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新古典与新制度经济学对农政问题与农政变迁的分析严格遵循经济学学科的分析范式,将农民界定为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的理性个体,将农业视为可以从生产要素角度进行拆解的经济部门。该视角坚信,农业的发展即是不断优化资源配置进而实现生产效率最大化。 为此,新古典经济学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而新制度经济学则致力于减少资源流通过程中产生的交易费用。 在农地要素方面,产权变革与市场流转是该视角关注的重点。 虽然新古典与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学说可以部分解释中国的农政变迁历程,但学术界对其质疑始终存在。 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强调要从中国独特的发展经验出发,建立解释自身农政转型与农政变迁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
在数字农业发展过程中,数据成为重要的生产资料。不同的原有农业生产关系延伸出不同的围绕数据的生产关系,导致不同的农政变迁结果。在西方发达国家,土地私有制和数字农业公司主导产生基于私有制的数据生产关系,推动土地集中,增加大农场的竞争力,并强化资本对农业生产者的控制和剥削。在中国,生产端的农地集体所有制结合目前的政府主导为基于公有制的数据生产关系提供了可能,其中蕴含着迥异的农政变迁结果;销售端的电商平台主导产生基于新型私有制的数据生产关系,结果是电商销售引入了新型中间商,并强化了农民与商业资本间的不平等关系。如何对接小农户与数字农业技术、保护农民的数据主权,是该技术助力共同富裕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江西省永县赵村为例分析了产业转移中的空间生产及其对村庄的影响。 在地方政府追求经济增长与政绩、工业企业追求利润的合力作用下,高污染、高能耗企业通过产业转移落户赵村。赵村的农业生产空间和人口生存空间因此受到严重侵占和威胁,从而出现农业生产萎缩、商品化加剧、人口和家庭再生产面临困境等一系列问题。 赵村的故事体现了中国乡村受工业资本影响而发生变迁的独特路径。 通过分析产业转移现象并与当下突出的资本下乡现象相结合,文章扩展了农政问题的分析视角,提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空间视角宏观系统地思考当下中国的农政变迁,深刻理解农政问题背后资本以空间生产进行积累的本质。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东南亚一带的部分瑶族从老挝、泰国移居美国。为适应美国的现代化生活,美国瑶族的生计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他们被迫放弃了以农维生的生计方式,进入各类公司、私人企业、政府部门从事各种体力劳动或技术、技能工作,或成为企业的管理者、政府机构的公务员,或自办公司、企业。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美国瑶族基本上已从一个刀耕火种的山地农业民族演变为从事现代化生产的都市民族。  相似文献   

5.
湖北侗族是清代从湘、黔、桂三省迁居到鄂西南地区的侗族移民后裔,是湖北省第三大少数民族,二百多年来,其生计已发生重大变迁.迁鄂侗族的生计变迁是其对鄂西南自然环境和当地人文社会环境适应的结果,同时迁鄂侗族的文化又对其生计变迁进行着回应,从这一阐述出发,可以概括和厘清二百多年后散杂居湖北侗族的基本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6.
基于对乌江流域穿青人的深度访谈和实地考察,发现穿青人地区在历史上属于西南地区典型的农耕经济文化类型,重视农耕,注重农作,不离农土是其主要特征。当前穿青人的生计方式主要呈现四个特点:打工生计改变家乡面貌,农耕生计勉强养家糊口,经商生计小富即安,手艺生计贴补家用。但经过数百年的变迁,穿青人农民生计方式呈现从"生存型"生计向"发展型"生计转变、从"农耕型"生计向"多元型"生计转变、从"封闭型"生计向"开放型"生计转变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云南澜沧县糯福南段村龙竹棚老寨的调查,分析了拉祜西人土地制度和生计变迁的历史脉络。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权力的渗入,使拉祜族地区的土地制度发生变更,深刻地改变了拉祜西人传统的刀耕火种的生计方式,致使轮歇地减少,轮歇周期缩短,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生计难以为继,却没有找到替代模式。由此看来,改善少数民族的生存状态,必须建立在对当地传统的尊重和合理利用之上。  相似文献   

8.
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湖南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曾对湘西龙山县苹果村进行了详细调查并留下了宝贵的调查报告.本文以此为蓝本,通过再次回访,发现当代土家人的生计方式发生了重大变迁,当地稀有的土地资源反而出现部分闲置状态.这些变迁既是当地自然生态环境与社会大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村民主动选择与适应的结果.农、林、牧兼营,多样化的生计方式适宜土家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点,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因地制宜地合理利用当地资源生态.  相似文献   

