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影子银行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银行的功能,通过“货币创造”对货币政策实施具有一定的影响.本文通过建立VAR模型,利用动态相关性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协整分析、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的方法,来分析中国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中间目标和最终目标的影响程度,进而说明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影子银行通过增加实际货币供应量和流动性,产生了强烈的物价效应,并对货币供应量具有长期影响.  相似文献   

2.
《江西社会科学》2016,(12):45-52
通过构建改进的IS-Philips模型,对影子银行体系发展状况进行量化,并纳入理论模型中,求解中央银行损失函数,实证分析影子银行体系发展对我国货币政策目标规则选择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货币政策目标规则选择过程中,影子银行体系发展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不可忽视,在货币政策目标规则选择过程中需要对影子银行体系发展加以考虑;通货膨胀目标制并非是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目标规则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3.
4.
影子价格是国家从自身经济利益出发,对项目需求所提出来的资源、劳动力、外汇价格要求,严格地讲,是一种经济活动中的外生变量。它与我国经济增长中生产要素供需关系间的一般矛盾和特殊矛盾,决定了我们要合理地利用影子价格。  相似文献   

5.
货币、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既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又是诱发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通货膨胀在短期内能刺激经济的增长,从长期看有害无利。治理通货膨胀要继续实现稳健的货币政策,经济增长要摒弃依靠货币推动的速度型方式,而要转移到效益型轨道上。这就必须转变投资观念,严格控制投资规模,努力提高投资效益。本文从货币、通胀与经济增长的内在机理出发,探讨抑制通货膨胀、稳定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运用X-12季节调整法、单位根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处理非平稳序列的方法对货币供应量与股市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以研究货币供应量这一中间目标对股票价格的影响。研究发现,货币供应量与股票价格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其中M0是股票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广受关注,融资困境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近年来在我国迅速发展的影子银行作为银行信贷的有益补充,有效拓展了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通过对甘肃省5个城市来自不同行业的125家小微企业进行的问卷调查发现,接近八成的企业对目前的融资状况表示不满。只有大约一半的企业有过借款,其中24.8%的小微企业从影子银行获得过资金。企业采用银行贷款的融资成本平均为9.2%,影子银行的加权融资成本为18.63%。通过对影子银行作用于实体经济的机理分析发现,在缺乏内部积累和难以获得银行金融机构贷款或其贷款不便时,小微企业倾向于选择准金融机构和民间借贷组织形式等影子银行进行融资,从而使得影子银行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实体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产业结构与广东经济增长——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基于VAR模型的动态经济计量分析方法,对广东1952-2001年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的结果发现:广东产业结构变动和实际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并且这种均衡关系是否具有反向修正机制;就业结构对广东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影响,但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表现出来;经济增长对产业结构也有明显的影响,但是主要是通过产值结构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通过VAR模型探索了我国贸易结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显示贸易结构独立于贸易水平本身,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积极的效应。在长期,HO变量、产品内贸易指数IIT和出口产品集中度H是经济增长的长期原因,而总产出是SW指标长期原因。从短期看,出口产品集中度在10%的显著水平下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而其他贸易指标在短期并不构成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经济增长并没有构成任何贸易指标的短期Granger原因,说明经济增长是从长期来影响贸易结构的变动。文章还结合我国贸易结构存在的问题,对优化我国贸易结构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测定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方式和模型特点,提出了测定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思路和方法,并相应进行了实证测算和分析。同时,对经济增长的潜在预期以及科技进步贡献的支持份额也作了数理性讨论  相似文献   

