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元代西域纺织技艺的引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代西域纳石失、撒答剌欺纺织技艺因蒙古贵族的需要而得以引入,并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官府制造业。撒 答剌敷应是以犬、兔之毛织成的产品,而非"一种衣料,可能是棉布料"。西域纺织品对元代蒙古社会生活的影响十 分明显。  相似文献   

2.
赤峰在元代大部分为弘吉剌部的封地,弘吉剌部作为元朝后族,其宗教信仰必然受到元朝皇族的影响。因此赤峰地区的元代宗教遗存,反映了元朝蒙古民族宗教信仰的实际。同时,对弘吉剌部元代宗教信仰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赤峰地区宗教信仰的历史和变迁。  相似文献   

3.
论元代蒙古人摩诃葛剌神崇拜及其文学作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摩诃葛剌是藏传佛教密宗护法神之一 ,是萨迦派顶礼膜拜的对象。元代蒙古统治集团笃信藏传佛教萨迦派 ,以该派高僧为“国师”、“帝师” ,摩诃葛剌便成为他们的保护神。有元一世、蒙古诸皇帝在全国各地 ,尤其是南宋故地多处修建的寺庙 ,雕塑、祀祷摩诃葛剌神。由于统治集团的极力推崇 ,摩诃葛剌神地位日盛 ,在民间也产生流传该神传说故事 ;元代萨迦派高僧搠思吉斡节儿用蒙文作《摩诃葛剌颂》 ,赞颂其威猛盛德。这些文学作品实为元代蒙古等各族人民的珍贵文化遗产 ,在蒙古族文学史上占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公元13世纪之前蒙古诸部均以部落之名见于史籍。弘吉剌部是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之前的蒙古诸部之一。其名于辽金之际就已见于汉文史籍记载。金章宗时期,弘吉剌部独大,曾给金朝北部边境造成很大困扰。为了一劳永逸的解决边患,金章宗出兵弘吉剌。弘吉剌内部出现分裂,战败后依附金朝。  相似文献   

5.
从萨都剌诗歌创作看其心态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萨都剌是有元一代词人之冠,其作品以鲜明的特色在元代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面。本文以萨都剌出仕前后为分界点,将其生平粗略划分为吴楚经商、居家耕读、出仕为官、致仕归隐几个阶段,并紧扣其作品,对不同时期他的创作情况和心理变化做初步的探析。  相似文献   

6.
弘吉剌部是早期蒙古部落之一,辽金时期开始活跃在北方地区。金章宗时期弘吉剌部强盛,常裹胁蒙古诸部出兵金朝,成为金朝北方"边患"的主要制造者。弘吉剌部在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的过程中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在成吉思汗将蒙古诸部重新划分为95个千户进行统治时,弘吉剌部成为少数几个能统其国族者。弘吉剌部自始至终同成吉思汗家族保持着联姻关系,元朝时更被封为一字王,地位已不亚于皇族诸王,世守漠南,成为诸藩之首。  相似文献   

7.
萨都剌是元诗研究的热点,也是难点。难点之一即在萨都剌名下的诗歌中,存在着大量的作者互见诗。不把这些诗歌的真正作者考述清楚,萨都剌研究水平的提高和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就都会受影响。本文以萨都剌名下互见咏物诗《鹤骨笛》的作者考述为例,对萨都剌互见诗情况之复杂、及其考定这些作者互见诗对萨都剌乃至元诗研究所具有的作用及其意义作一个管窥。  相似文献   

8.
:萨都剌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回族文学的“鼻祖”。元代是回回民族的形成期 ,也是回族文学的形成期。萨都剌以他丰厚的诗作 ,过人的才思 ,刚柔相济的风格独占元代文学的鳌头。萨都剌的诗在元代就有着极高的声誉 ,在元诗由宋返唐的进程中 ,萨都剌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辽史》编纂草率 ,仓促成书 ,疏漏舛误极多。本文详核资料 ,指出 :述澜应为德祖撒剌之兄而不是其弟 ;懿祖子帖剌有子罨古只、辖底、偶思三人 ,其后代在《皇族表》中排列有错 ;睿智皇后萧燕燕父思温与萧同辈 ,在《外戚表》中 ,其一族应下降一世始合史实 ;道宗惠妃为驸马都尉萧酬斡之妹 ,驸马都尉霞抹之侄女 ;道宗女越国公主与酬斡在大安二年 ( 10 86)离婚 ,非为大康八年 ( 10 82 ) ;萧常哥加兼侍中之时在乾统三年 ( 110 3 )。本文涉及历史、校勘、音韵诸方面之问题。  相似文献   