9.
从灌溉管理改革和农户生计的概念出发,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中生计资本的理论,详细分析了灌溉管理改革对农户生计资本的影响。灌溉管理改革从不同方面对自然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储量和质量产生不同的影响,同时各大资本之间也不断地相互转化与组合,共同促进农户生计的发展。分析表明,灌溉管理改革使得农户的自然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得到丰富和拓展,但要进一步改善灌区农户的生计还需要得到多方面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11.
在传统农耕社会的制度框架中,土地不仅是一种经济学意义上的自然资源,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政治活动的对象而存在。国家以政权的形式赋予土地所有权、土地经营方式以合法性的依据。土地治权与国家政权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的张力,土地治权作为国家意志在土地之中的凝结,其变动是对于社会利益的一种强制性的分割,与传统社会的政权变动有着内在性的相关。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民生状况没有随经济的快速增长同步改善,降低了居民幸福感,需要增加财政投入和适当融资,提高民生资金和设施的利用效率,为此应重视居民意愿,让公众从时效、便利、成本和公正等方面对政府进行日常化的民生服务满意度评价,并将结果纳入官员业绩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加强民生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3.
起于20世纪50年代的后现代与后结构主义思潮对发展研究领域,尤其是对农政变迁的研究贡献有其独特之处。后现代与后结构主义批判侵夺自然、剥夺人的现代资本主义农业;主张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发展后现代农业;主张用话语分析的方法,研究国家和市场力量推动下的农村变迁和土地流转。通过论述作为主体的人的消失,后现代与后结构主义着重指出农民如何在“发展”中被问题化为需要改造的对象、在流动中被规训为驯服的工人或剩余的劳动力。这一思潮从话语、权力、规训和生命政治等视角批判和质疑启蒙主义的哲学基础,创造多元叙事的空间和可能,为解释农政变迁提供了另一条理路。  相似文献   

14.
由于农民的民生需求突出、基层民主的局限和国家民生政策的作用等原因,民生成为当前影响农民政治认同的主要因素。受民生因素的影响,农民政治认同表现出强调物质利益、规则意识、公正观念等重要特征,并呈现出鲜明的层次差异性。这些特征既反映了农民的生存压力和国家民生政策的执行偏差,也反映了农民对贯彻落实好民生政策的强烈要求,因此落实国家民生政策就成为增强农民政治认同的关键。要使国家的支农、惠农政策得到贯彻落实,当前主要应该做好限制县乡党政部门的自利性、建立合理的资金拨付机制、消除乡村裙带关系的消极影响三项工作。  相似文献   

15.
根据支撑基础、责任负担、保障水平以及民众需求等维度,可以把民生保障划分为托底型、基本型、改善型以及富裕型等四种类型。改善型民生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它是指通过各类民生项目的安排及民生待遇优化以促进民众生活得到持续改善、社会发展水平得到提升的一种制度类型,是民生项目更加齐全、内容更为完善、治理水平更高、使民众各按其分的民生模式,是人们的日常生活与服务消费支出总额持续增长以便能够提升生活水平的民生类型,是那种不断满足人的需要特别是较高层次需要的模式类型,也是更有助于形成社会结构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民生制度类型,因而具有综合性、完善性、激励性以及发展性等特点。这要求我们优化民生类型设计及民生投入结构,补齐改善型民生短板,营造良好社会秩序,扎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针对集体行动的困境而提出的社会资本理论为生态民生建设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分析视角。社会资本与生态民生建设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社会资本是生态民生建设的必备资源,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由于社会资本的缺失使生态民生建设面临一系列困境。要突破这些困境,促进生态民生建设,必须通过充分发挥政府在生态民生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和带头作用、加强生态价值观教育、增强民众的生态意识和责任、加强环保立法、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促进民间环保组织的发展等途径,进行社会资本的创新和培育来完成。  相似文献   

17.
960多万人口的易地扶贫搬迁,有73%以上的搬迁人口在西部地区,如何实现搬迁人口的可持续发展是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的关键。基于三区三州怒江州少数民族515户的调查数据,建立生计资本与生计稳定性耦合协调度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生计耦合协调类型、生计策略选择和转化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搬迁移民现阶段的生计资本水平较低,生计资本与生计稳定性的耦合协调关系处于稳定恢复期;务工为主农业为辅类型、生计多样类型搬迁移民家庭的生计资本与生计稳定性耦合协调度优于农业为主务工为辅类型;在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因素中,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对农业为主务工为辅类型移民家庭有负向影响,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务工为主农业为辅类型移民家庭有正向影响,物质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对生计多样类型移民家庭有显著影响;搬迁移民由农业为主务工为辅类型向务工为主农业为辅类型转化的关键因素是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其中家庭资产数量、家庭收入、就业技能培训、非农就业人口数对其转化有促进作用;搬迁移民由农业为主务工为辅类型向生计多样类型转化的关键因素是物质资本、金融资本、人力资本,其中居住地生态环境、房屋面积、家有资产数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