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职业》2007,(24)
礼仪教育对于一个人来说,是立足社会、成就事业和获得美好人生的基本条件。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知礼、讲礼、用礼是礼仪之邦的特色。在古今中外的人际交往中,礼仪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古代思想家荀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指出了礼仪的重要性。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迅速发展的今天,学礼仪、用礼仪已成为人际交往的重要环节。对于旅游专业学生而言,学习礼仪更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何培养未来的旅游从业人员——现在的旅游专业学生良好的礼仪意识、掌握得体的礼仪,是一个有必要深入研究,用心探索的教学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2.
中职学校职业指导要重视礼仪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扬 《职业》2009,(11)
职业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涉及仪表、交往、谈话、情商等内容.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素质的外在表现: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  相似文献   

3.
失礼的代价     
正守时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美德,在公关活动中,一个守信的人理应说到做到、前后一致、准时守约,方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敬,不能准时赴约,或许会与幸福擦肩而过。礼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处理人际关系并约束自己的行为以示他人的准则,礼渗透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公关活动中,体现着人们的道德观念,决定着人们交往的准则,指导着人们的行动。在运用礼仪时只有表达出对交往对象的尊敬和友好,才能被对方理解并接受,人际关系才能融洽和谐。  相似文献   

4.
嘉明 《现代交际》2003,(3):10-11
日本是个讲究礼仪的国度,人际交往中礼节繁多。日本人见面多以鞠躬为礼,一般分为15度、30度和45度。由于弯腰鞠躬的深浅不同。表示的含义也不同,弯腰越低表示越尊敬,最有礼貌的45度鞠躬礼称为“最敬礼”。15度礼,常用在机关接待客人或公司见客户之时,表示“欢迎光临”之意;30度礼,  相似文献   

5.
礼者,敬人也;仪者,仪式也。礼,是对人的尊重,仪,是礼的表现形式。因此礼仪就是指律己敬人的行为规范,也就是按照礼的要求来节制和规范人的行为。律己敬人的关系是则是通过律己,达到敬人的效果。伴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全面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礼仪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学习礼仪教育可以正确地引导大学生的学习、交往、沟通和求职,正确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材。因此,在大学生中开展礼仪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加入WTO,全方位开放的格局已经形成。中国人出国的机会多了,外国人来中国旅游、考察、经商的机会也多了。为了更好地扩大内外交流与合作,学习和掌握中外礼仪知识成了每个人的生活需要。礼仪成为社交的名片、人际交往的通行证。  相似文献   

7.
马上 《职业》2011,(29):66-67
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古往今来,礼仪都是人际交往不可缺少的工具。尽管孔子提倡的周礼已经过时,但孔子重视礼的教育观念仍然具有现代的价值。良好的礼仪能体现个人修养、国家魅力、民族气质。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提高职校生的素质尤其是礼仪素质迫在眉睫。所以,作为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的中等职业学校,加强对职校生的礼仪教育,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又是提高职校生道德修养和完善人格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8.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人们最常用且较为典型的身势礼仪包括手势礼仪和姿态礼仪。在教学中,教师可运用恰当的手势礼仪来强化讲课效果,也可用自身优雅、自信、庄重、得体的姿态语赢得学生的尊重,优化课堂。教学作为一种双边的教育活动,为了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应注意身势礼仪——手势、姿态礼仪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亲吻礼是新疆塔吉克人的日常礼仪。每天,塔吉克女郎挑着泉水担子行亲吻礼,亲吻时不丢水担子。塔吉克的礼仪文化,是跟帕米尔高原的大自然融合在一起的。数千年来,塔吉克人在帕米尔高原上生活,她们的亲吻礼已成为独特的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10.
培养教职人员的场所宗教教职人员,是以宗教为职业的人,如佛教的比丘、比丘尼;道教的道士,道姑;伊斯兰教的阿訇:天主教的主教、神甫;基督教的牧师、长老等,他们把自己奉献给所信仰的宗教事业,承担着管理教会,主持宗教礼仪,诠释宗教经典教义,教化信众等任务,同时还有部分人进行宗教学术研究,对外友好交流,以及慈善公益事业,服务性劳动等工作。宗教教职人员的政治倾向,宗教修养,言行品德,对信教群众有着重要的影响,是信教群众的精神领袖。由于其特殊的地位和影响,他们在团结信教群众,处理宗  相似文献   

