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福勇  张垿  刘文 《东岳论丛》2011,32(4):93-97
20世纪英国著名的小说家爱.摩.福斯特,把音乐和小说视为姊妹艺术,认为最理想的小说即是达到音乐性的境界—节奏。不仅如此,福斯特频繁地在其小说中使用音乐。本文意在探析音乐在福斯特小说的主题展现,人物塑造,以及结构类比等三个方面的重要作用,进而揭示其小说的独特写作特征,并希望能够给人们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对福斯特的小说进行更深入的解读。  相似文献   

2.
湖湘音乐人物研究在当代文化艺术思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并对湖湘文化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21世纪以后,地方音乐文化以及音乐人物研究成为最引人注目的领域之一,人们对音乐人物及音乐家的研究方兴未艾。近10年来,湖湘音乐文化研究的观点与方法论更新已经十分明显,不论是音乐人物的个体构思,还是人物与事件的具体描述,都是新颖与鲜活的,音乐人物研究的方法论探讨已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趋势。本文从方法论的角度,对近代湖湘音乐人物研究的方法与路径加以全面、深入的探讨,同时对近代湖湘音乐人物研究的方法论概念进行了评析,对湖湘音乐人物研究的意义与趋向展开了前瞻性讨论。  相似文献   

3.
伍尔夫是一位充满实验精神的小说家,她追求小说艺术的革新,把音乐当成文学的"理想自我",追求小说的音乐本体性.她把音乐的本体因素引入小说中,运用音乐音响表现人物的情感,追求音乐语言的抽象性、含混性,极大地丰富和扩展了小说创作领域.伍尔夫对小说音乐本体性的追求得益于她独特的生活阅历,也离不开现代社会环境对她的熏陶.  相似文献   

4.
李新亮 《兰州学刊》2010,(10):146-149
现代小说与传统小说的重大区别是更加关注小说形式的探索。借鉴其他艺术门类的手法成为现代小说形式实验的重要手段。音乐作为与文学相邻的艺术形式,这就给小说与音乐的联姻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支持。现代小说主要通过借鉴音乐节奏、音乐曲式和音乐旋律来实现小说文本的音乐性,具体地说,音乐节奏体现在小说语言的声音层面,音乐曲式体现在小说的结构安排上,音乐旋律则主要体现在小说的意境营造上。现代小说的音乐性是小说文体形式的一次重要变革,它扭转了长期以来小说作为散文体仅注重文学语言的语义层面而轻视语音层面的创作实践,丰富了小说语言的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5.
一作为时间艺术的音乐是华夏艺术的核心与灵魂。中国文学脱胎于音乐。在西方文艺中,音乐对文学也颇多影响,法国浪漫派诗人首先将音乐因素引入文学,意识流小说受其启发,大量借用音乐技巧来揭示人物的意识流程,如把音乐的主导动机转化为一种小说技巧,用来暗示一再出现的人物或场景主题,创造出循环往复的气氛;模仿音乐的对位法,形成多线交叉的复调叙述,表达复杂的时空关系,按照音乐的节奏感和旋律美追求音乐的音响效果1。音乐对文学的渗透是中西文学发展的共同选择和趋势之一。出身于没落贵族世家的张爱玲,十几年严格的音乐训练培养了她对音乐…  相似文献   

6.
伍尔夫是一位充满实验精神的小说家,她追求小说艺术的革新,把音乐当成文学的“理想自我”,追求小说的音乐本体性。她把音乐的本体因素引入小说中,运用音乐音响表现人物的情感,追求音乐语言的抽象性、含混性,极大地丰富和扩展了小说创作领域。伍尔夫对小说音乐本体性的追求得益于她独特的生活阅历,也离不开现代社会环境对她的熏陶。  相似文献   

7.
在鲁迅小说中,有名字或称号的人物约二百余人,这些人物的名称反映了鲁迅高超的创作艺术,手法多样,特色鲜明。鲁迅小说人物的名字,从符号学观点看,是构成人物能指识别标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鲁迅小说思想的深刻性,可从人物命名上略见一端,人物名称在发挥着符号功能的同时,也折射出作家的价值取向和审美取向,联结着作者的话语系统和读者的期待视野。  相似文献   

