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京都静源 《殷都学刊》2009,30(3):152-156
本文针对新出版的唐际根教授的<考古与文化遗产论集>一书在考古学取得的主要成就,进行了评述.特别肯定了作者中商文化概念的提出,以及考古学商史编年的新体系在商代考古和历史研究上的意义及其学术贡献.该书中对欧美现代考古学理论的介绍、对中国历史学界中证史传统的批评都有很高的借鉴价值和学术启迪.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初,欧洲近代考古学随着列强派往中国的考察队传入中国。到20世纪20年代,中国考古机构开始独立自主地进行科学的考古发掘工作,中国现代考古学正式诞生。在中国考古学诞生的过程中,商务印书馆作为出版机构,不仅出版中国传统金石学著作,同时翻译出版了欧洲及日本的包括考古学理论、考古方法论、考古成果等的考古学著作,为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建设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3.
实验室考古工作在我国产生已有90多年历史,真正快速发展则是在近20年。本文中梳理了国内外相关工作,从实验室考古或者类似概念的定义,工作内容,工作流程,成果发表,工作优势与缺点挑战等方面,探究实验室考古研究的进展。实验室考古最初大多为配合考古发掘工作的文物提取,现在考古学研究比重增加,并且更多依赖于多学科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4.
肇源白金宝遗址的第三次发掘,以其揭露面积大,遗存资料丰富,使松嫩平原汉代以前考古取得了新进展。位于遗址最早文化层面上的第一期遗存,是一种新发现的考古文化。它的发现填补了松嫩平原汉代以前考古学文化发展序列的空白。大约从距今6000年到距今2000年,松嫩平原经历了新石器、青铜和早期铁器时代。据对已识别古文化遗存的认识,可划分为六个考古学年代期。这一考古学年代分期标尺的确立,将深化松嫩平原汉代以前考古学文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动物考古学是研究考古遗址出土的动物遗存的学科。动物遗存的研究有助于考古学家探究古代人类与动物的相互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人类及其生存环境的影响,进而更完整地解释古代人类的栖息环境、生存对策、经济互动等不同层次的考古学问题。亚洲动物考古发展历程的回顾表明:亚洲动物考古虽然在20世纪初发展较快,但是各地区发展并不平衡;在亚洲,西亚处于领先地位,中国的总体研究层次还有待大幅度提高;亚洲动物考古在有关农业起源、动物驯化、社会复杂化以及文明进程等重大考古学问题的探究中,应起到更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三峡考古发现与巴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将重庆这一区域文化的研究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与会专家就巴文化形成的生态环境及历史条件,巴族的起源、发展与壮大,三峡新石器时代文化与渊源,巴文化考古学特征,巴人的遗迹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和交流。从而形成诸多共识:巴文化起源于清江流域,巴文化与蜀文化、楚文化、吴越文化有紧密的渊源关系,巴文化具有浓厚地域特色及博大精深的内涵,是历史长期积淀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2001年7月至9月,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伊犁州文物部门对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尼勒克县喀什河南岸的“穷科克”台地的55座古代墓葬和一座祭祀坛进行了发掘。喀什河是伊犁河的一个支流,伊犁河发源于中国新疆境内,向西北流入哈萨克斯坦的巴尔喀什湖,全长约1500公里。此次考古发掘,也是伊犁河流域考古的一部分。伊犁河流域考古在新疆史前时期的考古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新疆正式提出命名并经过一定程度论证的考古学文化有三个,即察吾乎沟口文化、焉不拉克文化和苏贝希文化。伊犁河流域文化发现于1958年,当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黄文弼先生在伊犁地区进行考古调查时,在伊犁昭苏发现许多古代墓葬。此后虽然对伊犁昭苏以及周边地区的一些墓葬进行了考古发掘,但对新疆北部的史前文化的认识.总体仍是一片模糊。  相似文献   

8.
考古学家苏秉琦在他的《中国文明起源新探》一书中说:“辽东、胶东、朝鲜三半岛,甚至包扩日本列岛在内的广大海域及其腹地,它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文化地位,即可统属在广义的中国北方又可统属于中国面向太平洋,环太平洋的重心位置”。又说:“环渤海考古成为一个带动全局的课题,它是打开东北亚(包括中国大东北)的钥匙”。  相似文献   

9.
随着考古学文化时空框架的日趋完善和自然科技手段在考古学上的广泛应用,以考察古代社会及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为目的的聚落考古与环境考古已经成为当下中国考古学研究的两个重要领域.2009年10月16日至20日,由山东大学东方考古研究中心和山东大学博物馆共同发起的"聚落与环境考古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济南和日照两地召开.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以色列、日本和我国大陆及台湾等8个国家和地区的50余位学者出席会议.会议主要围绕古代聚落形态研究、古代环境变迁和古代生业经济三个议题展开.  相似文献   

