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大钊同志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是五四运动的领导者之一,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是北方工人运动的领导者。在北方的革命风暴中,他是中共北方区委的主要领导人,他主张召开国民会议,在北方领导五四反帝斗争,领导反对国民党右派的斗争,领导内蒙古人民的革命斗争。大钊同志一贯对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的革命斗争,给予  相似文献   

2.
李大钊在“五四”时期改造国民性思潮中有着重要影响。他从思想革命与政治革命的关系入手 ,开始关注、思考国民性问题 ,着重针砭了与现代民主政治、现代民族意识不相适应的国民心理阴暗面 ,考察了国民性弱点的病源 ,还进一步探寻了理想的人性、理想的国民性结构 ,并不断寻求能够有效地改造国民性的新文化。在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后 ,他的改造国民性思想发生了一些重要变化。作为新文化阵营中主张“调和”论的思想家和以马克思主义观察国民性问题的先驱者 ,其国民性观具有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五四时期,身为青年学生的罗家伦在社会改造的大潮中,通过自己的学习、思考和实践,形成了对中国社会改造问题的初步认识.他主张以思想革命为社会改造之首,主张问题与主义并重、文化运动与群众运动并举的改造方针.罗家伦的社会改造主张代表了一部分受到自由主义思想影响的青年学子对社会改造问题的看法,表现出了渐进改革的思想趋向.  相似文献   

4.
留日与李大钊早期政治思想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留学日本是李大钊早期政治思想发展的重要时期。这期间 ,李大钊在艰难的探索中不断进行思想的脱胎演进 ,他由主张通过改造人心、改造政治、推进国家的民主建设的调和论者 ,成为了革命的暴力论者 ,并形成了以“民彝”为核心的政治观 ,为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拉萨尔是一个醉心权势、投机革命的资产阶级野心家、反革命两面派、叛徒、内奸和工贼,是德国工人运动史上机会主义的祖师爷,也是早期国际共运史上臭名昭著的机会主义头子。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初,当德国工人运动重新高涨起来的时候,他与普鲁士王朝的首相俾斯麦相勾结,抛出了一条鼓吹改良、主张倒退的机会主义路线,妄图使德国的工人运动背离“第一国际”的路线,同国际工人运动隔绝,而效忠普鲁士封建王朝,维护地主资产阶级的反动统治。马克思、恩格斯等同拉萨尔之流进行了长期的、坚持不懈的斗争,尤其是1875年马克思写的《哥达纲领批判》给了拉萨尔主义以致命的打击。马克思主义同拉萨尔主义的斗争不仅对于发展德国工人运动,而且对于推进整个国际共运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面对中华民族的危亡,李大钊不断思索救国道路。大多数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反思近代中国民族危亡的现实时,都将国家的积弱归结于国民素质的低下,因此一股国民性改造思潮随即涌起。李大钊也根据中国本土实际,与外来先进思想碰撞得出自己的中国农民国民性改造思想。当很多人在对比西方民主科学文明与中国传统文明,都倒向西方文明,而全面否定中国传统文明,竭尽全力去挖掘中国国民的劣根性时,李大钊却以"民彝"思想、调和思想来构建自己本国国民性改造思想。李大钊认为改造的主要对象是占国家人口多数的农民,改造的主体是青年知识分子,并提出了有中国特色国民性的改造目标及由渐进到彻底的改造方式。当今对李大钊农民国民性改造思想的思考有其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新生活的概念和社会主义文明思想的内容,不仅是社会主义世界、而且也是世界革命运动和世界各地思想家主要感兴趣的一个问题。因此,齐奥塞斯库总统将注意力集中于新人道主义。这种新人道主义意指将人置于整个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的中心。人道主义的目标是福利——我不打算在这里详细列举社会主义文明的经  相似文献   

8.
李大钊同志是“五四”运动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之一,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他在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关头,迎着席卷神州的革命风暴,一面传播马克思主义,一面发动工人运动,为创建中国共产党奔走呼号,最后,为无产阶  相似文献   

9.
华兹华斯是一位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他早年支持法国革命,是出于人类解放的信念;他后来退出革命,是因为看到了革命的反人道主义的一面;他对工业化过程中的破产的农民深表同情;他也看到了当时人们道德的堕落,批判了肆意破坏自然的行为;返回自然与返回原始基督教,是他面对人类的精神困境指出的救赎之路。  相似文献   

10.
李大钊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驱,他对马克思劳动思想的接受和运用,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劳动思想中国化的起点。李大钊着重接受马克思的雇佣劳动学说和阶级斗争理论,并自觉运用马克思的劳动理论来服务于中国劳工运动的实际,努力使马克思关于劳动的理论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劳工运动找到了正确的出路,指引了明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李大钊的中国现代化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关于中国现代化问题的理论体系中,李大钊以富有特色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形成占居先导性历史地位的现代化发展观。唯物史观是其立论的思想指导,国情观则是其立论根据。他指出“社会主义是要富的,不是要穷的”;对社会“主张物心两面的改造,灵肉一致的改造”。他的理论尽管存在着一定的历史、认识局限性,但他毕竟以内涵丰富的理论认识体系,初步回答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如何实现社会现代化的几个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2.
教 学 目 的 了解辛亥革命前后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农村日益破败、广大农民极端困苦的惨象,认识其根源是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疯狂掠夺和残酷压榨;深刻理解伟大的革命战士鲁迅尊重、关怀、热爱、同情劳动人民的炽热感情和主张改造旧的社会制度、建立新生活的崇高理想与彻底革命精神。 学习运用对比和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以及环境描写等刻划人物形象、突出主题思想的写作方法。  相似文献   

