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5 毫秒
1.
中国稀土对日本出口贸易的市场势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两个时间段估计并分析了我国稀土出口日本的市场势力,回归结果显示我国稀土出口日本的国际市场势力在一系列宏观政策的调控下并未明显提高,致使我国稀土这一"优势"产业的比较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出现了应得与实获利益不相符的格局。针对这一亟待扭转的"格局",本文从我国稀土出口市场无序竞争、稀土科技研究不发达和限制性宏观政策的影响要素三个方面探索了我国稀土出口日本市场势力未曾明显增强的原因,并就如何提高我国稀土出口日本的出口市场势力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
预期不仅影响经济主体,而且影响宏观决策。通过理论分析,探寻政府的预期行为对服务贸易,特别是 专业服务贸易市场对外开放的影响,指出这种影响既有利于相关产业的发展,也有助于市场的监管与监督。  相似文献   

3.
尽管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生产国和供应国,但与国际有限需求而又相对集中的"寡头"市场相比,我国国内供给极度分散的过度竞争市场,其稀土定价权缺失的主因在供给方。应了解我国国际稀土定价权缺失的深层次原因,进而从国家政策引导和企业行为两方面来提高我国稀土国际定价权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双循环视角下贸易开放与区域劳动力市场重构的关系,文章基于开放的多区域空间一般均衡模型,以中国加入WTO作为贸易开放冲击准自然实验,采用三重差分法考察了贸易开放带来的国际需求冲击对不同规模城市劳动力市场工资调整和就业调整的异质性。研究发现:贸易开放带来的国际需求冲击显著促进了城市工资增长和就业增长;在面临国际需求冲击时,大城市由于较小的劳动力供给弹性表现为更多的工资调整,而小城市则因为较大的劳动力供给弹性表现为更大的就业调整。在国际需求萎缩的大环境下,小城市比大城市需更加重视融入国内大市场以降低劳动力失业风险。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1992年到2002年中东欧和独联体25个转型国家贸易开放、贸易增长和贸易平衡问题进行实证研究.文章第一部分简单介绍了转型国家从经互会贸易体制到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过程,并提出本文的研究目的、对象以及方法.第二部分用贸易开放、增长和平衡的分析指标对转型国家贸易发展情况作一概述,并引入贸易政策指标、宏观经济指标以及入世虚拟变量等解释因素.第三部分运用面板数据扩展模型(extended model)对转型国家贸易发展的不同作用因素进行统计检验并对结果做出相应分析.第四部分集中对两个转型国家集团-中东欧和独联体-贸易的不同发展状况及其决定因素进行统计检验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6.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非常迅速 ,服务贸易自由化也是大势所趋。比起发达国家 ,我国服务业的发展相对落后。入世后 ,该如何制定我国的服务贸易发展策略 ,才能更好地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是我们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发展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对增加我市外贸顺差,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扩大就业具有重 大意义。面对WTO服务贸易规则与中国入世承诺,重庆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应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加强旅游 产品开发力度,推进旅游企业集团化,实施人才国际化策略。  相似文献   

8.
作为天然橡胶的进口大国,争取国际定价权对我国意义重大.时值金融危机,全球天然橡胶产业面临深度调整和整顿,我国应抓住金融危机给我国争取定价权所创造的机遇,提升我国在全球天然橡胶产业的话语权,达到充分保障我国经济利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采用剩余需求弹性模型,分析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大麦在我国大麦进口市场上的市场势力,以检验我国大麦进口贸易是否具有“大国效应”。结果表明:在我国大麦进口市场上,澳大利亚大麦和法国大麦都具有微弱的卖方市场势力,加拿大大麦则不具有卖方市场势力;我国大麦需求显著影响各国大麦进口价格,即我国大麦进口贸易具有“大国效应”;加拿大大麦和法国大麦进口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我国大麦贸易政策调整对各国大麦进口价格影响存在差异。因此,建议加强对国内外大麦市场形势的跟踪研究,建立健全大麦贸易调控政策体系,优化大麦进口来源市场结构,提高我国大麦进口的买方市场势力。  相似文献   

