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全球企业兼并经历了由横向兼并、纵向兼并到混合兼并,又由混合兼并到同业兼并的过程。企业兼并特点的变化,引起了多样化经营方式的变化。全球企业兼并特点和多样化经营方式的变化,给了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抓住机遇推进企业兼并王政祥一、企业兼并是市场竞争的伴随物企业兼并是兼并企业以购买的方式获得被兼并企业的财产所有权,或者是兼并企业出资购买被兼并企业的资产;或者是兼并企业以承担被兼并企业的债务为条件接受其全部资产;或者是将被兼并企业的净资产作为股金并入...  相似文献   

3.
我国政府在企业兼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经济学界与法学界对企业兼并中的政府行为问题却研究甚少。本文拟对此作些粗浅探讨。一、企业兼并中政府行为的现状企业兼并中的政府行为是指政府干不干预企业兼并、如何干预企业兼并以及干预的程度如何等。对此,世界各国主要有三种做法:(1)不干预,如德国I(2)适度干预,如美国吕(3)干预,如我国。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企业兼并中的政府行为呈现如下特点:第一,政府直接发动企业兼并。我国的企业兼并从一开始就是与政府行为密切联系在一起的,80年代初的企业兼并,大多数是由政府直接…  相似文献   

4.
企业兼并是指一个企业购买其他企业的产权,并使其法人资格丧失或改变法人实体的市场经济行为。企业兼并一般分为有偿兼并和无偿兼并。有偿兼并有购买式,承担债务式,控股式:无偿兼并主要是行政划转。企业兼并是企业增效解困的一条途径。最近,一些地方大力推进优势企业兼并困难企业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一些地方则通过兼并,实现企业重组,优化资本结构,形成新的生产力。兼并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接受并采纳,引起广泛的关注。对此,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的《建议》要求;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等形式,加快国有小企业改革改组步伐。本文试从…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行企业兼并法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企业兼并法评价刘培峰,任玉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我国的企业兼并产生于80年代初,十多年里在全国得到了迅速推广。其间,人们摸索出一些做法,积累了不少经验。在此基础上,80年代末,有关企业兼并的立法得到进一步加强,形成现行庞杂的调整企业兼并法律...  相似文献   

6.
当前,全国包括新疆在内,企业兼并的浪潮正在此起彼伏,它已成为我国企业改革继放权、承包后的第三次浪潮。企业兼并较早发生的武汉市,最近还专门设置了一个企业兼并市场,使兼并方与被兼并方有了公开成交的合法场所,并为兼并双方提供信息、清产核资和进行法律公证,使企业兼并逐步走向规范化、程序化。可以预期,在即将到  相似文献   

7.
论企业兼并的市场、立法和涉讼审理卞昌久目前,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兼并呈方兴未艾之势。所谓企业兼并,意旨在企业间吸收合并,即在竞争中优势企业以有偿给付而取得劣势企业全部的资产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理的权利。在这种兼并过程中,存续企业不...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由经济周期性运作和产业结构调整引发的企业兼并浪潮,成为当前经济发展中的新课题。弄清企业兼并在市场经济中运作的难点,有利于有的放矢地制定相应对策,提高企业兼并市场化运作的效益。一、企业兼并市场化运作的难点分析1、全国统一的产权市场体系尚未形成,资产的证券程度不够,制约了兼并的市场化运作。近几年来,各省陆续成立了产权交易市场,但大多具有浓厚的地方主义色彩,整个兼并市场体系仍然处于分散、区域分割的不发达阶段,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兼并由于市场的割裂步履艰…  相似文献   

9.
在国家鼓励优势企业兼并困难企业和劣势企业的大背景下,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在尚不成熟的体制和社会保障条件下,尽可能把企业兼并这篇文章做好。前不久合肥荣事达集团公司兼并困难企业原合肥威达电机电器总厂,作了可贵的探索。就这次兼并达到的企业目标和社会效果的统一而言,堪称当前企业兼并的一个范例。而被兼并的威达总厂,恰恰又是违反规律的企业合并的产物,从而使案例在当前更具典型意义。通过这一案例包含的前后两次兼并的对比分析,有助于从正反两方面认识当前优势企业应如何兼并困难企业的一些问题。案例基本情况简介1.典…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 ,全球范围内的企业兼并此起彼伏。有的企业因为成功地运用了兼并 ,在短期内实现了低成本扩张 ,达到了实现规模经济 ,提高竞争能力和扩大市场占有率的目的 ;有的兼并企业不仅没有实现其预期目的 ,反而被兼并企业拖垮。因此 ,兼并作为资产重组的一种方式 ,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全球企业兼并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企业兼并是指一家企业(或集团公司)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吸收其他一家或多家企业(公司)的产权,使之失去法人资格或改变其法人实体的一种行为。我国现阶段的企业兼并大体上有两种;一种是破产兼并。有些企业经济效益很差,连续不断地亏损,以致资不抵债,只好依法破产,为别的企业所兼并。另一种是联合兼并。有些企业,经济活力不足,很难经受住市场竞争这个风浪的冲击,经过平等协商,自愿并入经济实力雄厚的大企业,成为这个大企业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建立与健全,企业兼并的行为也还刚刚开始。过去,我…  相似文献   

