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政治文明与政治制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制度是统治阶级通过组织政权以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原则和方式的总和。政治文明的核心是政治制度建设,因为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加强政治制度建设,批判地吸收西方政治制度建设的有益成果,可更加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2.
顺应着国家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传统行政模式已经成为过去,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处于经济社会的转型期的中国,由于受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公共行政领域呈现了一定程度的伦理失范,这对于社会生活的影响是深刻的。能否有效地从根本上遏制行政伦理失范,将直接关系到我国公共行政实践的成效、关系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得失、关系到我们的社会能否实现公平正义和社会和谐。因此,随着公共行政的向前发展,构建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行政伦理体系,加强行政伦理建设,是和谐社会行政管理的迫切要求,更是时代的召唤。  相似文献   

3.
构建和谐社会视域下加强农村干部素质建设的基本途径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话语背景下,搞好中国农村干部素质建设的基本途径是:加强理论培训,努力提高农村干部的知识素质;强化”公仆“意识,切实树立正确的宗旨观念;转变工作作风,努力争做农民致富的带头人;搞好领导班子建设,切实发挥干部团体的整体效能;注重实践锻炼,不断增加农村干部的工作能力;完善选拔与考核机制,搞好干部素质建设的控制工程;加强法制建设,有效提高农村干部的法治水平;协调各种关系,有效实现干部素质建设的持续创新。  相似文献   

4.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科普工作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科普理念与和谐社会理念是完全契合的。构建和谐社会对科普实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就要克服科普实践中存在的困难,努力建设和谐科普。  相似文献   

5.
政治文明是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政治制度又是社会政治文明的“骨架”和“脉络”。建设政治制度应遵循四条原则,即民族性、合法性、合理性和合道德性,在我国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根本政治制度及各项县具体政治制度的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从而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相似文献   

6.
耗散结构理论视域下和谐社会的特征与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耗散结构是开放系统在远离平衡态时可能形成的一种时空有序结构,开放性、非平衡性、非线性相互作用和涨落是其形成的重要条件。从耗散结构理论视角看,和谐社会是一个开放系统,是远离平衡态的有序结构,其要素之间存在非线性相互作用,其内部存在矛盾和差异、涨落和突变。运用该理论可以有效解析当代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存在的几个重要问题:平衡与非平衡的好与坏、有序与无序的优与劣、差异与矛盾的喜与忧、静态和谐与动态和谐的是与非。  相似文献   

7.
试论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公民道德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社会的形成与建立,离不开公民主体所具有的良好道德品质的支撑.公民道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公民道德建设,既要弘扬和培育传统"和德",又要培育公民的社会主义道德.  相似文献   

8.
试论和谐社会视域下的诚信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信是一种重要的伦理思想,是我国传统伦理思想的根基,是构建和协社会的道德基础,和谐社会的构建是诚信道德建设的最高目标和归宿,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是加强全员诚信教育,我们应加强诚信伦理建设,以促进和谐社会的建立。  相似文献   

9.
转型时期党外知识分子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和谐政治生态环境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党外知识分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推动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促进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和正义的守护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建设的倡导者。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重大理论成果。政治文明的发展有赖于社会的和谐,而和谐社会的创建和维系离不开政治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并行不悖、相辅相成的过程。结合中国的历史和国情现实,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对促进和谐社会的形成具有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下的政府职能转变与目标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种全新的社会形态,具有民主、法治、科学的内涵。和谐社会建设要求加快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最终实现公共治理和谐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传承与超越:和谐社会视域中对司法理念的再认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视域中,司法理念应在传承原有公正、效率等理念的基础上,以司法谦抑与司法积极主义的衡平、司法强制与司法平和的统一、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的兼顾、司法目的主义与司法工具主义的整合、法官专业化与司法民主化的并举为目标追求.  相似文献   

13.
作为对现实需求的理论回应,“建设和谐文化”被定位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这就需要深入研究“和谐文化”的学理问题与实践问题。我认为,所谓“和谐文化”应该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它所表达的和谐内容,即和谐理念、和谐精神、和谐思维方式等,另一方面,则是它的和谐功能。  相似文献   

14.
图书馆是历史传承的产物,具有独特的人文精神与价值,而高校图书馆拥有更丰富的知识信息资源,在建设和谐社会中能够发挥独特的作用。因此,高校图书馆要树立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经营理念,优化运营模式,充分发挥其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自身优势。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正处于快速转型期,家庭也处于一个深刻变化之中。与家庭相关的各种社会关系、伦理道德和家庭本身结构与功能的变化,使得家庭面临诸多新问题。从和谐社会的视角出发,和谐家庭建设的路径选择包括中国传统家庭伦理文化资源的批判与继承、现代西方家庭民主管理方式的借鉴与吸收、建立“以人为本”和性别和谐平等的新家庭价值观,以及社会政策对转型期家庭危机的干预力度等。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和社会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问题提出的现实依据。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动态发展过程,需要我们进行科学的目标定位:1.从理想目标和长远目标来看,我们要建设的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2.从中期目标来看,新时期党和人民面临着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使命;3.从近期目标来看,党的十六大报告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十六届六中全会则提出了更为具体、全面的8大目标和任务;4.从当前的阶段性目标来看,要以社会公正为基本出发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我们要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和现实要求有机统一起来,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和谐因素,以促进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契约理念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推进个人的充分社会化,并使社会运行表现出理性化,而这都离不开契约理念,都依赖于社会契约关系和社会契约准则.为张扬契约理念而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在道德观念的提升、法制的保障与引导、商品经济的推动、社会舆论的监督等方面作些努力,从而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准备精神条件.  相似文献   

18.
面对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道德问题,不能简单化认识,而要从社会对诸多不和谐现象的反思和中国迈向现代化社会所必然提出的要求去理解。要根据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确立和谐社会所应有的道德基础,寻求道德建设的现实途径,切实推进社会道德风尚的优化,营造和谐社会应有的道德氛围。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视域下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思想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思想具有深刻的和谐意蕴.它启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本着社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要求,着力解决造成社会不和谐的根源问题,既要避免导致平均社会主义和政治社会主义,又要避免导致经济社会主义和两极分化.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企业制度在单位制的束缚之下,不仅扼杀了自身成长的活力,而且也扼杀了社会发展的活力。因此在当今中国和谐社会的背景下研究企业与社会的关系定位尤为重要。其因为中国的现代企业制度仍未完全建立起来,作为企业重要发展动力的社会也未完全成熟,企业与社会的双向亲和关系未能充分发挥出来,因而制约了二者的发展,同时也制约了社会结构的转型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