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2008年6月奔赴汶川创立第一个社工站至今,我在灾区的社工服务已经快5年了。水磨小学是当时为数不多的在本地复课的学校之一,全镇所有村小都合并到这里,就读学生有700多人。为了更多地了解学生的状态,我们开始去家访。白天翻山越岭做家访,晚饭后就和老师们谈心,让老师们在自我调节的基础上,学会应对学生们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深圳市民政局派出了一支来自社工处、市社工协会、市慈善会的8人组成的先遣队开赴甘肃文县灾区进行灾后援助。为把援助工作长期有效地进行下去,深圳市社工协会设立了深圳社工文县工作站,轮换性地分批输送深圳社工前往灾区提供服务。经过一段时间卓有成效的专业工作,深圳社工们在家园重建、贫困学生援助以及学校、医院重建等方面充分发挥了资源整合的作用,在文县急需救助的个人/单位与深圳的爱心个人/企业之间架起了桥梁,完成了对灾区学校的援建速配、贫困生与深圳市民的援助结对等工作。下面截选的是深圳社工在灾后学校重建中的工作日志。  相似文献   

3.
5月20日,我们组织社工先遣队到灾区现场去,发现当地确实非常需要社会工作的服务。我主要有三个体会。 一是从社工的视角来讲,我们到底从何时介入。目前救灾工作由紧急救援阶段向漫长的灾后重建阶段转变。我们去灾区时看到的都是一些临时的安置点,接下来会是一种简易的房屋,会存在几年的时间,第三阶段就是永久性的重建家园的阶段。  相似文献   

4.
在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的时候,我们曾经担心:社工在地震灾区能坚持多久?没有政策、没有资源、没有救灾经验,有的甚至连“身份”都没有,仅凭着专业精神,社工们能在灾区呆下去吗?  相似文献   

5.
5·12汶川大地震之后,广州启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启创)第一时间赶赴四川开展服务,至今已在汶川县水磨镇持续服务4年。在灾区的驻地服务中,启创社工探索运用“学校-家庭-社区”联动的综合服务模式,与当地学校、社区及民众共同经历了灾后重建的不同阶段。我们在服务中发现,  相似文献   

6.
2008年4月.南都基金会与中国社会工作协会组织专家对汶川地震灾区的社会工作服务组织情况进行了考察和调研,在此基础上组织实施了”社会工作服务组织试点工程“建设项目,首批从灾区起步,计划用2~3年的时间建设政府支持、专业教育介入、社会资源助力、本土化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工式服民务组织。中国社工协会最终确定5家民办社工机构作为试点:安县红十字社工服务中心、资阳市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都江堰市上善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县湘川情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大邑县巴地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该试点项目得到了南都基金会的支持,每家机构获得20万元资助。在此,我们选取了安县红十字社工服务中心——第一家在灾区获得正式注册的社工机构为代表。  相似文献   

7.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我参加了爱德社工志愿服务队在灾区的服务,当时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8.
总的来说,汶川地震的经验,对政府和民间皆利艮大的参考价值。一是提升了政府处理危机的能力。这三年间政府打破了很多以前处事的常规,采取了迅速行动,大规模地重建规划,由村、镇到中央政府的实战经验,当可成为日后灾害管理极为有用的参考蓝本。二是激发了全国老百姓关心社会的积极性。地震发生后,很多组织马上动员起来,募捐、组织义工到灾区,这种联结政府与民间互助的力量,是很难得的经验。三是对社工专业的启蒙作用。从各地涌至灾区的义工,当中不少是社工。他们从未有处理危机的经验,但进驻灾区的社工,马上要参与哀伤辅导工作,  相似文献   

9.
刘江伟 《老年世界》2008,(14):18-18
5月15日,妹妹哭着打来电话,年过6旬的姨父离开家,去四川灾区了! 原来,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姨父看到四川许多地方受灾,特别是北川有数干名学生被埋在废墟里,十分焦急,提出想去灾区干些力所能及的事。  相似文献   

10.
地震发生后。广州派出了社工前往灾区开展服务。在遭受损失最为严重的中小学校。社工尝试用专业的手法和模式帮助它们走出困境。在服务过程中,社工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并充分利用每种角色所拥有的不同优势.从整合资源解决学校物资困难,听师生倾诉缓解情绪,到传授知识经验、组织学校社区开展大型活动。在不同的方面协调联合各方的力量,推动学校复课并致力于师生学习.生活困难的解决。  相似文献   

