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信任模式的历史变迁——从人际信任到制度信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生产方式的转变引发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的变化。与此相应,信任模式必须由人际信任向制度信任变迁,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信任:现代人幸福感的社会资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人幸福感悟能力的弱化源于以信任为基础的社会资本的缺失。信任是社会生活中人对人的一种依赖,是人与人之间对彼此规范、诚实、合作行为的一种预期。作为一种社会资本,信任奠定现代人幸福感的情感基础、公共美德和基本道德规范。构建一个以信任为基础的社会文化氛围,增强提高现代人幸福感的社会资本,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人际信任是沟通与协作的基础性架构,信任来源于社会网络,同时也嵌入于社会网络。社会网络分析能够更清楚地展现出人际信任建立、增强、减弱和破坏的动态性过程,使得学者围绕社会网络中的人际信任进行广泛的探讨。通过归纳以往文献的研究结论,指出社会网络内人际信任的内涵,并从社会网络的网络嵌入、关系强度、结构洞和网络结构观四个视角剖析其对人际信任的作用机制,最后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2010年对澳门居民的一项民意调查数据为基础,对社会资本和政治信任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澳门,社会信任和政治信任之间存在很强的正向关系,但这种关系可能需要一定的条件为基础,而政府绩效可能是解释政治信任更为有力的因素。据此,更为有效促进公民政治信任的方法显然是改进政府绩效,因为社会资本这种长期力量很难产生立即的政治结果。但是,社会资本存量确实是能否短期内重建政治资本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运用问卷调查法对福建省部分高校大学生人际信任、社会支持与人际交往的关系进行问卷调查,其结果表明:(1)人际信任、社会支持、人际交往在独生子女因素上影响不显著;(2)性别对人际信任和社会支持的影响显著;(3)专业对社会支持影响显著;(4)年级、家庭居住地、父母职业对于人际信任、社会支持及人际交往的影响显著;(5)大学生的人际信任与社会支持、人际交往密切相关;(6)回归分析表明,普遍信任与主观支持及对支持的利用度均能预测大学生人际交往,表明人际信任与社会支持是影响人际交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运用问卷调查法对福建省部分高校大学生人际信任、社会支持与人际交往的关系进行问卷调查,其结果表明:(1)人际信任、社会支持、人际交往在独生子女因素上影响不显著;(2)性别对人际信任和社会支持的影响显著;(3) 专业对社会支持影响显著; (4) 年级、家庭居住地、父母职业对于人际信任、社会支持及人际交往的影响显著;(5)大学生的人际信任与社会支持、人际交往密切相关;(6)回归分析表明,普遍信任与主观支持及对支持的利用度均能预测大学生人际交往,表明人际信任与社会支持是影响人际交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基于江苏省昆山市新生代农民工人际信任水平的调查,考察关系变量及制度变量对人际信任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当前新生代农民工人际信任既受关系变量的显著影响,又受制度变量的显著影响,且制度变量强于关系变量的影响作用。这表明,增加农民工的人际信任,既要关注农民工关系网,更要关注劳动力市场的制度与规范建设。  相似文献   

9.
信任型社会资本是社会组织发展壮大的基础资源。然而,传统观念和“管控”机制的影响,社会组织内部监管体系不完善,公众对社会组织公信力下降等,严重影响了社会组织的良性发展。构建信任型社会资本发展机制,要提高社会组织的自治能力,完善内部各种制度,加强公众、媒体等对社会组织的监督.提升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互信力,由“管控式”行政管理转向治理、服务和利导,为增加社会组织信任型社会资本的拥有量提供既有秩序又有活力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0.
“社会资本”概念的引入为组织研究开辟了一条不同于传统的途径.探讨了自组织内部信任发生和作用的机制,并从个人层面和组织层面区分和讨论了影响信任的内部变量和情境变量,以及这些变量如何影响自组织内部的信任,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三重驱动的人际信任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经济、社会和心理等因素构建了三重驱动的人际信任机制的模型:有限理性与经济利益驱动下的信任,社会认同驱动下的信任以及自我实现驱动下的信任。通过分析三种驱动因素之间的关系,指出个人总在追寻经济利益、社会认同和自我实现三种目标的共同满足,如果人际信任能够带来合作双方潜在经济利益的提高,或者能够增强社会团体对个人的认同并促进自我价值的实现,信任的格局就越容易形成和维持。  相似文献   

