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六一”的太阳 为什么这样辉煌? “六一”的花朵 为什么这样芬芳?  相似文献   

2.
庐陵学与六一风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一居士的人格是六一风神的内在主体精神 ,春秋笔法影响了六一风神的行文风格 ,而庐陵史学与六一风神之人物形象塑造有密切关系 ,庐陵学之“人情说”则铸成了六一风神抒发郁愤的情感内核。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美学的角度深入研究了宋代作家欧阳修的散文风格。文章引述了从宋代苏洵到清代林纾等许多评论家对欧文的评论,认为发展到明清时期提出“风神”二字,已上升到美学层面,“六一风神”是对欧阳修散文审美特质最准确的概括。文章接着分析了“六一风神”的内涵和种种表现,并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探索了“六一风神”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看了这个题目,也许你会觉得可笑,也许你会觉得莫名其妙,三岁的小孩都知道“六一”是国际儿童节,你在此装什么傻?是的,“六一”是孩子们的节日。  相似文献   

5.
《阅读与作文》2009,(6):16-17
每当“六一”国际儿童节的时候,孩子们都兴高采烈地欢度着自己的节日。那一张张笑脸,一阵阵歌声,都充满了幸福和快乐。但是你是否知道这“六一”节的来历?是否知道当年确定儿童节的时候,  相似文献   

6.
余华 《社区》2009,(26):28-29
几年前CCTV在六一儿童节期间。采访了中国各地的孩子。问他们“六一”的时候最想得到的礼物是什么?一个北京的男孩要一架真正的波音飞机:一个西北的女孩却是羞怯地说,她想要一双白球鞋。  相似文献   

7.
谈写作技巧     
姓名:杨华轶 性别:跟爸爸一样 年龄:度过了八个“六一”儿童节  相似文献   

8.
【观察哨所】 “六一”节快到了,怎么过一个真正的儿童节呢?不久前,欢欢和乐乐在学校门口相遇,谈起“六一”节怎么过时,欢欢苦笑一下,说:“肯定要搞个大活动,请领导讲话,表彰先进呗!”乐乐说:“这样过儿童节,你喜欢吗?”欢欢无奈地说:“年年如此,形成惯例了,有什么意思呀?还不如不过呢!”  相似文献   

9.
我是上世纪60年代中期出生的,童年时,最快乐的日子莫过于“六一”儿童节了。那时,全家五口人就靠爸爸一个人的工资生活,平常的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没有电视,更没有动画片看,一年要买张电影票也不能。到了“六一”那天,不仅可以穿上一年仅穿一次的新衣服,还可以观看我们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 更可以过足电影瘾。  相似文献   

10.
“六一”前夕,团省委、省少工委在鞍山市铁东区钢都小学举办辽宁省少先队“关爱老前辈,心系红领巾”手拉手结对互助启动仪式,组织倡导全省红旗大队、红旗中队、  相似文献   

11.
今年的“六一”节,学校不开庆祝会,要求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庆祝。班会上我在黑板上写下了“我的节日我做主”,把主动权交给了全体同学。  相似文献   

12.
翻开日历,明天就是我盼望已久的“六一”儿童节了,我高兴地走到妈妈的房间,对妈妈说:“妈妈,明天是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噢,是不是应该……”说完我就认真观察着妈妈的反应。妈妈放下手里的报纸,说:“那你想要什么礼物?”我想了想,对妈妈说:“我什么也不要,只想明天当一天的家长!”妈妈的眼睛里闪过了一丝不信任,但很快妈妈就对我说:“好吧!明天你是家长,你说什么我都听你的。我给你100元,你就看着办吧!”  相似文献   

13.
翻开日历,明天就是我盼望已久的“六一”儿童节了,我高兴地走到妈妈的房间,对妈妈说:“妈妈,明天是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噢,是不是应该……”说完我就认真观察着妈妈的反应。妈妈放下手里的报纸,说:“那你想要什么礼物?”我想了想,对妈妈说:“我什么也不要,只想明天当一天的家长!”妈妈的眼睛里闪过了一丝不信任,但很快妈妈就对我说:“好吧!明天你是家长,你说什么我都听你的。我给你100元,你就看着办吧!”  相似文献   

14.
六一节前夕,辽宁新少年杂志社的叔叔阿姨和解放军第四六三医院的叔叔阿姨,在绿树成荫的沈阳植物园,联合举办了“慰问赴小汤山医疗队员家属游园活动”,陪同他  相似文献   

15.
今年“六一”前夕,我院团委组织七十余名团员到省少管所开展了一次极富爱心的帮教活动,为实施我院同少管所开展长期志愿者服务计划拉开了序幕。  相似文献   

16.
"六一"惨案无论在武大校史上还是在全国学生运动史上,都留下了极其悲壮和光辉的一页。文章主要论述了这一惨案发生的由来、经过及其严重后果,介绍了"六一"惨案中殉难的台湾同胞陈如丰的生平及其善后处理,着重记述了公祭死难烈士抗议反动当局暴行的情景。并扼要阐明了"六一"惨案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7.
华龙 《今日南国》2010,(1):49-49
1982年,改革开放潮涌渝州,作为女设计师的她毅然从国企“六一鞋厂”离开,用自己积蓄的几百元钱率先当上了“个体户”。上世纪80年代初期,她以勤劳实干的创业精神,被媒体称为励志版的“中国阿信”。  相似文献   

18.
家成 《新少年》2014,(9):10-11
2013年的“六一”,刘俊池是在北京度过的。那不同寻常的经历,深深地印在这个11岁女孩儿的脑海中。“终身难忘”这个词虽早被人们说俗了,可对刘俊池来说,“终身难忘”一词却准确无误、实实在在地道出了她的心声。  相似文献   

19.
苏轼在评价欧阳修为“事业三朝之望,文章百世之师”时,又提到“力辞于未及之年,退托以不能而止”。这个“未及之年”“不能而止”正是学术史上一直被关注但始终难有确论的欧阳修晚年思想转型问题:从“醉翁”到“六一居士”,从诋毁道教到亲近道教,从致君尧舜、致力太平到买田清颍、数请归田的转换时间、地点和过程的问题。通过梳理发现,正是欧阳修出知亳州期间的思行矛盾,促成并见证了欧阳公从儒家外王的炽热向退守个体生命、追求林泉逍遥的转型。欧阳修从“醉翁”到“六一居士”而后再到“仙翁”自许的变化,是其晚年转型与自新的重要表现,又是一个矛盾的过程,充满了进退与犹豫。  相似文献   

20.
六一先生的口令喊得让晓蕊别扭,别人喊一二一,他也喊一二一.可是每个字都提半个调上去,像唱歌。于是,同学们就嘿嘿地笑,然后六一先生会生气,愤怒地让同学们停下来,找出那个笑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