11.
《中国社会导刊》2008,(18):12-13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广州社工界响应市委、市政府“不辱首善,奉献大爱”的号召,在广州市民政局的大力支持下,在最短的时间内组织了一支由10名社会工作专家组成的“广州社工界支援四川抗震救灾行动”社工服务队,并于5月21日晚在中山纪念堂南广场举行了启动仪式。2008年5月27日~6月1日,社工服务队赴四川灾区开展实地调查与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2.
《中国社会导刊》2009,(13):21-21
四川汶川映秀中滩堡刺绣小组负责人邓汉蓉:“社工进来这么久了。真是太感谢了.一直在陪灾区老百姓.在为灾区做很多实事。对我们太好了,要是社工能坚持呆下去就好了.刺绣活动继续搞下去.我们就有希望了.”  相似文献   

13.
为回应灾后恢复重建的需要,在汶川的物质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之际,在广东援建工作组的大力推动和汶川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广东社工界提供技术支持,广东社工站于2009年11月正式组建。广东社工站秉持“助人自助,温馨和谐”的理念,依托在汶川乡镇设立的社工站网络,招聘社工面向全汶川有需要的群体开展以“精神家园建设”为主题的社会工作综合服务,大胆探索本土灾区社会工作。  相似文献   

14.
5·12汶川大地震后,笔者以专业社会工作者的身份参与了在四川开展的灾区社会工作服务。在组织失去孩子的映秀羌族母亲组成互助小组,用传统羌绣寄托哀思,生产自救的过程中,社工充分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以优势理论视角,通过赋权、抗逆力、整合的理念来帮助羌族丧亲母亲。  相似文献   

15.
督导答疑     
《中国社会导刊》2012,(22):58-59
学校社工如何增进校方对社工专业的认知 社工A问:学校社工如何在与老师建立合作关系的基础上,增进校方对社工专业的认知,并逐渐提升社工专业在学校的认受性? 答:在上一期《督导答疑》中,我一开始就强调学校是既有的组织,在教育系统中拥有主体性的权威。也就是说,社工专业在进入学校这个服务提供的载体时,本身只是作为这个主体所界定的第二专业去辅助教育专业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中国社会导刊》2010,(13):32-33
成都“心家园·社工”团队成立于2008年9月,由四川灾区志愿者但小莉、张小红、罗钊、尹立、李荣明等人组建。我们的服务宗旨是“以心为本、关爱生命、服务社会”;工作模式是“学校一家庭一社区”和“心理援助+社工服务”。我们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的各种资源进行协同运作,形成学校教育、家庭和谐、社区文明三方面的有机结合,与灾区人民共建美好“心家家园”。  相似文献   

17.
天津鹤童老年福利协会(以下简称“鹤童”)的社工在汶川大地震爆发后的第一时间奔赴灾区、积极投入抗震救灾,并执行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灾后重建项目,在重灾区绵竹先后建立起两所面向灾区孤老、孤残以及高龄、患病、生活不能自理老人的长期照护专业机构——“红十字鹤童绵竹市紫岩护理中心”和“红十字鹤童绵竹市东北敬老院”,  相似文献   

18.
5·12汶川地震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联合开展了“抗震希望学校社工志愿服务项目”,将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推广到四川省广元市、德阳市9所试点中小学。“社工陪伴你”社工小信箱作为一项常规服务在广元得到了全面推庀  相似文献   

19.
汶川大地震后,为支持灾区重建工作,北京师范大学和四川省德阳市人民政府共同于2008年在绵竹市汉旺镇建立了汉旺社工站,主要针对灾区的残障人士、妇女、老人:儿童等弱势群体提供各项社工服务,链接外部资源推动当地群众生产生活能力与质量的提高,完善社区服务,提高社区管理能力,维护灾区社会稳定,推动灾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2008年5月27日,由民政部组织的赴四川地震灾区社会工作服务队开赴四川。这支专业社工队伍肩负着了解、评估灾民需求,找准社会工作在灾民安置和灾后重建阶段切入点,以及为灾民提供专业服务的重任。在6天的时间里,本刊记者跟随社工服务队,先后前往彭州、都江堰等灾区一线,以及成都市救助管理站、成都市第二社会福利院、西南财经大学爱心学校等灾民安置点进行调研、评估和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