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孔雀东南飞》中兰芝被遣,是焦、刘二人最终走向自杀悲剧的关键诱因。兰芝美丽、勤劳,孝顺公婆,堪称好媳妇的典范,为何还是得不到焦母的欢心,以致被遣送归家呢?这一直是《孔雀东南飞》研究的重点问题。笔者试图通过文本细读以及汉代社会对于婚姻的态度、看法,重新解读兰芝的被遣。认为,造成焦仲卿、刘兰芝婚姻悲剧的元凶不是焦母和刘兄,而是焦、刘二家周边的纨绔子弟。  相似文献   

2.
元曲中反映出的妻子主动要求离婚去夫之现象 ,大有异于历代反映弃妇遭遇的文学作品 ,也突破了历代史书所录丈夫休妻出妇的记载 ,更有悖于古代离婚制度所鼓吹的“七出”、“义绝”诸理。它反映了中原传统文化在蒙元时期的大破坏 ,显示出元曲家对封建传统礼教道德反叛鞭挞的勇气与胆略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妇学书籍是中国妇女文化的一部分。本文从三个层面上对妇学书籍的发展及其主要内容进行分析后,指出:封建社会中,为适应男权势力统治女性的需要,妇学书籍针对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为父之女”、“为夫之妻”、“为子之母”而大力宣扬“三从”,并用“四德”具体地予以强化。古代妇学书籍的产生、发展与封建社会的经济与政治密切相关,对我国女性特定的心态和气质的形成以及社会,都曾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亦名《焦仲卿妻》,后人多取诗的首句代名,即:《孔雀东南飞》。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孔雀东南飞》是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是古代民间叙事诗中最伟大的诗篇之一,它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我们发现,从西周到东汉封建宗法制从产生就一直不断加强,在家庭中“姑”(婆婆)的地位日趋强权化,而“妇”(儿媳)的地位目趋卑弱化,致使婆媳之间地位悬殊,这也就使“妇”的命运完全掌控在“姑”的手中。这样,通过对《孔雀东南飞》的故事产生的文化背景的追溯性考察,发现刘兰芝的被休就是焦母为了维护和显示她的家庭特权,而使勤劳贤慧但不懂曲意逢迎的刘兰芝被休弃,这正反映了封建宗法制对年轻妇女的戗害。  相似文献   

6.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长篇叙事诗,最早著录于南朝陈代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一书,题目叫《古诗为焦仲卿妻所作》,作者为“无名人”。诗前有序。以后赵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杂曲歌辞”类也收载了这首诗,题为《焦仲卿妻》,称“古辞”,并说:“《焦仲卿妻》,不知谁氏之所作也”。诗前亦载序文,字句和《玉台新咏》略有出入。现在一般人常取长诗首句以作篇名,称之为《孔雀东南飞》。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古代社会,人们对已婚女性有着诸多的要求和规范,达到这种要求和规范的,即成为“贤妇”。这种对已婚女性的要求和规范,反映古代社会中的“贤妇观”。时代不同,人们的贤妇观也不尽相同。本文主要从辽代石刻出发,尤其是以墓志铭为中心,来具体探究辽代社会中的贤妇观。通过这些石刻资料,我们可以认识到,辽朝时期的贤妇观主要体现在女性的侍养舅姑尽妇道、辅助其夫尽妻道、生育子嗣尽人道以及治理内务尽才干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了《孔雀东南飞》中的三个问题。第一,在“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中,“自”应作副词“本来”讲。第二, 从兰芝、刘母、刘兄等的言行可证明刘母是刘家最有权威者。第三,兰芝殉情地点应是太守家。  相似文献   

9.
黄锐烁 《社区》2014,(17):6-7
学生时代就在语文课本上学习过汉乐府长诗《孔雀东南飞》,不久前又在合肥大剧院观看了一出名为《孔雀东南飞之焦仲卿妻》的庐剧。与汉乐府长诗《孔雀东南飞》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不同,在庐剧中,焦仲卿被塑造成了忙碌的“小公务员”,刘兰芝则是下嫁的“白富美”,戏中焦母与刘兰芝交恶的原因有三:一是刘兰芝与焦母生活理念与性格的极度不融合;二是刘兰芝耽误了焦仲卿的仕途青云;三是秦罗敷以及其他长舌妇对于焦母的舆论影响。  相似文献   

10.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诗歌史上的一大奇观。明代王世贞称它“质而不俚,乱而能整,叙事如画,叙情如诉,长篇之圣也!”切中肯綮,评价毫不过分。也许是爱之愈笃、究之弥深的缘故吧,越是圣作,越是神品,便愈能引起人们钻研的兴趣。而它们也仿佛是取之不尽的宝藏,只要你肯挖掘,总是有收获的。笔者对《孔雀东南飞》正是抱着这种态度,试图探讨以下几个问题:一、德言工容俱佳的刘兰芝为什么不讨焦母的喜欢?二、兰芝被驱遣为什么还要那样精心修饰打扮自己?三、县令、太守那样热衷于娶一个被驱遣的小吏之妻做儿媳该作何理解?既为探讨,只能是一孔之见。是耶?非耶?尚祈识者指教。  相似文献   

11.
《孔雀东南飞》(又名《焦仲卿妻并序》)是我国现存汉乐府民歌中最长的叙事诗,历来论者纷法。本文试图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对诗中女主人公刘兰芝的性格发展作一探讨.刘兰兰的性格发展脉络,可以划为五个阶段、四个过程:勤劳织作——主动求遣——希望重圆—一同意再嫁—一殉情而死。不难看出,这五个阶段中,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既相顺承又相矛盾的。按正常逻辑发展,似乎应先勤苦织作,后被婆母所遗,再希望重圆,不成,故殉情而死。但作品偏未如此,从而使兰芝性格呈现出层次性,也使她的形象更为真实丰满,作品亦由此成为乐府一壁.一、勤…  相似文献   