10.
20年前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可以说,对外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一起构起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两个轮子,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共同推动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但在改革与开放上,对外开放一直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而在对外开放中,中国如何适度开放国内市场以及如何保护国内民族工业问题则是当前中国经济界和企业界争论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11.
通过更高水平的城市贸易开放实现区域劳动力市场升级和技能提升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在开放经济框架下,从理论上阐释了贸易开放影响劳动力技能升级的内在机制,并采用2018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微观样本和186个城市的匹配数据,对贸易开放如何影响劳动力技能升级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城市贸易开放能够显著促进地区劳动力技能升级,具体表现为贸易开放每提高1个百分点,城市劳动力市场中高技能劳动力占比增加约0.02个百分点;(2)产业集聚是城市贸易开放促进地区劳动力技能升级的重要渠道;(3)贸易开放对劳动力的技能升级效应具有地区异质性和城市规模异质性,中部地区城市贸易开放对劳动力技能升级的影响最明显,500万及以上人口大城市贸易开放对劳动力技能升级的促进作用最大。因此,结合产业集聚特征、地区差异和城市规模,实施针对性和适宜性的政策措施,推动“优进优出”的高质量贸易开放,对优化地区劳动力市场结构、提升高技能劳动力和人才的比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运用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1993—2009年间的面板数据,研究了贸易开放对行业间工资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随着中国贸易开放的不断深入,行业间工资收入不平等呈现出逐步扩大的趋势,这与传统贸易理论对发展中国家相对工资差距的预测是不一致的。从要素密集度的层面来看,对于资本密集型行业来说,相对于其他行业,进出口总额扩大了行业间的收入不平等,而出口变量的影响不明显;对于技术密集型行业来说,相对于其他行业,进口与出口都扩大了行业间的收入不平等。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国际贸易和投资理论习惯于从国家级的宏观水平上,对一个国家的总体贸易流和投资活动作出解释。产业经济学对贸易流和投资的分析却有自己的传统,其特点是在产业级的微观水平上进行分析。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产业经济学国际化研究的一个重要的主题是揭示来自外国的竞争对本国市场绩效的影响和作用机制,主要利用产业层面的模型去揭示市场结构对进出口和外国直接投资的影响。这种方法把市场结构的构成要素(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度、交易成本等)作为决定贸易流和外国直接投资的动力机制。在WTO的规则下,这种产业经济学国际化的研究对指导中国的对外开放实践和国内竞争政策的制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贸易开放度、货币供应量与中国通货膨胀关系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球化背景下,贸易开放度和通货膨胀的关系成为国际经济学的热点I'-7题。本文运用1996年到2008年的月度时间序列数据,在VAR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贸易开放度、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贸易开放度、货币供应量是影响我国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贸易开放度的提高,增加了广义货币供应量,进一步形成物价上涨的压力。  相似文献   

15.
中国马铃薯国际贸易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铃薯产业是我国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之一,马铃薯国际贸易是荻取贸易利益、延长产业链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我国马铃薯供给与需求和进出口的分析,我国马铃薯国内生产性供给前景较好,马铃薯加工品需求量大导致我国对进口供给依赖较大,中国马铃薯国际贸易结构呈现低端化特点:出口以初级产品为主,进口以加工品为主,且马铃薯加工品进口呈现贸易赤字.我国马铃薯国际贸易应在保持现有优势的基础上走产业化经营道路,开拓新市场避免贸易风险,充分利用WTO规则维护国家民族利益.  相似文献   

16.
目前,在高职高专国际贸易专业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对专业理论课程的忽视。文章分析认为,其主要的原因有学生学习心态、社会需求和教学问题三个方面。而事实上,无论从对学风、进一步学习,还是从学生的长期事业发展来看,专业理论课程都是非常重要的。最后就如何改进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国际技术贸易的发展出现了软技术贸易比重上升、跨国公司成为主体、呈现多极化等新特点.随着经济、科技全球一体化的推进,国际技术贸易的发展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竞争将愈加激烈,方式更加灵活多样,高技术贸易比重将不断攀升,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作用日益显著等等.因此,分析国际技术贸易的新特点、新趋势,对于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来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根据Mazumdar的观点,只要贸易能够降低资本品相对价格,就能提高出口品的相对收益率,生产函数将随之扩张,资本品净进口、消费品净出口国还将导致折旧率下降、投资率上升,两者结合将促进新古典意义上资本积累水平上升。中国的实证结果表明: 资本品进口、消费品出口的贸易结构能否带来投资率的上升依赖于金融市场融资效率,而储蓄投资转换率不高、银行垄断性较强及银行体系运营成本较高等因素弱化了资本品进口对资本积累形成的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