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世纪以来的长篇小说文体是20世纪80-90年代的延续,主要体现为在一个大时代之下自身的生长性,体现为作为一个生命有机体在线性时间里的自我变形.这是晏杰雄的《新世纪长篇小说文体研究》一书的基本观点.进一步说,该书的作者能够将一些支离破碎的研究“思路”进行整合,通过开拓针对文学的认知领域,将新世纪以来的许多文学问题引向一种以史带论,依史促思的学术观念,从而使读者能够获得更为宽广的审美视野.  相似文献   

2.
晏杰雄博士的《新世纪长篇小说文体研究》是一部富有挑战性的学术著作。为了解决诸多难题,作者极力廓清本书选题的边界,澄清"新世纪""长篇小说文体"等核心术语的学术含义,搭建了坚实的话语平台,问题意识清晰。整部著作论述扎实而平易,论及的问题具有生长性,显示出较强的前沿性特征,是一部较优秀的学术新锐之作。  相似文献   

3.
自1990年代以来,长篇小说创作就开始呈繁荣趋势,以至于有人惊呼长篇小说的时代来临了,进入新世纪后,从年产量和图书市场的销售情况来看,长篇小说已成名副其实的时代第一文体和文学风向标了。无论是学术界还是批评界,研究和批评长篇小说便自然成了热点,但是,大多数研究者和批评者关注的多是作品的思想价值和社会意义等,对其文体则关注不多或不够,有时仅仅在论及作家作品的艺术特色时顺便提及一二。至于专门从文体角度对长篇小说创作进行整体化、系统化研究的专著则更少,目前仅有吴义勤的《长篇小说与艺术问题》和王素霞的《20世纪90年代长篇小说文体论》等不多的几部论著。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之后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最突出特征,一是数量的剧增,再是文体形式的激变。黄忠顺的《长篇小说的诗学观察》大约是立足于这一时期长篇小说文体资源之上对长篇小说诗学问题给予专门思考的第一部比较系统的著作。它以深具文学史背景的当代眼光,在对这一时期长篇小说文体发展的宏观走势给予独特把握的基础上,具体剖析了这一文体在处理哲学、呈现神话、表现寓言、传达历史,以及情节模式的颠覆与重建等方面的诗学作为。当老派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诗学话语已无力与当代那些于艺术上有所作为的长篇小说创作达成交流的时刻,这是一项事关我们面对当代能否开口言说和如何言说的研究。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注当代长篇小说诗学问题。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以来 ,长篇小说创作在文体形式上出现多方面的突破 ,表现在对“史诗”价值的重新认识 ,叙事和审美视角的变化、结构形式的多样化、人物形象塑造的复杂性等 ,反映出长篇小说文体意识的自觉  相似文献   

6.
新世纪长篇小说创作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新世纪以来,当代文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长篇小说保持了上个世纪90年代的发展势头。老中青三代作家各擅胜场,不同题材佳构迭出,依旧是文学创作的一个重镇。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以来,长篇小说在文体上,形成了回归"本土化"的创作潮流。或直接袭用古代文体,或跨文体地挪用古代非文学的文类,或在小说文本中杂糅中国本土各类文体体例,或重拾"世情"小说的叙事传统。这种文体"本土化"追求,既是全球化语境下文化焦虑的因应之策,也是文化自信心提升与国家意识形态促推的结果,同时亦表明了小说文体经历否定之否定的变革规律。但这种"本土化"追求存在着本土化的艺术形式与精神内质脱节、审美现代性缺位、文学性削减、生活同质化等问题。有生命力的"本土化",应该是形式与内质一致的本土化,同时涵纳西方文学的优质元素。  相似文献   

8.
《史诗与长篇小说——长篇小说研究方法论》标志着巴赫金对传统小说理论和体裁理论的革命性突破,巴赫金以宏阔的理论视野将不同文学体裁的分野归结为史诗与小说的对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小说体裁观,为平凡文体(prosaics)的发展繁荣推出了理论先导。但同时巴赫金的理论又具有相对局限性。巴赫金在二元对立的文学世界中弃史诗而扬小说,为平凡文体的发展繁荣扫清了理论障碍;而思考巴赫金的相对局限性则有助于增益文学的多元丰富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9.
"时间"这一结构形式对上个世纪90年代的中国小说文体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尤其在"NOVEL"领域,更形成了诸多复杂的结构类型,如命运型、纪年型、戏剧型、空间化、成长型等。究其演变轨迹,可以透视长篇小说时间形式的多维化、多义化与多样化姿态,进而捕捉"NOVEL"文体变革的些微信息。  相似文献   

