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我们不得不承认洋务运动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它实际上使中国人第一次接触到近代化的实体,如新式机器、交通运输工具等。作为洋务大吏,在本质上李鸿章、曾国藩和张之洞是同一的,但在某种程度上,他们又代表着三个不同的洋务类型。李氏洋务模式旨在建立近代化的军事工艺和新式军队体系,而缺乏思想建树,曾氏洋务模式更多地是要恢复儒家的传统伦理与精神。而张氏洋务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综合了李曾之长,又有所创发,他在力图建立近代实业、新军体系的同时,还十分重视近式实业教育,且提出“中体为用”的思想体系,成为实际上的洋务集大成  相似文献   

2.
19世纪60—70年代,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如冯桂芬、容闳和洪仁玕已经提出一些新教育的主张。在他们的著作里率先提供了新旧教育交替的信息。他们对新教育的见解逐渐为洋务派所认同、所提倡,新教育逐渐成了一种思潮,它为洋务教育的开办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洋务教育的进行和中国教育近代化起了先导作用,本文从发生学的角度对这一思潮的形成、内容和影响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洋务学堂作为培养中国近代人才的摇篮 ,在创办之初 ,重金聘用外国人才担任教习 ,这是落后国家向近代化迈进过程中一种明智而必然的选择。洋务学堂聘用外才 ,对推进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培养新式的洋务人才 ,启发民智 ,推进我国政治制度的变革 ,加强与国际的交流都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 ,由于聘用外才是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环境之下 ,因而往往仰赖洋人推荐 ,受人愚弄 ,难以选到最杰出的人才 ,并且付出了巨额费用的代价 ,从而制约了我国近代化发展的速度  相似文献   

4.
“今之天下,一通商之天下”及“中外通商有益”论等命题的问世是洋务时期中国人世界市场意识形成的基本表征.洋务时期中国人世界市场意识的基调是:振兴国内商务、参与国际竞争.围绕着国内市场的振兴,洋务时期的中国人在参照国际市场体制的基础上畅言机器生产拓利源、号召集聚资金兴工商、呼吁重商护商求富强,并提出了与之相关的一系列建设性措施.与此同时,洋务时期的中国人也积极鼓动开展出洋贸易,开拓国际市场,并在多方面揭橥了商人素质近代化这一时代课题.世界市场意识是洋务时期中国人世界观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一定程度上有力推动了以求强、求富为中心的洋务自强运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5.
论洋务企业的经营思想与管理体制凌耀伦清政府洋务派在洋务运动中,创办了40余个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开创了中国近代化之先河,其积极意义是不可抹煞的。但是,从洋务企业的经营管理与经济效益(包括社会效益)进行考察,洋务企业又是不成功的,或者说是失败的。笔...  相似文献   

6.
前些年,史学界曾就洋务思潮的属性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研讨。最近,周辉湘同志又在《安徽史学》(1995年第3期)上发表《论洋务思潮的爱国主义蕴义》一文,从爱国主义视野对洋务思潮进行了诸多方面的有益探讨,读后颇受启发。但对他把洋务思潮界定为近代意义上的爱国主义或民族主义,不敢苟同。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洋务时期国人世界观念的淡薄及其影响萧永宏(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社会学系讲师南京210097)洋务时期的世界观念虽有一定的发展,并对中国的早期近代化运动产生了一些积极的影响。〔1〕但总的来看,洋务运动时期中国人的世界观念还是极为淡薄的,这种淡薄不仅制约了晚...  相似文献   

8.
甲午战争与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的发展戚其章近代社会思潮问题,是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一个重大课题。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的发展,曾经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自鸦片战争以降,迄于社会主义思潮产生之前,中国社会先后出现了四大近代思潮,即海防思潮、洋务思潮、维...  相似文献   

9.
洋务派的国防意识和清军近代化赵葆惠十九世纪六十至九十年代,洋务派提出了向西方学习,谋求富国强兵的种种主张,形成了一股近代化改革开放思潮。这股思潮顺应了历史潮流的发展,冲开了闭关锁国和传统思想的藩篱,倡导军事、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改革和开放,揭开了中...  相似文献   

10.
教育改革作为中国近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与晚清的各种救亡运动相伴随。因而,具体探讨和剖析晚清教育改革思潮,对更清晰地透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当是不无裨益的。 一 晚清教育改革思潮的兴起,以甲午前后为明显界标。甲午前,是其萌端、潜流阶段;甲午后,是其速涨、高潮阶段。  相似文献   

11.
十九世纪末,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活动日甚一日,中国遇到了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洋务新政在近代化方面虽颇多建树,但终未能转弱为强,反被近代化同时起步的东邻小国日本打得惨败,表明“中体西用”的理论不再适用。在这亟需变革又缺少指导思想的时候,康有为提出了以变政为核心的维新思想,指出了中国近代化的方向。他的托古仿洋的论证方式,也为当时沉闷的中国思想界注入了一些新鲜的空气。  相似文献   

