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党是现代化过程中的产物,同时又对现代化产生重要影响。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现代化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不仅是中国近代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内在需求。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对于整合社会资源、维护政治稳定、制定和实施现代化战略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后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力图根据中国的国情来制定现代化战略。从“两步走”、“大跃进”到“四个现代化”,再从“三步走”到“新三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的构想与实践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演进过程。这一过程给我们的反思是:第一,中国历史和国情的特殊性,决定了中国现代化的特殊性,而制定和实施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需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来指导;第二,制定和实施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的重要条件,关键是要有稳定的国内政治、社会环境及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第三,在不断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认识国情、把握规律,是制定和实施现代化战略并取得成功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安全产生深刻影响,使中国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安全以及非传统安全问题在内容和形式上均有重大变化。为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巩固执政安全,保持国家稳定发展,中国共产党应相应地调整战略和策略。  相似文献   

4.
意识形态建设是中国共产党获得政治认同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意识形态的战略选择和实际成效直接影响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现代化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从中国客观实际出发,着眼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推动意识形态的变革与转型,选择了一条在有效性中提升合法性的意识形态建构路径。意识形态在有效作用于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民众的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5.
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多民族文化,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与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同步协调发展。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促进全面改革和实行对外开放、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本指导方针,在制定文化发展战略过程中,具有不可动摇的指导地位。因此,新疆文化发展战略问题应当做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来构思,即在全国六分之  相似文献   

6.
王琼 《理论界》2006,(8):37-38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探索与建设是一个量化积累的过程,由于社会现代化是一种整体性的社会变革,那么这一过程不得不受到时代背景、经济、文化、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显示出自身的特点。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进程基本可以归纳为四大特征:经济导向的动力机制、政党主导的演进模式、梯度性的发展格局和渐进性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7.
钱坤  唐亚林 《学术界》2023,(4):5-19
在当代中国国家治理实践中,五年规划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工具,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关键性作用。当代中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运用规划(计划)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国家治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国家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为依据,以科学合理地制定阶段性规划蓝图并予以有效贯彻落实为主线,以规划的体系化建设为重点,以党政分工、纵横转译、行动落实和评估考核为运作机制,以发展秩序、空间秩序和治理秩序为价值追求的关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与兴国兴世的新型国家治理范式。作为一种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范式,规划治理范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国共产党总揽全局、集中力量办大事、制定科学可持续宏观发展战略的制度优势,构建将近期发展目标与中长期发展目标有机结合、融规划决策执行监督评估等职能于一体的治国理政能力,从而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规划治国范式所蕴涵的规划编制、规划落实、规划效果评估、规划图景展望等内容,已成为书写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精彩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在脱出苏联现代化模式之后 ,转向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模式。中国共产党人在这方面的探索成果可以归纳为以下九个方面 :现代化性质论、现代化领导论、现代化战略论、现代化途径论、现代化动力论、现代化速度论、现代化重点论、现代化协调论、现代化融入论。中国共产党在理论创新的基础上 ,构筑了一个宏大的中国现代化目标体系 ,即建立在现代大工业基础上的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文化现代化、人的现代化 ,在实践上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对中国现代化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进入新世纪,中国吹响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号角,这是我国现代化征程中又一新的里程碑。实现现代化,是鸦片战争后中国无数先进分子前赴后继、流血牺牲的奋斗目标,也是中国共产党孜孜不倦的追求。中国共产党的八十年,就是为实现中国现代化奋斗不已的八十年。现代化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现代化目标问题,现代化目标就是现代化的方向,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对现代化内涵的一种认识。而所谓现代化目标,实际上是一个动态的和世界性的概念。一个动态的现代化目标的世界坐标,是国家和地区制定现代化战略的基本参照。中国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弘扬皖文化遗产欧远方在研究安徽发展战略的过程中,我们总是从研究安徽省情开始,不了解安徽的历史和现状,就谈不上制定发展战略。在研究安徽历史时,不仅要研究经济,还要研究政治、文化、社会各个方面,没有这种立体的综合研究,也谈不上制定发展战略。研究安徽的文化...  相似文献   

