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翻译理论对拟人的研究局限于修辞学范畴,从语言形式和文体层面进行静态的比较,忽略了隐喻的认知性质。概念隐喻理论从隐喻的认知性质出发,打破了传统隐喻翻译研究的局限,为拟人隐喻翻译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2.
使用认知诗学中的图形背景理论、意象图式理论和概念隐喻理论对玄学派诗人邓恩诗歌中的意象和隐喻进行研究。邓恩对意象和隐喻娴熟的运用导致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须进行反复思考和推理,这是诗歌语言"陌生化"的来源。意象和隐喻的"陌生化"制造出独特的玄学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3.
从认知诗学的角度解读英语诗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尝试从认知诗学的角度,用图形/背景理论来解读英语诗歌,从而验证该理论对解读英语诗歌本文的可行性,为读者对英语诗歌意境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感知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语篇翻译的认知隐喻视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翻译的过程往往表现为一种认知活动,是一种通过认知来构建信息的活动。对于翻译而言,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无疑给翻译的隐喻化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和理论基础。从认知隐喻的视角,探讨翻译的认知过程,语篇的认知意义以及其对语篇翻译实践所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作为比较文学的重要分支,比较诗学基于文化的可比性进行文学对比研究,旨在揭示研究对象的一般规律和相互关联。意象是诗歌的灵魂,是情感表达的载体。因语言特征和文化思维的差异性,中西对意象的认知有互通之点,更有殊异之处。以比较诗学为理论支撑,从意象与意境美、意象与节奏美两种关系和维度来分析庞德对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翻译中的诗学认知,研究发现,源于对诗歌意象深刻而透彻的诗学认知,庞德得以充分再现中国古典诗歌的诗学要素和美学风貌。   相似文献   

6.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人类的一种思维方式。文章从认知角度分析了英语经济语篇中常见的概念隐喻,对隐喻及其认知机制进行探讨,以期使英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经济语篇中的各种抽象、复杂的隐喻现象,培养隐喻思维,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  相似文献   

7.
认知是大脑认识世界的过程,是人对客观世界的感知与经验的结果,是人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产物。文学认知功能是指文学作品的理解需要读者认知和经验的参与,而且需要读者与文学作品中虚构的世界发生互动,从而理解了文本,深化、扩展了读者头脑中固有的知识和经验。文章阐述了文学认知功能中的隐喻认知功能,读者在文学阅读中理解隐喻时利用了头脑中有关的世界知识和经验,同时读者对隐喻的理解深化了自身知识和经验并形成概念、进一步完善了自己对隐喻的认知。  相似文献   

8.
《晨歌》是美国女诗人西尔维娅.普拉斯的母亲题材诗歌中的一首代表作,诗中使用的多重隐喻在理解整个诗篇中起到轴心性作用。本文试从认知诗学视角解读《晨歌》中的隐喻内涵,并以此展现普拉斯认知思维状态、初为人母时的欣喜与矛盾的心理变化,从而有助于更加透彻地理解诗人匠心独具的创作技巧和欣赏作品的丰富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9.
基于转喻的认知本质,将语用视角下的指称转喻、谓词转喻和言外转喻与语篇分析相结合,阐释了转喻推理在语篇中的作用,从而证明元功能范畴中的衔接机制可以很好地与认知机制相结合并进而实现语篇的连贯,同时指出了认知、功能、语用因素的综合运用对语篇解读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委婉语的隐喻与转喻视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认知角度探讨了委婉语的生成机制,认为隐喻和转喻是委婉语生成的重要途径,旨在通过了解两者本质来帮助语言使用者及研究者更好地去理解和正确使用委婉语,一定程度上促进人们之间更有效的交际。  相似文献   