12.
湖南近代经济模式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发展的地区不平衡和差异性,是中国国情的一大特点,但是,在以往论述中国经济近代化,即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时,对此却未能予以充分的重视,一般只是以沿海沿(长)江地区作为立论根据来加以阐释。按此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繁衍的梗概是这样描述的:由于欧风美雨的侵袭浸润,以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初出现的洋务军用工业和稍后的洋务民用企业,以及七十年代初发轫的商办企业为标志,中国开始了经济近代化的进程,到1894年完成了它的第一阶段即兴起阶段;甲午以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入初步发展时期,二十世纪初和辛亥革命后形成两次办厂高潮,而在一次世界大战时出现所谓“黄金时期”。在这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13.
<正> 丁日昌是晚清同、光“自强”运动的重要人物之一。他以办理洋务而著名,尤以其洋务军事活动富于成就,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过相当的影响。丁日昌的军事言论和实践与晚清军事近代化密切关联。从近代化的角度来考察丁日昌的军事活动,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他的历史地位。 一 要想有力地抵御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必须以建立近代国防为条件,近代国防又必须以近代军事工业为基础。这是清政府在鸦片战争后所面临的严峻挑战。近代官绅对此问题的认识是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的。 通过第一次鸦片战争,魏源、林则徐  相似文献   

14.
论洋务文化的生成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喜所 《河北学刊》2002,22(2):130-135
洋务文化是中西文化嫁接的产物。由于这种嫁接依托于社会经济的变动 ,从而实现了中西文化的实质性对接 ,并使中国传统文化发生变异 ,形成了新的文化格局。决定洋务文化特色的社会机制是在“内忧外患”危机中涌现的洋务派官僚及其知识分子 ,反对办洋务的顽固派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新文化的走向。左右洋务文化风貌的文化机制 ,则是西学和中学相互融合过程中产生的洋务思潮 ,其中“西学中源说”、“中体西用论”和洋务文化联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5.
“道”不变,“器”各有所择——晚清清流派文化观概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国文化,由于鸦片战争所引来的“欧风美丽”的冲击,形成了传统中学与外来西学的强烈冲突,从而出现了时人对于西学或抵制排斥或吸收融合的不同反应。这样,“开新”与“守旧”两个对立思想的冲突,自然也在文化领域日趋明显地表现出来。清流派作为统治集团内部一个政治派别而步入蟓汪政坛,正值洋务思潮声势赫赫之期。该群体的思想对“洋务”新观念作出了何种反应?特别是他们的文化观其特征如何?都有必要作些探索,以期能揭示出晚清社会中的一个文化现象。清流派的“清议”最为活跃的时期,洋务思潮已影响及社会。这是由于洋务思潮以“自强”之声为先导,所以才随之逐步出现了“一唱百和,万口同声”谈洋务的局面。王韬曾说:“咸丰初元,国家方讳言洋务,若于官场言及之,必以为其人非丧心病狂必不至是。……不谓不及十年,而其局大变也。今则几于人人皆知洋务矣。”但实际状况告诉我们,“人人皆知洋务”,仅仅是指人们对于“洋务”事物的外观有了一个极其初步性的  相似文献   

16.
思潮,顾名思义,便是思想的潮流。据《辞海》的解释:思潮是某一历史时期内,反映一定阶级或阶层的利益和要求的一种思想倾向。可见,思潮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出现的,必然打上那个时代的烙印;而且,它又带上鲜明的阶级色彩,有着浓厚的阶级性。回顾中国近代80年的历史发展,可以清晰地发现,在神州大地先后出现了经世思潮、洋务思潮、维新改良思潮和民主革命思潮。这四种思想潮流先后接连出现,并在中国政坛引起相应的震荡和波澜,有的甚至引起惊天动地的政治事件。这大体上构成了中国近代历史进程的基本轮廓。文学,作为思潮的载体,也必…  相似文献   

17.
历史思想,是历史变迁的反映,反过来,又影响历史事变。本文试图就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谈谈历史事变与社会思潮的关系。一、嘉庆中衰与经世思潮经世思潮是中国近代主要社会思潮的第一站,也可以说它是以后洋务、维新、革命诸思潮的启蒙性的序曲。康乾盛世,官民上下各得其所,“海内宴安,民生富庶”,社会处于无为之中。影响到思想界,盛行“束书不观,游谈无根”  相似文献   

18.
本文着重探讨湖湘地域文化的实学背景、特征及对湖湘近代化过程的深刻影响,并对如何认知、评价这种实学型近代化文化思潮及启蒙运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刘春华 《学术论坛》2006,(10):189-193
晚清教育改革经历了洋务时期、维新时期和新政时期三个阶段。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在中国现代化活动驱动下,三次教育改革从局部调整到全面改革,逐步冲破了封建传统教育思想和制度的重重束缚,实现了废科举、兴学校的大变革,从而确立了近代化的教育体制。  相似文献   

20.
关于李鸿章及其洋务活动的评价问题,学术界一直存在着很大的分歧。本文拟从中国近代化矿业的兴办,对李鸿章所起的作用进行探讨。不当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 近代化矿业出现的原因有清一代,关于矿务的兴办经历了一个或禁或弛的曲折变化过程。核诸史实,清朝入关之初,“鉴于明代竟言矿利,中使四出,暴敛病民,于是听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