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移民是各国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移民对宗主国来说已经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建设力量。在美国,中国移民几乎伴随了美国建国后的整个历史时期,为美国的发展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美国的中国移民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8世纪80年代到1940年,这一阶段种族歧视占主导地位;第二阶段,从1945年到1960年,涌现出一批重新审视中国移民的美国学者;第三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为扩大高科技人才队伍,修改移民法,使大批华人知识分子涌入美国,为美国的发展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基于投入产出中美居民生活消费间接碳排放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对中美两国居民2002年、2005年、2007年、2010年因居民生活消费引致的间接碳排放进行定量的核算,在核算的基础上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在居民生活消费引致的间接碳排放总量方面,美国整体上一直高于中国;但近些年中国呈逐年快速上涨的趋势,美国则呈现逐年略微下降的趋势;(2)美国居民消费引致间接碳排放主要集中在居住、文教娱乐、交通通信方面;中国居民消费间接碳排放主要集中在居住方面,约占50%左右,在文教娱乐、交通通讯方面,中国远低于美国;(3)在家庭设备方面,中国居民家庭设备使用量增长迅速,但是家庭设备碳排放量却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4)从居民居住导致的间接碳排放量绝对量来说,美国居民居住部门的碳排放量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数值4亿吨;而中国居民居住导致的间接碳排放量从2002年的1.5亿吨增加到2010年的5亿吨。  相似文献   

3.
时间观与民族文化--中美时间观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文化学的角度比较中美时间观念,可以看出中国传统的时间观既是线性时间观又是循环时间观,以循环时间观为主,而美国则是线性时间观;在时间取向上,中国重视历史,有过去的时间取向,美国重视未来,有将来的时间取向;在计时、用时和守时的习惯上,中国属于多向时间习惯,美国属于单向时间习惯.  相似文献   

4.
顾国平 《国际论坛》2013,(1):29-35,80
美国在对华经济政策中不仅动用了包括进口限制、出口扩张和汇率在内的经济武器,还使用了众多的非经济手段:经贸问题政治化;在贸易逆差和汇率等问题上移花接木,把中国作为美国自身经济问题的替罪羊;要求中国为全球经济平衡和美国的经济霸权承担更大责任;诋毁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等。美国不仅透过现实主义的视角审视对华经贸关系,强调相对收益,而且还以现行国际体系构建者的身份,充分利用体系赋予的特权和强势话语,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对中国的行为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5.
移民是各国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移民对宗主国来说已经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建设力量。在美国的中国移民几乎伴随了美国建国后的整个历史时期 ,为美国的发展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美国的中国移民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从 1 8世纪 80年代到 1 94 0年 ,这一阶段种族歧视占主导地位 ;第二阶段 ,从 1 94 5年到 1 96 0年 ,涌现出一批重新审视中国移民的美国学者 ;第三阶段 ,从 2 0世纪 6 0年代以来 ,美国政府为扩大高科技人才队伍 ,修改移民法 ,使大批华人知识分子涌入美国 ,为美国的发展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1905年中国人民的反美爱国运动,是美帝国主义长期欺压、侮辱、虐待旅美华工、华侨所引起的。从十九世纪中叶起,美国资产阶级为开发西部太平洋地区,就通过诱骗、拐掠、绑架等卑劣手法,将广东、福建等地的中国人大量运往美国;随后,中国沿海部分地区劳动群众因生计所迫,有不少人流往美国谋生,至八十年代,在美华工达三十余万人。广大华工在美国西部所有的矿山、森林、牧场和工地里艰辛劳动,为美国西部工业的发  相似文献   

