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的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的扬弃前人思想的基础上,系统地考察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他既将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动力与直接动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又将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因与外因辨证地统一起来;既分析了社会主义发展的物质动力与精神动力,又阐述了推进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实体性因素与渗透性因素,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作了重大创新,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的发展战略思想的科学依据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中国的国情以及国际形势和时代主题。其理论精髓包括:发展的意义、道路、阶段、战略步骤、目标、战略重点、战略布局、战略时序、战略转变、公正与协调战略、发展战略实现的关键与环境等。其时代特色表现为科学性、革命性、系统性、谋略性、实践性、规律性、爱国性和务实性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与邓小平关于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目标和模式是以社会主义和现代化为基础的,但毛泽东并没有确定该模式实现的手段和途径,邓小平以改革开放和解放生产力为有效手段,实现了毛泽东未就的理想。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文选》(1~3卷)中,有39篇论述了科学技术方面的问题,大致可以划分为九个方面。邓小平的科技思想有两个显著特征,其一是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技生产力观,得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有着鲜明创造性;其二是重视科学技术的现实效益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具有鲜明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5.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同志科技思想的精髓,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列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在领导推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建设事业过程中,十分重视并特别强调大力发展生产力,把它放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中心和基础地位,发表了许多重要的论述,形成颇具中国特色的发展生产力思想。今天学习和研究并认真领会邓小平关于大力发展生产力思想,对推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社会发展理论是基于我国社会发展的实践经验总结和对世界发展潮流的深入思考而逐步形成的,它深刻揭示了社会发展的丰富内涵社会发展应是全面的、协调的、持续的、综合平衡的、人民本位的发展。这标志着我党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水平。认真研究和学习这一思想,对于我们更好地处理社会发展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有着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稳定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思想包括强调了稳定对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极端重要性 ;阐述了政治稳定、经济稳定、社会稳定和争取外部国际环境的稳定等几个方面的具体内容 ;提出了维护稳定的具体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前对于邓小平共同富裕概念,有是非式、内涵式、途径式三种研究方式,这些不同的研究方式所使用的概念不同,表意的习惯亦不同,客观上造成了认识上的一些混乱和定义解释的随意性。事实上,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经历了一个酝酿、形成和成熟发展的过程,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性、多样性与层次性、过程性与阶段性辩证统一的特性。基于这种认识,可对邓小平共同富裕概念作如下界定:它是指全体人民通过社会财富的不断创造和相互帮扶,促进整个社会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改良和优化,最终实现全民族共同享有富足、平等、自由的高质量生活目标,并为这个目标不断努力且能够阶段性实现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人生价值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指导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决定着人们理想的选择和对待社会责任的态度。人生价值观所包含的内容是多方面的 ,它的核心是为什么人和如何为人的问题。邓小平的一生伟大实践及其所形成的理论体系都深深打上了其人生价值观的烙印。本文试图就邓小平理论体系中的邓小平的人生价值理论体系作一论析 ,并提出了这一理论的目标、基础、主题、实现途径、衡量尺度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不仅继承和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生产力的理论,而且强调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最根本任务,将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为首要内容的"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最根本标准,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同志历来十分重视科学技术工作,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使马克思主义的科技学说和生产力理论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指出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强调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他还强调抓科技必须同时抓教育。邓小平同志的科技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形势下搞好科技工作的指路明灯。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引导我国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 ,成为我们发展的格言。虽然社会进步是政治、经济及社会文化生活各系统的整和与协调 ,但科学技术已成为当代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决定性的力量。在社会加速转型期 ,面对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应进一步深刻认识这一论断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哈贝马斯都曾对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处于第一的地位作过充分肯定,他们都以颇具前瞻性的眼光看到了现代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巨大推动作用.然而,哈贝马斯和邓小平的世界观是不一样的.他们提出这一命题的时代背景及其具体内涵、精神实质都是不同的.全面准确地揭示哈贝马斯和邓小平的科学技术生产力观的异同之处,不仅有助于我们全面正确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生产力的历史性作用,而且对于我们重新审视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功能,深刻认识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都将具有重要的理论启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认为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对僵化的经济和政治体制进行改革;必须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必须发展科学技术;必须提高主体生产力,实现人的现代化;必须变革生产关系;必须建立市场经济.邓小平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思想,是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当代中国面临的根本问题出发,论析了邓小平“南方谈话”表现的政治智慧。邓小平的政治理论智慧,在于他深刻揭示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创新了社会主义内涵;邓小平的政治实践智慧,在于他明确回答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阐述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战略步骤和策略方法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忧患意识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忧患意识自古有之,邓小平忧患意识集中华民族传统精神之精粹,与人类前途命运和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紧密结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高尚情怀,构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8.
分配问题是邓小平晚年思考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他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提出了共同富裕不是平均富裕、同时富裕和同步富裕,而是先后有别和快慢有序的有差别的共同富裕,并旗帜鲜明地反对社会主义出现两极分化。他曾高瞻远瞩地指出:"富裕起来怎样分配"是"大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强调要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来解决分配问题,是对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分配理论的丰富、发展和创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决贯彻邓小平的分配思想,对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避免两极分化,解决当前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关系中的痼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也将进一步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从解决"后发展"问题的独特视角出发,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以中国国情为基点,以现代化为蓝图,从社会发展的主体要素--人、社会发展的动力基础--生产力、社会发展的启动机制--解放思想、社会发展的调控机制--改革、社会发展的驱动机制--对外开放、社会发展的激励机制--义利统一等方面展开思考,有效解决了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发展动力问题,始终保持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巨大活力.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从解决"后发展"问题的独特视角出发,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以中国国情为基点,以现代化为蓝图,从社会发展的主体要素--人、社会发展的动力基础--生产力、社会发展的启动机制--解放思想、社会发展的调控机制--改革、社会发展的驱动机制--对外开放、社会发展的激励机制--义利统一等方面展开思考,有效解决了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发展动力问题,始终保持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巨大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