10.
满都赉阿哈剌忽是明朝中期蒙古鄂尔多斯部的重要首领,他出身于西方的卫拉特部落。正德年间,因反抗达延汗失败,他被迫和亦不剌一起进入西海。他在西海为蒙古开辟了新领地,为藏传佛教东传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1.
“戾”、“剌戾”为湘方言常语.以古音考之,“戾”与“剌”、“厉”、“劣”皆有音义联系;“剌戾”与“了戾”、“狼戾”、“戾”、“牢剌”、“劣厥”、“拂戾”、“泼剌”、“撇烈”等的关系亦然.这种“音近义通”理论的研究,亦有助于古文注释和辞书释义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忒剌"是忽必烈平大理途中的驻牧地,也是蒙古军兵分三路的地点.其地望,近人吴景敖曾作过考证,然而因汉文史籍记载不详,史学界尚有争议.本文对照汉藏文史料,对"忒剌"地望作一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3.
论萨都剌词     
萨都剌是在元代多元文化互相渗透影响的文化背景下涌现出的一位卓有成就的回族作家。其词上承苏轼、辛弃疾优良传统 ,形成雄奇豪迈、刚健质朴的词风 ;其怀古词所表现出的忧患意识和兴废之感构成词作的思想精髓 ;隶事用典、融化诗句以及锤炼字句是其鲜明的艺术特色。研究萨都剌词 ,对于把握宋以后词的发展变化 ,全面客观地评价萨都剌的创作 ,进一步认识汉文化对他族文化的亲和力与融合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金瓶梅》是一部暴露小说,其创作构思的基点就是无情的揭露。《金瓶梅》的讽剌手法,可谓别出心裁、摇曳多姿;而小说中对诸多医生形象的刻划,充分体现了是书高妙的讽剌艺术。本文运用祖国传统中医药相关理论,从名与实违、言行不类、事理相背、怪诞不经等四个方面对这一命题进行了较详尽的分析。通过对小说中众多医人种种卑劣丑行的剖析,揭示其龌龊卑鄙的灵魂。文章着眼于医生形象的分析来论述《金瓶梅》的讽剌手法,可谓独辟蹊径,不落俗套  相似文献   

15.
往昔,史学界对“澶渊之盟”的形成,一般认为是双方势力均衡,谁也无法消灭对方所致。笔者认为,上述观点并不是“澶渊之盟”形成的主要原因,而且有些观点与史实也不相符。下面仅就所见史料,略陈管见,以求正于方家。 契丹族自公元907年立国,至公元1004年“澶渊之盟”订立,共有6位皇帝在位,期间对中原王朝所采取的政策大致可分为:辽太祖、太宗和世宗时期的积极南下扩张,穆宗和景宗时期的退守保国;圣宗时期的出兵求和三个阶段。 辽太祖阿保机时期,因契丹建国之初,国小兵乏,不敢大举南进,对中原所采取的主要是掠夺人口和蚕食的政策。阿保机频繁南下掠夺人口目的在于发展辽的农业,因当时辽属境内可供开垦的土地不多,不向外扩张,难以达到目的。阿保机对后唐使者姚坤就赤裸裸地说:“若与我大河之北,吾不复南侵矣”。阿保机的领土要求遭到拒绝后,将姚“囚之旬余”,见不能迫使姚坤表态,遂把原来渴望得到大河之北的目标缩小为“镇、定、幽州”。可见阿保机并无进一步南下中原争夺霸权,一统全国的企图。  相似文献   

16.
萨都刺的诗歌与元代宗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萨都剌的诗歌中 ,有 180余首涉及元代宗教及其人物。从这些诗歌可以了解到 ,在蒙元统治者包容优待的宗教政策扶持下 ,诸宗教在与社会各阶层的互动中得以传播发展 ,以及释道著名宗教人物的活动。与此同时 ,由于身处在元代社会的浓郁宗教文化氛围之中 ,加之出身于答失蛮 ,受到穆斯林家庭的熏陶 ,因而萨都剌对宗教带有特殊的情感。在其宦游中 ,所到之处无不遍览寺观 ,并与释道大师过从唱酬。这种自觉地接触了解诸宗教 ,对萨都剌的思想造成深刻的影响。而在诗歌创作上 ,既丰富了萨诗的内容和形式 ,也对其“别开生面”的诗风的形成产生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耶律阿保机出生于契丹最强大的迭剌部耶律家族,具有宏伟的政治抱负以及杰出的军事和领导才能,在中原王朝衰落,草原霸权分裂的历史机遇面前,他顺应契丹民族发展的客观要求,形成和实践了广土众民之志、化家为国、因俗而治、分而治之等民族关系思想,缔造辽王朝,基本统一中国北方,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融合和进步。阿保机的民族关系思想具有现实性和先进性等特点,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认同产生了积极影响,在中国民族关系思想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章。  相似文献   

18.
元代后期的重要诗人萨都剌是一位少数民族作家。他的七言古诗取径宽广 ,特色鲜明 ,创获显著 ,不愧是元代诗坛上的佼佼者。本文从题材内容、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三个方面 ,对其七言古诗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试论萨都剌的边塞诗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萨都剌“别开生面”的边塞诗歌 ,与诗人生活的时代、地理与社会环境 ,以及族别、家世和履历诸背景材料密切相关。诗人从同情人民疾苦 ,关心国家命运出发所表现的反战态度 ,在民族矛盾尖锐、民族关系复杂纷纭的时代对民族冲突所持有的正确认识 ,成为萨都剌诗作的主要思想内容。在表现手法上 ,萨都剌的边塞诗也兼塞北南疆的风物意象 ,富于浓郁鲜明的民族色彩和“雄浑清雅 ,兴寄高远”等多种多样的艺术风格 ,开拓了中国边塞诗歌的题材和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20.
萨都剌的诗词创作 ,苍凉沉郁而不失豪放壮美 ,平淡自然而不失雄浑典雅。其诗词以深邃的思想内蕴、豪放兼清丽的艺术风格 ,营构了独具魅力的艺术审美意境 ,一洗元代平庸苍白的诗坛词风 ,体现了独特的审美意蕴及审美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