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来百花成蜜后,不知辛苦为谁甜! 这是晚唐现实主义诗人罗隐的一首题为《蜂》的七言绝句。关于这首诗的主要艺术手法问题,人们有着种种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该诗运用的是比喻手法,有的认为运用的是象征手法,有的则认为运用的是拟人手法。究竟哪种看法正确呢?要解答这个问题,必须首先搞清这三种艺术手法各自的含义、特点以及三者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2.
中学语文教学法是高等师范院校中文系科高年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它在体现师范院校特点,为中学培养合格的语文教师等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人们对于这门学科的性质、作用、内容、体系的认识并不一致。有的人说它是一门专业教育课,有的人说它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有的人认为这是一门教学技能训练课,有的人认为它不过是教学经验、方法的介绍课。不同的认识反映着人们考察这门学科的不同角度。  相似文献   

3.
美学研究在我国还是一个亟待开拓的科学领域。美感和审美的问题,虽然同哲学、艺术,美的教育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都有着直接的联系,但是对于美学理论的探讨,却往往为人们,甚至是从事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人们所忽视。这种情况是急需加以扭转的。 为了促近这一学科研究工作的发展,这里对我国美学界有争论的几个不同学派做一个介绍。 我国美学讨论的中心问题,是关于什么是美,即美的本质问题。到目前为止,主要有五种观点和学派。 一、主观论的观点(以吕荧和高尔太为代表)。这一派认为“美是人的观念”,“同一个东西,有的人会认为美,有的人却认为不美……所以美是物在人的主观中的反映,是一种观念。”(这是吕荧的看法)。高尔太则认为“客观的美并不存在”,“美,只要人感到它,它就存在,不被人感受到,它就不存在。”  相似文献   

4.
一八五三年三月十九日,太平军胜利攻克了南京城。随即改南京为天京。正式建立了农民革命政权。建都天京,在太平天国史上,是一件举足轻重的大事。如何正确评价建都天京的意义,史学界历来存在着不同的见解。有的认为建都天京是战略上的重大错误,有的则认为是正确的革命措施。究竟孰是孰非?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下面就几个方面谈谈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人生观与世界观是什么关系?长期来在哲学、伦理学的教学和宣传中,比较流行的看法是:人生观是世界观的一部分;人生观是世界观的表现,或者说人生观是世界观在人生问题上的表现。我们认为这种看法值得商榷。如果说人生观是世界观的一部分,那么,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关系就成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了。人生观是不是世界观整体中的一部分呢?不是。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总的、根本的看法,哲学是理论化系统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哲学?“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况,也就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的根本看法的体系”(《哲学名词解释》上册,第1页,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2版)。《简明社会科学辞典》也认为,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人们对于整个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根本观点的体系”(第802页)。此外,还有一种相当流行的定义,说“哲学是研究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艾思奇《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第323页)。有的甚至笼  相似文献   

7.
近年,“世界感”一词在文艺美学界不断被使用过,并且,有学者认为“要创造真正的艺术品,这不能离开文艺家的世界感。”①但是,世界感不只是一个美学范畴,更是一个哲学范畴,是相对于“世界观”而言的人的思维对主客观世界的初级感受和具体看法。世界观是经过了人们归纳推理、理性抽象后的对世界的认识和掌握,不是对世界的原生感受和具体认识。世界观,是对世界的根本看法,是对世界的高级的、终级的认识和掌握。对人类认识掌握世界的终极形态——世界观,应该予以重视和研究,但是,在哲学研究中也不应该忽视对世界感的认识和探讨。从…  相似文献   

8.
<正> 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往往存在着这样的现象,作者对自己笔下的一些人物形象既给予同情,同时也给予讽刺、嘲笑,甚至鞭挞,而对其憎恨的人物形象有时却给予不加掩饰的赞扬.文艺理论界对这种矛盾现象的解释可谓众说纷纭,有的人认为这主要是作家本身的世界观的内部矛盾在创作中的反映,有的人则认为这主要是由作家的世界观与创作方法之间的矛盾所造成的.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现象的出现呢?我认为要回答这一问题,从在文艺创作中作家的认识和情感的关系上去考虑,或许能更准确地揭示出这一现象产主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中国哲学的天人合一实质是"天道"与"人道"一致,即将宇宙的存在原理、运行规则与人的存在、道德规范视为一致。道家的天观与儒家不同。儒家的天人关系论是由天道推衍人事,借托天道作为人间秩序的依据;道家通过自然或天了解人,并且认为人是天地自然的一部分。这两种不同的看法,形成了中国哲学不同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10.
广州哲学学会于七月廿七日举行一个小型学术座谈会,就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与立场、世界观的关系问题进行座谈。多数人看法是:①、首先要认识方法、立场、世界观的统一性,立场直接反映了不同阶级的物质利益要求,在阶级社会里,不同阶级的人如何观察世界处理问题,总是打上阶级的烙印。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是工人阶级政党的世界观,要掌握这样的世界观首先必须解决立场问题;有了正确的立场,才有正确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至于  相似文献   