10.
文体是以语言为载体的文本体式,也反映了作家本人之精神机制与思维方式。简言之,文体表现为作家的话语体式及其背后的一系列内容。方方近年来的长篇小说创作,体现出了一定的文体意识,具有城市文化感。方方采取特殊叙事视角和叙事结构等策略来达到对武汉历史文化的书写目的,在语言上也有不同于一般汉派作家的文体特征。在方方实现其创作转型、试图更娴熟地掌握长篇小说这种形式时,武汉这座城市给予了她丰富的思想资源和文化资源;方方较少通篇采用非聚焦视角,倾向采用以点带面的小说结构,以达到疏朗有致的效果。在语言方面,方方并不通过倚重还原本地语言的手段来达到创作目的,也没有止步于一般性地书写武汉的市民性特征,而是试图用其独特的语言手段和艺术方式来挖掘武汉的深层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11.
新世纪以来长篇小说创作的两种现实主义趋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贾平凹的《秦腔》和余华的《兄弟》这两部较有影响的长篇小说的具体分析来探讨新世纪以来长篇小说的创作趋向,在这两部有标志性的作品中,《秦腔》可以称做是一种模拟社会、模拟自然、模拟生活本来面目“法自然的现实主义”;《兄弟》是以夸张和怪诞的手法创作的怪诞的现实主义。这两种审美风格的出现呈现出:新世纪小说重新回到现实社会,重新关注我们当代生活的一些关键问题,关注我们当代生活的精神状态的趋向。同时,也提示我们对文学的现实主义批判精神需要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2.
中国长篇小说历经数百年的演变,各种形式的文体探索由来已久,但真正出现打破主导文类规范,形成无"体"之体的写作现象则始自20世纪90年代。纵向窥视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篇小说无"体"之体书写状况,其大致呈现出诸如看似不像小说,实则是小说;或看似像小说,实则又不像,在像与不像之间摇摆;或看似不像,实则也难算作小说等镜像,从文类发展的内部自足性、中西文学资源的文体渗透、创作主体的文体意识与自觉追求、时代语境下的审美接受等方面探究镜像成因,并对其发展的可能性维度做出评判,这对于作家的文体探索、读者的文体接受以及学界的文体研究皆为一次有意义的跋涉。  相似文献   

13.
长篇小说创作是中国当代文坛最重要、更是发育得较为充分的文体之一.长篇小说最核心的艺术参数——文本结构的艺术节奏,无疑是其艺术生长点.长篇小说的艺术规定性——"长度"和"跨度",要求其形成独特的结构艺术形态.由于长篇小说在物理长度和心理广度上的要求,同时也势必与结构艺术上的节奏追求形成艺术张力.  相似文献   

14.
新世纪以来,湘西文学在长篇小说创作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湘西长篇小说创作的主题,贯穿了家园记忆、政治权力文化反思和底层书写等,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在地域文学中的生动体现。通过对湘西长篇小说创作的扫描分析,可以看出当前湘西文学创作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代文学领域,大学题材长篇小说创作长期处于边缘位置,直至进入新世纪,该类作品才大量出现。根据文本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以及不同的艺术手法,可以将这些文本大致划分为三种类型:回忆型、体验型和想象型,其中后两者在内容方面有一定交互性,但在创作技法上却有显著不同,想象型文本虽也有现实底色,但艺术手法更为夸张。这三种类型的出现,既有文学题材自身的原因,也与作家们的身份和经历、文学自身艺术手法的多样以及日益宽松的创作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6.
《马桥词典》在文体形式上,是对笔记小说的发扬,在文学理念上,是向古小说观念的复归。其词典外衣则为笔记小说零散无拘的形式给出了一种长篇小说文体所需要的整体构成性,从而成就了一种不同于全景式长篇小说的全息性长篇小说。这种文体形式是与这部小说对于人类文化的探讨本质联系在一起的,若采用全景长篇小说文体,作品中活跃而舒展的思想便会残废。  相似文献   

17.
新世纪工业题材长篇小说在呈现多元复杂形态的同时,表现出大体相同的主题取向,主要从历史、现实、未来三个方面,承续和彰显了中国工业题材小说一以贯之的史诗品性和价值导向。回眸历史,以宏大的"史诗"性叙事,记录和还原历史真相,为工人阶级树碑立传;叙写"失位"工人的现实嬗变,对工人的生存压抑、人性畸变和异化问题引起疗救的注意;探讨工人、工业发展的未来走向,展现工人眷恋、拯救和探寻现代工业家园的斑驳人生远景,丰富和拓展了工业题材小说的主体性内涵,代表了新世纪工业题材创作的某种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三部以上的大型长篇小说可以称之为多部曲小说。20世纪以来,它逐步发展成为中国小说的新文体。多部曲小说是长篇小说中生活思想艺术容量最大、内涵层次甚多的小说,主要的特征是史传的雄伟规模、群体的艺术体式、综合的生活全书、诗史的风格。这类长篇小说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从悲剧三部曲到小说三部曲的问世期;从三部曲小说到多部曲小说的发展期;从系列式多部曲到集成多部曲的调节期,多部曲长篇小说的历史命运正如其他类型的小说一样,都需要经受历史的考验和时代的挑战。它已取得的创作成就是前所未有的,不少佳作堪称文学里程碑,决不会稍纵即逝,仍有蓬勃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爱海情潮》是长篇小说和散文诗两种文体艺术的融合。在对长篇小说固有的叙事因素进行艺术处理的同时 ,突出适合诗性表现的强力度情感符号 ,克服散文诗艺术用于小说创作的局限。使得诗情在小说中得到恣意发挥 ,又使文本保持了小说本色  相似文献   

20.
对于长篇小说的篇幅,有将6万字视为“长篇”的,有将15万字视为“中篇”的;也有人认为,“字数和形式不是长篇小说最主要的条件”。而“长篇小说”是对小说文本篇幅的判断,只有在认可了小说的篇幅达到了长篇小说的标准之后,才能对小说进行审美的判断。至于多少字的小说才能称得上“长篇小说”,作者认为,10万字是一个比较适中的下限篇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