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孙中山的三大政策与新三民主义的内在联系吴剑杰孙中山晚年亲自确立和执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是确定不移的历史事实。需要深入研究的,不是寻章摘句去钩稽孙中山是否使用过“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以及“三大政策”这类词语的概念,而是他何以会在晚年...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是社会主义中国化的最早形态.联俄,走社会主义道路;联共,干社会主义事业;扶助农工,唤醒社会主义的力量.三大政策导致了孙中山革命实践与理论的三大转折把学习榜样从西方资本主义转向了东方的苏俄社会主义;把革命联合力量由大军阀、大资本家转向了中国共产党;把革命基本动力由资产阶级转向了工农民众.三大根本性转变使得孙中山的社会主义由主观变成现实.只有从孙中山三大政策的民生主义的时代特征与中国特点去理解与认识其社会主义,对孙中山晚年的评价才可能是客观和公允的.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先生晚年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这是他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和为中国革命所做的卓越贡献。 (一) “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中,就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因此,制定三大政策,就成了孙中山晚年实现其政治思想伟大转变的第一个重要内容。一、孙中山为国家的独立、统一、民主和富强奋斗了一生。但在先前漫长的革命历程中,他热衷于学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在晚年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这是孙中山为中国革命建立的丰功伟绩之一。孙中山大半辈子从西方资产阶级文化中寻找救国真理,百折不回地为在中国实现资产阶级共和制度而奋斗。辛亥革命失败后,孙中山虽然仍坚持民主革命的立场,但反袁斗争、“护法”运动都因找不到真正的依靠力量和提不出新的战斗思想武器而一再失败。“孙中山在绝望里遇到了十月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找到了新的救国道路和真正的革命盟友,从而形成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革命的伟大先行者,“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①他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在他的晚年,采取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其功彪炳史册,为后人所敬仰!阐述、研究孙中山在五四时期的政治思想和活动,对于理解他在晚年的思想变化无疑是很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他的杰出的历史功绩不仅在于他领导了辛亥革命,缔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而且还在于他在辛亥革命之后,继续坚持了民主革命的立场,并顺应历史潮流的发展,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从旧民主主义转变为新民主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提出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新纲领——新三民主义,使他的晚年思想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7.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之所以伟大,“不但因为他领导了伟大的辛亥革命(虽然是旧时期的民主革命),而且因为他能够‘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树立了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孙中山以其一生向西方资产阶级文化中寻找救国真理,到晚年终于主张“以俄为师”,下决心“联俄联共”,这不是偶然的。这是他积40年革命斗争所得出的一条宝贵经验,是苏维埃俄国的工农政府支持一切被压迫民族被压迫人民争取民族解放、对孙中山产生的巨大影响的结果,也是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整个世界潮流给中国革命所展现的一条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果实落入到封建军阀手里,致使孙中山陷入绝望之中。十月革命的爆发,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工农运动的迅猛发展,才使孙中山重振精神,在共产国际帮助下,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形成了新三民主义思想,从而推动了国民革命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先生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所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当历史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即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孙中山的政治思想有了一个伟大的转变,逐渐地提出了与他以往不同的政治主张——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从而促进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和国民党一大宣言重新解释的三民主义,是孙中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真诚的爱国主义者。为了祖国的独立富强,为了人民的自由幸福,不屈不挠地奋斗了一生。尤其是晚年,他“能够‘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树立了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首次倡导国共合作,为开创大革命时期波澜壮阔的大好局面奠定了基础。今年3月12日,是孙中山逝世六十周年纪念日,在举国隆重纪念这位革命伟人之际,缅怀他首缔国共合作的丰功伟绩,对我们今天完成中华民族统一、振兴的宏伟事业,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他在坎坷不平的道路上始终坚持革命,勇于修正错误,同各种反革命复辟势力进行顽强不屈的斗争。尤其是他在晚年“适乎世界之潮流,应乎人群之需要”,对他创立的三民主义毅然作出新的解释,使旧三民主义发展为反帝反封建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的新三民主义。他这一行动,对推进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值得中国人民永  相似文献   

12.
通常我们把孙中山实行的三大政策表述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其中“联共”的内涵是: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允许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照孙中山的话说;“来者不拒,所以晤吾党之量能容物。”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在1924年国民党一大会上,确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和改组国民党,开始了他一生中最光辉的转变。这无疑应有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原因。我们认为,孙中山实行三大政策和改组国民党,主要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但他之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扩大了统一战线,赢得了辛亥革命的胜利,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结束了绵延两千余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新文化运动的蓬勃发展,在共产国际、苏联和中共帮助下,孙中山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并发展了三民主义,指导了两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实现,取得了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的胜利,大大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已经七十周年了.七十年来,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已经一去不复返.展望我国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美好前景,令人精神振奋,信心倍增.此时此刻,我们深深怀念伟大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孙中山不但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了帝制,建立了共和国,而且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确立了著名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推进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进程,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建树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相似文献   

16.
按照通常的提法,一九二四年一月召开的国民党“一大”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但是,这种提法却由于在国民党“一大”文献中没有出现“三大政策”这个概念,而被怀疑和否定。前年出版的《中共党史大事年表》再次肯定了通常的提法,指出:“国民党‘一大’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我们认为这种提法反映了厉  相似文献   

17.
第一次国共合作中的中国共产党与孙文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整个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我党在“中国革命分两步走”、“中国革命是国民革命”等意义上接受了三民主义理论;在执行过程中,我党对三民主义理论进行了取舍,坚持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立场;随着国民革命的深入,我党在理论上有摆脱三民主义的趋势,但由于理论上新民主主义的完整概念没有形成,因而导致了思想上和实践上的混乱。  相似文献   

18.
作为孙中山先生的夫人,宋庆龄同志和鲁迅等人联手于1932—1933年,以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包括新的“民权主义”)为武器,并在一定程度上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针(鲁迅当时已经成为共产主义者,宋庆龄也与之十分接近),组织并领导了“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又叫“中国人权保障同盟”);同国民党压制反对人权的行为作斗争。这件史实,以百分之百的确凿性,证明中国共产主义者向来是“尊重人权”并为人权的实现而斗争的。  相似文献   

19.
一九二四年,孙中山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在广州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改组了国民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这是孙中山也是国民党的历史的一大进步。改组后的国民党,在中国革命高潮的第一时期曾经起了很好的作用。研究中国现代革命史,不能不研究国民党,尤其要研究改组后的国民党的性质及其作用。 改组后的国民党究竟是什么性质?传统  相似文献   

20.
一九二四年一月,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正式决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接受了我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并发表了大会《宣言》,改组了中国国民党。这样,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了广泛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这是孙中山先生在新的征途上迈出的一大步,也是他晚年的丰功伟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