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艾略特的代表作《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中,主人公普鲁弗洛克的爱情悲剧从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其性格悲剧,诗人在对人物性格的塑造以及悲剧形成的描述上着重突出普鲁弗洛克在日常交际中的矛盾点,认为他对普通人交际中所需原则的颠覆是导致其性格悲剧与爱情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以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关联原则和对意识凸显程度的顺应为语用理据,对《情歌》中普鲁弗洛克的性格悲剧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2.
英国作家王尔德的著名童话故事《夜莺与玫瑰》中的红玫瑰有其丰富的象征意义。从表层上看,夜莺用生命塑造的血玫瑰象征着一朵爱情之花和激情之花。但深层次分析,这朵红玫瑰是一朵艺术玫瑰,它生动地体现了作者的唯美主义思想。同时,它又是一朵灵魂玫瑰,它是夜莺灵魂的化身,即作者灵魂的化身。王尔德以玫瑰的碎裂来针砭时弊,呼唤珍惜真爱。在某种程度上,《夜莺与玫瑰》堪称一部爱的圣经。  相似文献   

3.
《康定情歌》是具有多重意蕴的主旋律爱情题材作品,在宏阔的视域中展现了厚重的历史,在诗意化的表达中聚焦了纯美的爱情,在审美化的呈现中重构了文艺的创作与民歌的传播.作品在情节建构、情感流露与内涵挖掘等方面,均体现出非凡的艺术品格.作品是对民歌《康定情歌》文化母题的基本意旨的生动诠释和独特韵味的拓展强化,极富感染力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4.
"命题"是古代文论的重要构成形式。《知音》篇作为《文心雕龙》关于文学鉴赏和文学批评的专论,刘勰在文中提出了一系列有关文学鉴赏和文学批评的理论命题。这些命题从形式类型上看,主要有四种构成形式;从理论内涵上看,各有不同的思想内涵,构成了刘勰文学欣赏、批评论的基本内容;从价值意义上看,这些理论命题在今天仍然具有切实的应用价值和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歌剧《卡门》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充满新奇性和异国情调。采用别具一格的舞曲的形式,在曲中强烈的节奏表现了不同的人物性格,弦乐和打击乐活泼地奏出使其色调和激情大放光彩。西班牙的塞维亚城发生的爱情悲剧中出现许多经典的唱段,尤以《哈巴涅拉舞曲》、《赛吉迪亚舞曲》、《吉普赛舞曲》最能表现吉普赛人豪放的性格。《卡门》这部歌剧也成为法国歌剧史上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6.
《史记》不仅尽情鼓荡英雄们的风云之气,还在战争间隙演绎了几出儿女风情的好戏。"霸王别姬"是风云气兼儿女情的不朽之笔,它演绎了"战争与爱情"."英雄与美女","生存与死亡"三对文学母题。"弱女子勇救落难公子的爱情佳话",以战争为故事展开的背景,是两情相悦的风情喜剧。对"红颜祸水"进行的政治道德上的口诛笔伐,遮蔽了其中存在的"男女真情",其中的普世性的爱情不能一概被抹杀。司马迁以史家笔法书写烽火中的爱情,掀开了战争中最浪漫的感情——爱情的红盖头,开辟了以此揭橥人性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7.
《简·爱》和《呼啸山庄》都是以第一人称进行追述的小说,都是在讲述爱情"寻求"的主题,遵循"失而复得"的模式。简.爱和罗切斯特在相识相恋历经重重磨难之后,最终牵手走进婚姻的殿堂;希克厉在尘世虽然没能和凯瑟琳在一起,但当死亡降临后,他在死亡这种永恒中和凯瑟琳得到了同一。虽然两位作家作为生活在一起的亲姐妹所处的环境相同,作品里爱情主题模式也相同,但两部小说的情节结构存在着明显的不同之处,两位作家在处理叙事时间和故事时间的安排上大不相同,而这种不同的安排是由于文本的情节复杂程度决定的。  相似文献   

8.
基于哲学逻辑视角解读《道德经》:第一概念为“道”;第一命题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推理过程为运用确定性思维审视整体世界,运用不确定性思维解析具体事件.所带来的启示是:完成“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和谐社会构建”这一命题,从宏观层面来说是找寻社会管理的逻辑起点,解决社会矛盾中的根源问题;从微观层面来说是把握社会生存的道德底线,推进社会交往中的可持续发展.最后,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是:在一个关注道德的社会中,《道德经》如何能够有效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公孙龙正名——《白马论》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为《白马论》之中心论题“白马非马”的本意 ,既非“白马不是马”,亦非“白马不等于马”,而是“‘白马’不是‘马’”,它是一个表征名与名之间关系的符号学命题。在《白马论》中 ,公孙龙通过肯定名与指称对象的对应关系 ,揭举了作为词项符号的名的确定性以及名与名之间的相对独立性 ,并严格区分了名的提及与使用。因此 ,从《白马论》的思想意蕴来看 ,它实际上是一篇探讨名与名之间关系的符号学专论  相似文献   

10.
《苏报》因宣传革命而触怒清政府,遭至封杀,撰稿人被捕,是为"《苏报》案"。作为"中国近现代史百科全书"的《申报》对此案进行了全程报道,但它在字里行间与行文的语气上有隔岸观火与落井下石之嫌,表现出了与它作为报界领袖极不相称的立场,在报界同仁遭遇不幸的时候不仅没有表示同情、施以援手,反倒充当了满清政府的应声虫。作为一个幸灾乐祸的看客,它在貌似公正的报道下,让读者看到了清政府勾结洋人戕害革命者的丑恶行径,也真切地感受到外国侵略者对我国司法的粗暴干涉,从而激起了更多的仁人志士走上革命道路,这种结局是《申报》始料未及的。  相似文献   