7.
1949年至1972年,美国对华政策经历了从“脱身”、观望到孤立与遏制,再到接触与对话的巨大转变。孤立和遏制中国给美国造成严重损失,与中国接触和对话、开展互利合作,是美国唯一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美国的遏制战略与巴黎统筹委员会、中国委员会论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战时代 ,美国政府利用巴黎统筹委员会、中国委员会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经济遏制政策。其演变趋势主要表现在 :打击对象从苏联转向中国、复归于苏联 ;从禁运战略物资为主转向限制高新技术转让 ;从把经济、军事援助与贸易管制直接联系起来转变成为进口制裁与贸易管制相结合 ;从阻碍苏联集团国家战争潜力的增长转变成为改变苏联的外交政策和国内政治 ;“差别”政策乃是其分化苏联集团国家关系的重要手段。美国冷战战略左右了巴黎统筹委员会、中国委员会东西方贸易管制政策的走向 ,西方国家的动向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美国冷战战略的调整和变迁。  相似文献   

9.
农业保险对于贫困地区脱贫有重要促进作用。美国农业保险的法律规范、财政补贴、巨灾机制等促进了其保障水平的提高。中国农业保险在财政支持、补贴品种和农业巨灾分摊机制等方面同美国仍有较大差距。“4E”评价法是评价政府绩效管理的基本原则,并在国内外的政府绩效评价中有广泛的应用。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4E”评价法,构建农业保险保障水平和反贫困绩效指标体系,从经济性、效率性、效益性和公平性四个方面对中美农业保险的扶贫效益进行比较。借鉴美国农业保险的成功经验,从中国农业保险的保障体系、巨灾保障机制、政策精准度和农业保险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有助于提高中国农业保险保障和反贫困水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太平洋战争时期美国对华政策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937年的七·七事变到1941年12月的珍珠港事件,这一时期的美国对华政策是美国与日本侵略者在中国既争夺又妥协的产物。它突出地表现在美国处理它与中国沦陷区和国统区的关系上,美国不但向沦陷区源源不断地输出重要战略物资和日用必需品,其数量甚至超过对国统区的输出,而且,美国不惜牲牺它在华的部分利益以缓和美日之间的矛盾。美国虽然对中国的抗战表示“同情”,但实际上,没有给予中国有效的军事援助和经济援助。因而,从1937年到1941年的美国的中立政策事实上是对日本侵略中国表示妥协的政策。珍珠港事件爆发,日本直接与美国发生了军事冲突,迫使美国参加了反法西斯战争。美国参战后,为了迅速阻止日本的侵略扩张,迫切需要利用中国战场牵制日军南下,因此,美国对华政策才开始发生重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世界大豆进口大国,美国、巴西和阿根廷形成了向中国出口大豆的寡头垄断格局。但由于跨国粮商对大豆产业链的控制,中国在国际大豆市场缺乏定价权,卖方寡头垄断也被弱化。追求出口利益诱使巴西与美国在中国大豆市场竞争。从巴西大豆对中国的出口潜力、定价能力和政策动向3个维度考察了在跨国粮商控制下的中国大豆进口市场上巴西与美国之间的竞争关系。研究发现:长期内巴西对中国出口的大豆数量替代美国,短期内巴西出口旺季垄断能力加强且旺季持续时间延长;巴西积极调整大豆生产和贸易政策既提高了大豆出口自主定价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又有利于拓展中国大豆进口政策选择空间,改善中国从大豆进口中的贸易获益。最后,简要阐述了该结论蕴含的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美在越南对抗的缘起是复杂的.从美国方面来看,它根源于美国领导人对共产主义的敌视和"多米诺骨牌理论"以及冷战背景下对抗中国、维护其世界霸权的需要;从中国方面来看,由于中国政府重视中越两国之间的传统友谊和对国际主义坚定信仰,中国领导人坚决反对越战期间美国对中国造成的军事威胁.然而,国际政治风云变幻莫测,中美两国领导人从各自的国家利益出发,以朝鲜战争为前车之鉴,凭借外交智慧,借助于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使两国间避免了直接的军事冲突,终于化干戈为玉帛.  相似文献   

13.
围绕着中国的崛起,在美国国内出现了四种不同的理论解读,一是新现实主义,二是传统现实主义,三是贸易和平论,四是民主现代化论。前两个视角从现实主义的立场出发,将中国的崛起看成是美国的威胁;后两个视角从自由主义的理论出发,认为中国的崛起不会威胁美国的国际地位。前者形成对华“遏制派”,后者便是对华“接触派”,两派对中国的经济、军事、政治和意识形态的解读各抒己见,见仁见智,从1993年至今,展开了激烈的对华政策辩论。这次辩论打破了美国传统的政治分野和内政外交之间的界线,给两国关系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而辩论双方在逻辑前提和政策目标等方面又有许多共通之处。  相似文献   