11.
迎送之礼是中国礼仪风俗中的重要礼节,它专指在人际交往当中的迎接与送别客人的礼仪。迎宾与送客相对应,是社交礼仪中相辅相成的两个重要环节。迎宾标志待客礼仪的开始,送客则表明礼宾待客进入最后一道程序,此次的社交活动即告一段落。礼宾待客既有约定俗成的迎送之礼,又有言简意赅,彬彬有礼,富有浓厚人情气息的欢迎词和告别语。 比如迎客,古人就有“拥彗”之礼。彗指扫帚。宾客至,家中仆人双手拿扫帚躬身门前迎接,表示家中已打扫干净,欢迎客人光临。相反,谢绝客人叫 “却好”,意思是不复扫径送客。古人对尊贵的客人,为表示敬…  相似文献   

12.
所谓“情态”,即神情态度,指通过人的面部表情所显露出来的内心活动及其待人接物的态度,如喜爱、愤怒、悲哀、急躁、微笑、沉默等等。而情态礼仪,则是人在神情态度方面所要遵循的礼仪。人际交往中需要相互理解和相互支持以及必要的感情交流,这种相互理解、支持和交流,常常就是通过神态来体现的,而且相互不理解、不支持以及感情的负面交流也往往体现在神态之中。因此要想协调好人际关系,促进正常的人际交往,就必须对情态礼仪予以高度重视。情态礼仪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很多,这里仅就其中的三个问题加以说明。一、情态要“合情饰貌”“…  相似文献   

13.
各种具体的礼仪规范,是礼仪学习的重要内容;而在学习各种礼仪规范进而具体应用这些规范时,又必须准确区分礼仪规范的常式与变式。那么,何谓礼仪规范的常式与变式呢?让我们首先来看一个例子: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这段话出自《孟子·离娄》,意思是说,男女之间给予和接受东西时,不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有句论交际的老话:“一回生,二回熟。”即生人初交时,总要拿捏着点儿,相互保持着自尊与提防,到了第二次再会面时才放得开些。然而,在快节奏的今日社会,人际交往中虽少不了礼仪礼节,但“一步到位”式的“见面熟”也逐渐多了起来,无论是同性或异性交友、商务来往、学术交流、文体娱乐,j\们可以通过种种交际手段很快达到推心置腹、成为密友。细说起来有以下几种快速交友法:一、“热情催化”法一个人的热情揭示着他的乐观、活力、友好与善良。电视明星倪萍、牛群等的迷人之处均是与他们的极大热情分不开的。与陌生入相遇,认…  相似文献   

15.
拱手礼是中国传统礼仪的重要部分,本文通过分析拱手礼、叉手礼和鞠躬等礼仪规范,讨论拱手礼在礼仪体系中的建设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传统礼仪不断承袭和演变,今天的礼仪,以及今天我们对礼仪的理解,都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些变化,都受到了"礼"和"仪"在"礼仪"结构中权重关系变化的很大影响。回顾中华礼仪走过的历程,总的来看,经历了"先礼后仪""仪礼交融""繁礼琐仪""删礼减仪""重仪轻礼"几个过程。如何看待今天越来越明显的形式化礼仪?我们有必要先从历史上"礼""仪"的相互关系开始研究。  相似文献   

17.
心灵 《当代老年》2010,(2):56-57
我国是礼仪之邦,以礼为基础形成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延续。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的行为规范,是人类不断走向文明、走向进步的结果。一个国家、民族、地区,礼仪水平的高低,是其政治、经济、文化是否发达的重要标志;一个团体、个人礼仪修养如何,是其道德水平综合素质的反映。重视、开展礼仪教育已成为当下国民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中国泱泱大国,自古被称为礼仪之邦。自周初制礼作乐,在制度和文化上都奠定了后世发展演进的基础。儒家六艺中又以礼为第一位,传承至今,构筑了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中国礼文化。而礼文化中礼义部分成为政治制度的基石,礼仪则成为人与人之间、家族与宗族之间、群体与社会之间、民族之间、中外之间社会交往的礼法规约、禁忌习俗。   中国人的生活,常以礼为指南。在实践礼宾待客、拜贺庆吊、酬酢宴饮以及馈赠赏赐等等社交活动时,无不奉行以礼相待,崇尚“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来必报之以礼,往必答之以礼。拜访礼就是最常应用…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的社交礼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人埃米莉·波斯特说:“表面上礼仪有无数的清规戒律,但其根本目的却在于使世界成为一个充满生活乐趣的地方,使人变得平易近人。”礼仪是社交和日常生活中帮助人们应付各种情况的行动指南,有助于人际之间的交往,使人们和睦相处。  相似文献   

20.
我自从任教《公共礼仪》课程以来,本着使学生既知礼、懂礼,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行礼和达礼的教学原则,一直采用自己设计的一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