11.
句法作为中国古代诗学的重要范畴,一直以来关注甚少,句法概念的内涵在各种著作中也指涉不一,语法层面的解读在某种程度上偏离了句法本身的诗学意义.诗歌句法实质上是一个诗学范畴,是形式与意义的统一,是指诗歌中能够获得审美意义的语词选择与组合方法.句法既是创作方法,也是批评方法,句法的演进与诗歌体式格律变化与“诗家语”的追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在认知语言学视野中,转喻由一种普通的修辞格提升为人类基本的认知方式,由此引发了国内外众多学者对转喻的关注,转喻功能的探讨成为研究的热点。从宏观层面来看,文章认为转喻不仅具有较强的修辞功能和语言学功能,更具有强大的认知功能、语用功能和语篇功能。  相似文献   

13.
语篇转喻是将认知语言学思想应用于文学鉴赏的崭新视角,认为文学作品是扎根于人类日常生活和语言现象。本文旨在语篇转喻理论视角下对李清照和埃米莉·迪金森诗歌意象进行剖析.为中西方诗歌意象分析提供全新视角。  相似文献   

14.
隐喻与转喻的认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学界关于隐喻与转喻的认知研究已经有所探讨,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隐喻与转喻具有共同特征,但隐喻与转喻认知概念中存在的问题,是二者间的区别和互动问题。此外,隐喻和转喻研究中的“概念整合理论”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新趋势,这一理论对隐喻理论的映射单向说进行了合理的修正和补充。  相似文献   

15.
传统词汇语义研究将词义扩展的原因更多地归咎于历史因素和社会因素。历史因素和社会因素是词义变化的重要因素,但它们只是外部因素。词汇语义认知研究认为,词汇在很大程度上是有理据的,而不是任意性的,也不可能独立于人类的认知和体验之外。词义发展和变化的内因来源于人类的认知思维,概念转喻是词汇意义扩展的认知机制之一。概念转喻涉及的是“邻近”和“突显”原则,“邻近”常常引发词义的转移,“突显”则会引起词义的扩大或缩小。  相似文献   

16.
李商隐主要有10首诗歌运用了嫦娥意象,是唐代众多诗人中取嫦娥题材入诗数量最多的一位。诗人赋予嫦娥意象独特而丰富的多重意蕴:在其笔下,嫦娥既是幽寂高洁的月宫仙子,又是哀怨多情的道家女冠,更寄予着诗人孤独寂寞的落寞情怀。这与唐代社会的大背景、李商隐自身身世、仕途经历、爱情波折及宗教信仰等方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食指在中国当代诗歌史上是一位具有分野性的诗人,他的创作分开了“失去自我”与“表达自我”的两个时代。他的诗歌既具有时代性,也具有传统性,散发出一种革命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紧密结合的气息,体现出狂热激进的思想与理性节制的形式并行不悖的诗学特征。思想情感上的先锋性、反叛性与艺术形式上的传统性、保守性构成了他的诗学悖论。  相似文献   

18.
转喻不仅是一种语言修辞手段,也是一种认知过程。转喻作为认知语言学的基本构成理论成分之一。将为不同层面上的意义构建,特别是语篇的连贯提供新的研究视角。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出发,对转喻在语篇连贯所起到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得出转喻思维能够为语篇的连贯性做出合理的解释,转喻可以从五种认知关系中构建语篇的连贯性。  相似文献   

19.
转喻是人类基本的认知方式之一,是在同一认知域内用一个范畴激活另一个范畴的映现过程,以邻近性为基础。转喻思维存在于语篇的生成和理解过程中,转喻关系可以影响语篇表层理解中指称、替代和省略的衔接关系,也可作用于语篇深层次理解心理表征的认知机制,对语篇连贯的建构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转喻是人类基本的认知方式之一,是在同一认知域内用一个范畴激活另一个范畴的映现过程,以邻近性为基础。转喻思维存在于语篇的生成和理解过程中,转喻关系可以影响语篇表层理解中指称、替代和省略的衔接关系,也可作用于语篇深层次理解心理表征的认知机制,对语篇连贯的建构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