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张利涛 《创新》2021,15(4):22-34
青年参与社区治理是贯彻党中央关于社会治理顶层设计的必然要求,是进一步夯实"中国之治"社会基础的必要举措,也是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必由之路.青年个性特征从保守到创新、从顺从到自我、从孤立到合作的转向,对社区治理理念与方式方法更新、提高公众参与度、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共同体都具有积极意义.民族地区青年参与社区治理有其独特性,经调查发现,青海省存在个别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不充分,社会组织发展相对滞后,青年参与社区治理的意识不强,相关机制不够健全.进一步推进青年参与社区治理,要以组织建设为统领,提升党建对社区治理的引领力;以扶植社会组织为抓手,丰富青年参与社区治理的载体;以培育公民意识为关键,提高青年参与社区治理的意识;以健全机制为保障,畅通青年参与社区治理的渠道.  相似文献   

2.
周小榛 《江右论坛》2007,8(7):13-16
我国现阶段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扩大和深入,给我们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带来了新形式和新情况,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提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说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其中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总其原因,关键是创新不够,方法不多,实效性不强.本文由此发出一些相关思考,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浅谈一点一己之见.  相似文献   

3.
朱玲 《社科纵横》2014,(3):177-178
由甘肃政法学院马进教授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当代中国社会道德热点问题研究》一书,研究了当代中国社会出现的道德热点问题,体现了以下特点:体系结构创新、研究方法创新、学术观点创新。该书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研究当代中国道德问题的创新性佳作。  相似文献   

4.
蒋海曦 《创新》2018,(4):43-49
当代社会的主观与客观条件都表明,新时代中国经济学的理论创新刻不容缓.如何克服现有经济理论体系在方法、内容、逻辑结构等方面的缺陷,仍然是很艰巨的任务.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现实需要是新时代中国经济学理论创新的主观条件,当代社会迅猛发展的高新技术是其客观条件.要坚持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西方现代经济学和新时代中国经济学等三大维度上创新,形成新时代中国经济学的理论体系.要坚持和加速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传承性创新及加速对西方现代经济学的创新,并对中国改革实践的经验进行创新性运用,才能构建完善的新时代中国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5.
王云峰  徐咸玉 《探求》2014,(2):14-17
全面深化改革面临着四大制约因素:体制性约束、市场化约束、创新性约束和观念性约束。其中既有历史的因素,也有时代的影响,既有经济利益的纠葛,也有思想意识的纠缠。破解改革约束,必须坚持"五位一体"的制度创新,破除历史消极因素对转型的影响,进行顺应时代潮流的自我变革转型;突破旧思想条条框框的束手束脚,进一步解放思想放开手脚大踏步转型;突破传统利益主体不合理、不合法垄断的"私家领地",重新建立包容性增长下的利益均衡和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6.
中国社会结构变动和社会性调节机制的弱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以年均9%的惊异速度增长.在经济成功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社会结构所发生的变化以及当下存在的结构上的问题值得进行深入研究.近年,中国社会结构的根本变化是单位体制解体而"社会"开始成长,但是社会领域里中间组织的缺失是现阶段的问题所在,这成了当下社会阶层间差距加大、环境恶化的原因之一.今后,中间组织的发展动向和公共化的进展,或将决定中国社会的走向.  相似文献   

7.
城市社会管理网格化模式的定位及其未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新时期中国城市社会治理的一种创新方法,网格化管理在推进过程中存在着运行成本过高、持久性不强、弱化社区自治、网格泛化等风险。有鉴于此,我们应努力处理好网格化管理体系构建过程中"行政性"和"社会性"的关系,寻找"政府治理"与"社区自治"之间有效的联结点。  相似文献   

8.
青年亚文化群体的特征及其类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社会经济生活的表征,社会经济的多样性导致了社会文化的变异性、复杂性和开放性.主流文化并不能占据社会文化全部空间,而作为处于社会低端或中端、尚未取得话语权的亚文化,对整个社会的生存方式和价值走向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按照某种独特的价值与观念建立并维系的某个特殊文化群体称为亚文化群体.青年亚文化群体兼容了亚文化的批判性、自发性与非主流性和青年的创新性、模仿性与不确定性,加之网络媒介的推波助澜,使其成为社会文化生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健康的亚文化群体与不良的亚文化群体并生共存,但其对青年世界观、人生现和价值观的形成却作用迥异,判若云泥.认识青年亚文化群体的特征和类型,剖析当代青年亚文化现象的利与弊,有助于社会媒体和相关部门增强自律意识和监管力度,为青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空间.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社会向现阶段的市场经济体制社会转变,传统社会向当代突出国家创新体系下的的知识经济社会的变迁,许多新的经济关系和经济因素油然而生,现代社会生产方式的形式也必然随之发生了转变,本文用社会建构主义的三种分析工具为方法,来简要解读这种转变.  相似文献   

10.
熊杰 《创新》2021,15(3):109-116
"反向春运"是"春运"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一种新现象,是经济因素、文化因素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反向春运"的出现,为参与"春运"的社会大众提供了更多出行的可能性,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现代社会给人带来的生存压力.与此同时,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对伦理价值的挑战,并由此引发的出行安全问题、代际价值观和消费观念的冲突等仍是不容回避的问题.正确规范出行行为,创新出行方式,引导人们对价值观的科学把握是应对新时代"反向春运"现象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