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言语幽默的产生离不开语言本身的内在规律和语言使用的语境。从语用角度出发,言语幽默是一种人际交往中的话语形式。文章从会话合作原则、面子观及语境几个方面来探讨言语幽默的产生及其会话含意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幽默言语的产生源于交际双方在会话中目的性地使用了模糊,包括比喻,双关,夸张等修辞手段,并联系一定的语境,达到搞笑、轻松的目的。本文探讨了幽默语的语用理论基础,语用模糊策略及其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3.
言语幽默是当今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是言语交际中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言语幽默是交际中起幽默作用的话语。通过回顾20世纪70年代以来言语幽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对言语幽默的定义、研究视角和功能做一个综合性的概述,并且对言语幽默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幽默是人类表达情感的一种独特方式,言语幽默又是幽默行为的主要体现形式,也是一种复杂的言语行为。生活中的幽默言语有时是说话者故意为之,有时却是无心插柳,这种繁芜丛杂的语言现象在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本文节选《老友记》中的部分言语幽默为语料,以言语行为理论为基础,分析了言语幽默产生的原因,旨在增进人们对美国情景喜剧以及日常会话幽默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言语幽默是人类的智慧创造,它充满了丰富的语言技巧,突降就是实现这种言语幽默的语言技巧之一.突降作为一种英语修辞方法,恰当地运用在语言会话中常常能达到风趣诙谐的效果.在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中,这种手法技巧得到了妥帖的运用,为《老友记》增添了许多幽默情趣.选取《老友记》中的一些幽默语料来分析突降的使用策略,以及使用突降后产生的幽默效果的原因,旨在增进人们对美国情景喜剧以及日常言语幽默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言语幽默效果的产生,以格莱斯的合作原则为理论基础,对言语幽默现象进行了分析。在新的研究视角下,将言语幽默重新定义为能够引人发笑的一种会话含义。显然,它是故意违反合作原则准则的结果,据此将其分成四类,分别是违反质准则的言语幽默、违反量准则的言语幽默、违反关系准则的言语幽默和违反方式准则的言语幽默,并以示例的形式对这四类言语幽默效果的产生及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言语幽默效果的产生,以格莱斯的合作原则为理论基础,对言语幽默现象进行了分析。在新的研究视角下,将言语幽默重新定义为能够引人发笑的一种会话含义。显然,它是故意违反合作原则准则的结果,据此将其分成四类,分别是违反质准则的言语幽默、违反量准则的言语幽默、违反关系准则的言语幽默和违反方式准则的言语幽默,并以示例的形式对这四类言语幽默效果的产生及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幽默是工作场所交往中很有价值的资源,是一个高度灵活的话语策略。根据Brown & Levinson面子观理论,幽默在交际双方权势和地位不均等的场合(工作场所)下使用,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幽默作为一种特殊的言语交际方式,上级使用幽默可以控制局面和加强权威,下级使用幽默可以发表冒险的观点、提出反抗,甚至挑战更大的权力者。  相似文献   

9.
幽默是由语言的各种要素的变异使用而产生的一种具有审美情趣的言语行为。从语用学角度看,幽默的产生有其一定的规律,语用原则与英语幽默垢产生有着内在的联系。本文运用语用学理论中的合作原则来分析俄语幽默的特点,以探求语用规律与幽默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言语幽默的语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语用层面介绍了言语幽默的功能,分析了言语幽默的语用意义,给出了言语幽默的礼貌原则.掌握了言语幽默的工作机制,在交际中使用幽默语言就能如鱼得水、驾轻就熟,就能结交更多的朋友,让生活充满笑声.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言语幽默概论及其延伸理论的视角,通过建立汉英双语平行语料库的方式,对赵树理的中篇小说《李家庄的变迁》及其英译本(戴乃迭1953)中的言语幽默进行研究,旨在探究该文本中包含修辞手段的幽默在翻译时如何进行转换以及采用何种翻译策略,验证言语幽默概论之延伸理论的有效性。研究发现:该文本中包含修辞手段的幽默在翻译时采用了同类转换、零类转换及异类转换这3种模式,且呈现出同类转换>零类转换>异类转换的趋势,其翻译策略共有直译、意译、省译、换译4种,不同翻译策略直接影响译文文本中幽默语段所具备的参数,决定译语语段的幽默效果。因此,汉语文本中言语幽默的效果能否成功传达到译文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翻译策略的选择,这也说明言语幽默概论之延伸理论对汉语言语幽默文本的英译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脱口秀幽默翻译中,语言幽默更多来自于双关的修辞手法,文化幽默更多来自于反语的修辞手法,而普通幽默则主要来自于反语和突降两类修辞手法;另一方面,语言幽默主要采用加注策略,文化幽默则主要采用直译和加注的翻译策略,普通幽默则主要采用直译和语言修饰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3.
“创造性叛逆”对描述翻译研究的肯定和背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国际译学界“文化转向”的发生,翻译研究突破了传统的以原著为中心,以文本对照和语言分析为主要任务的规范式研究方法,而将翻译置入特定的文化语境下,从宏观的角度研究译作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对目的语文化的影响,即描述翻译研究范式。“创造性叛逆”便是顺应这一研究导向,由我国著名比较文学学者谢天振教授最先引进的极富学术价值的研究命题。作为描述翻译研究膝下的产儿,创造性叛逆是如何与描述翻译研究保持和谐一致,又有哪些自身特点暴露了描述翻译研究的缺陷和不足呢?本文以此为突破口,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4.
语内翻译是典籍翻译过程中一个重要步骤,其对典籍歧义句的处理直接影响最终的翻译质量。在功能语境理论框架内,采用宏观功能语境分析和自下而上的具体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论语·学而篇》第8章“学则不固”的“固”字为例,对《论语》歧义句语内翻译进行研究,探讨可操作的翻译模式。研究发现在歧义句语内翻译过程中进行语境还原,有助消除词汇歧义;研究认为“学则不固”的“固”字应作“固陋”解译。   相似文献   