8.
《江西社会科学》2018,(4):111-117
书信不仅是人类思想和情感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承载着人类发展史上的一段文化印迹。在传统书信渐渐淡出人们视野的信息化时代,它曾经所担当的历史使命和艺术价值只有在文学作品中才能永不褪色。书信体小说开启了书信叙事的新篇章,书信在小说中不仅可以发挥"编织"叙事文本、整合叙事结构的功能,还能够让读者了解到书信"八卦"对于女性的特殊意义,并且感知到叙事文本中各种鲜活的人物情感。  相似文献   

9.
李桂奎 《晋阳学刊》2003,(6):99-103
在传统“五色”文化背景下,中国古代小说的服色描写带有鲜明的角色意识。古代小说的各种服色描写不仅能够暗示人物的身份和地位,而且还能体现人物身份的变化;同时,人物的服色描写还相应地随着人物的角色转换而变化。而且,各种服色描写大都蕴含着意味深长的修辞性,那些僭越社会定制的服色描写均服务于表现人物的特殊意愿及个性的需要。总之,在中国古代小说家笔下,服色往往不是单纯的审美对象,而是一个个被赋予了特定“角色”功能和修辞意蕴的语义码。  相似文献   

10.
《中国小说史略》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全面论述古代小说史的著作,书中论述的小说颇具代表性.“积累型”是古代小说繁衍发展的方式之一,这类小说在形成历程中有厚实的母本文献基础,小说的情节内容、人物角色、艺术构思等世代积累,后世文人的改、增、删等润饰加工提高了其艺术水准.  相似文献   

11.
"结构"是一个重要的文学批评术语,"结构"与"隐喻"相结合所形成的结构隐喻,同题旨隐喻一样具有丰富的文学表达功用.本文分析了法籍捷裔小说家米兰·昆德拉关于结构隐喻的种种观点,基此归纳了昆德拉小说中结构隐喻的四种主要形式数字结构、音乐结构、人物结构、梦幻结构,并结合昆德拉小说诸作对其结构隐喻诸形式分别作出阐释与界定.昆德拉的结构隐喻观及其影响下的种种形式实验,既深受其小说、音乐与哲学等多方面文化修养的影响,更得益于其独特的存在小说观;结构隐喻不仅是昆德拉小说形式之美的重要因素,还成为其存在题旨表达不可缺少的叙述策略.  相似文献   

12.
李丽 《殷都学刊》2006,(1):73-76
20世纪40年代的权威小说理论在战争的特殊背景下,表现出了非传统意义上的“典型化”特征。这一具有“两极对立性”理论特征的小说要求,不仅在小说的人物塑造上作出了规定,在选材构思、结构布局、情节模式及艺术倾向上也对小说进行严格的控制。此时期非权威的小说理论在对前述“典型化”理论的极端性、对立性进行纠偏的同时,其理论自身也与前者形成了“极端的对峙”。  相似文献   

13.
《江西社会科学》2016,(12):246-250
南丰古傩作为现今保存完好的一类古代艺术品种已被列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列,成了中国傩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作为傩文化载体之一的南丰傩舞音乐,是音乐品种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南丰古傩音乐"吟诵调"的"音声"艺术特点不仅孕育着本区域原始的民间音乐雏形,同时也展现出了特定的文化生态系统。因而对其研究不仅有利于构建和完善我国当代区域音乐文化的内涵,同时也为创新当代艺术形式和音乐形态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颜水生 《东岳论丛》2023,(1):98-104+192
新世纪中国长篇小说表现出鲜明的跨媒介特征。作家借鉴绘画艺术构造了“万象在旁”和“有色之画”的境界,通过声音描摹构造了“群籁参差”和“无声之乐”的境界,通过镶嵌诗词曲赋达成“温故知新”和“诗骚之境”。由于绘画、音乐和诗词曲赋都有浓烈的抒情特征,小说中的画面、声音和诗词曲赋既能加强小说的叙事作用,又能增强小说的抒情效果。新世纪长篇小说是统摄绘画、声音和诗词曲赋的艺术整体。在长篇小说中融入绘画、音乐和诗词曲赋的技术和艺术,不仅体现了新世纪中国作家努力与世界文学对话的攀登精神,也表现了新世纪中国作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15.
作者认为劳伦斯对其小说中对主要人物刻画出了不同的自我,他那探索“自我为何”的行为,正如希腊人所说的“认识你自己”。在主要小说《虹》中,劳伦斯采用分析式或内省式的自我表现方式,对其典型人物厄秀拉进行了生动的刻画。人物刻画体现了劳伦斯的个性,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也反映作家所处时代与社会的风貌。本文试图剖析她的“内心戏剧”,反映出劳伦斯笔下人物的自我形态的转变,也对文学史上的自我形象和自我认识这个重要领域从新的角度作有趣而博恰的探究。  相似文献   

