生态效益。论文分析了国内外海水灌溉农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以“蓝色粮仓”发展为背景,提出了我国发展海水灌溉农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刘弗陵 《社区》2013,(3):14
近年来,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坚持以强化"五个保障"为抓手,扎实推进社区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充分激发社区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生机活力,着力夯实党在城市基层的执政基础。强化组织保障,工作覆盖网格化遵循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律,按照"便于管理、益于服务、利于自治"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建设现代法治政府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设法治国家要求全面切实推进"依法行政"建设现代法治政府。为此,首先要大力克服认识观念上和实践上的"误区",科学界定并强化政府责任,健全政府责任法制,严格实施行政执法责任制度和强化行政权力的全方位监督机制,以保证政府的廉洁、勤政、务实和高效,促进政府切实保障公民权利。  相似文献   

15.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需要高校智库的支持。按照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定位,目前高校智库还存在目标不明确、结构不合理、成果难共享、分布不合理、成果无特色等短板,难以支撑"一带一路"战略的实质推进和落地实施。本文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建议从建立学术共同体、强化品牌特色打造、促进国际交流合作、建立共享机制等方面,加强高校"一带一路"智库建设,切实提高智库在理论引领、咨政建言和对外交流方面的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16.
山东沿海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正处在大力推进蓝色经济战略的关键时期.青岛作为核心区的龙头城市,更需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实现新的突破,迅速抢占经济发展制高点.但青岛市在自主创新能力、产业化水平、扶持政策、金融市场、科研体制、人才结构等方面还存在很多制约因素,需要在切实把握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突出海洋经济战略优势、找准战略突破点等关键环节的基础上,在加快技术创新、推动集群化建设、完善政府挟持政策、拓宽投资渠道、探索发展新模式、集聚人才等方面进行相应的调整,为建设蓝色经济领军城市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强化"健康中国"战略在农村的推进,对于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农村人口健康的现状与问题、原因与对策,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农村人口健康状况是进步与挑战并存,在健康教育、健康服务、健康保障、健康环境建设等方面多重弱势的长期积累,是农村人口健康问题的本质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全方位"预防和保障"全生命周期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8.
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逻辑、科学内涵与实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逻辑、科学内涵和实现路径进行分析。研究认为,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新战略、新部署、新要求,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是"战略"、关键是"振兴"、靶向是"乡村";把握其科学内涵,需准确掌握乡村振兴战略的本质、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主要内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坚持顶层设计,科学制定乡村振兴规划;需强化制度供给,统筹推进乡村"五位一体"建设;需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紧紧依靠和为了广大农民;需抓住"人""地""钱"关键要素,推动战略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19.
农村人口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参与者、保障者,是影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成效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我国农村人口发展不仅表现出人口少子化、老龄化、少子老龄化等与城市人口发展相类似的"城市化"问题,也表现出教育水平低、青壮年人口外流、人才匮乏、环保观念弱等"逆城市化"问题。农村人口的两化问题会削弱乡村振兴的人口结构基础、阻碍乡村振兴预期目标的实现、增加乡村振兴实施成果维护与延展的难度,不断强化其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过程中的风险角色及治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建党百年来,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党的监督保障法规制度建设。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就确定了党的监督保障的基本内容;新中国成立后,更加注重党的监督保障的制度建设;改革开放以来,强调对党的监督保障制度的完善;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高度,强调要强化政治监督保障执行,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强化正风肃纪,构建不敢腐、不想腐、不能腐的一体推进机制,党的监督保障法规建设取得显著成果。进入新征程,党的监督保障法规建设应坚持党建和法治相结合、民主和集中相结合、监督和保障相结合原则,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党的监督保障法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