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六十年代末,匈牙利在改革经济体制的同时,改革了统计核算体系,创造性地建立起一个新的核算体系,他们叫“国民经济平衡体系”。这个新的体系既不同于西方采用的SNA,也不同于东方采用的MPS,但它包括了SNA和MPS两种体系的主要指标。通过新体系核算,其结果既可以同采用SNA体系的国家相比,又可以同采用MPS体系的国家相比。世界银行的人称它是一个“优质杂交的体系”。  相似文献   

2.
一、基本概念和基本分类问题我国现有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建立的基础,因此,我们必须对现有核算体系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类进行认真的清理,继承其中科学合理的部分,修改或淘汰其中存在问题或已经过时的部分。现有核算体系是以MPS为基础、兼容SNA的核算内容,在实际核算中采用的SNA指标带有明显的MPS相应指标的痕迹。所以在新核算  相似文献   

3.
张塞 《统计研究》1987,4(6):1-5
国务院决定进行全国1987年投入产出调查,编制1987年投入产出表。投入产出核算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和编制全国投入产出表可有三种办法:第一种是在MPS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扩编为SNA投入产出表;第二种是直接编制SNA投入产出表,再转换为MPS投入产出表;第三种是设计一个非MPS,也非SNA的中国式的投入产出表。我们主张采用第三种办法,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从我国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实际出发,以全部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部门为核算对象,大胆借鉴和运用MPS和SNA投入产  相似文献   

4.
探讨和总结新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演化和经济理论取向之间的联系,对于推动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深化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总结发现,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经历了计划经济时MPS体系的建立和发展阶段,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型时期的MPS体系和SNA体系并存的阶段,市场经济深化发展时期SNA体系下的发展阶段;概括了中国经济理论界在三个不同时期理论研究,特别是价值理论研究的进展。从中可以看出,随着SNA体系在中国的建立,中国理论界在价值理论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是中国国民经济核算演化的理论动因,但面临SNA体系在中国的深化发展,中国理论界在自然资源的定价和新经济贡献的测度上,还有诸多理论命题需要突破。  相似文献   

5.
目前,在理论界对如何改进和完善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存在着不同的认识。理论上的争论一时也很难统一,但实际工作的需要又急需作出回答。为此,在国务院国民经济统一核算标准领导小组召开的第三次会议上,讨论了这个问题,大家一致认为,我们应当从实际出发,在继续完善MPS体系的基础上,引进新SNA体系,使两种核算体系同时并存。原因是:  相似文献   

6.
1992年8月,国务院发出《关于实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方案的通知》,决定从1992年起分两步实施:第一步,在1992-1993年建立国家和省市两级的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实现基本过渡;第二步,到1995年基本完成向新核算体系的全面过渡。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在正确对待世界上两大核算体系,即“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和“国民帐户体系”(SNA)的基础上,即没有保守原有的MPS,也没有完全照搬SNA,而是博采众长,兼容并蓄,把两者的优点结合起来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自从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实施以来,为保…  相似文献   

7.
李炜 《江苏统计》2001,(5):16-17
MPS与SNA同为历史上出现过的两大核算体系 ,但世界各国己取得以SNA体系替代MPS体系的共识。那么SNA是否是一面尽善尽美、毫无暇迹的镜子呢 ?笔者的看法是否定的———当前的国民经济帐户体系仍然不是完美的形式 ,它在某些方面仍存在一定的缺陷 ,下面本文就从范围、具体国情、不完全可对比性、部门单位概念、资产范围、价格口径及空白核算领域八方面进行了阐述及分析  相似文献   

8.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反映一国所有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总量指标,是所有经济分析和国际间比较研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重要指标。由于我国的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在原MPS体系的基础之上,考虑到我国国民经济核算资料的历史连贯性和与仍实行MPS体系国家的国民核算资料的国际可比性,以及我国宏观经济分析和管理的传统习惯,吸收了SNA体系(1968年版)的核算原则和核算方法以后研制而成的,所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指标实际上是基于MPS体系的基础上进行推算的,它不可避免地会与现行SNA(1993年版)体系中的该指标存…  相似文献   

9.
杨灿 《统计研究》2001,18(11):7-11
一、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改革进程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从MPS(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模式向SNA(国民经济帐户体系)模式转变的历程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此举旨在革除旧核算体系的诸多弊端,主要包括:生产范围太窄,核算内容欠完整,核算方法过于简单,等等.其间,首先提出MPS与SNA兼收并蓄的混合模式;此后,随着前苏联和东欧经互会的解体,有关国家的核算体制纷纷向SNA转辙,MPS名存实亡,我国也开始向SNA模式全面转轨.经过大约8年的理论酝酿和探讨,我国的新核算体系方案数易其稿,至1991年末形成了一份极富创新意识的试行方案[1],1992年颁布并在全国推行.当时预计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实现新旧核算体制的全面转轨,这一目标已经基本达到.然而,中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事实表明,新核算体系无论在方案设计上还是实施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若干新问题.  相似文献   