11.
晴雯与小红,是或曾经是怡红院的就在出身、才能、性格、情感与命运诸方面具有鲜明的可比性.一个是无家孤女,刚烈率真,疾恶如仇,向往平等,从不献媚于主子,到死都没有改变问罪于天的姿态;一个是家生女儿,世故圆滑,努力钻营,抓住每一次能向主子献殷勤的机会向上爬,以实现自己的梦想,最后得到较好的归宿.她俩不同的人生轨迹,可以给予读者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革命文化和红色文化既有内在联系,也有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在文化历史维度下,革命文化与红色文化同根同源、同向同行;其次,在文化意义维度下,革命文化与红色文化破立协同、相辅相成;再者,在文化符号维度下,革命文化与红色文化广狭相通、交而不合.在新时代背景下,探析革命文化与红色文化的内在联系,对于传承红色基因,增强文化自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镜花缘》与《红楼梦》两部古典名著中塑造了众多的才女形象,体现出鲜明的才女意识,且其才女意识的基本内涵都是对女子读书的肯定和对女性才学的赞赏.透视两部名著的创造人,李汝珍与曹雪芹的才女意识在写作目的、才女之才的内涵等处有着共同特征,并由他们进步的妇女观所决定.但是,由于两人在生活阅历、知识修养、治学兴趣以及对科举制度认识等方面的不同,两部名著所昭示的才女意识在立足点和为女性所设定的读书目的,以及女子才学内涵的侧重点上也存在诸多的差异《镜花缘》主要表现为其读书吟诗、民间百戏与音韵学知识;《红楼梦》则表现为其诗才、绘画才能以及理家之才.  相似文献   

14.
《镜花缘》与《红楼梦》两部古典名著中塑造了众多的才女形象,体现出鲜明的才女意识,且其才女意识的基本内涵都是对女子读书的肯定和对女性才学的赞赏。透视两部名著的创造人,李汝珍与曾雪芹的才女意识在写作目的、才女之才的内涵等处有着共同特征,并由他们进步的妇女观所决定。但是,由于两人在生活阅历、知识修养、治学兴趣以及对科举制度认识等方面的不同,两部名著所昭示的才女意识在立足点和为女性所设定的读书目的,以及女子才学内涵的侧重点上也存在诸多的差异:《镜花缘》主要表现为其读书吟诗、民间百戏与音韵学知识;《红楼梦》则表现为其诗才、绘画才能以及理家之才。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代艺术界,代表政治精神的“红色文化”经常出现在创作作品中.这种设计风格早在20世纪初期已经形成,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因为政治的变革也表现出一些新形式的精神风貌,并于90年代得到快速发展.到了21世纪早期,发展到具有一定规模,在社会上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通过了解红色文化,重点研究红色文化在当地视觉艺术创作中的表现特点,摸索出红色文化和当代视觉艺术设计的共同点,进而推进红色文化的成熟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文章围绕领袖人物在定都前后的战略决策,从三个切入点将太平军和红军作了对比.首先从太平军定都天京展开剖析,认为是杨洪权力之争的结果;而红军建立井岗山革命根据地则是由主客观因素决定的.其次对二者围绕巩固政权、保卫都城的战略、战法的异同进行分析,论述了太平军的盲目性和保守性,同时也客观评价了红军的积极战略.再次从阶级方面分析太平军与红军的组成成分,得出二者群众基础相同,但指导思想不同,因此遇到涉及个人利益的问题时就表现得大相径庭.全文论述以太平军为主,红军为辅,重点在于探讨太平军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魏晋风度历来为人津津乐道,它的精神内涵一直为中国文人所钦羡;而在众多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恐怕再也没有比<红楼梦>更能引起人们的兴趣和关注了,探究二者深层的内在关联因之显得特别有意义,而在这之前,或为零碎的片断,或作粗略的分析,还没有系统地将二者放到一起加以详细论述的文章,以贾宝玉为例,探讨<红楼梦>与魏晋文人精神风貌在追求个性自由这一特性上的的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是一个能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本旨 ,寄托中华文化之精魂的文本。《红楼梦》走向世界与世界走向《红楼梦》是一个充满辩证性和悖论性机趣的话题。“人间红学”与专业研究者、翻译者等的相对专门性的工作应该有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之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内容。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将红色基因传习与落实立德树人紧密结合,是驱动优质教育以及引领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力量。由此,尝试分析传习红色基因与落实立德树人在逻辑上的内在耦合关系,并构建理论教学、宣传引领、实践教育的红色基因传习落实到立德树人过程的协同路径。  相似文献   

20.
印度政府与纳萨尔派之间的冲突已长达近半个世纪,它涉及革命与发展、反叛与镇压、变革与维稳等对立命题,这也是很多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的“红”与“绿”的矛盾。印度政府主要采取军事手段遏制纳萨尔运动,不断加大军事财政投入、强化国家安全部队并利用私人武装等。地方政府在反纳萨尔实践中采用的军事组织和策略主要有“灰狗”组织、“和平行动”、“特殊警察”以及伪遭遇战等。军事遏制策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印度社会的结构性问题,它未能彻底根除纳萨尔暴力。纳萨尔运动有着深刻的社会和政治根源,它在本质上是一场基于意识形态的革命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