14.
美国中文藏书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69年至第二世界大战前夕,为美国早期收集中文藏书时期。其书籍来源主要依靠中美两国间的书籍交换,中方的馈赠,以及两国外交官、学者、商人的私人捐赠。从第二次世界大战迄今,为当代美国收集中文藏书时期,可分为三个阶段:一、1949年之前,随着美国专门研究亚洲和中国的学术机构的建立,对中文书籍进行了有目的,有计划的大规模采购;二、1949至1972年,中美两国交往冻结,美国中文藏书的来源主要为台湾、香港、和东南亚;三、1972年迄今,美国直接从中国大陆购书。美国是中国境外最重要的一处中华文化宝藏之地,有计划地开发整理这笔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5.
美国在当今世界具有全球影响.中国大学生基本上是依据美国的对外政策和它的国内制度环境去认识和了解美国,因此大学生一方面从美国霸权主义对外政策的角度出发讨厌美国,另一方面从美国先进的国内制度环境的角度出发羡慕美国.中国大学生还应该了解"和而不同"的中美外交战略.从各方面看,中国与美国应该处于"和"的状态,但在一些重大原则问题上,中国必将与美国进行坚决斗争.  相似文献   

16.
美国作家对中国的书写从美国建国之初就已开始。第一类是对中国的想象性书写。这类书写建立在虚构的基础之上,将中国或想象成为繁荣富庶的人间乐土,希望发展中美贸易交流,促进美国发展;或将中国想象成为异教徒的负面国度,以彰显美国的优越性。第二类是亲历者的见证。一些美国作家在中国长期生活过,他们书写中国的作品基于其亲身体验,具有真实的细节。有些亲历者的书写力图将真实的中国介绍给西方,以增进相互了解;而有些则努力迎合西方对中国的偏见,以赢得图书市场的份额。第三类是对中国的隐性书写。一些美国文学作品讲述美国白人的故事,与中国毫无关系,却在字里行间,潜藏着对中国的影射,形成对中国的隐性书写,并因其隐蔽性而产生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三个方面探讨了美国反垄断立法给我国反垄断立法带来的启示.首先,介绍了美国反垄断立法的概况<谢尔曼法>的通过,垄断是严重犯罪原则的确定,美国反垄断专门机构--联邦贸易委员会的创立以及从八十年代开始的美国反垄断立法思想的转变.次之,论述了中国反垄断立法的现实性和必要性,指出,中国的垄断行为尤其是行政垄断行为非常严重,制定反垄断法已迫在眉睫.最后,论述了美国反垄断立法给我国反垄断立法带来的三点启示,呼吁在我国尽快出台反垄断法,让垄断这头"经济怪兽"在法律面前"俯首贴耳".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的胜利与以下两个问题息息相关,即中国能否全面抗战,能否坚持到最后。美国华侨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使中国出现全面抗战局面;在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同时,美国华侨也从物资到精神等多方面给予中国力所能及的帮助,支援祖国坚持抗战。总之,美国华侨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美国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是美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2002年中美贸易额970亿美元,占中国进出口总额的六分之一。 从迪斯尼到每一个购物超市,从纽约到全美各个城镇,从服装、玩具到电器、自行车,从茶叶、食品到生活用品,太多的Hade in China让你目不暇接。 其实“中国制造”并不是洪水猛兽,她在美国历史上有特定的历史蕴涵。 “来自中国的茶叶促成北美独立”。  相似文献   

20.
美国在中国的经济扩展,迟于欧洲各国及日本。一次大战后,美国在中国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加强活动,以增强在中国的竞争力。中国留美学生和美国“世界主义者”对这些活动也起了促进作用。美国这些努力为30年代中美关系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