10.
常宁 《中国统计》2001,(11):13-14
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协调问题的研究已有数年之久,这是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当中特有的一个现象。在建立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之初,我国借鉴的是当时苏联东欧国家中实行的MPS(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由于在这些国家中实行的是统计核算占主导地位的核算模式,即会计核算要依据和服从统计核算的原则与需要,所以两者对国民经济的核算本身就是一致的,不存在协调问题。而在我国却形成了以会计微观经济核算主体,以统计为宏观经济核算主体,两大核算并行的经济核算体系。即使在我国转为实行SNA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之后,两者之间众多差异仍无法调和…  相似文献   

11.
一MPS中国民收入的概念 历史上,世界各国所采用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可以分为两种:一种采用市场生产概念,叫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简称SNA(A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为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大多数第三世界国家所采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从20世纪50年代起建立的核算体系,基本属于MPS体系。1992年开始采用与联合国SNA体系相衔接的《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试行方案)》。到1995年,已基本完成了从旧核算体系向新核算体系的转轨。近年来,正在参照联合国1993年版的新SNA进一步改进中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的内容相当丰富,它包括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投入产出核算、资金流量核算、国际收支核算、国民资产核算和编制经济循环账户等内容。由于目前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主体和核心内容依然是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因此主要介绍国民经济核算方法和资料来源。 …  相似文献   

13.
强化统计设计管理 建立现代统计制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统计设计管理工作的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建立与国际标准接轨并符合我国国情的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框架是统计设计管理工作所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就之一。回顾以往,这项工作从1984年起至今已愈16年了。1984年以前,我国采用从苏联引进的MPS核算体系。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MPS核算体系已经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经8年的研制于1992年问世,在全国执行。这个核算体系的最大特点是既可以与MPS体系比较,又可以经转换后与SNA体系比较。现在来看,这个共存型体系似乎是多余的,…  相似文献   

14.
刘长新 《统计研究》1985,2(3):10-15
1981年国家统计局制订的《国民经济平衡表》(草案),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经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特别是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摆在综合平衡统计面前。它要求吸取联合国的新SNA和经互会国家的MPS的有益经验,进一步改进《国民经济平衡表》(草案),从而使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统计能对国民经济活动总体状况进行及时地、系统地、全面地统计描述;使国民经济平衡表更好地完成国民经济核算的职能。  相似文献   

15.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建立、变化和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强 《统计研究》1998,15(4):41-45
建国以来,经过40多年的基础统计工作建设和宏观经济核算工作实践,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在不断的探索中。突破了一个又一个理论上的禁区和技术难点,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基本上完成了由MPS向SNA的转换,确立了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状况的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回顾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建立与发展的历史,从技术的角度来回顾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已经取得的重大进展,不仅可以正确地评价这些进展的重要性,而且有助于正确认识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相似文献   

16.
凌振垣 《统计研究》1987,4(1):19-22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统计,从总体上讲,就是要建立高度集中统一的统计管理体制;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理论基础,继承和扩展物质产品平衡体系(MPS)的基本内容,吸取国民经济帐户体系(新SNA)中科学的、合理的核算方法,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民经济平衡帐户体系;结合运用当代电子计算机技术,以及多样化的调查方法,制定出能及时反映社会主义多种经济形式发展变化情况的统计指标和核算制度,全面、系统地为研究制订经济发展战略和基本国策服务。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统计与国际接轨、融入国际社会的必由之路是采用SNA核算国民经济数据,实行GDDS公布国民经济数据,这是中国统计应对中国加入WTO的车之两轮、鸟之两翼。SNA——国民经济数据的生产系统 联合国颁布实施的国民账户体系(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简称SNA)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取代了曾经与它并存的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成为世界各个国家采用的国民经济核算的国际标准。SNA产生和发展的直接动因是国际可比性,SNA的三个版本都非常强调统计业务的“国际化”、经济统计的可比性和国际标准与准则。1953年SNA称其“目的在…  相似文献   

18.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为适应国民经济管理和宏观经济调控的需要,我国自1992年实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以宽口径、综合性生产为观点取代了长期以来只对物质生产进行核算、弊端甚多的MPS。而在SNA指标体系中,最为人熟悉的就是GDP和GNP这两个指标,GDF指标更是成为我国宏观  相似文献   

19.
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在保留了MPS合理成分的基础上,通过大胆地吸收SNA的许多有益的成分而创造出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这一新体系为我国的宏观经济分析和研究提供了详实的、科学的经济数据,它已经并将继续对我国宏观经济的良好运行产生积极的作用。尽管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具有许多的优点,但是我觉得和世界上国民经济核算搞得好的国家(比如美国)相比,我们的核算体系还有可以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20.
赵仲九 《统计研究》1989,6(1):65-68
几年来,我国统计学界对MPS与SNA国民经济综合指标的换算对比方法问题,作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并已取得一定的成效。《统计研究》1987年第5期发表了李文溥同志的《试析MPS与SNA国民经济综合指标的换算对比方法》一文(以下简称李文)对引起深入研究换算对比方法是有好处的。现就李文的基本观点提出一些商榷意见。 一、关于社会生产统计范围的调整对比 MPS与SNA两大核算体系的根本区别就在于社会生产统计范围的不同。MPS只统计物质生产部门的产值,SNA则除统计物质生产部门的产值外,还包括服务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