11.
目标是发展战略的灵魂。围绕目标,选择正确的发展战略和制定一系列符合国情的方针、政策、措施,是邓小平现代化发展思想的重要特点和基本思路。邓小平所理解的中国现代比是以社会主义为价值取向,在大力促进经济增长基础上,增强国力,争取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实现伟大的中华文明复兴的历史过程。内涵的丰富性、深刻性决定了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是一个多层次的综合体系。基于强烈的爱国情怀和高度的历史责任感,认为中国现代化必须以彻底摆脱贫困,对人类作出较大的贡献为首要目标。现代化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家现代比能否顺利推进、取得成…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南──邓小平民主政治思想论纲宋歌,徐亚丽中国共产党为全国人民制定的奋斗目标中提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是一个全面的奋斗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实际上包括了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的要求。这...  相似文献   

13.
陈锋 《天府新论》2008,46(1):107-110
城乡二元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最为突出的现实矛盾,"三农问题"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发展.经由文化转型实现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和最根本途径.中国需要树立大文化的思想观念,针对二元社会结构和"三农问题"制定和实施总体文化战略,通过先进文化建设,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4.
把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作为对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根本要求,丰富了文化建设的政治内涵,把文化生活方式的重建和先进文化的弘扬融入到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去,从而使中国共产党保持先进性拥有了更具吸引力和号召力的文化资源。在新的历史时期,文化已经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我们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原则,依据中国国情对自身发展道路进行了诸多有益的探索。在政治建设层面,依照自身需求选择了适合自身的政治制度;在经济建设层面,高度重视赢得经济独立;在外交层面,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建设性地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军事层面,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夯实了中国独立自主之基;在文化建设层面,注重凸显文化的民族性。中国共产党在建政初期通过以上五个方面的有益探索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典范。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历史嬗变及逻辑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香兰 《齐鲁学刊》2003,3(6):71-74
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经过了多次变化和调整,它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程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全面审视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演进轨迹,它依次经历了工业化战略、赶超战略、“两步迈进”的四个现代化战略和“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战略。考察分析这一历史演进轨迹,对于我们制定和实施经济发展战略具有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中国作为现代化的“新发”国家,已经走上了现代化的轨道,而指导这一历史进程的是邓小平的现代化理论。这一理论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它从中国国情出发,制定了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发展动力、发展道路等基本原则和战略方针,初步解决广中国如何发展的问题,实现了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有机统一,充分体现了双小平现代化理论的价值取向。一、中国发展目标;走向现代化,中国的社会主义只能走向现代化现代经济和科技的突飞猛进,交通和现代化通讯的发达,使当代世界已是一个充分国际化的世界,任何…  相似文献   

18.
根据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十五”时期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即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时期。中国出版业也将面临着一般环境和产业环境的重大变化,如何在WTO框架下求生存、谋发展,就要首先认清自身所处的经营环境且制定出相应的发展战略。一、出版企业经营环境(一)一般环境分析1.改革成就巨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可喜的是观念上不再墨守成规,而是打破传统、讲究创新;行动上不再盲目,而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用…  相似文献   

19.
富强道路的选择是由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的基本问题和历史任务决定的,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富强思想的深化演进既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点,又存在始终不变的统一本质。中国共产党富强思想形成和发展所经历的历史阶段、每一阶段富强思想的主要关注点、不同阶段战略调整的依据以及对实现富强中国总体目标的作用,体现了一脉相承的历史延展和与时俱进的批判超越。这一深化演进的历史发展过程与党的执政理念和现代化实践之间存在逻辑关联,形成系统完整的科学体系。党的执政理念引导富强思想的深化演进,富强思想的深化演进统一于现代化实践,现代化实践又是党执政理念适应性调整的现实依据。总结富强思想深化演进的历史经验和内在逻辑,有助于准确把握当前发展的历史方位,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强国方略。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领导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 ,为现代化建设准备了首要前提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力量之源 ;高举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 ;建立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 ,为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必要的经济条件 ;建立并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政治保证 ;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为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 ;从领导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 ,到提出“实现四化” ,到确立“三步走”发展战略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