13.
赵树理是解放区作家 ,但是他不是通常说的通俗作家 ,他的书也不是民间文学。他的作品中具备了五四精神 ,是五四精神结出的硕果。仅从最具五四时代特点的“现代人性改造问题”论题入手 ,分析了五四以来各时代问题小说各自不同的表现重点 ,认为赵树理也是致力于人性健全建设的 ,他表现的是农民的人性变化史 ;表现的是个性主义精神在农民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意义。赵树理写农民意识觉醒比较着重于通过外因激起人物内心的变化 ,从而塑造一大批有血有肉的农村人物。  相似文献   

14.
许白昊是中共早期党员,他曾求学于湖北甲种工业学校。在校期间积极参加五四运动,接受新文化洗礼;参加革命后,长期在上海、湖北等地从事工人运动,曾任汉阳钢铁厂工会委员长、湖北全省工团联合会秘书科主任、中共湖北区委工委书记、湖北总工会党团第二书记、湖北总工会秘书长等职务,参加了第一至第四次全国劳动大会,是中共早期工人运动领袖;他参加了中共二大和五大、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等重要会议,是中国共产党首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在党的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蔡和森是中共重要创始人之一,在建党前夕就提出建立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和“中国共产党”全称,在中共创建过程中最早提出比较全面系统的建党思想,而且首先在法国将建党主张付诸实践,回国后实际参与创党活动,对中共创建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创建新民学会不是其建党思想的萌芽,直到蒙达尼会议他才提出改造学会为共产党的组织,因为会上出现改造手段和方法的争论和分歧,他放弃改造学会的计划,而试图改造工学世界社;他提出建立的少年中国共产党,后来成为青年团而不是共产党的组织。蔡和森建党通信对于陈独秀、毛泽东及湖南党团组织都产生了影响,但对其影响程度应当作历史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李大钊同志作为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他十分关怀河南党组织的创建。“在他领导下,北方党组织派出许多同志在冀、鲁、豫、晋、陕、内蒙和东北的广大地区开展了党、团工作。”他本人也曾六次亲临河南郑州、洛阳、开封等地从事革命活动。本文试就李大钊与马列主义在河南的传播、早期工人运动的兴起、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和河南党组织的创建等几个方面,作一简要论述,以表达河南人民对这位伟大革命先驱的无限怀念。  相似文献   

17.
"问题与主义"之争是胡适与李大钊围绕着学理的探讨和实践途径的选择两个方面的争论,在学理的探讨上两人的观点基本相同,都主张既要研究"主义"又要解决"问题";在实践途径的选择上两人的分歧很大,胡适主张点滴改良,李大钊主张根本解决。"问题与主义"之争对李大钊的影响较大,促使他更多地研究实际问题,初步有了马克思主义必须同本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问题与主义"之争提出了中国需要长期关注的重大课题即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具体表现为:一是中国社会需要长期关注的重大课题即如何对待外来文化与中国国情的问题,二是中国共产党人需要长期关注的重大课题即如何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这两个问题将伴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始终。  相似文献   

18.
需要一个改造的教育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的改造主义教育哲学实质上是实用主义的一个分支。这一学派主张以学校为先锋进行所谓文化改造和社会改造,从而建立一个体现美国精神科学和物质科学新发展的“理想社会”。它比实用主义更强调学习的“目的性”,并提出具有“更长远打算的”教育理论。实际上妄想通过“改造”来维护和发展目前美国资产阶级教育制度,使之更适应资产阶级统治集团的要求。本文作者布拉米尔得是这一学派的奠基人。他认为当前在美国占统治地位的三种教育哲学——进步主义、本质主义和永恒主义,虽各有其缺点,但为了“在这个动荡变革的时代对教育进行彻底的改变”,必须“重视这三种学说的渊博理论及其丰富的教育实践”。他从这些腐朽反动的学说中吸收了一些东西,提出所谓“改造的”教育哲学。一望便知,这种“改造主义”不过是东拼西凑的货色,它同实用主义一样,只能表明资产阶级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破产。  相似文献   

19.
西方学者有关人道主义干涉的理论争论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后 ,人道主义干涉成为国际关系各理论流派争论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可以把西方国家相关的理论争论大致分成三派 ,即现实主义、理性主义与全球主义 :现实主义反对以抽象的“人道主义”道德原则为指导的人道主义干涉 ;理性主义在承认人道主义必要性的同时 ,主张给以不同程度的限制 ;而全球主义则认为 ,人道主义干涉不仅是国际社会的权利 ,也是各国的义务。这三派分别强调国际政治的某一个侧面 ,因此各有合理之处 ,也存在着很多理论的偏颇。通过对比 ,我们可以加深对人道主义干涉问题的认识 :人道主义干涉固然有其合理与道德的一面 ,但其对国家主权与现有国际秩序更存在巨大的侵蚀和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文化调和思想是李大钊早期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李大钊文化调和思想的形成,既受到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和道家思想的影响,也受到西方自由主义和互助论的影响。在李大钊文化调和思想中,他通过对调和本义的研究,把调和定义为两存和竞立,并以调和对近代中国新旧文化和中西文化进行理性思考。在新旧调和中,他主张用新的取代旧的,立足点在于开新。在中西调和中,他主张由吸收西洋文明的长处逐渐转变为在融合现有东西文明基础上创造第三种文明,并在十月革命后认定第三文明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文明。由此,李大钊的文化调和思想不仅在当时具有独特性,也成为形成其马克思主义观的动因之一,这使他的前后期思想处于一种转折与连续中。时代虽然发生了变化,但李大钊文化调和思想中的先进性和包容性,对我们今天处理文化问题,进行文化建设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