15.
面对新时代翻译行业的挑战和翻译研究语境的变化,中国译学界产生焦虑情绪。作为新时代译学建设的领军先锋,张柏然教授倡导立足传统,坚守本土,以中国语言、文化为基石,中西融贯。他以“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为源泉,依循“传统定位—西学反思—融通自立—打造特色”的路径,形成由“变化观”“适切观”“融合观”组成的“三观合一”的翻译美学思想,其中,“变化”是本质,“适切”是缘由,“融合”是目标。张柏然教授的翻译美学思想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和指导性,可指引我们进一步反思,探索前进之道。循此体系,不妨以共性为译学研究本体,以“和而不同”为理论追求,以“比较调和”为研究方法,以“天人合一”的融通之道描绘一幅“译学太极图”。  相似文献   

16.
术语及其翻译是同一个所指的不同能指,多个能指出现会导致学术研究基础不牢、精密性缺失、术语污染和理解堵车现象,这不仅关乎哲学术语界的纯净,也是所有术语工作者会遇到的难题。论文以美国著名哲学家、逻辑学家蒯因提出的术语“radical translation”为例,基于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回归原文,查阅并总结前人译法,一并考虑其派生术语“radical interpretation”,再运用术语使用的“广泛”、“约定俗成性”和术语翻译的“准确性”、“经济性”,分析“radical translation”已有部分译名,指出其优劣,综合考虑后得出“radical translation”应译为“彻底翻译”的结论。术语是学术的基础,其翻译及使用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张柏然以西方翻译理论为参照,探析中国翻译理论的民族特点。他的比较译学研究主要围绕追溯中西译学根源、梳理译学现代发展、打造中国特色译学理论三个方面展开,旨在通过辩证地吸收西方译学研究成果,实现中国翻译理论现代化,为构建普遍翻译学作出贡献。张柏然在构建中国译学的理据探索和论证中,体现出少有的开创性、前瞻性和世界性。他的比较译学理论始终把握和放眼中西译学理论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强调古今参照,中西融通,不仅打造“民族特色”,更为普通翻译学贡献“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8.
幽默是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幽默反映英语文化,反映英语文化中的价值以及现实等,所以不理解英语幽默就不能算是真正掌握了英语。了解英语幽默的常用手法是欣赏该语言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归化、功能翻译、直译和注释法则是幽默语言翻译的重要策略。根据译文读者的期望,同时也为了再现原文的诙谐情趣,通过对幽默翻译的例句分析,得出结论为幽默语言的翻译虽非易事,但毕竟有其可译性。  相似文献   

19.
学术界对《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泛时” 观的理解有偏差,多达八种误读.各类辞书收录“泛时”的共八部,释义六部,但有两种不同错误释义.通过对“ 泛” 义的古汉语历时提取、“普一方一古”三角验证、汉外对比,指出“泛” 之义为“不指定”.“ 泛时” 是语言研究的假想方法,为一种归谬法,认为语言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方都会发生变化.其处于一种超时空的状态,可以任意穿越,呈现时空断层性特点,既不属于共时,又不属于历时,而是与共时、历时相对.一个个因摈除了时空、社会等因素而显得杂乱无章的任意性构成了泛时.该族词的大量汉英对译致使义项泛化、专业化语境中的误读、大众化语境中的显潜误读及低语用频率效应是其被谬解的四大动因.对语言事实进行“泛时”研究没有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在传承方面,张柏然最早呼吁立足本土语言文化建设“中国译学”,运用理论形态、特殊性与普遍性、后殖民主义等理论支持这一立场,结合其阐释学思考和对中国知识论断裂现状的观察,提出了传统译论“范畴的视域融合”和“体系的整合建构”的继承方法论。在创新方面,张柏然指明了传统译论的现代化转换、借鉴西方译学学派和顺应时代翻译新潮的中国译学创新路径。张柏然的译学思想引领了中国译学话语体系建设,准确研判了外译研究、翻译数字化和实业化研究等趋势,其“中和”和“诗性”智慧所带来的学科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值得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