12.
接续阶层分化的研究路径,从农民互惠博弈内生视角出发,构建"人际信任-熟人社会"的分析框架,以揭示熟人社会变迁的微观动力机制。研究认为,小农经济的生产形态与农耕文明时期低社会生产力水平以致农民长期面临生存威胁之间的张力,催生了广布于乡村社会的互惠网络,农民人际信任的自我增强与经济互助及道德声誉制度的自我实施相互作用,生成并维系传统熟人社会及其发展。市场性的输入以经济分化和农民离村为着力点打破了这一继替格局。农民摆脱生存威胁后,其互惠付出意愿降低,进而影响博弈双方的行为选择。当信任的自我削弱使农民的制度化信念发生质变时,熟人社会逐步解体趋势难以逆转。流动性社会中,基于连接性社会网络建立新型农村社区,是乡村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试图借助社会资本的核心——信任这个桥梁,阐述了政府部门如何通过有效途径进行社会资本投资,以促进经济增长。说明了政府可以通过健全法制、稳定社会预期以及构建信息传递机制来促进社会信任关系的形成,进而提高社会资本存量。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社会资本的重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社会资本积累深厚 ,为我国社会发展提供了原动力。但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 ,信任规则失范、职业道德沦丧等问题日益突出 ,不断侵蚀着信任、合作等社会资本的根基 ,不能不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忧虑。社会资本亟需重建 ,它的重建应从存量和增量两方面入手 :一方面对存量社会资本进行扬弃 ,剔其糟粕 ,吸其精华 ;另一方面 ,开发和吸收现代意义的社会资本 ,增加开放性的、大范围的社会资本。当然 ,社会资本重建需要良好的制度环境作其支撑 ,缺乏制度化支持的社会资本是脆弱的。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193名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试图探讨农村大学生社会支持、人际信任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农村大学生的主观支持度较高,但客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较低;人际信任中等;主要采用解决问题、求助的积极应对方式.农村大学生社会支持、人际信任与其应对方式三者之间相关显著,社会支持越多,人际信任越低,农村大学生越倾向于采取解决问题和求助的积极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法律作为维护社会信任的主要力量在当代中国社会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当前社会需要的法律信任体系是维护社会秩序稳定、保持经济持续发展、保障人民权益的必然要求。分析中国传统信任模式下传统信任观存在的理论基础及实践价值,结合西方社会信用体系的主要理论,对我国当前社会转型时期法律信任体系建立的必然性及其模式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虚拟社会关系是基于虚拟空间里的交往而产生发展来的一种社会关系状态。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关系,虚拟空间里的双方人际信任机制是虚拟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以大学生为例,对其网络使用环境下的人际信任、自我人格等心理因素进行了调查评估,分析人际信任与网络使用及其相关影响的心理因素,探索虚拟社会关系中人际信任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18.
该文重点分析了为提高大学生人际信任度、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而进行人际信任训练的必要性,并简要介绍了几种具体的训练方式。  相似文献   

19.
20.
采用对北京、上海、广州、郑州、重庆、西安、武汉七个地区城市居民信任状况调查数据,从个体微观层面探究个体客观社会经济地位、主观社会地位与社会信任水平及其维度之一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发现,(1)客观社会经济地位与社会信任水平不存在相关,与主观社会地位存在显著正相关。主观社会地位与社会普遍信任水平存在显著正相关。客观社会经济地位与家庭月收入和文化程度两个指标均存在显著正相关。此外,男生和女生的主观社会地位和社会普遍信任水平均不存在显著差异;男生和女生的客观社会经济地位存在显著差异,男性的客观社会经济地位显著高于女性。另外,年龄与客观社会经济地位和主观社会地位呈显著正相关,与社会普遍信任水平不存在相关关系。(2)客观社会经济地位和主观社会地位均与人际信任存在显著正相关。这表明,就主客观社会地位与社会信任水平的关系而言,与客观社会地位相比,主观社会地位与社会信任的关系更敏感。主客观社会地位与人际信任的关系不同于社会信任水平,这表明更为细致地探究主客观社会地位与社会信任不同维度的关系有其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