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星期文艺》是《新华日报》创办初期设立的第一个文艺专刊,由胡风编辑,因稿源缺乏,问世不久就停刊了。《星期文艺》注重评论,它存续的时间虽然不长,却已经初步形成了《新华日报》文艺副刊注重战斗性、批判性的特色。由于胡风在文坛的重要影响以及"七月派"作家的有力支撑,《星期文艺》也得以刊载了一批生活实感与战斗激情紧密融合的优秀创作,形成了抗战初期文艺园地的一道靓丽风景。  相似文献   

2.
关于解放区文艺的一体化表述遮蔽了晋察冀文艺的主体地位,削弱了晋察冀文艺的文学史价值。事实上“延安-晋察冀”之间存在丰富的互动关系:在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前,晋察冀文艺工作者将文艺创作与抗战具体任务结合,使文艺既满足群众审美需求,又起到政治宣传的作用,形成了不同于延安的文艺生态,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的产生提供了实践支撑和路径参考;落实《讲话》的过程中,晋察冀文艺作为对《讲话》的地方回应,起到示范作用,证明了《讲话》的正确性与普适性;而随着《讲话》权威性的确立,《讲话》前晋察冀文艺践行文艺大众化的独特价值被削弱了。因此,为避免对解放区文艺的同质化解读,有必要还原晋察冀文艺的主体性,探究解放区文艺的地方路径。  相似文献   

3.
《解放》周刊是中共中央在延安前期最具权威性的理论刊物,刊登了大量宣传抗日战争、国共合作、马克思主义理论等与民族命运休戚相关的文章。《解放》周刊的文艺栏目与报刊上的政论紧密结合,或以文艺作品支持抗战,或宣传边区的文艺建设,在对敌抗日、争取民族解放等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解放》周刊的文艺栏目不仅见证了解放区文艺从初生到成熟的过程,也为后来《解放日报》等党报党刊的文艺副刊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20世纪重庆文学史的写作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众文艺》、《西南文艺》和《红岩》值得文学史家关注。它们是当代中国文学的重要阵地。目前重庆文学史写作中,文学史家忽视这几个刊物的关系,遮蔽了一些真实的文学史细节。本文就这一问题谈谈笔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从延安时期到新中国,歌剧《白毛女》的历史地位和内容版本的变化实际上离不开中国共产党文艺政策调整的影响。在《讲话》影响下歌剧《白毛女》作为诠释党的文艺政策的经典之作面世,而后又经历了十七年时期文艺政策变动之下由构建经典到解构经典的戏剧性命运变化,直到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奉行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造成了歌剧《白毛女》的彻底失语,新时期以来通过对中国共产党文艺政策的全新调整实现了思想领域内全面的拨乱反正,使得歌剧《白毛女》得以重登舞台再见光明。不同时期党的文艺政策的调整较为集中地反映在《白毛女》具体样式、文本内容、演出情况的变化上,从这些变化中可以厘清延安时期、十七年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以及新时期以来文艺与政治的关系变化,同时在政治文化的观照下也会对当前的文艺现状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舆论控制森严的国统区,中国共产党通过《新华日报》副刊引导了抗战大后方文艺的发展,实现了党对抗战大后方文艺的领导:首先,《新华日报》副刊在党的领导下发表了数量和质量均属上乘的文艺作品,彰显了大后方抗战文艺的成就;第二,《新华日报》副刊通过开展诗歌朗诵运动、民歌运动和戏剧运动引导了大后方抗战文艺运动;第三,《新华日报》副刊通过建构抗战文艺观念、展开抗战文艺斗争和影响其他报刊文艺方向等来引导大后方抗战文艺观念。  相似文献   

7.
延安《讲话》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对它的理解也就必须回到它所计对的实际问题上去.就其实质而言,《讲话》主要解决了革命文艺与革命文艺工作的一系列问题,是革命文艺及革命文艺工作的行动指南和理论纲领,因此,如果将其夸大到是一切文艺工作的行动纲领,并且可以永恒不变地指导任何时期的文艺工作,就是不科学的.实际上,对《讲话》定位不当,也是解放后我们在文艺工作上出现一些问题与错误的重要原因.除了个别理论观点在今天还有适用性外,《讲话》留给我们的真正遗产主要是它鲜明的时代特色,以及它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具体化与解决任何问题都采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8.
茅盾的期刊作者观与编辑思想——以《文艺阵地》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编《文艺阵地》是茅盾期刊编辑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茅盾与生活书店合作,于战乱的艰难环境中创办这份文艺半月刊,并使之发展成为影响最深、最广泛的抗战文艺刊物之一。《文艺阵地》的成功编辑经验突出表现在作者队伍建设方面。茅盾在期刊初创之时,就着手建立作者队伍,并以富有人文色彩的方法巩固作者队伍,编刊过程中尊重作者,珍视作品,从而为刊物赢得信任和良好声誉。在实践中,茅盾也阐发了成熟的编辑思想,他强调建立强大的作者队伍、强调利用编创结合的手段。  相似文献   

9.
作为郭沫若最早的论文集,《文艺论集》一直都是研究郭沫若的重要参考资料.1984年黄淳浩先生出版了《〈文艺论集〉汇校本》,为学界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研究范本.但由于《〈文艺论集〉汇校本》的遗漏很多,并且有一些错误之处,不利于还原历史原貌,本文在重新校对了不同时期的《文艺论集》后,对其遗漏和错误作了补正.  相似文献   

