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由于历史、意识形态和青春期的原因,王蒙早年选择成为革命知识分子,树立了坚定的理想主义,以后的政治运动曾一度使其心态失衡,身份认同产生过迷失,但坚定的革命认同始终在他身上打下不可磨灭的烙印,成为他创作的整体精神之根。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比较丰富的材料对德拉克洛瓦的艺术风格 ,即作品中体现出他对艺术狂热的想象力、无尽的创造力以及在绘画中运用富有表现力的色彩和笔触作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4.
从藏区本土条件因素与外来影响两大方面初步探讨一下藏族佛画艺术风格形成的各种因素,从象征性、程式性、审美性、自由性、形象鲜明性、规范性,浅议藏族佛画的造型特征。 相似文献
5.
亚太一些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既有共性,又有特性。日本产业结构 优化升级具有跨越性,韩国和台湾地区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既重视劳动密集型产业又积极发展技 术密集型产业,香港特区和新加坡是都市型产业结构,其优化升级更注重现代服务业,特别是金 融业。实现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充分研究和借鉴亚太一些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的经验。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适时利用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的机遇,积极参与产业全 球化,强化区域产业协调发展,提高产业间的关联度等。 相似文献
6.
文化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是党和国家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举措之一。从中华文化板块的结构论起,以丰富的史学资料为证,阐释了广西三个文化板块的共性和个性,为更好地挖掘和传播广西文化提供理论依据,进而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7.
"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生在魏晋易代之际,其<咏怀>诗,隐而不显,寄情遥深.钟嵘<诗品>、刘勰<文心雕龙>等古代文艺理论专著都给予阮籍<咏怀>诗充分的肯定,尤其是被称为"百代诗话之祖"的<诗品>将阮籍<咏怀>诗列为上品.本文从史的角度结合<咏怀>诗的具体篇章,对阮诗的艺术风格及其成因做进一步的探究. 相似文献
8.
中国新诗从现代发展至当代,在张扬“个性”的大旗下始终聚集着众多的支持者。诗歌是诗人情感的家园,只有经过升华的情感才能成为诗歌的情思。面对诗歌日渐偏向于“私人化”的倾向,在诗歌本身所具有的内在性、含蓄性之外,我们还应注意到诗歌内涵(情思)与读者内在精神世界的“共鸣”。这就不免要我们仍旧关注诗歌情思的哲理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过于强调共性教育是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大弊端。它过多的强调集体主义,过分地追求共性化模式,对受教育者的个性发展考虑不够,“警察模式”是其典型表现。思想政治教育要承担起培养创新素质的使命,必须从共性教育的模式走出,向注重个性发展转变。 相似文献
10.
蔡天新 《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10,(2):13-18
地方史与地方志都是记述一个地区历史与现状的史书。新时期的地方史志,既有相同的一面,又有其不同之处。地方史与地方志,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共性”与“个性”是相对的,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步,史志的指导思想、编写原则、体例结构和编写风格将会不断地发展变化。所以,无论是编史,还是修志,都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1.
贾平凹以宏观视野纵横捭阖和的思维,纵览“五四”以来散文发展历史及其人文意识艺术审美思域的开拓,提出了大散文的概念,要写大境界,大感情,其核心是美文观,而真与美是其灵魂,独特的个性是其艺术生命,形式的自由是艺术的特征。而贾平凹散文的佛禅道学思想,显示其多元的散文艺术观。贾平凹大散文的经典代表作是其“商州三录”,其艺术上追求无道、人道、文道的圆融与完美统一;独特的拙厚的个性、古朴的大气象、大境界;艺术形式不断探索,努力创新;既借鉴欧美,更继承传统民族神韵。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艺术与科学相通的具体表现开始 ,继而就艺术与科学共同的人类学意义和艺术与科学共同的哲学意义等方面 ,展开了对艺术与科学的共性的探索与分析 ,最后提出切实在教育上落实艺术与科学教育并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皎然是唐代著名的诗学理论家,有《诗式》、《诗评》等多部诗歌理论著作。其论诗崇尚自然,倡导高古,开以禅论诗之先声。他的代表作《诗式》在中国诗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理论上涉及诗歌创作、诗歌欣赏和批评诸多方面。本文力图深入分析皎然在诗歌艺术风格、意境等方面的特点,从而进一步挖掘皎然诗学理论的独特建树。 相似文献
14.
