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曹金祥 《学术论坛》2007,30(12):158-161
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基于对洋务人才的迫切需求,萌发了派遣学生出洋学习的想法.美国政府为了加强对中国的文化影响和商业渗透积极响应.在容闳的促动下,经曾国藩等人奏请清政府批准,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官派留学计划付诸实施.尽管由于诸多历史原因,幼童留美计划中途夭折,但它的实施,培养了一批近代新式人才,对推动中国教育近代化转型,进而推动中国的早期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鲁涛 《云梦学刊》2011,32(3):63-66
留美幼童是近代中国第一批留学的群体。在近代"弱肉强食"的国际舞台上,留美幼童坚持民族主义、爱国主义立场,有力地捍卫了国家民族利益,其表现为:第一,反对分裂势力,维护领土完整;第二,开展外交斗争,维护华人利益;第三,索回庚子赔款,推动科教发展;第四,加强中美交流,增进两国友谊。  相似文献   

3.
留美幼童与近代中国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涛 《云梦学刊》2009,30(6):42-46
留美幼童是近代中国第一批留学的群体。他们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归国以后的岁月里,他们对近代中国政治的贡献比较明显,其表现为:第一,引进近代风气,冲击官僚旧习;第二,维护铁路主权,引爆革命高潮;第三,投身革命实践,促进民主进程。  相似文献   

4.
杨锦銮 《兰州学刊》2007,(8):166-169
在促成幼童出洋留学中,容闳和曾国藩是两个关键性人物.洋务运动中曾、容的微妙关系与幼童出洋留学运动的最初启动和最后失败关系密切.曾、容的携手合作,导致晚清官派留学运动迈出了至关重要的第一步,但他们思想深处的诸多歧异又为这场运动的无疾而终埋下了种子.对西学的认同、双方的资源优势、丁日昌等的牵线搭桥以及特定的历史机缘是促成合作达成的主要原因,但政治观、文化观(尤其是中西文化观)以及人才观教育观的歧异,又注定了合作不可能有完满结局.对二人在洋务运动中合作与歧异并存的交往关系作一探讨,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对这两个历史人物的认识,同时对认识洋务派乃至洋务运动都将会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5.
裴广强 《人文杂志》2022,(12):120-131
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共在美工作领导小组以“留美科协”为中心,在留美科技类学人群体中积极开展统战工作。“留美科协”打破和消除美国政府对新中国舆论报道的封锁与歪曲,宣传介绍新中国时事新闻以及中共理论和政策,型塑新中国新气象和中共良好政治形象;有序组织各地区会围绕新中国相关问题开展座谈、讨论和报告等活动,教育留美学人养成为人民服务的无产阶级观点;以学术小组为依托开展集体学习活动,着意改造学人知识结构,使之与新中国建设需要密切结合,同时积极协助学人回国。“留美科协”相关活动促使相当一部分留美学人日趋从思想上和行动上支持新中国建设事业,促成了新中国成立前后留美学人归国运动的高潮。  相似文献   

6.
莫贤梁 《理论界》2013,(1):91-95
本文认为,斯密与康德是18世纪欧州最为耀目的思想双星;康德深受斯密的影响;他们在理论洞识上有许多相似相通之处。康德所谓的"大自然的隐蔽计划"以及"森林之喻",可以说是哲学版的无形之手。本文诠释了他们的基于不可知论与人性利己论视角的无形之手思想:在一只看不见的手的引导下,人们从利己本性出发追求其私利最大化的同时,却出乎意料地实现了社会的繁荣与和谐,这是一个化私为公与由恶向善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得以成为现实的必要条件,就是市场经济体制与宪政共和体制。斯密与康德的一个伟大贡献,就是其无形之手思想中所蕴含的人类走向化私为公和由恶向善好结果的可能性与走向普遍贫穷和极权政治坏结果的必然性之逻辑,而本文的任务仅在于通过对其诠释而作出理论的重构。  相似文献   

7.
促进家长和社区参与教育过程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一项趋势,也是开端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开端计划办公室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改革.开端计划家长、家庭与社区共同参与框架的制定为这一系列改革开启了新篇章.文章对该框架的指导方法、组成和内容进行了介绍,并同时对框架的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其强调科学性、突出系统性、关注差异性和重视操作性的特征为我国开展家庭和社区参与的促进工作提供了值得借鉴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