12.
企业兼并表面上看起来是技术的融合,其实质却是交易费用的节约、产权调整的帕累托改进。企业兼并的规模不能无限制的扩大,而是有一个制度边界。至于谁兼并谁的问题,关键看兼并后企业的综合积极性的大小。  相似文献   

13.
关于企业兼并立法的若干问题柴振国企业兼并是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企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式之一,由于它具有实现资产存量流动,推动资产有效配置,避免社会剧烈震动和促使企业迅速提高竞争能力,实现规模经济效益等作用,而被西方国家普遍采用。在我国,企业兼并在实践当中...  相似文献   

14.
我国企业兼并现象始于80年代初期的河北省保定市和湖北省武汉市,由此开始迅速扩展,在短短数年内,全国形成一个企业兼并的浪潮。80年代,全国25省、市、自治区和13个计划单列市累计共有6226户企业兼并了6996户企业,其转移存量资产82.25亿元,减少亏损企业4095户,减少亏损额522亿元。1989年全国先后有12个企业产权交易市场挂牌营业。1992年我国经济改革确立了市场经济方向后,一场规模更大的企业兼并浪潮正在兴起,企业兼并的形式、目的和范围正逐步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据统计到1993年底已有1万多家企业被兼并,转移资产达100亿元,减少…  相似文献   

15.
企业兼并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我国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发展,企业兼并已在我国大部分省市出现。但是,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人们对企业兼并概念的认识还不完全一致,甚至存在着把合并、产权转让等看作兼并的现象。因此,本文试图对企业  相似文献   

16.
企业兼并已成为我国企业改革的一种重要形式,但目前尚缺乏一部完备的法律对此加以规范。文章结合企业兼并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对企业兼并的行为性质、方式分类、程序、产权转让价格、协议内容及外商介入兼并市场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7.
西方企业兼并动因分析──兼评我国企业兼并的现状与特点薄根荷,徐海明一、问题的提出企业作为“经济人”,利润最大化是其行为的基本准则。兼并作为企业行为必然是出于企业对利润的追求,因而有其经济必然性。在西方市场经济比较成熟的国家,企业兼并往往是因为激烈的市...  相似文献   

18.
西方企业兼并对我国企业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 18 97年开始至今 ,西方企业已经出现了五次较大的兼并浪潮。兼并是企业自身为适应国内国际经济环境变化自我调整的结果 ,又是社会各种资源配置效果提高所必需。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客观上要求通过企业兼并等形式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为此要充分认识到 :兼并是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实现规模经济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 ;企业兼并形式是多样化的 ;建立和培植企业兼并中的市场中介组织 ,并严格规范其行为 ;重塑政府职能 ,处理好企业间的“强弱联合”和“强强联合”。  相似文献   

19.
企业兼并,作为企业有偿让渡的形式,是一种打破存量刚性,促进存量资源再配置,推动结构转换的经济机制。产生于SO年代初期的中国企业兼并,对解决亏损企业转轨和潜优企业规模发展问题已取得明显的效果。据有关部门统计,80年代累计,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和13个计划单列市共有6226家企业兼并6966户企业,共转移存量资产82.25亿;减少亏损企业4095家,减少亏损金额5.22亿。1989年,全国先后有12个企业产权交易市场挂牌营业。进入90年代后,中国的企业兼并发展更快。但中国的企业兼并毕竟尚处在初始阶段,还有许多问题与难点需要我们去…  相似文献   

20.
企业文化对企业兼并后规模效应的发挥起约束作用。兼并后的文化整合是企业经营运作的重要支撑。由于不同企业的企业文化具有不同的特点,在整合时要结合兼并企业和被兼并企业的文化特点,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步骤采取相应的整合策略,保证企业兼并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