山水画在历史上的成就雄踞画坛之首,无论是在理论研究上,还是在技法演变上,都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在中国山水画的学习上,只有“澄怀”静心研修,一方面对哲学、诗文、画理、画史的研究,不断充实各方面的理论修养,提高认识水平,一方面在研究理论的同时,加强实践训练,使技法不断成熟和图式不断完善,并形成相对稳定的先临摹、再写生、后创新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在哲学问题演化的历史中,邓·司各脱的个体性理论不断被海德格尔和马克思等视为现代哲学精神或观念,比如主体性或自我意识理论甚至物活论的萌芽。然而,在重新诠释司各脱的理论之前,我们有必要首先去结合他自身所处的哲学语境,弄清他的个体性议题本身的来源、相关或所属的问题域,以及这些问题域之间是如何通过彼此间的结合而最终生产出个体性概念的一系列具体的过程。一些从事司各脱研究的学者们倾向于孤立地强调他的个体性概念。然而事实上,在司各脱的哲学系统中,个体性概念绝非一个孤立的存在,相反,它演化与形成的过程嵌入在一系列具体与缜密的并且是综合性的逻辑论证背景之中。具体与深入地来说,个体性概念必须通过结合共性、普遍性的哲学讨论才能在论证中合法地推导出来。 相似文献
16.
特困、改制、破产企业中伤残军人的生活难问题,是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是各地城市优抚工作中普遍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笔者对江苏省盐都县调查,该县现有革命伤残军人947人,其中就职于粮食、供销、食品、纺织等行业的企业在职伤残军人160人,占伤残军人总数的17%。 相似文献
17.
元末明初画家王蒙的《听雨楼图》引出了几十位诗人的题咏,他们的人生经历各异,或官场失意,或寄情山水,或以身殉国,用不同的心态诠释着"听雨"的意境,"雨"这一意象也在传承中不断改变其中的意蕴。由于以书画形式的实物作载体,《听雨楼图》题跋者之间的思想感情更易引起共鸣。后代的收藏者却只将其视作名人墨宝,并未理解"听雨"一词在诗卷中表达的真正含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山水画都是强调自然的意境蕴涵,都根植于中华古老文化这块沃土,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山水文化”。因此,二者在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中,借助文学艺术的特有形式表现出含蓄美和自然美,尤其是在小中见大的空间处理和虚实对比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并深受“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影响。古典园林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山水画的发展,伴随山水画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也促进了古典园林的不断完善,这正是古典园林的山水画情结所在。根植于民族文化的古典园林艺术和山水画艺术的交融是历史的必然,古典园林所特有的“诗情画意”与山水画艺术的“山水情结”都是民族精神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中国山水画教育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主要在意境的培养,这从意境在山水画中的地位以及与笔墨的关系中可以看出,那么意境的培养就成为山水画教育的重点,可以从人品的锤炼、拓宽知识面、学习画史中尝试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20.
探讨菲兹杰拉尔德的艺术风格 ,首先应关注他悖论的世界。他一辈子追求成功 ,可领略的却是无数次的失败 ;他历经失败 ,又哀伤地把失败写成诗。他是诗人小说家。他成功的秘诀 ,正是他能游刃有余地将相互矛盾的看法熔于一炉。他的艺术魅力在悖论中升华 ,其艺术视野在悖论中延伸。对人生他有本能的悲剧意识 ;对艺术他有诗意的追求。他把人生与艺术融为一体 ,把悲剧写成诗。他创造的“夜色世界”与他同时代的海明威的“冰山世界”遥相呼应 ,在“迷惘一代”的艺术海洋上巍然耸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