12.
在《孔雀东南飞》(下称《孔》诗)的评价上,曾有一段时间出现过“扬刘抑焦”的现象。有一些文章立足于批评仲卿的软弱;对兰芝的反抗性格则突出到一个不切实际的高度。当这种评判超出一定的界限时,人们不禁要问:仲卿既然是个软弱无能的货色,兰芝与他依依厮守有什么价值?兰芝是封建时代的一个小媳妇,她处处体现着强烈的反抗性格,不正是“理所当然”要受到焦母的驱遣吗?随着评论的深入,另一种对立的意见随之而起。有的同志认为,仲卿是坚强的;有的认为,仲卿的反抗没有兰芝那种  相似文献   

13.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最近出版了姚伟均先生的博士论文《中国传统饮食礼俗研究》(以下称《研究》)一书。北京师大黎虎教授在序中称:“此书是第一部全面、系统阐述中国古代饮食礼俗的著作,书中揭示了从远古迄明清时期中国饮食礼俗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嬗变,涉及民间饮食、宫廷饮食、佛道饮食等,展现了社会各阶层和群体的饮食方式、饮食风尚、饮食礼仪,系统地勾勒出中国古代饮食礼俗的面貌和演变轨迹。”读《研究》一书,让人受益菲浅、启示良多,该书确系研究中国社会生活史的一部力作。当前,史学研究正处于一种新旧课题的转换时期,《研究》一书…  相似文献   

14.
《诗经》等古代文献中存在大量与先秦婚制婚俗相关的称谓语与特定词,其结构和意义展示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反映了汉字与制度及民俗的密切关系。其中,“父”“叔”“伯”“家”“室”“嫡”“小”“娣”分别反映了先秦时期的群婚制、伙婚制、对偶婚制和专偶婚制;“妻”“娶”“婚”“薪”“父母”“兄弟”“媒”“归妻”分别反映了先秦时期的抢婚习俗、包办婚俗与赘婿婚俗。  相似文献   

15.
刘兰芝形象的典型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汉末年产生的敍事长诗《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陈朝徐陵编辑的《玉台新詠》,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宋朝郭茂倩编辑的《乐府诗集》,题为《焦仲卿妻》;后人多题为《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敍事诗。它的伟大,不仅在于它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敍事诗和它鲜明的反封建主题,而且在于它成功地创造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完整的、光辉的典型人物——刘兰芝,成为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一座巍峨的里程碑。对于这部作品,历代都曾给予很高的评价,但基本上是着眼于写作艺术。解放以后,不少学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文艺观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从思想性和艺术性两方面对它作了崇高的评价,这是必要而正确的。但是,有些评论也还存在着一个比较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与马郎妇相关的佛教故事的流传与改写,具有广泛深远的影响,它其实还与观世音菩萨的中国化关系密切。马郎妇故事的不断被改写,无论在宗教、文学还是文化上都有重要意义。中国古代社会各阶层在接受观音信仰过程中对其形象解读的分歧是马郎妇故事不断被改写和形象演变的深层原因。中国僧人的主动适应对文化融合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使得佛教文化更加广泛传播且具有民间信仰特征。  相似文献   

17.
《孔雀东南飞》叙刘兰芝被休弃归家之后,其兄逼嫁.而兰芝“曾与府史约”,又有盘石蒲苇之誓,据情据理,其兄的逼嫁必然深深刺痛了她的心,而那种“先嫁得府史,后嫁得郎君”的全无恩义的势利小人的观念,必然更使她非常后感.那么,  相似文献   

18.
休书作为古代解除夫妻婚约的一种文书,不仅仅存在于古代中国,也曾经出现于日本的婚姻历史舞台上。通过对中国休书和日本休书各自内容和特点的介绍,揭示出古代社会众多妇女被休妻离弃的现象,从而看出中日古代女性的社会地位极为卑微和低下。  相似文献   

19.
汉乐府中《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我国古代民间叙事诗的一座高峰。它通过对焦仲卿和刘兰芝爱情悲剧的叙述 ,揭示了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灭绝人性的残酷和荒谬。它带给人们的震撼不亚于《荷马史诗》所表现的战场撕杀 ,千百年来激荡着关注妇女命运的所有人的心灵。诗中的主人公兰芝是位美丽聪慧而又勤劳的妇女 ,与丈夫相亲相爱 ,感情甚笃。不料小夫妻的恩爱竟招来婆母的不满 ,强令仲卿与之离异。仲卿和兰芝依依惜别 ,相约不日重聚。然而兰芝回到家中又置身于兄长的摆布之下 ,硬逼其改嫁。兰芝无法与不能自主的命运抗争 ,为了表达对仲卿爱情的忠…  相似文献   

20.
封建父权下的女性 ,被看作是低于男性的 ,她们长期生存在第二性的境况中。可是乔叟笔下的“巴斯妇”却是一个具有叛逆精神的女性。乔叟借“巴斯妇”之举反对男尊女卑和夫权压迫 ,反对贞节观念 ,主张男妇婚姻不应受不干涉和妻权高于夫权 ,这在中世纪时期 ,无疑是妇女解放思想的具体表现。然而乔叟只提到把妇女从婚姻和家庭中解放出来 ,却没有提到妇女政治上、经济上、教育上的解放 ,这是时代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