16.
音乐是一门通过听觉渠道传播的声音艺术。尽管音乐自诞生起,就常与舞蹈、诗歌一体,成为视觉感知的一部分,但随着艺术门类的独立发展,此种趋势逐渐变弱,音乐发展成一门自足的听觉艺术。当代新媒介的发展以及文化的视觉转向,使音乐的视觉呈现重新凸显。视觉符号不仅成为音乐重要的伴随文本,还几乎覆盖音乐从生产到传播的所有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音乐由听觉符号编码转向多媒介符号编码,其艺术表意方式也在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7.
张颖 《理论界》2006,(6):200-201
本文主要分析了次要人物哈丽特在小说《爱玛》中的作用。哈丽特不仅在情节构思上被作者巧妙地用作织谜之线;在塑造主人公爱玛时,也是爱玛的自省之镜;同时还是读者了解奥斯汀要传达的爱情,婚姻观念的了悟之源。既肯定了奥斯汀小说的艺术魅力,也批判了思想上的时代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西晋故事体歌诗与后代说唱文学之关系考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怀荣 《文史哲》2005,(2):58-65
我国表演艺术的发展,在汉代就已产生了以音乐伴唱演述故事的相和曲、横吹曲和杂曲歌,同时还出现了以讲说和唱诵故事为主的俗赋,以及将歌、乐、舞等多种艺术形式融为一体、表演故事的歌舞艺术雏形。西晋时期出现的一批故事体歌诗,正是汉代表演艺术进一步发展的结果,这些歌诗或歌咏正史中史实,或敷衍民间故事,或为前代表现历史题材的歌诗的改写,均为历史题材,具有一定的情节,并与音乐或歌舞密切相关。其所歌咏的历史故事和人物,成为后来说唱文学的常见题材;其集故事性与表演性为一体的特点,也被后者所继承。因此,西晋故事体歌诗不仅对说唱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是说唱文学的重要源头。对它在文学史上的意义,有必要进行重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刘荣林 《云梦学刊》2009,30(1):105-110
人物关系亲近和拉开心理差距,是小说创作美学的重要内容和艺术规律,这一艺术规律实质上也是社会存在方式的必然和社会关系的征象。《红楼梦》无论全篇还是每一个章回,在人物关系的社会图谱、文化图谱和情爱图谱的表达中,都充满了这一艺术规律的应用。而应用人物关系亲近和拉开心理差距的艺术,必须遵循其三原则:第一,曲折跌宕、步步进击,将情感冲突推向极化;第二,多重性、复杂性情感层次量变的艺术效果;第三,横向拓展和纵向开掘的情感本质的深入。凡此才有可能创作出优秀小说来。  相似文献   

20.
张越  张要登 《东岳论丛》2011,32(9):95-103
齐国音乐艺术是我国古代音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古代音乐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无论是独具特色的民间音乐、恢宏灵变的宫廷音乐,还是工艺精美的乐器及制作工艺理论,都充分体现了齐国音乐艺术的成就,并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特别是系统完善的齐国音乐理论体系,作为中国古代音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成为中华音乐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影响中国音乐思想与实践长达数千年,而且也为丰富和发展我国及世界传统音乐文化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