11.
本章的中心: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工人阶级的科学世界观,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阐明了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和方法。 1、世界观和哲学。世界观是人们对于世界的本质、人和周围环境的关系、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及各种事物之间关系的一个总的看法。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人们对于世界上一切事物,对于整个世界的最根本观点。哲学和任何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不同,回答有关整个世界的最普遍的问题,如: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世界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是静止不动的,还是发展变化的?人们能不能以及怎样认识世界?等等。  相似文献   

12.
佛教文化与精神文明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这是当前颇为人们所关心的一个问题。佛教作为一种宗教,属于唯心主义的世界观,而佛教文化,包括佛教经典及其教义,主要也是唯心主义的。佛教文化能不能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目前对这一问题有种种不同的看法,意见并不很一致。现在,我把自己的看法提出来,以就教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13.
怎样学哲学     
<正> 关于学哲学,人们有种种不同看法。有人认为哲学很难学,因此不感兴趣;有人以为哲学极深奥,于是望而生畏;还有人说哲学离我们很远,便“不相与闻”。当然,经过文化大革命这十年的动乱,也有的人从消极方面总结经验,觉得哲学离政治太近,学哲学很危险,弄得不好,又是方向路线错误等。这些看法对吗?  相似文献   

14.
对道德现状,人们看法不一。有的认为很糟,今不如昔,故有“滑坡”之说;有的则认为正经历一场从观念到实际的变革,走势积极,故有“爬坡”之论。我认为这两种观点各有其道理,但又都有些偏颇。正确评价道德现状,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在杂志上经常可以看到关于中国近代思想史方面的文章,就拿分析谭嗣同思想的文章来说,我所看到的,就已有三四篇之多了。在谭嗣同哲学思想的评价问题上有一些不同的意见:有的同志说谭嗣同基本上是唯物主义者,有的说谭嗣同是唯心主义者。孙长江同志认为谭嗣同的世界观基本上是唯心主义,我认为,是妥当的。但是,谭嗣同的唯心主义世界观与其政治思想有什么联系?为什么在变法维新运动中最激进的,而且发表过反封建君主制度激烈言论的谭嗣同在世界视上竟是唯心主义呢?孙长江同志对于这些问题没有给予足够的分析。我想围绕着这个问题说明我对于谭嗣同哲学思想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6.
最近,哲学界围绕着认识的主、客体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许多见解。这对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无疑有重要意义。本文试以认识主体与认识对象的特性、关系等问题做一些粗浅的探讨,以求指正。一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中,主体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现实的、进行思维与活动的人而言。这已经在马恩著作和学术界中得到认可。但围绕主体的范围却有着不同的认识。有的认为主体仅指人类而言。有的认为主体应包括能模拟思维的人工智能,即“人工认识主体”,“人——机认识主体”等等。我们的看法:人是认识主体。而这里的人首先是指认识的个人,是个  相似文献   

17.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辩证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深入开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从理论上弄清“三观”的辩证统一关系是很有意义的.1.世界观包括人生现,人生观表现世界观.世界观是对自然、社会和人自身即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其中自然包括着对人生目的、意义以及爱情、幸福、苦乐、荣辱、生死等人生观问题的系统看法.从这一意义上看,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一语音的演变大都在人们不知不觉的情况下进行。如果某个人把原来读o的音改读成a,听的人虽然能够立刻觉察,但大多数人不会注意,有的人可能认为此人发音不正,有的可能认为这是随便乱读所致,有的人甚至可能误认为这是在开玩笑。总之,由于读音的改变常常是从少数人嘴上开始出现,因此,人们常把这种变异当作个别现象而不大注意。“纵使我们掌握了完善而无缺的记录,我们也还是不可能确切地指出某些变体流行的起点,认为是名副其实的历史演变的开始”但是,这一点无关紧要,如果一个读音的改变仅限于某个人或极少数人,在语言交际领域中成不了大气候,那也就不必去深究其来龙去脉。问题在于改变读音  相似文献   

19.
随着哲学体系问题探讨的深入,人们不可避免地都要去重新思考诸如哲学的对象是什么、怎样理解哲学的功能、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究竟何在这类基础性的问题,并由此引起不同看法的争论。哲学是世界观理论,这是大家都同意的。哲学作为世界观理论应以世界为对象,这也是人们都可以承认的。“世界”原本是一个界域概念,据此甚至我们说,哲学所研究的是世界  相似文献   

20.
民族观是世界观的一部分,是人们观察和处理民族问题总的观点和看法,是各个阶级及其政党制定处理民族问题纲领和政策的理论基础。人类社会出现阶级以后,人们由于阶级地位不同,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世界观也就不同,因之民族观也不同。当今世界存在着根本不同的两种民族观,即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和资产阶级的民族观。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核心是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因之它认为,民族无论大小都是平等的,它们都是创造历史的主人,也是社会的主人。任何民族都不是孤立的,它们的命运和利益是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