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评估的主体的确认直接影响到政府绩效评估的客观性、准确性和权威性。由于历史及现实的原因,我国的绩效评估主体体系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存在主体缺位的误区,评估者素质不高,评估主体的确认尚未纳入到制度化轨道等。在借鉴西方国家的先进做法的基础上,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建立和完善评估主体体系:完善和优化评估主体的构成;把评估主体体系纳入制度化、专业化轨道;提高评估者的评估素质。  相似文献   

2.
政府绩效评估的现状及其对策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政府绩效评估作为一项有效的管理工具,在世界各国理论研究与实践管理中受到广泛关注。随着我国政府推行政府目标责任制,政府绩效评估问题也成为理论界和实践界研究的热点。但由于起步较晚,我国政府绩效评估还处于初级阶段。结合国情和政治环境,我国政府绩效管理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完善立法,保证绩效评估的制度化、规范化;以公民评估和专家评估促进政府绩效;树立以公众为本的绩效观;在评估方法上,以现代信息技术等作为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政府采购绩效评估具有监督政府采购行为、提高政府采购绩效和改善政府形象等作用。文章分析了我国政府采购绩效评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政府采购绩效评估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政府采购绩效评估现状及其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采购绩效评估具有监督政府采购行为、提高政府采购绩效和改善政府形象等作用.文章分析了我国政府采购绩效评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政府采购绩效评估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论政府绩效评估的开放性条件及其完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效果一方面取决于评估系统是否完善,另一方面取决于实施评估的条件是否完备.处在转型期的中国,政府绩效评估的实施首先需要具备适合的条件,而开放性条件是所有条件的根本.为此,完善开放性条件是政府绩效管理成功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继政府绩效评估在西方国家取得良好效果以来,在我国理论界和实践界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政府绩效评估并不能一蹴而就,其良好的绩效评估效果的取得需要具备文化、制度、社会和技术等条件。因此,我们要努力营造良好的绩效评估氛围,吸纳多元主体参与,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并用制度化的形式保证其实施。  相似文献   

7.
政府绩效评估:现状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政府绩效评估作为政府再造的重要内容和根本性措施,强调以结果为导向,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西方发达国家行政效率的提高和政府服务能力的增强、带来了政府与公众之间关系的改善。这种社会效果促使政府绩效评估成为了一种世界性的潮流。就我国而言,政府绩效评估虽然成为了学术界研究的热门课题,成为了政府部门推行管理创新的重要措施,但如何使西方发达国家政府绩效评估的实践经验能够结合我国的实际并加以本土化、如何使企业绩效评估的方法能够结合政府公共管理特征并加以制度化、如何探索构建中国特色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和实施方法、如何消除政府绩效评估施行的体制性障碍等问题,还迫切需要我们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上加以研究,并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形成共识。  相似文献   

8.
发展与完善政府绩效成果考核评价体系是在客观认识国家治理状况前提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现代化为背景,从合法性的制度维度、有效维度、参与治理维度、治理多元维度对政府绩效评估体系进行分析,并针对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实践中存在的绩效评估目标设定偏差、指标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不足、评估中的公民参与沟通不充分等问题,从利益整合、大数据支撑、扩大公众参与、建立制度化的操作机制等四个方面构建科学合理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使其真正成为政府治理行为有效性与否的"晴雨表"。  相似文献   

9.
我们的政府是一个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服务型政府。公众满意原则应成为政府绩效评估的终极标准。本文基于行政伦理的视角,以满意原则为标准,对当前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中应建立怎样的评价体系及评估主体做一探讨性分析。  相似文献   