10.
张峰 《学术探索》2010,(4):97-102
傅斯年对推动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建立,作出了卓越贡献。他不仅创建了中国现代考古学的专门机构,积极策划并大力推进考古发掘的开展;而且随着考古实践的发展,他不断提升对考古学理论与方法的认识,提出以"整个的观念"作为考古发掘的指导思想与对文物进行研究的准则,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他又为中国现代考古学人材的培养作出重大贡献,在其奖掖下成长起来的梁思永、夏鼐、石璋如等,均成为考古名家。傅斯年领导史语所所取得的考古成就,不仅改写了中国学者在学术上处处落后于国外的局面,而且为1949年后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考古学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1.
肖小勇 《西域研究》2006,9(4):82-92
本文对楼兰鄯善考古研究历史与现状进行了回顾、总结和综述,认为楼兰鄯善研究基本上是从考古和历史研究两条线索展开的,又以考古研究为基础。考古研究分为两个方面,即考古发现和相关研究。考古发现分为考古探险和科学考古两个阶段。相关研究主要在考古资料整理、简牍文书考释、考古资料与历史文献参研、环境考古学和中西文化交流考古学研究五个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12.
美术考古学是考古学的一个分支,也是一门交叉学科。它与“艺术学”的分支“美术学”关系比较密切,主要以考古发现的和传世的古代美术遗迹和遗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因此,它应称为“美术考古学”,而不应称“艺术考古学”。中国美术考古学研究的内容,根据考古发现的实际情况可分为雕塑、佛教造像、画像石与画像砖、绘画、建筑、陶瓷、玉器、铜器、石碑和墓志形制以及其他古代工艺美术等10大类。它从历史科学的立场出发,利用考古学整理研究资料的层位学和类型学方法,结合有关文献记载,广泛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进行历史学的分析研究和艺术的分析研究,其目的在于阐明古代文化艺术产生和发展的科学规律。  相似文献   

13.
数字环境考古学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已经进入以数字网络为标志的全方位信息化时代,“数字地球”战略的提出与实施,为环境考古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机会,以多学科交叉为主要特征的环境考古研究越来越倚重数字信息的获取与应用,“数字环境考古”概念也应运而生。对数字环境考古学概念、技术体系、研究的内容与重点发展方向等的探讨,对数字环境考古学学科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一 现代考古学已深入到古代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文化、宗教等各个生产和生活领域,也涉及到人类学本身。考古学在发展过程中与许多学科发生了联系,尤其是现代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在考古学的推广应用,大大促进了考古学的发展。遥感技术在考古调查研究中的广泛应用,就是这方面最好的例证。 遥感技术是从远距离对地物测定的一种手段,是以研究地球表面地物的电磁波谱为基础,以地物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考古是中国考古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内蒙古的文物考古除却其在研究人类及人类社会发展历程及其规律上的创史、补史和证史的重要作用之外,亦是研究我国北方以及全国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依据。已发现的许多史前时期的考古学文化,构成了中国考古学文化谱系中的重要组成部...  相似文献   

16.
钱益汇 《齐鲁学刊》2007,1(5):55-60
步达生是加拿大解剖学家与人类学家。1919年来到中国,他与安特生等合作,调查、收集与研究了沙锅屯、仰韶等地的人骨材料。1926年周口店人类牙齿化石的发现使他与周口店结下不解之缘,从此他组织领导了周口店的发掘研究工作,正式命名"北京人",参与相关课题的研究。他的学术活动奠定了中国古人类学的基础,促成了中国考古学的形成与发展。步达生知识广博、善于合作,为科学勇于献身,并为中国培养了一批古人类学和旧石器考古人才。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文明过程考察的不同角度及其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文明的起源应当从它的发展过程来把握。通过考古学来考察文明过程有四个角度:建立各地的考古学文化时空框架; 复原考古学文化的社会结构; 进行农业、手工业、聚落、墓地等方面的专题研究; 寻找文明因素之间内在的联系及其发展规律。两河流域文明过程的研究受到世界考古学界关注, 在聚落等级的建立、手工业专门化和劳动分工的程度等方面已经可以从考古学的研究上升到历史学和社会学的研究。对两河流域文明过程的后两个角度的研究成果启示我们, 中国古代文明过程考察还有很多考古发现上的空白, 研究还缺乏系统性。在方法论方面, 需要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的考古资料与社会参数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殷墟发掘已历经80年,殷墟出土的实物史料与甲骨文相印证,使得商代历史真正成为信史。夏商周三代都城的发现,以及三代文化架构体系的确立,也是建立在殷墟发掘成果基础上的。殷墟是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发源地,在这里培养了一大批考古工作者,创造出一整套中国特色的考古学理论与方法,推动了中国考古学事业的发展。新中国时期,殷墟的发掘与研究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搞清了殷墟的范围与布局,对殷墟文化进行了分期断代,对一些重大的学术课题开展了深入研究。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洹北商城的发现,是殷墟发掘以来最重要的收获。我们纪念殷墟发掘80周年,应该学习先辈的高尚品格和严谨学风,继承他们的遗志,把殷墟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做好。  相似文献   

19.
论考古学与历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古学与历史学是历史科学的两个组成部分,它们在研究对象、方法和研究领域上各有特点。20世纪初近代考古学传入中国,它就以独特的学科特点在历史研究中担当着“重建古史”和“证经补史”的重任,引发研究方法上的变革,扩大了研究领域。随着自然科学技术在考古学中的应用和考古学自身的发展,它为历史研究提供更多的新材料和社会历史文化信息,进一步拓展了研究范畴,在历史研究中发挥着更为显著的作用。所以,我们要加强考古学与历史学的整合研究,促进历史研究的进步。  相似文献   

20.
张骏伟 《理论界》2005,(3):212-215
考古学家苏秉琦在他的《中国文明起源新探》一书中说:“辽东、胶东、朝鲜三半岛,甚至包扩日本列岛在内的广大海域及其腹地,它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文化地位,即可统属在广义的中国北方又可统属于中国面向太平洋,环太平洋的重心位置”。又说:“环渤海考古成为一个带动全局的课题,它是打开东北亚(包括中国大东北)的钥匙”。他的说法令人鼓舞。2004年8月24日,光明日报开辟了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协办的《河洛文化研究专栏》,我们理解,这是继夏商周断代工程结束后启动的又一项旨在试图通过“说明”或者“商量”更加明确的界定出中国文明起源的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