10.
东北沦陷初期,在日伪政府利用报纸进行文化殖民的同时,催生了以副刊《夜哨》为代表的文艺反战阵地,并凝聚了一支革命进步的文艺工作者队伍——"夜哨"作家群。他们以《夜哨》为文艺重镇开展了积极的抗日活动,成为沦陷区抗日文学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从副刊《夜哨》这一文学活动的重要载体和作家创作的文学基本特征来呈现副刊与东北沦陷区文学的深层关系,对东北区域文学研究有重要的史料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艺论集》是郭沫若一部重要的学术论文集,也是其著作中版本衍变最为繁复的一部著作集.《文艺论集》的编选成书,是郭沫若将自己文章、作品辑录成集的一个有些“另类”的个例,那差不多是一个“无心插柳”的过程.而此时,在“悬想”独自建立一个“文艺论”理论体系的郭沫若,正经历着思想和人生道路的剧烈变化.这些情况对《文艺论集》的版本衍变自然发生了影响,它们既有文本上的,亦有文本之外的.这是《文艺论集》版本研究需要关注和考察的内容.同时,这对于疏理考察郭沫若著译作品中大量存在的非常棘手的“盗版本”问题,也会提供某种启示.  相似文献   

12.
文艺语体,作为语体的一个子系统,是历史形成的。《伊里亚特》、《奥德赛》和《格萨尔王传》的语音、词语、句法修辞和修辞格,大量而反复使用的表达手段、表达方式均具有形象性、情义性和审美性,开拓创新地成就了完整、规范的文艺语体,在语用体式建构上率先提供了样本。  相似文献   

13.
1751年元月,18世纪的政治思想大家卢梭发表了令人震撼的短论《论科学和文艺》(旧译《论科学与艺术》),让卢梭在一夜之间成为整个欧洲的"文化名人"。《论科学和文艺》虽然已成为西方政治哲学经典,引发的争议迄今没有停歇。通过释读这篇文章的前言,指出卢梭写作《论科学和文艺》针对的是他的朋友狄德罗的启蒙计划,昔日的朋友成为敌人。  相似文献   

14.
延安整风运动及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作为延安文艺的分水岭,使得延安作家的文学创作、理论话语阐释发生巨大转折。从整风前后延安文艺状况的比较着手,以报告文学为视角进行研究,认为报告文学在《讲话》发表后异军突起,不但成为实践《讲话》“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精神的重要文学样式,而且成为延安文艺由多元向一体化转型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5.
拜读张可礼先生的新作《东晋文艺综合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 2 0 0 1年版 ) ,我感触最深的是本书扎实而深厚的资料功底 ,和张先生那务实求真的严肃学风。十年磨一剑 ,功夫不寻常。若从搜集资料算起 ,先生此书足足构思与写作了十年 !先生在《后记》中说 :“在 80年代后期 ,我就想对东晋文艺作一点综合的探讨……资料是研究的基础。为了使自己的探讨有一比较坚实的根柢 ,我前后用了六年多的时间 ,编写了《东晋文艺系年》一书。此书 1 992年7月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同年 ,我以‘东晋文艺综合研究’为题 ,申报了中华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 ,结…  相似文献   

16.
对于延安文艺,人们大多首肯其政治性、人民性、民族化,而较少注意战争年代所具有的开放性。有人甚至认为,延安文艺相对封闭,与世界文学特别是西方文学隔绝。实际若放开视野,对延安文艺之指导思想、理论批评及创作实践作历时性考察,就会进一步认识《讲话》建构起的高层次理论体系及其对延安文艺发生的直接指导作用。延安文艺对于艺术生产力解放所达到的深度和广度,其间蕴含与当今时代相通的开放精神,对促进中华文化发展、繁荣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当代文艺思潮变革的历史不仅仅是知识分子文艺观念变革的过程,也是政治意识形态通过文艺期刊对文学思潮进行规训的历史.那么,从媒介的角度考察期刊与当代文艺思潮之间的关系,也许可以揭示出推动当代文艺思潮生成与发展的一些不为人所注意的原动力.基于此,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考察《文学评论》在创刊初期屡次学术转向的内在原因,进而研究这种转向对当代文艺思潮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作为习近平文艺论述最为集中的系统阐述,以群体与个体并重的人民文艺本质论、文艺与人民利益福祉重要关联的文艺功能论、文艺要适应人民多样化需求的文艺精品论、人民的精神与价值观塑造的文艺创作论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尊重与引领机制的文艺制度论,共同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人民文艺论的创新之处,从而成为新时代语境下社会主义文艺与人民关系的生动阐释与创新性表达,是极具历史意义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重要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研究20世纪三十年代一份隶属于中国文艺社的具有国民党背景的重要文学期刊——《文艺月刊》的文艺理念、出版发行、编辑变化、多样稿源以及核心人物王平陵等情况,可以发现,《文艺月刊》呈现出党派文学期刊罕见的兼容并蓄的风格,体现了编辑主体的文学自觉性,丰富了当时文坛的创作活动空间。  相似文献   

20.
《淮南子》的文艺理想观是对儒道文艺思想的融汇整合.首先,关于文艺本质观,《淮南子》坚持了文艺是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又强调了它是人的心灵自由创造的产物,是社会功用和审美的统一.其次,《淮南子》从艺术的特征、艺术的源动力以及艺术的审美效果等三个方面论述了"至情"观,第一次全面突出文艺创作的情感审美特征,其影响深远.再次,关于文艺作品的审美风格,《淮南子》主张阴柔与阳刚并举,自然美与人工美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