11.
在传统理论上,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通常在利率与货币供应量之间选取,然而由于我国利率管制所引致的金融指标体系的扭曲,使得利率在中介目标上的作用难以评价。在目前我国特殊的货币政策实施环境下,以利率为中介目标是不可取的,而选择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又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在我国存着货币供应量的可控性差、货币供应量的相关性不理想、公共市场操作等手段难以奏效、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等问题。虽然近年来通胀定标的兴起为货币政策实施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但是我国尚未具备实施通胀定标的条件。鉴于我国目前的现实并结合发达国家施行货币政策的实践经验,我国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目前只能是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前提下的渐进优化。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动态计量经济方法的VAR模型,对江西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的内在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论显示:江西产业结构变动与实际经济增长统计上存在着双向因果关系;服务业的发展对实际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有着重要且复杂的影响;产业结构变动和实际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协同互动关系.这表明产业结构调整是推动江西经济增长、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作为游离于监管之外的信用中介体系,影子银行具有透明度低、结构复杂等特点,极易成为构成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大隐患.基于2013-202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测度各省份影子银行规模和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数,实证检验我国影子银行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各组成部分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呈现差异性;2)民间借贷是影响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主要因素;3)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营商环境是影响影子银行与系统性金融风险之间关系的重要因素;4)保险业的发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影子银行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国债运行内在的会对货币供应量产生影响,其不同影响必然导致不同的国债管理政策选择。一般地,国债运行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是通过基础货币来实现的,而且其影响往往具有确定性,这样,国债政策有向公开市场业务调整的趋势。但在我国特殊的转型经济时期,国债运行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具有特殊性,“流动性效应”与“财富效应”决定了我国国债运行对狭义货币存在扩张不足而对广义货币存在扩张过度。结合我国目前消费需要不足的现状,国债管理政策选择必然有一定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5.
源起于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球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彰显了西方主流新古典理论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应对危机的乏力。与遵循两分法传统之实物经济分析的新古典理论和突破这一传统但缺少价值理论基础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不同,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马克思经济学,在将价值理论与货币理论的结合中,经由货币产生、货币职能到货币本质的逐层推理,联系到资本主义货币经济的危机过程,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以现实资本主义经济或市场经济关系为分析线索的完整货币理论。  相似文献   

16.
市场经济的经济增长依赖于货币供给量的持续增加,货币供给的大小与银行体系的性质及其健全程度成反比,因此较不健全的银行体系更有利于经济增长,但最终却一定会引发严重的金融危机。健全的银行体系与较快的经济增长是一个社会的两难选择。银行体系性质的设计不是任意的,是经济发展和国家利益竞争需要的结果。尽管是金融危机的策源地,但从国家利益竞争的角度出发,相比于西欧和日本等国的银行体系来说,美国仍然会保持健全程度较弱的银行体系。我国也须保持现有性质的银行体系和资本市场的相对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文章采用基于面板数据的PVAR模型,利用1994--2008年我国30个省级单位的税收负担与经济增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税收负担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双向、复杂的互动关系,总的来说,经济增长促进了税收负担的增加,税收负担的增加反过来抑制了经济的进一步增长。  相似文献   

18.
刘冲 《东岳论丛》2015,36(2):157-161
我国城市污染带来的危害越来越大,城市环保投资需求量也逐步上升,政府要在优先保护环境还是优先发展经济之间进行权衡。利用1992—2012年的城市环保投资数据,构建模型进行VAR协整分析,判别GDP与城市环保投资的相互影响关系及影响程度,得出二者存在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GDP通过这种均衡关系对城市环保投资进行有效地调整,而城市环保投资的不稳定对GDP波动的贡献相当大,中国迫切需要通过采取有效的变革、创新与开放手段来改善中国环保投融资结构,以此来促进经济的增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从长期的调控效果来看,货币供应量作为房地产市场货币政策中介指标仍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而利率指标则存在与调控目标背离的可能性.本文基于VEC模型的脉冲响应分析表明,货币供应量增量对房地产价格指数有一个较长期的影响,贷款利率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则极其有限.在方差分解中,除了房地产业自身的需求惯性外,对房地产价格指数贡献最大的宏观经济指标是货币供应量,其次是利率.  相似文献   

20.
以《中国财政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为数据来源,对我国公共安全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内在依存关系进行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研究.结果显示1978-2011年,我国公共安全投入每增加1%,GDP总量就平均增加0.73%,并以-0.04的调整力度将短期波动拉回到均衡状态.加入世贸组织和深化市场机制改革后,公共安全投入的经济贡献率由社会主义市场机制前期的0.57%提高到初步建设阶段的0.72%,再上升到深化改革阶段的1.02%.通过三大产业回归的稳健性检验,公共安全对第二产业的经济效应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