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何萍 《求是学刊》2007,34(3):25-31
马克思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化哲学传统,这种文化哲学传统是对维科文化哲学的批判继承。在继承方面,马克思的“实践的唯物主义”采取了文化哲学的范式,把实践看作是人的自我创造活动,从人的文化性和生物性的统一上说明人的文化创造是如何可能的,把人的历史创造、人的发展看作是不断克服自身的自然性而走向文化性的过程;在批判方面,马克思的“实践的唯物主义”以工业阐发人的理性,并以此作为人的文化创造的感性基础,把近代哲学的抽象的理性改造为人的现实的批判的活动,从而创造了自己的文化哲学品格。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从“实践的唯物主义”的这种富有个性的文化品格中发展出马克思主义的工业文化批判理论。  相似文献   

2.
欧阳剑波 《社科纵横》2008,23(9):123-124
文化是国家核心竞争力重要因素,文化的发展进步反映着社会的文明进步,文化的发展推动着人的全面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说,文化的发展过程也是人的本质发展的过程;社会发展的最终尺度是文化的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文化现代化是实现人的现代化的重要前提.文化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存在良性的互动.  相似文献   

3.
《求是学刊》2017,(2):35-40
劳思光把文化看作源于人的自觉意识的活动的产物。通过借鉴黑格尔文化理论模型、帕森斯理论模型等,劳思光探讨了文化成长与文化变迁的机制,文化成长是一种文化内部的发展、完成过程,文化变迁则是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促进;区分了文化建设意识和文化解放意识,文化建设意识是一种文化原始目的的层层进步和创造,文化解放则是一种文化对自身功能限制的突破。  相似文献   

4.
南斯拉夫实践派是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流派之一,文化理论是其理论建树的一个重要方面,他们认识到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中包含着深刻的文化反思精神,并一直致力于对人类生存困境中的文化危机进行反思和超越。他们认为对文化的重塑比制度的重构更符合南斯拉夫现实社会的内在要求,文化可以重新整合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使个体与社会共同体产生认同,从而最终实现人的总体性发展。正是从这样的分析出发,实践派的理论家认为:文化应具有独立性,不受现实社会生活的支配;文化应具有理想性,要从总体上超越特定社会目标;文化对于社会主体应具有塑造性,要激发社会主体的创造活力,不断推进社会整体的进步与发展。虽然实践派的文化理论是一种纯理论的而非实践性的反思,但它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及不断推进我国文化的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朱泓 《学术交流》2002,(3):139-141
创造是人的本质属性的最高表现。人类社会的发展 ,从根本上取决于人的创造能力的发展。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高等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具有创造才能的人 ;而人的创造能力的发展 ,又推动了知识经济的发展 ,推动了整个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6.
王世梅同志《流徙文化论》,“把人类的流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研究”,这是一个贡献。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进步最终决定力量是生产力。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人类在谋求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发明创造了生产工具。人造工具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开始创造文化。这种物质形态的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使人的劳动同本能的、动物式的劳动相区别,才成为真正的人类劳动。  相似文献   

7.
文化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社会实践中取得的文明成果及其取得文明成果的历史轨迹。文化是与自然相对的概念。其中积淀着人类创造、人的价值观念和理性观念以及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按文化的形态来划分,可分为器物文化和精神文化以及介于二者之间的制度文化三...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社会进步应当理解为社会本质的进步,其标尺是文明的程度。社会主义社会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时代”,创造着比资本主义及以往一切社会的文明高得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进步的社会。祉会主义进步既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也是一个在曲折、不平衡的发展中前进、上升的运动过程。社会主义进步的显著标志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劳动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和谐统一和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进步论的立论基础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进步的力量源泉是“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原则、加速器是科学技术发展、保障机制则是承认和驾驭社会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9.
田淑晶 《社科纵横》2012,(11):84-87
人类通过文化创造不断解放自身,创造理想的世界;反过来,文化给人和人的生存提供了规训和框定。这种规训和框定,就人类整体而言,代表积极的力量。但具体到个体,当其现实生存与文化的框定存在距离的时候,文化的框定便有可能使人陷入矛盾、焦虑,甚至导致生存的危机。《天津俗人》对此有深刻的挖掘和展示。如何弥合指向抽象、整体的人的文化规训与具体的人现实人生之间的裂隙,是任何时代任何文化中的人们共同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李长成 《创新》2015,9(1):54-58,127
在面对时代难题的过程中,马克思等人阐发了文化创造活动的根基、文化创造活动的阻碍、文化创造活动的理想,初步解答了文化何以可能、文化的发展如何可能、文化的发展究竟是为了什么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