10.
政府绩效评估主体体系建构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压力型政府体制、传统公民文化、经济社会转型等历史与现实因素的影响,我国政府绩效评估主体多以上级评估下级的形式出现,缺乏社会组织和公众的有效参与。在这种自上而下的评估体制中,上级政府往往根据自身的需要确立评估标准,下级政府则根据上级政府的需要予以积极迎合,因而绩效评估“理性选择”机制时常发生扭曲。科学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主体体系安排,应该坚持公众本位价值取向,凸显社会公众、社会中介组织、专家等在绩效评估中的分量,建构一个由政府主导的、公众广度、深度参与的多元主体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1.
政府绩效评估价值及其实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政府绩效管理是政府绩效评估价值的实现过程.顾客至上的价值、公共责任的价值、投入产出的价值是政府绩效评估的主要内涵.我国还处于政府绩效管理的起始阶段,政府绩效类型主要有普适性的政府机关绩效评估、具体行业的组织绩效评估、专项绩效评估.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必须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确立正确的绩效理念,重建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切实提高公共部门效能.  相似文献   

12.
政府绩效管理是政府绩效评估价值的实现过程。顾客至上的价值、公共责任的价值、投入产出的价值是政府绩效评估的主要内涵。我国还处于政府绩效管理的起始阶段,政府绩效类型主要有:普适性的政府机关绩效评估、具体行业的组织绩效评估、专项绩效评估。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必须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确立正确的绩效理念,重建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切实提高公共部门效能。  相似文献   

13.
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创新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政府高层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推动下,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活动广泛开展,政府绩效评估在理论、方法、指标体系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值得我们高度关注。创新我国地方绩效评估体系,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价值指导,全面落实以人为本;完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用全面标准来评估政府绩效;构建多元化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主体,引入公民参与机制;加快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法制化进程等。  相似文献   

14.
政府绩效评估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公共组织管理的方方面面,为建立"行为规范、公正透明、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政府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当前各地对于政府绩效评估的实践有很大的差异性,本文尝试探讨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发展趋势,为各地方政府全面认识和操作政府绩效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现状、问题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实践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归纳和分析,提出推进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工作,要从积极完善绩效评估立法、培育多元化的评估主体、构建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和进一步提高对绩效评估意义与功能的认识等方面开展工作,以提高政府绩效,应对全球化背景下各国政府管理能力竞争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政府绩效评估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价值选择过程,它是通过主、客体互动来具体体现。政府绩效评估的价值选择由不同要素构成,主要包括价值主体选择、价值客体选择、价值目标选择、价值中介选择、价值环境选择、时机选择等。为避免在政府绩效评估的价值选择过程中出现偏差,需遵循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统一的原则以及代价最小与价值最大相统一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新公共服务理论奉行服务理念,强调在民主对话、沟通协商的基础上加强政府与社区、民众的合作互动,建立有效的公民利益表达机制。这些理念和思想内容对我国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构建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政府绩效评估在衡量政府管理水平、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提高政府运作效率、改善政府服务质量、实现民主、公平等基本价值和提升政府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较为科学、系统、合理的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体系,为推进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理论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观点,有利于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实践的完善及其推进.  相似文献   

19.
政府绩效评估的经济、政治和组织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过去的20多年时间里,在新公共管理的背景下,西方一些国家掀起了政府绩效评估改革。它在以下几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一是在经济功能方面,通过目标导向机制、财政控制机制和激励机制,使绩效评估成为建立高效政府的有力杠杆;二是在政治功能方面,通过加强政治责任性与科层责任性之间的衔接,绩效标准和绩效结果公开化,公众直接参与政府战略目标、绩效指标和标准的制定,参与决定财政安排等,改进公共责任机制;三是在组织功能方面,通过对传统科层制的改造,如下放权力和放松规制、组织结构扁平化、简化决策程序和办事程序、建立快速的公民诉求反应机制和建立电子政府等,成为政府再造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20.
政府绩效评估的多元主体分析及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绩效评估问题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经受到了国外学界和政界的关注,我国对这个问题的研究现已如火如荼。本文从政府绩效评估的含义入手,分析了政府绩效评估的理论构架,讨论了评估主体多元化模型,认为评估主体应包括政府组织、同级人大组织、专家或学术研究组织和公共群体;进而采用"维度—基本指标—指标要素"的指标模型结构构建了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